第21章 從天而降
第21章 從天而降
消息很快從高速公路口傳到了各救援單位,警笛聲響徹了半座城市。
崔鵬濤出差了,其他幾位主任都在手術室裏。宋喻明接到電話後,立刻帶着科室裏剩下的醫生,趕去急診幫忙。
跑到急診一樓時,迎面推進來一輛擔架車,旁邊還有人喊着“這邊這邊”“快點”。宋喻明見狀立刻跑了過去,幫忙扣住了呼吸球囊的面罩。
“什麽情況?”
“傷者受到爆炸沖擊,左胸、後背燒傷,呼吸困難,意識模糊,血壓60,脈搏120。左側呼吸音低,判斷有張力性氣胸,已經做了穿刺減壓。”
宋喻明捏了下呼吸球:“呼吸阻力很大,應該還有呼吸道灼傷。”
車推到急診後,衆人合力将他擡過床,宋喻明剪開他身上的衣服,用手電照了下喉嚨:“20%甘露醇125毫升快速靜滴,準備床旁胸片。先開氣管,通知胸外科做開胸準備。”
圍在床邊的人立刻分工動了起來。杭文宣拿來了需要的手術包,宋喻明快速地消毒,将洞巾鋪到患者頸部塗抹碘伏,另一只手固定住甲狀軟骨,切開皮膚,把刀柄伸進去轉了半圈,插入導管。
做環甲膜切開時,宋喻明注意到患者左胸飽脹,又進行了叩診和聽診,确認症狀仍然存在。
“接下來做胸腔閉式引流,”宋喻明摘下聽診器挂回脖子上,“幫我把患者的手臂……”
話音未落,幾乎是同一時間,尖銳的嘀聲打破了床前的平靜。宋喻明扭頭掃了一眼,立刻撲倒床前:“更正,心肺複蘇,準備除顫。”
杭文萱接過除顫儀,配合護士塗膏,宋喻明則在病床的另一側進行胸外按壓。
随着機器的運作,電極板發出嗡嗡的蜂鳴聲。
兩百、兩百五十、三百焦……杭文萱和宋喻明交替着除顫和按壓的流程,然而還是沒有穩定住血壓和心率,病人的情況急轉直下,儀器發出了最後的警報。
杭文萱怔怔地問道:“怎麽辦?”
Advertisement
宋喻明擡起滿是汗水的臉:“你來按,我給他引流。”
轉身瞬間,腹部傳來了一陣不合時宜的抽痛,宋喻明吸了口氣,摸着患者傷側的肋骨,标記了切口的位置。
針頭紮進去後,吸出了一部分淡粉色泡沫,宋喻明确認位置正确,切開标記位置,持止血鉗把引流管放進去。
“水封瓶接好了。”
宋喻明松開管口的止血鉗,借助機械通氣,吸出患者胸腔裏的氣體。
一批又一批的傷員相繼送來,其他科室的醫生紛紛過來幫忙。但是經過幾輪搶救,他還是沒有任何蘇醒的跡象。
吳梅抽空過來詢問情況:“多久了?”
宋喻明還在做胸外按壓,聞言掃了眼時間:“四十二分鐘。”
“中途有過心髒活動嗎?”
杭文萱看着心電監護儀,搖了搖頭。
“宣布死亡吧。”吳梅平靜地提醒道,“把床位留給更需要的人。”
宋喻明咽了口唾沫,不甘心地停下了動作:“死亡時間下午5點52分,死因為呼吸衰竭。确認身份了嗎?”
“已經聯系上家屬了,她們在趕來的路上。”一旁的護士說,“死者是一名公交車司機。”
“推走吧。”宋喻明拆掉了他身上的管子。
搬動遺體的時候,宋喻明又注意到了他的肩章,在這副血肉模糊的身軀上,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四顆銀色的星星閃耀如舊。
“聽說氣體擴散的速度很快,路口一下就被點燃了。他為了疏散乘客,一直留在最後。”另一位護士小聲補充道。
宋喻明手頭動作一頓。
看着遺體從另一扇門被推走,杭文萱垂頭嗫嚅道:“好可惜,要是能早一點送來就好了。”
宋喻明瞥了她一眼:“想哭就哭吧。”
“沒事。”杭文萱使勁地眨眼。
“接下去幾個月我們的工作……”宋喻明剛想提醒她做好準備,突然聽隔壁床喊道:
“血氧降到80了!”
宋喻明快步走過去,見患者呼吸困難,胸部、頸部大面積燒傷,立刻讓她張嘴,打開手電筒檢查。
“我去拿手術包。”
“別急,”宋喻明拿起桌上的刀片,倒上酒精,“先切痂。”
重度燒傷容易形成向內收縮的環形焦痂,像止血帶一樣勒在患者的傷處,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
宋喻明從胸鎖乳突肌後緣落刀,稍作判斷,劃開了一個十字。
患者猛得吸了一口氣。
“血氧上去了。”
宋喻明點了點頭:“再遇到類似情況,注意下頸部和胸部的環痂。”
搶救一直持續到深夜,龍江醫院一共收治了25名大面積燒傷患者,不少病人患有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還有兩位傷員是Rh陰性血,來自同一個鄉鎮,有親屬關系。
在數十個科室,近百名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成功在死亡邊緣救回了23條生命。
脫下帶血的無菌服,宋喻明貼身的工作服和白大褂已經黏在一起了,就連夾在胸前口袋裏的紙都能擰出水來。
然而搶救只是第一步,重度燒傷病人的休克期,更是一環比一環兇險。
就在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氣的時候,前臺的護士跑了過來:“血液中心打電話說,血漿的庫存告急了。”
“這麽快就用完了?”
“這次的事故太嚴重了,初步估計就有兩百人受傷,那點存量根本不夠用。”
“我們這裏還有兩位熊貓血患者,能保障嗎?”
“剩得不多了,在向其他城市申請支援,血液中心說一有消息會立刻通知我們。”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論了幾句,還沒有從緊張的情緒裏緩過來,又開始為下一個問題發愁。
燒傷病人失去皮膚的保護,體液就像開閘的水龍頭,需要不斷地通過輸液補充。
臨床上補液公式,膠體大多采用的是血漿。一個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從入院到手術結束,至少需要上萬毫升的血。
血制品的篩選又非常嚴格,一千毫升的血漿,可能就要8~10個獻血者。因此每逢大型事故,缺血永遠是沒法避免的問題。
就算現在號召市民獻血,從采血化驗到制備,至少也要兩天時間。燒傷48小時是補液的關鍵時期,病人一小時都等不起。
宋喻明沒有參與他們的讨論,走到每一張床前,把補液量核算了一遍。
“明天一天,我們醫院大概還需要6萬血漿。”他把計算結果彙報給了吳梅,“包括4500毫升Rh陰性血。”
吳梅點了點頭,看他臉色不太好,提議說:“小宋,要不你去休息一會?別太着急了。”
“我先補搶救記錄。”宋喻明全然沒有睡意。等遇難者家屬趕來後,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與此同時,申城上方空域。
“東方5320,申城雷達識別了,保持高度4800。”今晚的進近管制室是江聽然值班,半小時前他剛接到電話,看到這個航班號,問道,“東方5320,證實一下,你們的飛機上有血漿?”
“證實,”程向黎答道,“有五千毫升稀有血型血漿,用于支援申城的爆炸事故。”
“我接到通知優先保障你們的航班。”江聽然開始指揮轄區內的飛機,“春秋8932,保持高度4200,航向280。”
“南方8212,上高度5800,動作快一點。”
“國航1866,保持高度3900,右轉航向120。”
“南方8212,聯系申城區調135.75,再見。”
“南方3595,減速到160,聯系明橋塔臺118.1,再見。”
……
江聽然連着發布了十幾條指令,看着雷達圖上的航路,确認安全後,給程向黎的飛機打開了綠色通道:“東方5320,下高度3000,修正海壓1024。”
“下3000,東方3608。”
“東方5320,證實你們的落地時間。”
“預計落地時間晚上23點15分。”
江聽然快速寫了一張便簽,遞給他的徒弟葉雅璇,讓她聯系地面做好保障工作。
“東方5320,已經對接好了,用跑道16左,落地後聽地面指揮,運輸車在機坪等你們。”
龍江機場有兩條用于進港的跑道,16左離停機坪最近,六分鐘就能滑到,可謂是頂級待遇了。
“跑道16左,感謝協調,東方5320。”程向黎回複完空管的指令,拿起聽筒,給客艙打了個電話,“預計20分鐘後落地,我已經把舷窗亮度調到最暗,先下血漿。”
半小時後,龍江醫院。護士接到電話,激動地跑到急診門口:“兩位熊貓血患者的血漿有了。”
這對于在生死線上奮戰了整整八小時,承受着無數壓力和生死的醫務人員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消息。
宋喻明也在一瞬間,如釋重負地呼出一口氣:“這麽快,從哪送來的?”
“廣東給我們的,搭了晚上的飛機。”
“太好了。”宋喻明欣慰地點頭。
杭文萱煞有介事地走到他身邊:“說不定是程機長飛的航班。”
“不會吧,他很少飛國內……”
話沒說完,白大褂的口袋裏振動了一下,打斷了他的聲音。
宋喻明拿出手機,在塞滿新聞和推送的通知欄裏一眼看到了程向黎的名字。
【我通過了你的朋友驗證請求,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聊天了】
這是系統自帶的提示。
緊接着他又發來了一條消息:
【血漿已經送到了,如果你們還缺物資,明天貨運部會統一調配。】
宋喻明的眼神頓時怔住。
看來杭文宣的猜測沒錯,是程向黎帶着五千毫升熊貓血,跨越1500公裏的直線距離和萬米高空,為無端卷入災禍的病人争取了最重要的24小時。
作者有話說:
寫這一章查了很多資料,大家可以給我一點評論或者海星嗎(星星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