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事難兩全
第26章 事難兩全
翌日清晨,兩個只睡了四五個小時的人又準時起床了。
經過一晚上的緊急治療,達克的精神有所好轉。宋喻明點了外賣,香味一直飄到客廳:“我家沒有茶,你不介意喝咖啡吧?”
“當然。”程向黎洗漱完,走過來和他一起拆包裝袋,“怎麽不去食堂吃?”
“我們醫院的早飯種類特別少,包子饅頭我又吃不慣。”宋喻明從廚房裏端出兩份泡着藍莓和混合谷物的酸奶,坐到了餐桌前,“平時不趕時間,我都會自己做。”
“這樣啊。”程向黎一直以為他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少爺,聞言有所改觀,看着他端上來的水果奶昔,問道,“你喜歡喝酸奶?”
“其實我更喜歡牛奶的口感,”宋喻明剜了一顆黃油,塗在面包上,“但是我乳糖不耐受,雖然現在沒那麽嚴重了,但還是不能直接喝純牛奶。”
程向黎嘶了一聲:“你這身體……”
“都是小毛病。真不舒服了,吃顆藥就行。”宋喻明說着咬了一口面包。
兩人吃得很快,不到五分鐘桌上便一幹二淨。宋喻明扔掉包裝盒,走到裝貓的箱子旁。
“忘了和你說,它叫達克,是只公貓,這個長頸鹿是它最喜歡的玩具。盒子上都是毛,我還要上班,就不碰它了。”
“知道了。”程向黎主動拎起了箱子。
宋喻明走過去給他開門:“你養過寵物嗎?”
“小時候奶奶家養過一只橘貓。”
宋喻明若有所思地點頭:“先幫我交一下費用吧,我今天還有手術,晚上再聯系你。”
“要做一整天?”
Advertisement
“看患者的身體情況了,要是出血少的話,就多削一點,可能一臺手術就要五六個小時。”
“記得多吃點。”程向黎拉開車門,把箱子放到座椅上。
“放心,同樣的錯誤我不會犯第二次。”宋喻明回房拿了鑰匙和文件夾,急匆匆地走到車旁,“我先去醫院了,達克就拜托你了。”
程向黎朝他揮了揮手,坐進自己車裏,按照導航的路線開出了小區。
這是他第二次帶寵物去看病。一路上,看着趴在箱子裏蔫蔫的小貓,程向黎又想起了很久以前家裏養過的小橘貓。
那只貓是奶奶從外面抱來的,在醫院做了檢查打了疫苗,結果有一天突然腹瀉嘔吐,沒過幾天就死了。
奶奶很傷心,說自己太笨了養不好小寵物,從此貓貓狗狗就再也沒進過家門。
父親意外去世後,家裏人都變得不愛說話,喜怒無常。程向黎不想回去,就經常躲在公園裏喂野貓。
有一次,一只他經常投喂的母貓要生了,拖着大肚子向他求助。程向黎擔心它難産,咬着牙用存了大半年的零花錢,送它去了寵物醫院。
在那之後,程向黎每次去公園,它都會叼着小崽子,一只一只地送到程向黎跟前。
程向黎就這樣坐在跷跷板的一端,正對着湖面,吹着風,看落日西沉,看浮光躍金,一邊和它們分享食物、傾訴煩惱,一天天地熬過去。
再後來,他考上了市裏的重點高中,學校要求住宿。他搬去了城市的另一端,也不知道那一窩貓怎麽樣了。
漫長的回憶戛然而止,車也開到了醫院門口。程向黎摸了摸達克的後背,帶着它走進大廳。
今天是周末,醫院裏來了不少人,貓貓狗狗的叫聲此起彼伏。
輪到他們的時候,寵物醫生看到達克的病歷卡,問道:“這是宋醫生的貓吧?”
程向黎驚訝地點頭:“你們認識?”
“是啊,他來我們這兒好幾次了。達克的花紋這麽漂亮,我當然記得。”
奶牛貓的花色千奇百怪,顏值高低不一。而達克有着雪白的肚皮和爪子,背上毛發烏黑發亮,可謂是貓中的大帥哥了。
醫生又問:“怎麽不好了?”
程向黎按照宋喻明的囑咐,一字不落地将昨晚的情況告訴醫生。
醫生聽完,給他打了個預防針:“如果确診貓傳腹的話,治療周期要三個月,一天一針,用藥量按照貓的體重來算。達克現在十二斤,整套療程下來差不多要一兩萬。”
“現在養貓的成本這麽高?”
“那倒不至于,只是貓傳腹的藥特別貴,所以很多人聽說自己的貓得了這種病,就放棄治療了。不過按照宋醫生的條件,應該沒問題吧?”
“那肯定。”程向黎點了點頭。
“先去做檢查。”醫生遞給他一張單子。
程向黎拎起箱子,去二樓化驗室排隊。有些貓很怕針頭,發起瘋來三個人都按不住,在抽血臺上張牙舞爪地亂叫。
程向黎不知道達克以前是怎麽樣的,此刻面對拿着止血帶和針筒、在它身邊圍了一圈的醫生,它依然耷拉着腦袋,恹恹欲睡。
醫生說它的白球比很高,胃裏還有肉芽腫,基本可以确定是傳染性腹膜炎。程向黎按照之前說的,給它辦了住院手續,把檢查結果依次拍照發給宋喻明。
宋喻明的微信頭像就是達克的照片,套着小恐龍披風,一雙橄榄綠的眼睛炯炯有神,可愛又神氣。
看着正在輸液的小貓,程向黎蹲在它身旁,小聲念叨道:“只能先把你留在這裏了,要快點好起來,不然你的主人要心疼死了。”
-
晚上八點,手術室的燈依然沒有熄滅,一對年輕的夫婦在外面焦急地等待。
而手術室裏,幾位穿戴整齊的醫生正圍在臺前,有條不紊地做最後的縫合。
不同于其他手術,大面積燒傷病人的保溫要求很嚴格,手術室沒有開空調,溫度控制在28度以上,輸液也用了加溫器。
但是對皮膚功能完好,還穿着好幾層衣服的醫生來說,體力消耗幾乎成倍增加,巡回護士每隔一段時間就來幫忙擦汗。
這臺手術的傷員是個名叫小祥的五歲男孩,做對側雙肢削痂,取頭皮做微粒皮,再用異體皮覆蓋。
因為是熊貓血患者,早晨血庫備血,耽誤了半天時間。
做完三個多小時的手術,大家身上都濕得好像從水裏撈出來一樣。
走廊裏的空調恒溫在26度,雖然只有兩三度的差距,體驗可謂是千差萬別。
從手術室裏出來,宋喻明激得胃裏一陣絞痛,連打了好幾個冷顫。崔鵬濤又去忙其他事了,讓他和家屬交代一下。
這戶人家一共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因為還在學校逃過一劫,不幸燒傷入院的是他們的小兒子和75歲高齡的奶奶。
“今天的進展比較順利。目前還是按照計劃,三天後第二次手術。”按照以往的經驗,宋喻明提前告知了他們可能的情況,“小孩子的體溫調節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燒傷後通常會持續發熱,希望你們不要太擔心。”
“我們家小祥從小身體就不好,發燒做手術,不會出事嗎?”
“燒傷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閉合創面。如果因為發燒耽誤了手術,會拖累其他重要器官。”宋喻明耐心地解釋,“我們會處理好的,你們放心。”
“也就是說,三天之後我們又要交一次費用了?”
宋喻明點頭:“還有什麽問題嗎?”
“沒什麽。”周淑慧看了眼丈夫,似乎還有沒說完的話。
孩子推到蘇醒室的時間,宋喻明去更衣室裏換了身幹淨的衣服,拿出之前準備好的葡萄糖口服液,默默喝了一支。
走出門,他在走廊的拐角處發現了一直守在附近、心事重重的患兒母親。
宋喻明快步走過去叫住了她:“還有事嗎?”
“我是想來問下我媽的情況,”周淑慧猶豫地開口,“醫生,你也知道,我們家一下子兩個人都住院了。我媽她腿腳本來就不好,現在傷成這樣,是不是治好了以後也只能躺床裏了?”
“不會的,老人家的肌肉還很結實,只要治療期間保證營養,三個月左右就可以下地走路。”
“這樣啊……”女人低下頭,眨了眨眼。
“是不是資金出問題了?”宋喻明看她這副表情,很快猜出了緣由。
“我就是問問,沒有別的意思。”女人被戳穿了心思,緊張得緩緩漲紅了臉。
“周女士,我理解你們家的處境。發生這種意外,政府應該會補助吧?我們再一起想想辦法,不能還沒開始就放棄。”
女人點了點頭,轉身回到了等待區。
宋喻明擡頭瞥了一眼,走到樓層中心,按下了電梯鍵。
每次手術結束,手機裏總有數不完的未讀消息。宋喻明此刻最記挂的,還是他的小貓。
程向黎給他發了十幾條消息,基本上都是體檢報告的照片。宋喻明點開照片一張張看過去,很清楚每個數字代表的含義。
最後,程向黎還拍了一張達克在輸液的照片,讓他不要擔心,自己有空可以代他多去幾趟醫院。
接下去一個月是重度燒傷病人最危險的時期,宋喻明估計自己騰不出時間了,走到病區外,給程向黎打了個電話。
“忙完了?”幾秒後,電話裏傳來了一個溫柔低沉的嗓音。
宋喻明揉着一側肩膀:“也不能算忙完吧,今晚我值夜班。檢查報告我看過了,果然不太好,多謝你了。”
“不用謝我,能及時治病就好。”
“按理說它都三歲了,不會突然生這麽重的病,都怪我最近太忙了,沒有注意它的飲食。”宋喻明還在為這件事自責,“現在又要把它丢在醫院裏,也不知道它會不會害怕。”
“別想那麽多了,”程向黎安慰道,“醫生說它的病還在早期,說不定過幾天就恢複好了。”
“但願吧。”宋喻明嘆了口氣,和他聊了幾句後挂斷了電話。
“小宋,你家人生病了?”路過的護士長馬冬雁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不是家人,是我養的貓,就是我頭像那只。”
馬冬雁恍然大悟地哦了聲:“說起來我媽也在住院呢,就隔了一幢樓,我都三天沒去看她了。”
“我聽小杭說過,是不是快要動手術了?”每次遇到大事故,最缺的就是護理。
宋喻明打心眼裏地感謝她,話說到一半,走廊裏傳來了另一個聲音:“你們在聊什麽?”
章衡剛做完手術,從樓上下來了。
宋喻明收回了剛才的話茬,朝他一點頭:“沒什麽。”
“我還以為你們的讨論病人。”章衡颔首一笑,“前天晚上我不在,用藥記錄我看了,多虧你提醒了謝洋那小子一句。”
宋喻明記起了那天的事,淡淡地搖頭:“我只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起到作用就好。”
醫生做久了,自然會解決問題。宋喻明早已經過了為一點小事沾沾自喜的年紀,如何做到不讓問題出現,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好醫生。
作者有話說:
這兩人還沒開始談呢,就是聚少離多的狀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