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未修科目
第38章 未修科目
在龍江機場附近盤旋兩圈後,飛機的重量終于控制在安全降落的範圍裏。
“進近,東方751已經完成放油了,準備返回機場。”
“收到,跑道16左,地面風050,3米秒,可以落地。跑道長度3800米。”
“跑道16左可以落地,東方751。”
江聽然随後告訴了他們五邊航向和塔臺頻率。和經驗豐富的管制交流,可以節省很多精力,幫焦頭爛額的機組緩解不少壓力。
繞了一大圈,終于回到了熟悉的機場上空。準備降落前,程向黎告知了乘務組飛機的狀态,讓她們做好快速撤離的準備。
交代完這些,程向黎集中注意開始降落。
客艙裏一片沉寂,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親人、伴侶們緊緊握住彼此的手,有人向上帝禱告,有人互相安慰,也有人什麽都不做,靜坐在位置上等待落地。
随着駕駛艙的高度提示,飛機逐漸接近跑道。早在跑道兩側待命多時的救援車輛立刻閃爍着警燈,朝着他們的方向疾馳而來。
警笛混合着引擎的鳴響,在最大功率的自動剎車下,飛機成功減速到滑行速度,停在了應急停機位上。
“太好了程哥,我們回來了。”徐升搓了搓手心裏的汗,激動得都顧不上稱呼了。
程向黎也松了口氣。雖然單發起落是他們每年都要練的科目,但是此刻,帶着身後三百多人和一臺受損的發動機,他還是能清楚感受到手裏操作杆的重量。
其實在飛機橫滾和意識到發動機會起火爆炸的時候,程向黎好幾次都以為自己會失敗。
消防車還在外面噴灑降溫,客艙裏,乘務組也在做撤離的相關事宜。
程向黎回複完機務的話,拍了拍徐升的肩:“今天做得很好,辛苦了。”
Advertisement
“是大家齊心協力,一起配合得好。”艙裏還在錄音,徐升憋了半天,才說出一句話。
“也多虧了兩位機長幫忙。”程向黎的注意力還放在乘客身上,簡單地說了聲感謝,打開客艙廣播,下達了快速離機的指示,要求乘客聽從指揮,不要攜帶行李,稍後公司會安排新的航班,讓他們重新登機。
乘務組日複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在緊急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疏散乘客。
兩分鐘後,程向黎接到撤離完成的通知,從走出駕駛艙裏走出來:“怎麽樣,有人受傷嗎?”
“沒有。”乘務長桑雨彤答道,“就是有幾個乘客撤離的時候情緒比較激動,被安全員看着送下去了。”
“今天多謝你們了。”程向黎朝其他乘務人員點了下頭,“你們先下去清點人數,乘務長和我再留下來檢查一遍。”
雖然這種程度的事故還不足以成為英雄事跡,但乘務組裏幾個年輕的小姑娘看他,眼神裏已經充滿了崇拜。
“程機長你今天真的……”
“不是重要的事情下去再說。”程向黎打斷了她,開始履行作為機長的最後一項職責,從頭到尾檢查每一排座位,每一個衛生間。
“程機長,地面人數清點完了,一共287名乘客,7名乘務人員,兩位安全員,就差我們了。”桑雨彤接到電話,跑過來通知程向黎。
“好,我們走。”程向黎朝他們揮了揮手,走在隊伍的最後面,來到了搭好舷梯的出口處。
B787的艙門離地大約有五米高,站在這個高度,可以清楚俯視整個平坦的機場。
走出艙門的瞬間,大風吹起了他的領帶。程向黎擡手壓住領帶末端,看到了挂着泡沫的左側發動機,上面還有一些被沖淡的粉色血痕。
“快看快看!這是我們的機長!”還沒有離開的最後一批乘客看到他站在舷梯上,紛紛激動地舉起手機。
雖然知道隔得很遠拍不清什麽,但程向黎還是下意識整理好了表情,把複雜的情緒藏了起來。
起飛時遇到事故返航,如何安置旅客、重新安排飛機,機場和公司都有一套完整的應對程序,無需程向黎操心。
而事故起因和處理流程中,只要沒有犯原則性錯誤,還會由他們繼續執行飛行任務。
坐上車後,程向黎拿出手機,看到了無數的微信、郵件和頭條推送。
信息時代就是這樣,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迅速傳開。程向黎看着五花八門的消息,一時有些無從下手。
突然,他在置頂聊天裏看到了宋喻明名字旁的小紅點。
【落地了嗎?】宋喻明只問了四個字,卻在所有消息中一下抓住了程向黎的注意。
程向黎顧不上一旁的同事、領導,直接給他打去了電話。
電話很快就接通了,兩人默契地保持了幾秒沉默,最後還是宋喻明先開口,遲疑地喊了聲他的名字。
“喻明,我沒事,”程向黎咬了下嘴唇,“起飛時發動機撞到了鳥,現在已經落地了。”
“你在哪兒?”宋喻明當然知道飛機安全降落了,他此刻關心的是程向黎。
“我在機場,等公司重新安排飛機繼續送客。”程向黎把手機貼得很近,“你在哪兒看到的消息?沒吓到吧?”
“龍江機場出什麽事故,都是送到我們醫院搶救的,你說呢?”
宋喻明擔心的事情很多,他擔心程向黎會因為這件事接受調查,擔心程向黎的心理狀态,可程向黎卻不能一一為他解答。
“對不起,喻明。”程向黎看了眼身邊的同事,“我現在沒法和你聊太多,不過你別擔心,真的只是一個很小的事故,我們連Mayday都沒用上。”
“你還想用最高級別求救信號?”宋喻明生氣地反問他。
“……我不是這個意思。”程向黎咯噔了一下,“喻明,相信我,真的沒事。等我從荷蘭回來,請你吃飯好不好?”
“……”宋喻明站在走廊裏,扶着手邊的欄杆,抽抽噎噎地吸了口氣。
他明明知道自己要的不是這些。
程向黎聽着手機裏沉默的呼吸聲,啞然地攥緊了手機。
他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在模拟機上練了這麽多次,教自己怎麽冷靜下來控制飛機,怎麽做機長廣播安撫旅客,卻唯獨沒有告訴自己怎麽在飛機降落後,和親人朋友報平安。
半晌,還是宋喻明先開口:“阿姨知道這件事了嗎?”
“沒有,她平時不太關注民航圈,反正人沒事,等她問了我再說。”
“好吧,你自己把握。”宋喻明低頭看了眼時間,“我要準備手術了。”
“手術順利。”程向黎搜腸刮肚,想盡了所有話安慰他,“我保證不會有下一次了,你放心。”
宋喻明說了聲“知道了”,挂斷電話,抱着雙臂緩緩蹲在了地上。
宋喻明一直相信,飛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他怎麽都想不到,這百萬分之一的概率竟然會發生自己身邊。
更讓他意外的是,作為一個從醫七年、搶救過無數意外的醫生,聽到程向黎的飛機故障後,竟然會慌成這樣。
“罪魁禍首”杭文萱跟在後面走了出來,蹲在他身邊:“宋老師,你還好嗎?要做術前準備了。”
“沒事。”宋喻明抓了抓頭發,從地上站起來。
就像程向黎保證的一樣,宋喻明覺得自己也不應該有下一次。
無論發生什麽,和程向黎的關系如何,自己都應該是更冷靜的那個人。
-
雖說發生這種事故并非人願,而且在此情況下成功返航,無人員傷亡,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不過接待室裏,緩過神來的旅客又開始抱怨,也有不少人受到了驚吓,打算推遲行程,改天再出發。
另一邊,程向黎也收到了公司的調查郵件,回公司做了個彙報,抽血驗尿。
回想起整個處理流程,程向黎自認為問心無愧,等調查結果出來也不會受到停飛處罰。不過,考核通過是一回事,在兩位考官心裏留了多少印象分,又要另當別論了。
四小時後,經過一番休整,244名乘客重新登機,飛機于下午六點離開龍江機場,經過機組四人的輪換和11小時的飛行,順利降落在了荷蘭史基浦機場。
程向黎的手機設有雙時鐘模式,落地後完成全部流程,到酒店已經是當地時間淩晨,北京時間早上6點多。
程向黎收到了飛機故障的初步判斷。在自己的年度考核上遭遇百萬分之一的險情,兩個極小概率事件撞在一起,也很快傳遍了整個公司。
按照之前方健的提醒,今天中午要請兩位機長吃頓飯,但在經歷了這樣一段驚心動魄的插曲後,程向黎已經完全沒有心情去管這些了。
他想,副部長的職位,誰喜歡就拿去吧。反正自己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是個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的人。
他不想要權利,也不想成為英雄,只想做個普通的機長,守護好乘客和家人就足夠了。
算算時間,應該到宋喻明起床的時候了。程向黎刷開酒店房門,都沒來得及換衣服,就頂着漫漫困意,給他打了第二通電話。
宋喻明那邊,不是剛睡醒,而是徹夜未眠。
昨天下午,做完小祥的第三次植皮手術,宋喻明陷入了身體上疲憊和精神上亢奮的矛盾狀态。
因為知道程向黎後天早上回來,他就和同事商量換了個夜班。
混亂和矛盾的感覺一直持續到晚上,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達到了極點。
宋喻明煩躁地脫掉了白大褂,在醫院的涼亭裏連抽了好幾根煙。但這次連煙都不起作用了,就連他都不清楚,自己究竟在不安什麽。
當他一遍一遍告訴自己冷靜,相信現代科技、相信程向黎的技術、相信醫療救援效率時,反而感受到了更洶湧的後怕。
宋喻明生活到現在,還未真正意義上失去過什麽,父母雙全、身體健康,家裏兄弟姐妹五人,也是和和睦睦,沒有商人家庭勾心鬥角的算計。
但在這一天時間裏,他感受到了太多東西。
他體會到了當時只有13歲的程向黎,猝然失去父親的痛苦;也明白了醫鬧那天,為什麽對方只是掏出一根針管,就能讓程向黎冒出那麽多糟糕的聯想。
早上六點多,他再次接到了程向黎從荷蘭打來的電話。電話接通後,兩人又是互相沉默了一陣,然後開口,異口同聲地說了句“對不起”。
宋喻明愣了一下,就聽手機裏傳來了程向黎溫柔的聲音:“你和我道歉做什麽?”
“我……”宋喻明扭捏地停頓了一下,“昨天中午,我是不是有些無理取鬧了?”
宋喻明越想越後悔,覺得作為醫生,應該第一時間關注程向黎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哭哭啼啼地給他增加壓力。
“沒有,”程向黎輕輕笑了聲,“能有人這樣關心我,我很開心。”
“那你又為什麽道歉?”
“因為我感覺,昨天好像沒有把你安慰好。”
“你不用安慰我。”宋喻明趕忙道,“我經歷的意外可比你多了。”
程向黎聽到他輕松的語氣,感覺心裏好受了很多:“那就好。”
“你還是明天早上回來?”
“對,不過應該要先去一趟公司。”
“回哪個家?”
“當然是你家了。我不是說要請你吃飯嗎?”程向黎拿起手機,面朝窗戶,坐在18樓高層的沙發上,看着阿姆斯特丹郊區夜晚的星空,“你不會嫌一頓飯不夠吧?”
“當然不會,只要你平安回來,請我吃什麽都行。”宋喻明站在外科大樓的窗前,看太陽升起,一點點越過微波粼粼的龍江。
雖然隔着七千多公裏、六小時的時差,看着不同的風景,兩人心裏卻在想同一件事。
作者有話說:
很久沒在連載期間有這麽多收藏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寫這篇能稍微讓大家了解一點有關民航和燒傷科這兩個不常見領域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