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救田

第6章 救田

◎他是心裏不好受,讓他去吧。◎

武氏接受了陸文的勸誡,躺下安睡,但是陸文還是聽到她翻來覆去的聲音。

農村鄉下擔心秋收是本能意識,陸文知道勸是勸不住的,他拉上透着暖意的被子呼呼睡了過去。

沒想到半夜,淅淅瀝瀝的雨就開始下大了,不用武氏叫,陸文也跟着起來把蓑衣穿上。

武氏見狀也沒有在勸陸文。

娘倆出門就遇到了大伯一家,除了五歲的陸笑和陸月娘,他們全家都出動了。

陸大伯看着武氏身後的陸文眉頭緊皺,急忙訓斥武氏,“弟妹,阿文一個八歲的孩子,你讓他起來幹什麽?就在家待着吧,別出去了。”

說完轉頭囑咐陸文,“讓你阿娘跟着我們去,你回家待着。”

武氏正好借着這個坡就下了,急忙推的陸文往屋裏走,可是陸文卻一動不動,站在陸大伯面前,“大伯,如今父親不在,姐姐也離了家,我要是在立不起來,今後如何能撐起這個家,大伯就讓我去吧,讓我試着把這個家撐起來,我已經長大了。”

武氏心酸不已,眼淚也忍不住流了下來,幸好現在雨下得大,也分不清楚是雨水,還是淚水,她并沒有多事的擡手去擦拭,只是怔住的看着自己唯一的兒子。

氣氛一度有些沉重,還是大伯娘吳氏出來打了圓場,“就讓阿文去吧,你沒看着他近日跟着弟妹忙進忙出的嗎?他是心裏不好受,讓他去吧。”

陸大伯這才沒有在說什麽,轉身帶着一衆人匆匆忙忙的趕到了自家的田壩上,果然水位上漲了不少。

在陸家村,秋收并不是誰家想去收就能收的,在這之前,村長和族長要把所有的人組織起來,讓老人們看看,稻谷是否真正的都成熟了?

然後經過大家的商議,定個時間,舉行一個簡單的秋收儀式,才能開始把田裏面的稻谷收起來。

今年還沒有開過會,也沒舉行過儀式,就算是知道會下大雨,陸大伯也從沒有想過要先把地裏的稻米收起來。

Advertisement

陸文也是知道此節,雖然他知道先收稻米會比較保妥,但田裏面的稻米确實還有一些泛青,即使現在收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大太陽可以把稻米曬幹,若是連續下雨,損失也是不小的,所以他才沒有提出異議。

更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他現在也就八歲,就算他說出什麽大天來,也不會有人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臨近河邊的稻田不只有他們兩家,所有的鄰近稻田的人家陸陸續續都到了田邊,大家低頭就開始挖土壘河堤,希望能多抵擋一些上漲的河水。

其實平時也有壘的,此時在壘,其實也就是圖個安心,即使真的發了大水,增加的這點高度,也是杯水車薪,根本救不了多少田。

所以古時候靠天吃飯。真的就是靠天吃飯的,要是老天爺真的下瓢潑大雨把這河水漲起來,把河水邊的田都給沖走,那大家就只能餓着一整年的肚子。

陸文跟着陸大伯後面忙着運土,遞鋤頭,看着水位還是漸漸的升高了起來。

可就算他們的這裏壘高起來,前面的那一家人只有三個人,根本壘不了多高,他們家的田進了水,陸文家這邊的田也會有水進來。

陸文能想到的,陸大伯當然也想到了,壘完自家的地後,他就對身後的家人問了一句,“我們在壘的高一些,然後去幫陸莘哥家也壘一些,你們說可好?”

其實陸大伯問這句話主要是問武氏和陸文,畢竟他家都是他說了算,但是他并不想直接做陸文跟武氏的主,雖然這兩年幫忙做了很多活,但是該給的尊重,他從來都不會忘記。

陸文想了一想,擡眼望去,看到前面那家比自家矮了一截的河堤,即使是自家幫忙壘上去了,估計在前面的人家也有壘不好的,到時候該進水的肯定還是會進水。

“大伯,不如順着河邊上去詢問一下,把大家召集一起從上往下壘,這樣也能避免出現缺口。

然後大伯娘從這裏順到下邊去也召集人,全部的人從上往下壘,不管能召集多少人,總比我們這樣一點點的幫忙要快,我們從頭壘到尾,估計也能抵擋一些上漲的水位,就是抵擋不了,大家也盡力了不是嗎?”

陸大伯聞言心頭一震,覺得陸文這個主意實是太好,這下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

陸文以前如何他是知道的,雖然有幾分聰明,但是做事做人不會看的這樣清楚。不知道是不是跟着陸夫子聽學的這段時間腦子開竅了?

不管如何,該誇獎孩子的時候,陸大伯從來不會吝啬,“看來族長說讀書明智确實是有用的,阿文去族學外聽學這許久,不是一點收獲都沒有,好,我們就這麽辦,我們往上游走,帶的人往上走,從上壘到下,孩子他娘,你往下游走,能召集多少人就召集多少人,然後帶人到上面接應我們,我們大家一起幹。”

畢竟水位一直在上漲,大家都不敢耽擱,陸大伯帶着除了陸伯娘以外的人,沿着上面一直帶着人上去。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跟着,但是跟的人确實越來越多,直到上面,就有四五十個人一起壘河堤。

大家浩浩蕩蕩的就一路壘了下來。

陸文一個八歲的小孩,大人們都不讓他直接上手,他最多就是幫忙遞土堆,或是拿着鋤頭,看着哪裏缺人手就去幫個小忙。

但整個田間面除了他,沒有更小的孩子了,大家也都知道陸文家只有他一個男丁,陸大伯會帶他出來也在情理之中,“阿文看來是大病一場,人也成熟懂事了許多呀,一點都不像我們家那個淘小子,現在在家估計還呼呼大睡呢,人家比阿文還大個一兩歲。”

武氏急忙謙虛道,“比不得,比不得,我們阿文命苦,命苦的人就應該多幹點活,日後阿文立不起來,總不能一直靠他大伯!”

在場的也有很多婦女聽到了武氏的話,怕她傷感紛紛勸慰,“看你家阿文日後就是個有出息的,就算身子骨弱了一點,也可以早些成親生個強健的孫子出來,到時候你就是個享福的命。”

陸文全程一句話都沒說,不管是別人稱贊他,還是用異樣的眼光看他,他都只顧着低頭幫忙,雖然力氣小,但是能做的事情也不少。

直到天蒙蒙亮,大家夥才把陸家村沿河的河堤都壘高了一倍。

可即使如此,所有人都還沒有回去,畢竟雨還沒有停,還要等等看,能不能抵擋河水的上漲。

土地有限,不可能把河堤一直壘高,所以大家都各自散到自己的田間,等待老天爺的意思。

直到天大亮的時候,雨才停了下來,水位雖然沒有下降,但也沒有在持續的上漲,所有人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在自家田壩上只有一家人,陸大伯高興的拍了拍陸文的肩膀,“果然還是阿文聰明,大伯向你保證,明年要是有了錢,大伯一定送你去族學入學,你大哥已經20多歲,他孩子都大了,你二哥又去學了木工,只有你還不上不下的,若是有了錢,去上學也是好的。”

武氏在一旁聽了,急忙搖頭勸道,“他大伯別這樣說,阿文怎麽能和他大哥,他二哥相比,他父親沒了,若不是大伯一直照顧我們,我們孤兒寡母的哪裏還能有現在這樣的日子?”

村裏不是沒有寡婦帶着兒子過活,但是那個日子,不管是誰看了都是心酸的,只有她家因為大伯是個厚道人,從來不會虧待他們,有事搭把手,就算再忙,也會盡量把人數空出來。

即使是自己家男人已經去世三年,陸大伯對他們家還是一如既往。

剛剛那番話,并不是陸大伯沖動之下說的,确實是他自己所思所想,畢竟他兩個兒子,一個在家做頂梁柱,一個去學了木工,以後肯定是吃穿不愁。

但是陸文身子骨不好,而且家裏只有幾畝薄田,這如何能養得起家?若他去讀書,日後說不定也能把陸笑帶上。

不過現在說什麽都是空話,陸大伯只勸慰武氏,“弟妹別急,現在我們兩家都一窮二白,我說這話只不過是一句空話,以後再說吧。”

這話題自然就不了了之。

不過河水不在上漲,這場救田就代表了大獲全勝。

大獲全勝之後,自然就少不了論功行賞,這個主意雖說是陸文提出來的,但是實際行動卻是陸大伯帶頭。

所以的人都以為是陸大伯想的辦法,都紛紛恭維他,“還是陸豐有辦法,要不是陸豐帶着人上去從頭壘下來,像往年那樣每家人手都分散開來,到天亮估計也壘不完,而有些人家,人太少,估計也壘不高,只要有一個口被沖破了,估計所有的田都會遭殃。”

陸大伯當然不想居功至此,但是也不想把陸文直接推出來,畢竟陸文家剛剛經歷了陸芸娘離家的事。

若是陸文此時冒頭,估計說好話的人多,說閑話的人也多,“都是大家齊心協力的功勞,我們也就指着田裏面的糧食,若是這點糧食都保不住,大家也都是一樣要餓肚子,都是大家的功勞。”

雖然慶幸,但是該擔憂的大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今年的雨來的有些大有些急,不如改日我們去找族長商議一下今年的秋收能不能提前一些,這稻子雖然有些泛青,若是雨再大些,估計損失就更大了。”

陸大伯家的田最靠近河堤,自然也是心焦今年的收成,但是老人們說的也沒錯,稻子還有些泛青,如果沒有大太陽曬幹,就算現在收了,也難保不會發黴,若是如此,今年一年大家也得餓肚子。

作者有話說:

我們男主露了一點點的鋒芒,後續會慢慢展露。

官圖這個文雖然節奏比較慢,但上榜以後,十荒會經常雙更加快速度,小天使們看在十荒努力變身打字機的份上。

順手點個收藏呗!

今天還是有二十四小時的紅包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