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哥哥帶我走

第53章 哥哥帶我走

53

淩秋桑睜眼的時候,感覺還有點兒懵逼,感覺自己的五髒六腑都快被颠出來了。

下意識的抓緊了手上可以抓的東西。

緩了口氣,這才看清自己是騎在馬背上的。

周邊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幾乎印證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光。

再垂頭看了一下自己的穿着,頗有民族氣息,像是藏族或蒙古族的裝扮,難不成是古代草原背景?

再一看,自己的手腕上,居然還有一塊手表。

淩秋桑:“......”一時之間,他有些淩亂,這是個什麽時代背景?

“桑桑。”

就在這時候,身後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原來是兩人同騎一匹馬,在草原上馳騁,剛才淩秋桑琢磨時代背景去了,都差點兒忽略了自己身後還有個人。

這大概是他太熟悉施懿的氣息了。

“哥哥。”淩秋桑開口就給自己灌了一嘴的風,“什麽情況啊這是?”

施懿看着遠處的電線杆子,“七八十年代的草原?那我們現在是在蒙古還是在什麽地方?”

“答對啦。”030又恢複了系統的模樣,“懿哥加一分,現在我們來到的确實是七八十年代,準确來說,是七九年的春末夏初。”

淩秋桑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其實他也去過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小世界,大同小異,但他并不太喜歡。

這個時代的限制,簡直比古代還要嚴格,處處受限,進城都要開條子,自由交易也危險。

哦,對了,七九年的話,已經是改革開放之後了,現在是可以做生意了,各種限制沒有那麽嚴格了,稍微能好一些了。

但是他看來一眼兩人的穿着,都算不上很華麗,應該是很普通的身份。

再有一點,這個時代的同性戀是違法行為,這豈不是說,他和施懿得高地下戀情了?

淩秋桑癟了癟嘴,有點不高興,以後走大街上都不能随便牽手了。

施懿卻給了他小小的安慰,“這裏是草原,地廣人稀,別說牽手擁抱了,桑桑如果願意,幕天席地來一場,估計都沒人能發現。”

淩秋桑眼睛亮了亮,有億點點刺激。

甚至躍躍欲試,“哥哥,是不是馬震也可以。”

施懿:“......桑桑,稍微正常點,你考慮過馬的感受嗎?”

“啧。”淩秋桑有些無奈,扯了扯缰繩,讓馬停了下來。

施懿又道:“雖然這個時代同性戀并不合法,但這個時代的人普遍比較樸素,男性勾肩搭背,他們也只會當成是兄弟之間感情好。”

并不會想到同性戀那個方向去,除非他們身邊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淩秋桑也知道這個道理,“算了,來都來了,這裏的風景還是很不錯的,雪山,草原,質樸的民風,當成是旅行,也不是不可以,希望任務不要太難就行。”

“仔細說說吧。”淩秋桑秉承着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态,反正都是最後一個小世界了。

來了也走不了,不如先了解情況。

030飛在他們的身邊,“這裏确實是草原,但不是蒙古,也不是西藏,也不是青海,是川西大草原,屬于川省的,地理位置倒是跟西藏倒是有些接近了,所以這裏漢民和藏民都有。”

二人的身份也是漢民,淩秋桑是本地的牧馬少年,施懿是分配下鄉的知青。

身份背景很簡單。

淩秋桑:“就這?任務呢?總不能是讓我們把原主的地下戀情變成合法化吧?”

在這一刻,他已經揣測了好幾種原本的劇情線出來了,比如說兩個原主相戀被抓了,或者迫于時代壓力,愛而不得之類的。

反正他算是看出來了,在這些世界裏,他和施懿的原主都有那麽一腿。

別的都還好說,真要他們去挑戰更改法律,那不得幾十年?

030被淩秋桑的想法吓得不輕,“不不不,任務很簡單,就是彌補兩人之前的遺憾。”

淩秋桑有些疑惑的嗯了一聲,“細說一下。”

其實很簡單,也十分符合這個時代的背景。

施懿是分配下鄉的知青,在這裏生活了快十年了,下鄉是堂哥頂替了他進廠的名額,他不得不下鄉。

他自己的父母都是已經沒了,跟着大伯家生活,所以被堂哥頂替進廠的正式工名額,他也無話可說,就當是報答大伯家的收留之恩了。

原主思想覺悟高,反正去哪裏都是為國家做貢獻,但是他家裏還有一個年邁的奶奶,奶奶對他極好,而正是因為有奶奶在,他才不至于餓肚子。

所以他要離開,嘴放心不下的就是奶奶了。

奶奶也跟着大伯家生活,但大伯娘卻不是個好相處的,大伯也是個耙耳朵,擔心他走後,奶奶會被大伯娘欺負。

他下鄉之前,大伯娘信誓旦旦保證一定照顧好老人家,又千恩萬謝說感激他把正式工名額讓給堂哥,說得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原主那時候也還年輕,才十七歲,想着到底都是一家人,于是也就信了。

剛開始的那幾年,偶爾通信,奶奶那邊都是報喜不報憂,過年還能收到奶奶給他郵的衣服。

直到前年,他下鄉的村裏安裝一部電話,他興致勃勃的打電話回去,大伯家裏是沒有那個條件安裝電話的,所以他打的是街道的電話。

這時候基本上都這樣,打個電話去固定的地方,人家幫你去叫人,然後再把電話回過來。

原主本來也是這麽想的,但接電話的人問了一句他的身份,他好歹也是那條街長大的,這條街都認識他,所以就跟他多說了一嘴,問他是不是知道奶奶住院,打電話過來問情況。

原主那時候才知道奶奶生病了,原主心急如焚地請了假,趕回城裏。

或許是幸運的,也或許是不幸的,原主見到了重病的奶奶,而奶奶卻在當夜就撒手人寰。

奶奶年紀大了,遲早都是有那麽一天的,原主只是恨自己沒有在奶奶身邊盡孝,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罷了。

辦完奶奶的後事,他無意間聽到街坊領居閑聊,他才知道,奶奶在他走的第二個月,就被大伯一家趕到柴房去住了,還時常吃不飽飯。

好在奶奶自己有一點裁縫手藝,幫人改衣服,縫縫補補,街坊領居也照顧她這個老婆子,所以奶奶也能養活自己,每年還能緊湊點錢,給他做兩身衣服寄到他下鄉的村裏。

原主當初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差點兒就崩潰了,他實在是想不通,大伯也是奶奶的親兒子,為什麽大伯要這麽對待奶奶。

而奶奶生病的事情,也不少純粹的年老體弱,是因為奶奶常年住柴房,光線不好,大伯娘一家又舍不得電費,不讓她開燈,長此以往,奶奶做針線活就把眼睛熬壞了。

奶奶之所以突然重病,也是因為奶奶眼睛看不見,卻要一大早起床給一家人做早飯,不慎摔了一跤。

老年人摔跤,跟年輕人可不一樣,結果大伯一家完全沒重視。

直到第二天鄰居來拿做的衣服,才知道奶奶已經起不來床了,這才趕緊叫人送到了醫院。

可是已經遲了,如果不是原主突然間打電話回去,他連奶奶的最後一面都見不到。

原主恨死大伯一家了,大鬧了一通,還把堂哥的工作給鬧沒了,勉強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之後,原主又回到了川西,同年的年底,高考恢複。

原主想到奶奶臨終前的話,讓他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回城的,不能永遠留在那個地方。

原主成績好,如果不是取消了高考,原主當年的成績都能直接上清北了,留在鄉村,确實埋沒了人才。

他沒有什麽背景關系,想要回城很難,只能通過高考,這是他唯一的出路。

可是,原主在這片草原上已經有了自己的牽挂。

那就是淩秋桑了。

淩秋桑的原主,身世還要更差一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他是吃村裏百家飯長大的孩子。

他比施懿小了有五歲,施懿剛下鄉的時候,淩秋桑才十二歲,半大的孩子,剛從小學畢業,沒錢上初中,就跟着大人一起掙工分了。

施懿那時候十七歲,原本就是北方人,剛到西南,還是高海拔地區,語言上也不通,身體上和心靈上都各種的不适應。

淩秋桑有些早熟,也熱愛學習,他沒錢,上不起初中,村裏人一人給他一口飯吃,把他拉拔到這麽大了,已經是仁至義盡了,這個時候大家都不富裕。

他知道施懿是城裏來的高中生,于是就想方設法的去接近施懿,想跟着施懿多學一些知識,他也夢想着,有一天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到底只是半大的孩子,哪怕是有目的的接近施懿,方式也是很淳樸的,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送給原主。

施懿高原反應嚴重,他就親自去采藥煎藥,照顧施懿。

這一來二去,兩個孤單的靈魂就成了朋友。

後來,淩秋桑還教施懿騎馬,教他方言,教會施懿如何在高海拔地區保護自己。

而施懿,也在少年的陪伴下,漸漸習慣了這裏的生活,閑暇時期,施懿也會教淩秋桑一些初高中的知識。

友情的變質,就在淩秋桑十八歲這年。

施懿這時候已經二十三歲了,他們這地方偏遠窮苦,許多人都沒讀過書,所以讀書人的地位,還是很受推崇的。

在這一年,村裏的老人就開始給施懿做媒了。

知青下鄉之後,如果回城無望,跟本地人結親的不少,很多都在本地結婚生子,安頓了下來。

施懿二十三歲,正是說親的年紀,長得又帥氣,還是城裏的讀書人,雖然經濟條件差了一點,但是只要肯留在本地,還是很受人歡迎的。

特別是藏民們還挺喜歡招上門女婿的。

淩秋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他也不知道為什麽,心裏就難受得緊,一個人騎着馬,跑了好遠。

他覺得自己不對勁,他不想讓這個老看的城裏哥哥娶媳婦,但他又想不到原因。

他一個人在外頭待了兩天,最後是施懿騎馬來找到了他,問清楚了原因,說了自己沒有在這裏結婚的打算,才把他帶回了家。

恰逢那時候初冬,兩人騎馬受了寒,回家趕緊燒了熱水洗澡。

是的,一起洗的。

從前也不是沒有一起洗過澡,但那天的氣氛就有些不對勁了。

施懿到底是城裏人,見識比淩秋桑這個牧馬少年要多得多,意識到少年的感情,他卻沒有排斥,反而縱容。

這讓他意識到自己對少年的感情其實也非同一般。

之後兩人暧昧了好一陣,在次年的春天,萬物複蘇的季節,兩人分到一個小隊外出牧馬,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心曠神怡的藍天白雲下。

在臨時搭建的氈包裏,第一次有了深入的交流。

之後兩人就默契的展開了地下戀情,跟淩秋桑和施懿想的一樣,以前這兩人的關系就很好,根本沒人察覺到不對勁。

兩人的改變,依舊是在施懿奶奶的去世,還有高考恢複。

施懿想帶淩秋桑一起走,可是淩秋桑從沒走出過這個地方,甚至連鎮上都沒去過幾次,他雖然想去見識外面的風光,卻也膽怯懦弱。

最重要的是,他不能成為施懿的拖累。

施懿是要高考出去讀書的,他跟過去,又能幹什麽呢?他除了牧馬,什麽都不會,普通話都說得別別扭扭的,工作也找不到。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原主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整個村子的人都對他有恩情,他們這裏太窮苦了。

他聽施懿說過很多外面的故事,他也想等他長大之後,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報答幫助家鄉的村民們。

兩人産生了分歧。

第一年,也就是七七年,高考恢複的消息,太突然了,恰逢施懿奶奶去世,對他打擊很大,他沒準備這一年就去高考,放下書本,放了這麽多年的馬,他也需要複習。

再則,他想帶淩秋桑一起走,準備第二年,給淩秋桑瘋狂補習,讓淩秋桑陪他一起高考,一起離開。

施懿勸說淩秋桑,高考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在大學裏學好知識,同樣能回來報答鄉親們的恩情,淩秋桑這次猶猶豫豫的同意了。

畢竟那時候上大學是不要錢的,還會有一部分的生活費補貼,只希望他們能考去一個城市。

但那時的高考與後世的高考,如何能相提并論?

是真正的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淩秋桑的原主只讀了一個小學,還是村小學,能學到的知識有限,前些年,施懿陸陸續續教過他一些,但也沒有經過系統性的學習,哪怕有一年的瘋狂補習,根本不夠。

不出意外的,七八年的高考,淩秋桑落榜了,連個大專都沒考上,施懿考上了最好的大學。

淩秋桑放棄了,他勸施懿走,去追尋他想要的生活,不要留在這裏了,可是施懿卻無法放下他。

兩人很是拉扯了一陣。

結果偏偏又在這時候出了意外。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正是初冬,川西高海拔,入冬早,同樣也下雪,湖面小溪都凍結住了,村裏人要用水都只能鑿冰回去煮。

小孩兒們冬天也會在冰上去玩兒,結果就出了意外。

有個地方是上午鑿冰取過水的,下午還沒凍嚴實,一個胖小孩兒踩空,掉了進去,冰洞又小,小孩兒落下去,再浮起來就已經不是在冰洞的位置了,已經在一米外的冰層下了。

而且越掙紮越遠。

哪怕是鑿冰,也來不及了,唯一的辦法還是有人下水去把小孩兒拖回來。

這裏會游泳的人不多,施懿就剛好會,他二話不說就跳下冰水救人了。

寒冰刺骨,小孩兒掙紮得也厲害,他差點兒也找不到洞口回來,在水裏狠是凍了一陣,才找回洞口。

小孩兒救回來了,施懿卻當天夜裏就發起了高熱。

這是在村裏,就只有一個村醫,用了各種方式降溫都不行,淩秋桑都差點兒哭死了,求着大家套了馬車,把人送到鎮上醫院去。

後來是落水小孩兒那家心裏過意不去,也生怕施懿真的燒出了問題,幹女兒淩秋桑一起求着有馬車的人家,一起送施懿去了鎮上的醫院。

這一治病,昏迷了好幾天,凍得也不輕,人瘦了二十多斤,養了好久,才能慢慢下地,這就耽誤了去學校報到。

不過施懿并不着急,他能考上第一次,就能再考上第二次,而且多一年的時間,他也能多給淩秋桑補一補知識。

他還是希望淩秋桑能夠跟他一起去念書的。

但淩秋桑似乎已經放棄了,他已經試過一次了,實在是沒有信心。

兩人這麽一拉扯,就到了如今。

淩秋桑聽完,不知道如何評價,他能理解原主想要留在家鄉,報答鄉親們的恩情的想法。

哪怕是幫鄉親挑一桶水,撿一籃子牛糞,他都是高興的。

确實是,原主貌似是個棄嬰,沒有鄉親們一人給一口吃的,原主早就餓死了。

整個村裏,幾乎是這家養幾天,那家養幾天,才把他拉拔長大的,到了年歲,大家也湊錢,讓他跟村裏小孩兒一起讀了村小學。

否則原主也該跟大多數鄉親一樣是個文盲。

這樣的恩情,除了養育之恩,還有救命之恩。

原主答應施懿高開去外地讀大學,想跟施懿在一起,占了一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還是施懿畫的餅,學好知識,才能更好的建設家鄉,帶領大家脫貧致富。

顯然,原主雖然很愛知青懿,但他更有良心,恩情大過了感情。

也是條漢子了。

并且,在這個大環境下,他們的感情是無法曝光的,原主見識少,覺得他們這樣不正常,甚至也懷疑自己是有病,是他勾引了知青懿,心裏是悔恨的,覺得自己對不起他。

這樣的想法,施懿并不知道。

兩人認知的誤差,導致了悲劇的開始。

按照030說的,淩秋桑這個原主在七九年沒有繼續學習參加高考了,有施懿帶他了解過外界的信息,他知道了這個時候改革開放了,能做生意了。

他想帶鄉親們賺錢。

而施懿,盡管舍不得淩秋桑,卻也記得奶奶的遺願,還有他自己的夢想和抱負,在七九年參加高考,再次考上了最高學府。

從此一人在北京,一人在川西,兩人約定好了,四年之後重逢。

在此期間,兩人也有通信,偶爾還能用村裏的電話稍微聯系一下,聽聽對方的聲音,緩解相思之苦。

但是在施懿大四那年,因為他足夠優秀,被選中參與一項研究。

去了大西北。

大西北更加荒蕪,而且這項研究是秘密研究,不能随便跟外人聯系,自此通信受阻。

雖然他出發之前跟淩秋桑通過電話和信件,淩秋桑是支持他的,但這就是他們的最後一次聯系了。

這場研究,耗費了三年的時光。

等他離開大西北,再次想要聯系淩秋桑的時候,得到的消息卻是淩秋桑出了意外。

具體是出了什麽意外,村民們也說不清楚,只知道他外出做生意,一年多都沒有回來了。

有一次,村裏收到了一個包裹,裏面是一件衣服,衣服裏裹了一大包的錢,但衣服上還有血。

不知生死。

施懿也通過各種方式去找了,如同石沉大海,了無音訊。

自此,施懿把自己的生命投入了科研事業,孤獨終老。

而另外一個......

淩秋桑好奇原主發生的事情,“我這個原主怎麽了?”

030沉默了一下,“外出做生意,被人搶劫了,因為長得好看,差點還被欺負了,他自己刮破了臉和身體才保下清白,之後輾轉,又差點兒被賣到黑煤窯,斷了腿才逃出來,撿回一條命,他覺得那樣的自己更配不上施懿,從此隐姓埋名,孤獨終老。”

而那包衣服裹着的錢,确實是原主寄回去,是他最後一次報答鄉親。

衣服帶血,是他故意的,讓大家知道他出了意外,同樣也是不想讓施懿再找到他。

這兩位原主的故事,實在是令人唏噓。

一時之間,淩秋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