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哥哥帶我走
第55章 哥哥帶我走
這裏遍地都是資源。
其中,目前最适合拿出來做生意的就是牦牛了。
牦牛,基本上作為本地人主要肉食,但是家家戶戶都養得多,牦牛壽命也長,體積也大,宰殺一頭,就基本上夠一家吃一年了。
吃不完的,村民們都會把他做成風幹牦牛肉幹。
淩秋桑就想着試試做牦牛肉幹的生意。
這牦牛肉幹十分耐放,只要做好之後,放在通風幹燥的地方,一年都不會壞。
最主要的是,這牦牛肉幹,平時村民們外出放牧,有時候十天半個月不回來,帶的食物也是牦牛肉幹為主,能補充熱量,營養價值也高。
淩秋桑回憶了一下,本地的牦牛肉幹其實口味都差不多,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做法,不能說有多麽的好吃,但也不難吃,就是一塊肉得嚼半天。
如果要拿出去做生意的話,得改良一下牦牛肉幹的配方。
淩秋桑跟施懿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施懿琢磨着也還行,這個時代的物資比較匮乏,要大批量的生産投入市場,可能有些困難,但是就靠村子弄個小作坊,産量有限。
應該能銷售出去。
再加上,這個時候各種購買物資需要的票據逐漸推出市場,除了家電這一類的大物件,肉票糧票都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施懿回憶了一下外面的物價,“城市裏,豬肉雞肉鴨肉倒是常見,牛肉反而不算多,偶爾碰見,大部分都是一塊八到兩塊五一斤。”
這個物價,在這個時代,算是比較貴的了,豬肉才七八毛錢一斤。
但是還是有人會買,無論是哪個時代,永遠不缺有錢人。
而他們這算是特産,牦牛肉,跟普通牛肉還是有區別的。
風幹牛肉,基本上已經徹底脫水了,一斤牦牛肉幹,看起來可不少。
再加上,這是內地買不到的東西,碰到了,應該也會有人願意買個新鮮。
“哥哥,你說這個價格,賣多少合适?”
施懿想了想,“差不多要四斤牛肉才能出一斤牛肉幹,我們賣他個八塊錢一斤,不過分吧?”
八塊錢一斤,大城市裏應該沒問題,小地方可能不行,小地方現在人均工資才二三十塊錢。
算一下成本價,其實按照他們本地,一斤牦牛肉幹的成本大概在三到四塊錢,賣八塊錢,除去要給人辛苦費,還是有賺頭的。
哪怕一個月就只賣出去五十斤呢?五十斤,一斤就算賺他三塊錢,也有一百五十塊錢的賺頭了。
一百五,可能看起來不多,但這個地方,鎮上的那些單位裏的正式工才二十來塊錢一個月的工資。
不過,總體說來,要按照出貨量,分配到村子裏,也分不到多少錢。
也不擔心,慢慢來嘛,總歸算是給村裏創收了。
淩秋桑和施懿規整好了家裏的小窩,随便吃了點晚飯,就去找村長了。
這事情,不能繞過村長,得跟村長說說,後續還需要村長組織大家。
村長是個漢民,叫林安,讀過書,有個高中文憑。
他也想過要給村長創收,但是能力有限,他也無能為力。
好歹他們這裏算十裏八村的大村子了,要不然也不能有村小學,國家也不能主動給他們安裝電話了。
淩秋桑和施懿說明來意,林安考慮了一下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兩人也不催促,喝着村長媳婦兒煮的酥油茶,小口小口的吃着糌粑,默默的等着。
過了好一陣,林安才開口。
“你們兩個怎麽突然想給村子創收,想做生意了?”
淩秋桑滋着牙,笑得淳樸,“我今年要高考,順利的話,我就要出去讀書了,以後要回來一趟可能很麻煩,村子裏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對我有恩情,我也想走之前,給大家一點回報。”
施懿也跟着說,“我來村子快十年了,大家都很照顧我,去年考上大學,錯過了,但今年肯定是要走的,離開之前,也想為這片土地做點兒事情。”
林安欣慰的點點頭,“你們說的,我感覺好像能行,就是不知道你們準備怎麽把牦牛肉幹賣出去。”
八塊錢一斤的牦牛肉幹,一個月賣五十斤,他們就有一百多塊錢的毛利潤,他們從前想都不敢想。
哪怕是分配給村民,每家每戶就幾塊錢,那也是一筆收入了。
別看他們養了那麽多牦牛和羊,自己是吃不完的,要把牦牛和羊變現,在這個地方,難啊。
所以他是願意去試一下兩個年輕人的方法的。
萬一成了呢?
淩秋桑和施懿對視一眼,說道:“我們這裏經常都有路過的貨車,他們給川藏線送物資,以前也會偷偷賣東西,現在做生意不違法了,反正他們都要賣東西 ,不如試試我們的牦牛肉幹。”
是這個道理。
林安琢磨了一下,“就怕人家不願意,哪怕人家一次性進貨十斤,也是一筆不低的費用了。”
淩秋桑道:“我們按照批發價,七塊錢一斤給他們,第一次可以讓他們先把肉幹帶走,買了之後,下次再給我們錢。”
林安琢磨,“萬一人家把肉幹帶走,不回來了,那不是虧了?”
施懿笑着解釋,“這時候大貨車司機還是很吃香的職業了,能有一條固定的運輸路線,這就代表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不至于為了一點肉幹,不要工作了。”
到時候,他們也會寫個簡單的合同,讓人把身份信息留下。
“行。”林安大手一揮,試試也不會有影響,哪家哪戶都存得有不少的肉幹,先拿一點出去試試。
這次就先拿他家的去試試吧,萬一運氣不好,被人騙走了,村民也不會有損失,他家底還行,損失點肉幹也不心疼。
淩秋桑又提出了要改良以後肉幹的制作方式。
這事情是施懿開的口,畢竟是城裏來的讀書人,在淳樸的村民眼裏,那就是見多識廣的代表。
特別是這施懿從前也為村子做了不少的貢獻。
要改良肉幹的制作方式,不少什麽大事情,真要做得好吃,哪怕不是賣出去,他們自己也能吃。
事情說好之後,淩秋桑又說了後天可能有人打電話過來,讓村長留意一下。
村長知道兩人要參加高考,要複習,也沒給他們安排外出放牧的工作了,就村子裏的一點小事情,兩人忙乎一下差不多,不用出村。
從村子家扛了二十斤牦牛肉幹出來。
淩秋桑嘶了一聲,“二十斤居然有這麽大一包。”
當然了,扛大包的是施懿。
看着很大一包,但也就二十來斤,施懿還有力氣談笑風生。
“我剛在村長家裏看到蟲草了。”
淩秋桑眼前一亮,随後又頹喪了,“我們這蟲草不如那曲地區那邊的多,偶爾能挖到幾根,現在也不是挖蟲草的季節。”
蟲草,其實并沒有傳說中那麽大的功效,也沒有那麽大補,就是被傳得神乎其技的,甚至還有人傳言蟲草能讓人起死回生。
典型的窮人買不起,但富人趨之若鹜。
這蟲草真要做生意,還是得往高端上靠。
“可以讓貨車司機賣貨的時候順道問一問。”施懿說,“如果有人想買,到時候再看具體如何操作。”
淩秋桑想想也是,一年能有兩三個人買,用禮盒包裝一下,一盒放十來根,賣個百十來塊錢,也不過分吧。
幾十年後,蟲草可都是按克數賣的。
兩人說這麽多,還不知道那邊大貨車司機能不能同意呢。
不過也不怕,這條路的貨車司機多,這個不行就換下一個。
兩人拿着肉幹回家,連夜調配了一點調料,把肉幹的味道提升了不少。
噴香。
淩秋桑沒忍住都拿了一根當磨牙棒,啃了半個晚上。
這次時間緊急,只能用這種方法了,後續他們就可以從肉幹腌制開始就放調料,到時候味道應該比現在好很多。
時間一晃,就到了該等大貨車司機電話的那天了,那邊打電話過來的時間還挺早的。
淩秋桑和施懿早早的就把東西準備好了,騎上馬就出發了。
這次沒累到馬兒,兩人一人騎了一匹馬。
馬兒養得膘肥體壯,四肢有力,跑起來十分暢快。
淩秋桑還有心思樂呵,“要放幾十年後,景區騎個馬都得幾十塊錢,要到馬場去跑馬,那可就更貴了。”
施懿聽着,心裏微動,“桑桑,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一下發展旅游行業?”
這個時候才改革開放不久,出行也只有綠皮火車或者大巴車,旅游業,還不太盛行。
但是幾十年後,川藏線那可是網紅國道,來這裏徒步旅行,騎行川藏線的年輕人可不少,被稱之為朝聖之路。
別的不說,這一路的風景是真漂亮,一天時間看盡四季風格也是正常的。
他們這裏,現在要發展旅游業,可能還是有些苦難的,到底還是交通不方便。
施懿想了想,“我們可以去報社投稿,寫一點關于本地的風土民情,自然風光,試試水,萬一有人來呢。”
“行。”淩秋桑覺得,各個辦法都試試。
到時候真有人來旅游,住鎮上,這時候民風淳樸,他們鎮上唯一的旅館還開在了派出所旁邊,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
他們可以教人騎馬,帶人體驗放牧生活。
這事情真要成了,還是得跟官方合作。
先不急。
加油站,旁邊的停車場停了不少的車輛。
一眼望去,都是重卡,大家夥呢。
淩秋桑找到加油站小哥,小哥給他們引見了他口中的大貨車司機。
不是一個人,是一家三口。
夫妻倆一起跑車,吃飯的家夥都放在車上,停車的時候,就拿下來做飯。
還帶着他們的兒子,看樣子,差不多也有十七八歲了,模樣有些機靈。
簡單了寒暄了幾句,他們也打聽了一下外面的信息,順便套了一下這一家三口的信息。
貨車司機姓劉,叫劉建國,妻子叫王淑芬,夫妻二人的名字都十分具有這個時代獨特的氣息,他們的兒子叫劉浩。
據說是讀書成績不行,中專讀完,分配的工作不行,幹脆跟他們出來跑車,自己也跟着學習開車。
根據劉建國說,他們都是天府市運輸隊的,也算是鐵飯碗工作了,他和另外幾個貨車司機都是負責這一條線路的。
他只跑半程,基本上半個月就能跑一趟,但是沒有跑全程的人賺得多,主要是川藏線後半段的危險性高,他也不想為了錢,把命給搭上了。
所以才想着倒賣一下物資,多賺點,從前都只能偷偷摸摸的幹,比如說買點兒扣子,頭花,針頭線腦,這種不起眼的小東西。
或者別人有想要的,登記一下,他們下次來的時候就帶過來,不過這種基本上都是知青要買。
互惠互利,這裏偏遠,倒也沒人舉報。
現在國情好了,光明正大的做生意了,運輸隊老板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他們賣的東西也多了起來。
淩秋桑笑着,“大哥,從前你們都是把外地的東西賣到我們這裏來,有沒有想過把我們這裏的物資賣到外面去?”
話,終于說到了正題上。
劉建國剛才跟他們東拉西扯,就知道這兩人不是要他幫忙帶什麽東西了,都是老油條了,誰還沒點兒自己的想法呢。
只是沒想到,他們是要他幫忙賣東西。
仔細琢磨了一下,“你們要賣什麽?”
淩秋桑把牦牛肉幹拿出來,“劉叔,你先嘗嘗,你看這生意能做不?這是我們的本地特産,保存時間也長,幹吃,下酒,或者放兩塊炖湯都可以。”
劉建國嘗了嘗,是挺香的,要是有酒就好了,這東西下酒好啊。
劉浩也跟着嘗了一塊,眼睛都亮了。
王淑芬倒是覺得一般,味道是香,就是咬不動。
倒賣物資嘛,就是把這裏有的,賣到沒有的地方去,劉建國熟,考慮了一下,覺得可以試試。
“你們這什麽價?”
“八塊一斤。”
淩秋桑開口就把劉建國給吓得不輕。
“外頭的鮮牛肉才兩塊錢一斤。”劉建國說,“就算你們這牦牛肉跟普通牛肉不一樣,也不可能賣到八塊錢一斤吧。做不了不做了。”
這價格,根本賣不出去。
淩秋桑不急,“給你們的價格是七塊錢一斤,我們定價八塊,也是覺得這個價格合适,你們要是願意,賣十塊錢一斤都行,至于你說的外面普通牛肉兩塊錢一斤,但是我們這個牦牛肉是四五斤才能出一斤牛肉幹,你說值不值這個價?”
這麽說的話,倒是能理解了,四五斤鮮牛肉才能出一斤肉幹,成本就擺在這裏了。
但是這個價格太貴了。
劉建國搖頭,不看好,“就算你們給我們七塊錢一斤的價格,我們哪怕只拿十斤,也是七十塊錢的成本了,賣不出去,就砸手裏了。”
淩秋桑又道:“這第一次,不收你們的錢,你們先把肉幹拿走,先賣,賣了下次過來的時候再結賬,要是賣不出去,全部都退給我,但有一點,你們得妥善保存,要是壞了發黴了,我們可不能回收。”
劉建國長期跑這條路,以前也吃過這種肉幹,沒這兩個年輕人的肉幹味道好,但是他也知道,這肉幹保存時間長,別受潮,放一年都沒問題。
但是他還是有些猶豫。
劉浩這個年輕人就比較沖動了,“我想跟你們做這個生意。”
剛開口,就被老爹揪着耳朵扯回去了。
淩秋桑笑笑,“小兄弟有想法是好事情,這肉幹,你們可以拿到大廠門口去賣。”
現在進廠工作那可是鐵飯碗,一個月幾十塊工資,不說買一斤,買個二兩回去嘗個鮮,也是好的。
說着,淩秋桑還給他們傳授了一些生意經,父子倆聽得興致勃勃。
不知不覺就被淩秋桑給忽悠瘸了。
“行吧。”劉建國拍板,“這次我們帶出去試試,賣不出去都給你退回來。”
反正不要拿貨成本,聽這小兄弟說了半天,他們覺得也還行,可以試試。
哪怕一斤賺一塊錢,也是一筆收入了。
而且劉浩看起來對做生意很感興趣,讓兒子去試試也好。
他們可都聽說了,改革開放後,好多下海做生意的,都成大老板了。
就是他們沒門路,唯一的手藝就是開車,能在路上倒賣一下物資,都算是腦子靈活的了。
施懿寫了個簡單的合同,簽了字,蓋了手印。
劉建國看他們搞得還挺正式,不由得笑了笑,“你們兩個都是知青吧?咋不回城?”
事情辦成了,淩秋桑也有心情繼續閑聊了。
“我哥哥是知青,我是本地人。”
“喲,看着不像。”劉建國還挺詫異,這裏的海拔高,大多數人的臉蛋上都有高原紅,偶爾見着白嫩一點的,多半都是知青,還是那種條件好,買得起搽臉油的那種。
前幾年倒賣物資,他盡是瞅着知青去找,基本上一問一個準。
沒想到面前這個小夥子白白嫩嫩不說,居然還是本地人。
淩秋桑笑笑,“我就是天生的,曬不黑。”
繼續跟劉建國一家三口閑聊了一陣,他們就準備回去了。
這時候,劉浩那小子看着對他們的馬感興趣。
淩秋桑笑着,“小兄弟想騎馬嗎?試試。”
“能行嗎?”小夥子年紀小,膽子大,躍躍欲試,“我不會騎。”
“沒事兒。”淩秋桑招呼他上馬,“這馬兒都是馴服過的,性格溫順,你只要不跑起來,騎着走兩圈,不會有危險,抓緊缰繩,別掉下來就行。”
淩秋桑教人騎馬去了,施懿找劉建國借了筆和本子。
說了要給報社投稿,今天恰好都出來了,先寫兩篇文章,試試水,等會兒順道就去郵局寄了。
“喲,你這字寫得好啊。”劉建國在一旁看着,再一讀文章,嘶~這文章寫得也好啊。
施懿寫的是風景文章,撲面而來的畫面感,劉建國跑這條路都快十年了,最開始确實是覺得這風景好,時間長了,感覺也就那樣。
但是現在從文字上看,又覺得是自己沒有欣賞美好的眼光。
施懿溫文爾雅,看起來就是讀書人的模樣,“這裏的風景是很漂亮,就是見過的人太少了。”
确實是這樣。
劉建國也感慨,“其實就是交通不方便,別的地方都這樣,更別說你們這兒了,進出都只有這一條道。”
施懿嗯了一聲,“所以我只能用文字讓大家領略一下這裏的風光了。”
“哈哈哈哈,不愧是讀書人。”劉建國性格挺爽朗,“到時候出版了,記得跟我說,我一定支持一下。”
施懿這個文章是準備投報社的,真要被選稿,也只能在報紙上看。
還不知道能不能行呢。
施懿對自己的文章有信心,但是別人未必能欣賞。
不過急不來,他們現在也只能慢慢摸索了。
劉浩騎了兩圈回來,臉都笑出花了,“你們放心,我一定幫你們能把肉幹賣出去。”
顯然是已經成功和淩秋桑交了朋友。
淩秋桑跟他稱兄道弟,“如果看到那種明顯的有錢人,你也可以提一句,我們這還有蟲草,到時候有人要的話,我給你提成,放心,肯定不虧待你。”
“行。”劉浩當即就同意了。
告別了劉建國一家三口,兩人又去鎮上的郵局寄了文章的稿子,能不能行,最起碼都得等十天半個月。
第一步是走出去了,之後就看效果吧。
兩人回到村長之後,沒什麽要忙的,偶爾他們就去村小學給孩子們上課,學校就幾十個學生,還是十裏八村的孩子都在他們這裏上學。
總共就兩個老師,一個是原本分配到這裏的,另外一個是留在這裏安家的知青。
師資力強實在是有些匮乏。
有淩秋桑和施懿幫忙上課,兩個老師也輕松一些,孩子們也能多學點兒知識。
偶爾完全沒事的時候,兩人騎着馬出去晃悠,天高雲闊,幕天席地,躲在牧草裏親個嘴兒。
高海拔地區,兩人倒也沒做什麽劇烈運動,過段時間等身體适應了再說吧。
這也慢節奏的日子過得也別樣惬意。
無論是文章,還是肉幹,他們都得等。
但是不能幹等着,還得想想別的辦法,萬一賣肉幹行不通呢。
“我倒是有個想法。”施懿前些天就在琢磨,“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出一本書?”
既然都寫文章投報社了,為什麽不能寫書投出版社。
真要出版成功,買得好的話,一版再版,版權費會随着時代的發展慢慢往上漲。
剛開始可能不會太多,畢竟他們兩人都沒名氣。
如果後續這本書能支棱起來,應該還是能賺到一點錢的,兩人也不是沒出過書,寫書對來說,還是有信心的。
但寫書賺到的這筆錢,不是白給村子裏,他們準備把這筆錢用來投入教育,也算是報答鄉親們的恩情了。
淩秋桑覺得可行,“先等報社那邊的消息吧,要是文章能登報,我們投出版社的幾率也大一點。”
他們這地方小,縣城還沒出版社。
“看來,我們得想辦法去市裏一趟。”
這一趟遲早都是要去的。
施懿:“下次看能不能跟劉建國他們的車擠一擠。”
這時候也沒什麽超載的說法,貨車大,把他們仍後車鬥裏都行。
主要是想省錢,兩人看着小日子過得惬意,但是實際上兩人手裏都沒幾個錢。
原主留給他們的不多,他們也不好全給人家用光了。
想自己賺錢呢,目前還沒門道。
去市裏一趟,他們同樣也是琢磨着,想辦法給自己弄點兒錢,他們手裏有物資,賣點兒東西出去。
“行。”淩秋桑拍拍屁股,把施懿拉起來,“走,先回去寫文章。”
這說風就是雨的。
兩人回去商量了一下,就寫這裏故事。
從兩個方向出發,一個是知青下鄉的角度,另外一個角度是本地的牧馬少年。
寫這裏的風光,寫這裏發生過的故事,裏面再摻雜一點符合時代風氣的正能量。
兩人商量好了之後就開始動筆了。
都不消寫什麽大綱。
白天就把小書桌搬到屋子外頭來寫,光線好,路過的村民們都當他們是在複習功課呢。
偶爾還會有阿姨來給他們送點兒吃的,給他們改善生活。
時間過得很快,這一早,他們又接到了劉建國的電話。
他們已經去市裏跑了一趟了,今天又是進藏,路過他們這裏。
兩人騎着馬就過去了。
還是那個加油站旁邊的停車場。
遠遠的就看見劉建國和劉浩一臉的喜色。
淩秋桑和施懿對視一眼,心想,牛肉幹的事情,應該是成了。
果不其然,兩人剛下馬就被劉浩給拉住了。
帶出去的二十斤肉幹還不夠賣。
他們去那些工廠門口擺攤的第一天,其實沒什麽生意,主要是價格吓退了不少人,但是就像淩秋桑說的那樣,不缺有錢人想嘗鮮的,買個一兩二兩的。
但是第二天,這生意就陸陸續續的來了,聽說數量有限,這次都是半斤一斤的買,這也耐放。
第三天就全部賣完了。
這還是這個時代的物資匮乏,畢竟是外地來的,很多人都沒聽說過牦牛,有試吃的,指甲蓋那麽大一點。
入口就是個香,還有嚼勁,總是覺得吃不夠。
這不是,口袋裏稍微寬裕一點的,都想買點,嘗個鮮,或者留着招待客人。
外地特産呢,招待客人,倍兒有面子。
二十斤,全部賣完了,劉建國都沒想到,兩天時間,他們能賺20塊錢。
有了這20塊錢的賺頭,他都差點看不上以前買的那些東西了,以前都是幾分幾分的賺,來回跑一趟,能有三五塊錢的利潤就很不錯了。
劉建國把一把票子數給他們,一百四十塊錢的批發價,好大一摞,清點完了之後。劉建國又拿出三百五十塊錢。
“這次我們進貨,我們拿五十斤。”
這麽能賺錢,當然想跑一趟就多賺點了,大不了多跑幾個地方兜售。
這吃的東西都是消耗品,一個月賣五十斤,那也是五十塊錢的收入了,一年就是六百塊。
都趕上城裏那些工廠裏的工人的年收入了。
淩秋桑這段時間心底那點兒忐忑也安定下來了,這生意能做,要是等以後順利了,還能去市裏開個專賣店什麽的。
到時候就他們自己賺錢了。
現在不急。
“大哥,你還有別的貨車司機給我們介紹一下嗎?”淩秋桑怕他多想,趕緊說,“我的意思是別的城市的。”
劉建國就是天府市往這邊跑,沒跑其他城市的路線,但是他們運輸隊有跑其他路線的。
稍微琢磨了一下。
他是不是也可以批發價進貨,然後少賺一點,把貨拿給別的司機,送到別的城市去售賣。
劉浩也是這個意思,“天府市還是離這裏比較近的,再賣遠一點,是不是價格也能更高一點點。”
是這個道理。
淩秋桑感慨兩人的腦子好使,“不過我們這裏的批發價,七塊是最低了,沒辦法,成本在這裏了,當然了,你們二次批發賣多少錢,你們自己定就行了。”
劉浩這次賣肉幹是出了大力的,仔細思考了一下,他們每個月都會走這條路送貨,走的時候順路就把肉幹給拉出去了,基本上是可以不算運輸成本的。
批發給別人,他們賺三毛錢一斤,好像也不錯,總要給別人留點兒利潤。
就是這樣的話,他們拿貨,壓在手裏的成本比較高。
或許可以先去運輸隊問一問,有人要拿貨的,他們記下來,然後下次來的時候,幫他們運回去。
他說了自己的想法,淩秋桑給他豎了一個大拇指。
“不錯不錯,有做生意的天賦啊,小兄弟。”
劉浩傻樂,“還是跟你們學的。”
劉建國也有意要鍛煉自家的傻兒子,幹脆就把這事情交給兒子去辦了,賺幾年前,也可以娶媳婦兒了。
肉幹的事情說定了,淩秋桑又說起了想搭順風車去城裏的事情。
大貨車的駕駛室還是很寬敞的,但是他們一家三口擠擠還行,再多來兩個人,那就完全轉不開身了。
如果只有劉建國和劉浩父子倆,倒是沒多大關系,擠一擠。
主要是劉建國的妻子也跟他們一起的,再多兩個陌生男人擠在一起,那就十分不合适了。
淩秋桑:“把我們扔後面就行。”
“這可不行啊。”劉建國不放心,“這裏的山路崎岖,後面寬敞是寬敞,但是甩來甩去,也太危險了。”
萬一出了什麽事情,那可就麻煩大了。
淩秋桑大手一揮,“沒事兒,劉叔,您要是方便的話就帶上我們呗,安全問題我們自己負責,主要是今年我們要高考,想去城裏賣點兒資料書。”
這.......
劉建國還在猶豫。
施懿開口,“劉叔,我會開大車,下鄉之前,我跟家裏人學過,您要放心的話,路上我能跟你倒個手,您也輕松一些。”
劉建國狐疑,“這麽大的車你也會開?”
施懿點點頭,面不改色,“我還會修車,真的。”
劉建國猶豫了一會兒,然後把他帶到車前,“我這車前段時間不知道咋回事兒,經常開着開着,裏面就咔噠咔噠的響,過會兒又聽不見了。”
大卡車,還是在這麽難走的山路上,真要出了點意外,那可就完球了。
上次他送去修,運輸隊的修車工都說沒事,沒找到問題,說不定是什麽石子兒卡裏面了。
但是這事兒他一直在心裏挂着呢,生怕出事,他們一家三口可都在這車上了。
劉建國說,“你說你會修車,那你給看看,你要能修好,我就免費送你們去城裏。”
“行。”施懿痛快的答應了,“劉叔您這有工具嗎?”
工具當然有,這個時代的司機,可不光是會開車,還必須具備一定的修車技能,要不然開到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突然出了故障,這時候可沒有什麽救援車。
劉建國本身是會修車的,有他盯着,也不怕這年輕小夥子給他把車弄壞了。
而且,他就莫名覺得,這個年輕人就是十分穩重,靠譜兒,而且看施懿的操作細節,完全就是個老手了。
施懿連飛船都會修,修個大卡車,那不等于修玩具車?
三下五除二,沒一會兒,他從一個別人都叫不出名字的設備縫隙弄出一顆石子兒。
“還真是石子兒卡裏頭了。”劉建國知道了原因,也沒那麽緊張了。
但施懿卻沒有這麽輕松,“劉叔,這個地方卡石子兒,短時間可能不會出問題,但是時間長了,這石子兒的摩擦,可能會産生火花。”
話說到這裏,劉建國就明白了,簡直是倒吸一口涼氣。
車上起了火花,還是在這麽精密設備儀器裏。
幸好今天找到原因了,是得感謝一下人家的。
“我們車上的貨還沒送完。”劉建國說,“送完出藏,路過這裏,大概是十天後,你們做個準備吧。”
成了。
淩秋桑和施懿高興的對視了一眼,“你們的五十斤肉幹,我們也會給你們準備好的。”
“行,我也放心你們。”
揣着一百四十塊錢,還有三百五十塊錢的貨款,兩人回到村莊,找到村長。
沒一會兒,村長就召集了村民們過來開會。
前段時間沒有通知大家,是因為這事情還沒個定數,現在知道能賺錢了,當然要找大家一起商量了,有錢大家一起賺嘛。
村長林安宣布了這件事情之後,村裏直接就熱鬧起來了。
誰不想多賺錢呢?
以前就是沒門路,也不知道做啥,就只能守着這裏,一年到頭就那麽一點收入。
林安也說了,這辦法是淩秋桑和施懿想出來的,以後賺了錢得分他們一份。
淩秋桑擺擺手,“不,不用,現在賺得不多,我就動了個嘴皮子,也沒出物資,就不分錢了,以後要賺得多了,那到時候再說吧。”
林安還想再說點什麽,都被淩秋桑強硬的拒絕了,包括施懿也是一樣的。
他們倆雖然沒什麽錢,原主回來之後,可能也需要花錢,但這跟他們的關系不大,原主要花錢,等原主回來自己賺呗。
至于淩秋桑沒把話說死,說以後賺得多了再分錢,也算是給原主留一條後路了。
既然這生意确定了要做起來,改良配方的事情,淩秋桑也教給了大家。
這次劉建國要的五十斤肉幹,是五家人合夥出的,主要是他們這五家人的肉幹更新鮮。
他們總想着,要賣給別人吃,不能把家裏的存貨拿出去,萬一砸了招牌,以後可就沒錢賺了。
做生意,還是要講究誠信的。
淩秋桑也很滿意大家的态度,能這麽想,這生意才能做得長久。
之後要再腌制肉幹,用的都是淩秋桑的新配方了,雖然大家沒有嘗試過這麽做,但肉幹混合過新配方的調料粉,他們都嘗了一下,确實比以前好吃很多了。
他們吃了一輩子的肉幹,沒想到肉幹還能這麽好吃。
不少人都琢磨着,要把家裏的存貨也拿來混上調料粉。
調料粉其實就是市面上常見的各種食用香料,淩秋桑和施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過起來,就有了現在的味道。
把這配方教給了大家,大家以後自己也能做香料了。
事情安排好了之後,兩人又忙着寫他們的書了。
這次要去城裏,他們就争取在這之前,把書寫完,然後去城裏的出版社,當面投稿。
終于,在等到劉建國電話的前一天,他們終于把書寫完了。
純手寫,總共二十萬字出頭。
出一本書,剛剛好。
他們要去城裏的事情,之前就跟村長他們說了,五十斤牛肉幹給他們打包好,還給他們打包了一份小的,大概有四五斤的樣子,讓他們自己在路上吃。
萬一路費不夠了,賣幾塊錢也好。
村長更是直接給了他們二十塊錢,讓他們在外頭別虧待了自己。
說不感動,這是假的,淩秋桑和施懿沒收。
這次林安村長可不依他們,直接把錢塞他們衣兜裏,“窮家富路,就算用不上,有點錢傍身也是好的。”
兩人對視了一眼,這才把錢收了,琢磨着,等回來的時候,給大家帶點什麽實用的東西。
村小學的兩個老師也寫了個單子,讓他們幫忙帶幾本縣城裏沒有的書。
淩秋桑當然說好,就算兩個老師不說,他們也是準備要把給孩子們帶一些書本學習文具回來的。
在衆人的期盼和祝福的目光下,淩秋桑和施懿帶上行李,坐着村長的木板馬車,到了加油站,坐上了大貨車。
前往新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