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章節

吧,這事容後再議,現在顧不上。”

“是。”盤松只好退下。國王又叫住他:“現在要把精力全部放在與帝辛的備戰上。公主嫁妝的事情也要讓步,能放就先放一放。叫城外的百姓盡量往城裏避,加緊儲存糧食。商國軍隊到這裏,只消一月有餘,時間緊急得很。”

“臣明白,臣一定使盡渾身解數,陪大王度過這個難關。”盤松說時退下。

蘇泰得到父親命令,立即領了一百禁衛軍,全副武裝撲向驿館。

驿館裏,惡來左等右等,國王沒來,很不耐煩,就叫人去外面觀望。人剛出去幾分鐘,就連滾帶爬跑回來:“不好了,将軍,他們派士兵過來了,很多士兵。”

“完了,趕緊跑吧。”惡來大呼不妙,立即拿了武器,匆匆往後門開溜。一行人剛剛跳上馬背,有蘇氏人追到了。

一番厮殺,十幾個随從紛紛斃命。虧得惡來勇猛,以一敵十,殺死了幾個有蘇士兵,奮力逃脫。只是仍被身後射來的一支箭擊中肩膀。惡來顧不上劇痛,伸手折斷箭簇,催馬疾奔,饒幸撿回一條小命。

惡來晝夜兼程,跑回朝歌,面見帝辛:“大王,果然不出所料,蘇護公然造反了。還好,托大王福,有神靈保佑,小的才沒有慘遭屠戮。”

“造反?他一個小小蘇護,竟敢造反?”這确實很出帝辛意外。他只當要造反,也是周國來造,沒想到蘇護會首當其沖。

“是啊,看來之前猜測沒錯,這家夥一定受了周國唆使,才有恃無恐。”

“氣焰挺嚣張啊,看來是沒把我這個大帝放在眼裏了。”

“是啊,大王。這種人不煞煞威風,如何了得?別的小國一定有樣學樣。大王,給我一萬兵馬,我保證提蘇護的腦袋來見。”

“不行,我要親自出馬。”帝辛摸了摸武器架上的長柄寶劍說:“有蘇氏我還從沒去過,正好趁這次機會去游玩一番。”有一陣時間沒上戰場了,那柄嗜血無數的寶劍也好久沒用過了。

事實上,帝辛從十二歲就上戰場,經歷大大小小戰役上百場,他劍下的亡魂難以計數。年輕時候,對于上戰場,随性殺戮,充滿了激情。每一次殺戮都是一種生命的極致體驗,就仿佛魔鬼吸收了新鮮血液。

但是,任何事情都會令人疲倦、厭煩。帝辛現在已近60歲年紀,早已體會不出那種殺人的刺激感。對于戰争,也沒了從前那麽濃厚的興趣。因此,通常情況下,能不開戰,他也盡量避免開戰。

不過,這次,他不能容忍,他不能容忍別人在他背後搗鬼,不能容忍別人不把他放在眼裏,公然豎起反旗。這種邪惡氣焰一定要鎮壓下去,無情的鎮壓下去。而且要迅速行動,免得星星之火燃成一片火海。

出征之前,還是要召集一次群臣會議的。畢竟大帝親征,家裏的事情還得交待好。

之前為有蘇氏和周國勾結的事情已經開過一次會了,會上明明說好不對有蘇用兵的,商國的全部力量要用來對付周國。雖說攻打有蘇氏這種小國費不了多大力氣,但商國樹敵太多,東面的夷人部落從沒安寧過,西邊的周人又虎視眈眈。開戰就有傷亡,正中周國下懷。

沒想到,帝辛不等跟群臣商量,就自作主張定下攻伐有蘇氏計劃。而且還以58歲年紀親自挂帥。因此立即遭到國相比幹反對。比幹一來就說:“誰說要打有蘇氏的,誰說的?都給我停下來。沒事就回家裏睡覺去,瞎起什麽哄?”他邊說竟然邊驅趕着大臣們。

“我說的。我不能放任蘇護,必須殺雞儆猴,給周國看一看我的手段。要不然周人是不會老實呆着的。”帝辛說。

“殺雞敬猴?你書還讀了不少啊。你以為周姬發是猴嗎?你殺了蘇護,他就真怕你了嗎?你別天真了。你爺爺殺了姬發爺爺,他們害怕過嗎?老實過嗎?。你知道對有蘇用兵,是什麽影響?周邊的諸侯就更加人人自危了,你還嫌反對你的人不夠多嗎?”做為帝辛的親叔父,輔佐過三代帝王,已是耄耋之年的比幹,跟帝辛說話,從來就不客氣。

憑心而論,帝辛其實非常敬重這個叔父,他的忠心、他的智慧真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他的忠心針對的是整個帝國,而不是帝王本人。帝辛繼位,他就是反對的。他支持的是帝辛的哥哥微子啓。好在微子啓是庶出,唯有帝辛是嫡出。先王帝乙堅持要把王位傳給帝辛,比幹鬧一陣也沒鬧動。

不過,王位一旦确立下來,比幹還是堅定站帝辛這一邊。剛剛登基那會兒,微子啓的一群支持者是有所密謀的,拉着比幹要搞政變。結果比幹毫不理會,嚴厲訓斥他們,這麽做只會給國家帶來動亂,命令他們立即收手,否則一定不留情面。微子啓只好乖乖放棄奪位念想,老老實實做他的“親王”,呆在自己封地讀書賦閑。

就是現在,比幹說的話細想,其實在理。周姬發還真不是什麽“猴”,說他是虎都不過分,殺掉一個小小的蘇護,哪裏就鎮得住他。

因此,雖然比幹看上去相當“讨厭”,帝辛仍然賦予他帝國重權,任用他為國相。比幹甚至是唯一一個可以随意出于都城任何角落的人,包括後宮禁地。

帝辛只是受夠了比幹的管束,簡直到了一提起比幹就頭疼的地步。

自帝辛繼位伊始,大大小小的事情,沒一件比幹不唠叨幾句。明知帝辛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多少意見,仍然要盡自己臣子的責任,把話說到。說不說是我的事,聽不聽是你的事。這是他作為臣子的信條。

而且他跟帝辛的觀點十有八九是對立的,帝辛的計劃他差不多有一件反對一件、有一個批評一個。

鹿臺的計劃,就遭到過比幹的強烈抗議。他倒沒有說造鹿臺新宮殿不好,只是說工程過于龐大,國力不堪重負。不應操之過急,而是要慢慢來、一步一步進行,凡事有個輕重緩急,量力而行。

帝辛哪裏聽得進,恨不得一天就把鹿臺造好,早造好一天,自己就多享一天福。照比幹那種做法,鹿臺還沒成形,自己早已經進了黃土。那自己忙個什麽勁?真的先人種樹,後人乘涼?傻子才幹呢。

此時帝辛的霸道勁又犯了,強詞奪理說:“反對的人多又怎麽樣?全天下所有人都反對,我都不怕。來一個殺一個,殺兩個殺一雙,直到殺光為止。”

“行啊,很厲害啊,有本事啊。”比幹一下撕開自己的衣襟說:“來吧,我現在就是反對你的人,來殺我吧。動手啊,那誰?遞把刀給他。”

帝辛倒被叔父這一下鬧尴尬了,他當然不可能殺他,他又沒犯法,于是讪讪說:“我看你是犯老年癡呆了。一把年紀,快回去休息吧,懶得跟你說。”然後示意侍衛把比幹拉走。

“帝辛你聽着,你就使勁幹糊塗事,早晚有一天你要後悔的,早晚有一天。”比幹被拉走時,罵聲仍然綿綿不絕。

比幹一走,就清靜多了,再沒一句反對之聲。帝辛于是命太史如德全權管理朝廷政務,主要是敦促好鹿臺建設工作,加緊趕工。命中郎将飛廉率3萬車兵為左軍,命大将軍崇候虎率3萬車兵為右軍,自率2萬車兵為中軍,出征有蘇。

命令剛下完,崇候虎站出來說:“臣這幾日患了眼疾,疼痛難忍,眼前事物一片模糊。實在不堪重責,恐怕會有負聖恩。因此請大王體諒,容臣告病推辭。當然,要是實在沒人,老臣也願帶疾上陣。”

再笨的人都看得出,他哪是什麽眼疾,分明不願出征。這家夥平時少言寡語,其實跟比幹是一簍蛇,凡事都跟帝辛唱反調,只不過他從不明說出來。

唱反調歸唱反調,做為一名武将,真上了戰場,還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因此崇候虎戎馬一生,戰功卓著,針對東夷人的戰争勝利,大都是崇候虎的功勞。這次出征有蘇氏,他跟比幹的意見一致,認為這場戰争毫無必要。有一百種方法妥善處理這件事情,完全不需要用到戰争。但他雖然也是一名老臣,卻沒有比幹那樣的氣魄,再加上口才也不好,所以只是心裏反對,沒敢說出來。

帝辛倒也理解他。再說對付有蘇氏這樣的小國,動用崇候虎這樣的将才,其實有點“殺雞用了牛刀”。因此準奏說:“既如此,将軍就在家休息吧。有誰願意代崇将軍出征?有主動請戰的嗎?”

“我,讓我去吧,臣願領兵殺敵。”衆人一看,慷慨請命的正是惡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