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彥桾之難(五)
榮佐知大限将至,提出要見神熺一面,神熺答應了。
“彥桾的婚事,已經按她自己的主意辦,你可滿意?”
神熺淡淡地瞧着病榻上的榮佐,她猶記得當年那個俊朗的年輕巫師,與面前之人相比,只能感嘆歲月無情。
榮佐微微一笑,卻不提彥桾的婚事,道:“那些陳年舊事,你仍記着?”
神熺道:“我本不該記着,可忘不了,也不可強求。”
榮佐的眼裏流露出一絲黯然,“我是将死之人,想求你件事,不知你可願答應?”
“夫妻之間,何必說這樣的話。”
神熺面露不滿,這話像一根刺,輕輕紮進她的心頭。
“是啊,一日夫妻百日恩吶。”
榮佐輕輕感嘆,像是勾起了往事,他緩緩道:“彥桾那孩子,與當年的你很像。可惜,她沒有你那樣的伴讀。”
神熺神色嚴肅起來,她讨厭這個話題。只是榮佐時日無多,她不便在此時拂袖而去。說實話,活了大半輩子的神熺,并沒有比從前更豁達,反而更斤斤計較了。
“人總是要死的,将來的日子,要靠年輕人。要是彥桾以後犯了什麽錯,你饒過她,讓她走,走得遠遠的。”
這話讓神熺想起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她打量着榮佐,許久才道:“以你為,我是有多狠毒?”
榮佐道:“我不想同你争吵,意思你都明白。彥桾那孩子,不适合做翕教的神尊,勉強扶到那個位置上,對她來說不是好事。”
他的語氣漸漸微弱,一口氣竟喘不上來,巫醫趕緊過來,急急地探察、施救,屋子裏亂成一團。
神熺給巫醫讓出位置,自己踱到門外,看見兒子榮士攸跪在外頭,卻不見彥桾和康純其,不由惱了。
Advertisement
“你長姐去哪兒了?”
榮士攸跪在地上回禀道:“回母親的話,長姐與姐夫日前離開洵都,前往南山狩獵。孩兒已經派人快馬加鞭去請,定能趕回來。”
神熺顯然怒了,她想起剛才榮佐為彥桾說的那些話,更為惱火。彥桾也是大意,她的婚事辦得匆忙,父親是久病之軀,一時半會似還撐得下去,故而從了丈夫的意,夥同一幫勳舊子弟打獵去了。那南山離洵都也不是太遠,彥桾想着,就算有事,亦能及時趕回來。
榮佐的病雖是突然加重,此前亦非沒有苗頭。得到消息的教中權要紛紛趕過來,榮家子弟能來的都來了,這時候缺了一個神女彥桾,當然格外突出。
“你不必跪着了,進去看看你父親吧。”
神熺調整呼吸,使語氣溫和些,便打發兒子榮士攸進去。榮士攸立馬起來,小步跑着進了榮佐的病房。神熺看着兒子的背影,頓覺傷心,把那對彥桾的不滿,暫時忘卻了。
彥桾到底沒能趕回來見父親最後一面,亦或是榮佐不打算見這個女兒最後一面,他沒有撐着那一口氣等着,便獨自去了。
彥桾哭得撕心裂肺,康純其在一旁勸慰,并沒什麽效果。榮士攸在一旁看着,似乎對這個長姐有些不滿,對新姐夫康純其的印象更壞了。
神熺掉了幾滴熱淚,榮佐的死讓她想起第一次品嘗失去滋味的時候,她是如何懦弱。年逾不惑,夫妻生離死別,在神熺看來,勾起的往事最多。彥桾遲到的事已經不足以讓她記挂,辦完榮佐的喪事,神熺覺得自己似乎又老了。
在那之後,彥桾漸漸地替母親處理些教務,因此與教中人士來往更加頻繁。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本該與彥桾十分親密的裔氏,卻漸漸被抛到了一邊。不僅如此,彥桾與母家也疏遠了。
不久之後,這種厚此薄彼的行為開始顯現出弊端。
神熺是翕教創教以來最與衆不同的神尊,她認為聖母創教的原因是建立一個稱霸一方的政權,而不是一個江湖門派。因此,神熺對開疆拓土格外熱衷。也正是在她的支持下,翕教控制的範圍迅速擴大,在這其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便是一個名為桓啓的勳舊子弟。
當年神燮以神女身份提劍入昭明神宮,殺的就是桓啓的族人的桓劼,桓氏因此受到重創。二十多年後,當時尚且無權無勢的神熺被流放雲盤嶺,遇到了桓氏族人,因而向神燚争取赦免了桓氏一族。從這一點上說,神熺于桓啓有恩。
神熺與桓啓還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對康氏的怨恨。神熺怨康氏排擠自己,桓啓怨康氏陷害自己。因此,在神女濋留暴斃之後,神熺返回洵都,桓啓便站到神熺一邊。神熺得勢之後,裔昭與桓啓成為神熺的左膀右臂,格外器重。而裔昭和桓啓私交甚好,彥桾得罪裔昭,等于把桓啓也給開罪了。
彥桾開罪桓啓,并不是只有一兩件事。其中最要緊的,還是彥桾與康氏走得太近,這不是桓啓可以容忍的。
所以,奉命迎接桓啓的彥桾老大不快。二人見面後,又發生了些禮儀上的問題。彥桾責備桓啓禮節太輕,不重視她這個神女。桓啓卻認為按照軍中的規矩,他沒有必要行大禮。這事經旁人一挑撥,便成了了不得的大事。
桓啓的部下都是戰場上回來的,看到嬌滴滴又驕傲的神女都有些輕慢。加上神女在父親病重期間居然跑出去打獵,于重視孝道的翕教教衆而言,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刺激。
桓啓并沒有居功自傲的意思,他在外頭久了,還不料洵都發生了那樣的變化。作為彥桾父輩的人,他對彥桾的态度感到驚訝。更令他不安的是,回到洵都沒多久,謠言便滿天飛了。
裔昭在自己的小破院子裏見了桓啓,先聽了前線的戰況,再聽桓啓發牢騷。
桓啓道:“咱們的神女大人似乎對在下有些不滿,不知是何故?”
他這是明知故問了,裔昭明白他意思,道:“外頭有些風言風語傳到桓長老耳朵裏,桓長老就信了?”
桓啓道:“在下深感不安。神女是将來的神尊,我等本不該妄議。可是,前日神女居然提出開疆拓土是勞民傷財,該禁止,這令我等抛頭顱灑熱血之人做何感想?”
裔昭道:“桓長老是擔心神女與主上的志向不同?”
桓啓默認了。
裔昭道:“我等皆會老去,年輕一輩漸漸長大,新舊交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桓長老在意的,還是康氏吧。”
“如您所言,在下不願數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裔昭道:“事情還沒到那種地步,咱們不妨看看。要真有那麽一天,第一個出來反對的,不會是咱們。”
二人靜坐一會兒,桓啓忽然問道:“令公子如何了?”
裔昭呷了一口茶,淡淡道:“桓長老可是真敢說話。”
裔猷那件事一出,便成了裔昭乃至于整個裔氏的忌諱,尋常人并不敢随意打聽。聽說那裔猷經此變故,性情大變,如今閉門不出,甚少見外人。
桓啓意識到這個問題,忙道:“如大人不棄,可将令公子送到在下營中,一來可散散心,二來建功立業,将來也好在這洵都立足。”
裔昭聽了,淡淡一笑,道:“桓長老的心意,我替猷兒領了。只是,這事我說了不算。”
裔猷如今不肯見人,也未必願意出去。在桓啓看來,裔昭似乎不大願管這事,他便不提了。
“神女那邊,在下終究不放心。”
桓啓再次提到自己的擔憂。神熺如今也算康健,看樣子還能當幾十年的神尊,可像神燮暴斃那種事,乃是不可預料的。無論如何,與下一代神尊交惡,都不是什麽好事。
裔昭明白桓啓的意思,二人都是手握大權之人,追随神熺起家,辛辛苦苦,才有了如今的身份地位,自然會患得患失。對他們二人來說,一個偏向康氏的神女意味着威脅;同樣,在年輕的彥桾看來,與父母一同興起的桓氏、裔氏都是個憂患。翕教向來由十八勳舊掌權,掌權的家族卻永遠不會只是某一家。
桓啓與彥桾的交情不如裔昭與彥桾深厚,可彥桾竟能與裔昭對着幹,那他桓啓又算什麽?在翕教幾百年的時間裏,未能坐上神尊之位的神女,絕對比神尊的人數多。要動搖一個神女的地位,總是有辦法的。
這二人各懷心事,終于還是裔昭說道:“船到橋頭自然直,桓長老如此憂心忡忡,是會憋出心病的。”
裔昭地位比桓啓的更鞏固,這是桓啓的看法。既然裔昭不願多說,桓啓不敢強求。只是,桓家和裔家的人已經蠢蠢欲動了。
桓啓走後,裔猷出來見養母。裔猷的臉色白了些,人也瘦了,雙眸卻是炯炯有神。
“剛才的話,你都聽到了。你想不想跟桓啓到外面看看?”
裔猷聽了,忽然向養母行了一個大禮,跪着道:“孩兒已是刀鋸之餘,不敢再求建功立業,只希望以此殘軀,為母親大人和裔氏,略盡綿薄之力。”
裔昭靜靜地看着裔猷,“你想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