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顧周兩家

第三十一章 顧周兩家

顧文韬一點都沒有煩躁,耐心地聽着。

周自珍看着又是欣慰,又是不舍。

顧文藝吃着早餐,看着母慈子孝的一幕,撇着嘴,不開心地提着意見,道:“媽媽,文韬已經是大人了,你能不能這樣啰嗦,好像他還是三歲的小孩子一樣。

再說了,他這是在京都,住在大伯家裏,能有什麽事情?!

我倒是想留在京都,大伯都當我說的話是耳旁風了。

真是的,咱們顧家好歹也是名門望族了,還這麽重男輕女,太讓人失望了!”

周自珍先是看了一眼丈夫,發現他看着書,并沒有注意到顧文藝的話,才皺着眉頭,道:“文藝,你現在都畢業工作了,我也厚着臉皮,讓你大伯把你弄到了省城,你還想怎麽着?

你是覺得我和你爸爸求人很輕松嗎?

你要是真想來京都,有本事,自個兒考公務員考到這裏,或者找個京都的對象,不是比什麽都強。

你以為寄人籬下,是什麽好生活嗎?哪裏能有自己家自在,對你包容呀?”

“又提結婚!我才多大,剛大學畢業一兩年,還沒有玩夠呢!”

顧文藝撇撇嘴,不高興了,也終于不再說話了,她也就是覺得京都的本家更重視顧文韬這個笨弟弟,又不是真的想回來,不然,就是大伯、二伯家的那些個姐姐、嫂子什麽的,都夠比的讓她吐血了!

更別提,她一個人在省城,都要隔三差五被周自珍打電話過去催婚,到了京都,還不是看看別人掂量來掂量去?!

那樣,人生就跟悲催了!

顧文韬好像這個時候,才想起一件事,說道:“媽媽,我差點忘了一件事要跟你說,大年初二去舅舅家拜年時,舅舅說讓我沒事可以去找他玩,在舅舅家住着也可以。”

Advertisement

周自珍輕皺起眉頭。

說起來,周自珍的性格和野心比顧德純更像顧家人,顧德純則比周自珍更像周家人。

周家其實才是書香門第,周老爺子和周老婦人都是大學教授,不過,那場運動讓兩位老人身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前幾年就都早早過世了。

周自珍是他們家老大,周自重是老二,也是大學教授,娶的妻子也是同事。

倒是顧家,顧文韬的大伯顧德信從政,在商務部任職,二伯顧德誠從商,現在是京都某資産上億公司的老總,顧文韬還有兩個姑姑,也是在某政府部門挂職。他們已經成人的子女除了讀書,就是從政經商。

唯獨出了一個顧德純愛死讀書,從文,當了大學教授,為人處事太過于端正。

周自重跳過兩級,早早就上了大學,跟顧德純是同學,之後成了好朋友,再之後又一起留校,成了同事,也算是有很多年的交情了。

平日裏有個小聚會之類的,或者他們一起在周家秉燭夜談,難免就認識了周自珍。

顧家的條件和顧德純的性格,讓周自珍瞄上了。

周自珍大學的時候就開始追顧德純,直到兩人都大學畢業,一個被分配到一個小學工作,一個大學留校,才确立了關系。

偏偏那個時候已經到了六八年,全國全面停學,最先受到打擊的自然就是周家一家三人在大學任職的人。

周老爺子和周老太太、周自重都要被下放到鄉下,周自珍卻不想走,跟顧德純未婚先孕,有了孩子,顧家不得不把人留下,并讓周自珍和顧德純結了婚。

只是那個時候,作風不正是很嚴重的問題,稍稍讓人抓住點把柄,就要被批判,随時可能下臺。

周自珍也是一個狠心的人,這邊才結婚,那邊就跟周家人切段關系,并悄悄落了胎。

那個大環境下,即便是沒有問題,也是要受到波及的。

繼周家之後,不到半年顧家也跟着全部下放了。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

顧家人就此分開,各奔東西。

而顧德純就到了石原市一個小山村。

沒有收到波及的周自珍,這個時候孤立無援,看着有權有勢的顧家都下臺了,不敢再挑三揀四,就老老實實地跟着顧德純一起去了石原市。

在這種為難時刻,周自珍沒有抛棄顧德純,還不離不棄,這也是這麽多年來,顧德純明知道周自珍許多做法不對,仍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原因。

顧家也承了這份人情,嫌棄又不能放棄。

再後來,大家都平反了,周自重他們被原來的院校重新返聘,周自重接受了。而顧德純因為家人都在s省紮根,也接受了s大的聘請,就沒有回京城。

顧德純可以說一個很顧家的人,因為周自珍在石原市任職,就留在了s大在石原市的分校,當然職務這兩年也被周自珍活動着,成了一個不管事的副校長,這才讓顧家人少了埋怨。

現在,顧文韬提起周自重,對這個一直跟自己不親的弟弟,她也沒有花過多少的心思,更不願意自己的兒子跟弟弟一樣成了一個書呆子。要知道,顧文韬可是從小被她親手調教的,那是日後要從政的好苗子,怎麽可以被人給教歪了?!

“文韬,不是我說,你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不要太貪玩了,也不要因為其他人和事情分了心,知道了嗎?”

顧文韬好似沒有聽懂周自珍話裏的意思,只是耐心地解釋道:“媽媽,你好像忘了,我舅舅可一直在京都任教,對京都的情況比我們都清楚,有他給我補補課,不是日後考大學更有把握?!”

周自珍被這個不軟不硬的釘子紮的心煩不已。

她也知道顧文韬說的在理,周自重在京都任教,怎麽着也可以在學習上讓兒子少走一些彎路。

但是,心裏就是不太樂意他跟周家人親近。

要知道周老爺子和周老太太去世的時候,那是把所有的家産都留給了周自重,一點都沒有給周自珍。

雖說出嫁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不留東西給她,也說得過去,但一點念想都沒有給她留,真的是把人給氣着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