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兩個公主

第33章 兩個公主

宮中所謂的二公主, 是先帝宣明帝的陸嫔所出, 重景帝的二妹妹。

不過二公主出生較晚, 比榮華公主只大四歲,今年十九。

她去年訂婚, 被重景帝指給了安平伯府世子, 號陽晴公主。

自從訂婚後,陽晴公主就一直在宮中備嫁。

她的母妃陸太妃因在當年宮變中立下功勞, 陸太妃的兄長陸華開了宮門, 迎了太子入宮, 事後論功行賞,再加上這些年勤勉王事, 陸華倒也能獨當一面,如今正在金吾衛當值。

有這樣的身份背景, 再加上宮中的主子少,陽晴公主的日子過得很順遂。

她的脾氣肖似陸太妃,溫婉柔和, 善良寬厚,榮華公主性格略顯尖銳, 以前總是和陽晴公主說不到一塊去。

陸太妃也不願自家女兒招了榮華公主厭棄, 就授意女兒略微容忍一些。

榮華公主雖然說話不好聽,但也不會故意去找事,時間長了, 她和陽晴公主的關系變得不好不壞, 見面了問個好說兩句, 頂多面子情。

如今兩人湊到一起學管宮務,倒是和當年謝寧與魯王一起抄書的境遇相似了。

榮華公主和陽晴公主都是公主之尊,兩人就算不會管家,嫁人後也有公主府,公主府也會配備長史和高品級的大宮女,所以此前陸太妃就沒怎麽操心,只教導女兒如何看人,如何選擇忠仆。

她們是主子,可以不會俗務,但必須要能找到會的人來管事。

榮華公主更是從未操心過宮務的事,此刻看着厚厚的賬本,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管是陽晴公主練手的尚儀局,還是榮華公主練手的尚服局,都有關鍵之處。

尚儀局有四司,關鍵在司贊,陽晴公主需要學習并管理禮儀之道,參悟宮中規章,修改并根據日常生活再制定新的規矩。

Advertisement

尚服局同樣有四司,其中最重要的是司玺,榮華公主要一張張一頁頁整理宮中有品級诰命的大寶和符文玉碟,這是皇室傳承的命脈,絕對輕忽不得。

榮華公主仔細記憶諸多太妃們的玺印大寶、冊封文書、生辰玉碟、宗譜符書等關鍵之物,還要管理宮中戍衛的車馬儀仗、祭祀禮器!

至于剩下的禮服和飾物等的管理,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榮華公主瞬間陷入了第二輪學習生涯中。

榮華公主覺得自己就是大寫的悲催。

遍覽歷代史書,看看裏面公主過的日子,再看看自己過的日子,她真有種自己是撿來的錯覺。

好在這次陽晴公主和她一起倒黴,總比當初一個人去讀詩書春秋要強。

榮華公主好歹也是苦讀過幾年的,驟然接手這些事務,雖然繁瑣,但她有耐心,辦事條理分明,心有成算,剛開始頭大了一陣,随即很快就上手了。

可陽晴公主比起榮華公主就差遠了。

如果說榮華公主以前的課業是地獄級別的,那陽晴公主的日常學習就是簡單入門級的。

陽晴公主只讀了詩,然後就跟着母親讀讀佛經,看看散文游記,平日裏種花養草,學些繡活,玩玩雙陸,打打葉子牌。

所謂冬藏初雪,夏摘蓮藕,春做胭脂,秋品螃蟹。

看看,這日子過得多舒服滋潤啊!

……無怪榮華公主和陽晴公主說不到一起去。

結果陽晴公主臨出嫁了,也要體驗一把榮華公主水深火熱的生活了。

看着厚厚的宮規,再看看要給宮女太監學習的經史簡本,陽晴公主額頭上的冷汗刷的就冒出來了。

這次陸太妃也無能為力了。

陸太妃出身不足,只是普通的良民人家,教教女兒繡花還是沒問題的,可要說學習宮務……

陸太妃細細思考了一天,就去求了太皇太後,希望榮華公主能幫忙帶一帶陽晴公主。

太皇太後剛開始還沒反應過來,還是她身邊的夏嬷嬷提了一句,內侍監如今也歸陽晴公主管理,太皇太後才回過神。

這裏要補充說明一下,太皇太後的出身……也不高。

想想楚太祖起兵前就是個泥腿子,他身邊的小妾能有多高的身份?太、祖的原配在戰亂中早逝,太皇太後是以貴妃為皇後,再為太後,到如今的太皇太後。

也就是說,如今整個皇宮女眷中,只有榮華公主的學識水平最高。

迷之尴尬。

太皇太後想清楚這一點後,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她安撫陸太妃,表示她會和榮華打招呼的。

然後太皇太後讓人叫來了榮華公主。

榮華公主來的時候,身邊跟着如心和另一個有些面生的宮女。

看那宮女的服飾品級,應該是管理四司的尚宮。

太皇太後的眼神剛落在那尚宮身上,夏嬷嬷就低聲說:“是司仗處的田尚宮。”

太皇太後不動聲色,她笑得和藹極了:“快來坐。”

老太太拍了拍身邊的繡墩子,榮華公主抿嘴一笑,就坐了過來:“見過曾祖母。”

太皇太後握着曾孫女柔嫩的小手,仔細端詳了一會,笑眯眯地說:“阿姽看上去有些清減了,累了吧?”

榮華公主笑了笑,她微微低頭,不好意思地說:“讓曾祖母見笑了,剛開始是有些不适應,不過四司尚宮還算得用,有她們相助,我總算理清楚頭緒了。”

太皇太後嘆了口氣:“宮務的确不好打理,這還只是一局,後宮仿前朝,設有六局二十四司,想要熟練管理各司,的确需要耗費不少精神。”

她的聲音漸漸轉低:“自從你母後去世,宮務就全落在老婆子身上了,那麽多事情,哀家哪裏能全部理清?也只是大差不差,大面上過得去罷了。”

榮華公主垂眸,太皇太後這話只能聽一半,後宮權柄在太皇太後這裏不假,可若是太皇太後說自己理不清,那可真是天大笑話了。

不過太皇太後叫自己過來,聽老太太抱怨宮務繁忙不好處理,這是什麽意思?

難道曾祖母看她處理尚服局還不錯,打算再分給她兩局?

榮華公主心裏叫苦。

要她是宮中嫔妃,聽說太皇太後打算放權,那一定很開心。

可問題她是公主啊!早晚要嫁出皇宮的!就算她将宮務搞的再好,有什麽用?!

榮華公主難得謙遜地說:“您可別這樣說,曾祖母可是宮裏的定海神針,孫女我還有的學呢。”

太皇太後拍了拍榮華公主的肩膀:“誰都是從不會開始的,當年哀家管理宮務,太、祖身邊的德妃和賢妃見天來找麻煩,哀家那時可是如履薄冰,生怕哪裏出了差池。”

榮華公主低下頭,收斂了臉上的笑意,一副恭聽的樣子。

“如今宮務雖然繁忙,但有哀家盯着,你盡可放手去做,出點小問題也不打緊。”

老太太語氣溫和極了:“畢竟只有你自己親自上手了,自己領悟了,才能明白這其中的用人之道,賞罰尺度。”

這話可謂是肺腑之言,榮華公主輕輕嗯了一聲:“您說的是,榮華會努力的。”

老太太話音一轉:“不過有些問題你光想,是想不通的。”

榮華公主擡眼看老太太。

太皇太後繞了一大圈,終于說出了重點:“陽晴和你一起處理宮務,你們姑侄可以多交流交流。”

“…………”

榮華公主有點不樂意了。

陽晴公主跟着陸太妃住在仁壽宮西邊的寧心閣,榮華公主住在皇後所在的朝鳳宮偏殿瓊華殿。

一個是太皇太後居住地,一個是皇後所在地,要說尚儀局和尚服局分別去這兩個地方彙報工作,那還沒什麽。

可若是讓榮華公主也來仁壽宮,還要去找陽晴公主一起處理宮務,榮華公主怎麽想怎麽不爽。

但榮華公主也知道,曾祖母這話都說出來了,她若是置氣不接,錯的就是她。

畢竟陽晴公主論輩分,是她姑姑。

冷靜,冷靜。

榮華公主臉上的神情凝固成大理石,卡了幾秒後,唇角上挑,慢慢笑了起來。

她眨眨眼,黑黝黝的眼睛亮極了:“那可是好,有個人一起讨論着,事情也能辦的幹脆些。”

榮華公主腦子急轉,嘴上說着:“我年紀小,很多事情都不懂,正好可以跟着陽晴姑姑學一學。”

太皇太後細細打量曾孫女的小臉,完全看不出絲毫驕矜和輕蔑,仿佛這丫頭是真心想要跟着陽晴學習經驗。

說完,榮華公主仿佛迫不及待一樣,她起身說:“我去寧心閣找姑姑對對時間。”

太皇太後連忙說:“你這丫頭,急什麽?”

榮華公主一副松了口氣的樣子:“啊呀,有姑姑在,我就放心了呀~”

她重新坐下來,長嘆了口氣:“我也是才知道,咱們後宮還需要管理戎器,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外朝的事呢。”

“我啊,光是看那些冊文就頭昏眼花了,更別說還管理這些兵戎之器,那刀刃明晃晃的,看着就讓人心驚肉跳的。”

榮華公主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她還捂着心口,猛地用力壓了壓,差點沒喘上來氣,臉色刷一下就白了。

“如今有姑姑拿主意,我可算是有主心骨了。”

太皇太後怎麽聽怎麽覺得不對勁,可是她也沒從榮華公主臉上看出什麽來。

小姑娘害怕兵戎之器很正常,她是小輩,遇到害怕的事就推給長輩,似乎也說得通。

但是……怎麽覺得怪怪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