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杯酒釋兵權(四)

杯酒釋兵權(四)

景玉王一言,驚呆了殿上百官。

秦驚仙并沒有說北狄戰争在即,因為他不知道,他身居江東幕府,如何能夠知道中央內史'和兩遼境內發生的事情。

即便是洛陽妖魔複出的謠言有傳到江東,但謠言就是謠言。

親王所言,連劉通古這個硬骨頭都沒有再為西涼說話。但是也沒有人站在秦驚仙這邊,殿上都是聰明人,太早站隊絕無好處。

況且你看那武安侯氣定神閑的樣子,哪像是有什麽顧慮。

張牧野突然站了出來,“臣附議。”武陵侯張牧野,南方氏族頂梁柱之一,年紀輕輕就做了張家首席,負責江東防務,以及承天水師。

誰都沒有想到與景玉王同屬江東的武陵侯會第一個站出來,換個人都應該知道避嫌二字。

秦政坐在龍椅上,看着張牧野疑惑道,“武陵侯是站隊呢?還是心裏就是這麽想的?”

聖皇陛下一句話又讓百官有些為難,看來光是站隊不行,還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武陵侯倒是一刻都沒有猶豫,堅定道,“回陛下,臣以為西域之地既已穩妥,安西大都護一職或可裁撤,西涼防務也自當削減。”

一針見血,無懈可擊。

劉通古在這裏面暗想,江東地區一個個都是笑面虎,表面君子,實則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啊。

陳義突然鼓起了掌,“好口才,好計謀。不過本官只問一個問題,裁撤大都護一職之後,如果西域諸邦叛亂,影響承天大業,你們誰負這個責任?”

秦驚仙仍然一臉平和,人畜無害。他平靜道,“大都護一職本就是非常時期任用非常人之舉,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西域何來叛亂。陳大人此言是拿陛下的恩惠來要挾陛下,怕是不妥吧。”

針鋒相對,一位王爺一位侯爺,都是承天王朝一等一的大人物。

劉通古出列拱手道,“陛下,常言道,子不教父之過,陳大人到如今都沒有為武侯世子的事情解釋過什麽,臣以為,應該聽聽陳大人的看法。”

頓時,仿佛找到了突破口,大殿上又想起了附議的聲音。

“準。”秦政只說了一個字。

陳義慨然道,“回陛下,微臣對莫須有的事情實在沒有什麽可以解釋的。如果非要解釋,微臣只有一句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陳義,人如其名,對人義,對君更義。無論陛下作何決斷,陳義都別無二話。”

“好!”秦政突然大笑着說了一句好。

“朕明明只問了一句話,說武侯世子該如何處置,諸位愛卿為朕分憂之心,可謂是日月可照,連安西大都護的裁撤都替朕想好了。”

砰,新案幾又碎了一地。

“從前的楚帝國有這樣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的承天不會有這樣的無理要求,但若是你們一個一個的,再敢這麽明裏暗裏争權奪利,宗正、太常二寺的刀斧可還沒有鈍。”

秦政冰冷的聲音傳遍每一個人的耳朵裏,滲透骨髓,陰冷至極。

金銮殿上,秦政有絕對的主宰權。

秦驚仙、武陵侯帶頭,百官皆跪,除了陳義,除了高渠安。

秦政擺擺手,“行了,現在朕要你們所有人都站隊。對于武侯世子,同意斬首的,站到景玉王的身後,同意錄入麟臺司成為天子門生的站到陳義的身後。十息時間,猶豫不決者,官降三級。現在開始!”

刷刷刷,大人們的錦繡官服因為走路太快摩擦在一起。

秦政覺得有些好笑,他從未見過那些看上去風吹就倒的沒有修為的官員也能如此健步,健步如飛。

到第九息,所有人都站完隊了。

景玉王身後只有寥寥幾人,對比十分明顯。

秦驚仙卻是看上去十分高興,笑着說道,“恭喜陛下喜獲麒麟子,陛下宅心,我承天必國祚永年。”

陳義的面色十分平靜,這場朝會始終不是針對陳青陽的。

秦政擺擺手,百官再次回到原來的位置,文武兩列,泾渭分明。

龍椅下面有一臺階,秦政以前的承天聖皇,臺階上站的都是承天皇室親王。

到了秦政這裏,臺階上只有景玉王秦驚仙一個皇室親王,高渠安就站在秦驚仙對面,同在臺階上。

“諸位都是聰明人,景玉王說的對,武侯世子只能是承天王朝的武侯世子。即日起,武侯世子陳青陽入麟臺司,為天子門生。另外,大內府尹,剛才那些站在驚仙身後的人,全都拿進大內府嚴加審問是何居心,敢亂我承天國運。”秦政對陳青陽的事情下了定音。

殿上剛才現在秦驚仙身後的幾名官員頓時跪地求饒,有說有人指使的,有說為承天着想的,百般求饒也無人為其求情,最後被太常寺官員羁押了下去。

金銮殿上的侍衛,便是藏在明處暗處,不知哪裏的太常寺官員,也只有太常寺官員。

秦政也一臉春風,“好了,現在說正事。高渠安将軍,西涼一事,你怎麽看?”

秦驚仙心中有些嘲諷,又是這招,和當年一樣。

他心中還記得,當年安西大都護一職的設立,秦政同樣問了劉通古這句話。不過當時,劉通古還不似現在這般老朽。高渠安倒是和往年一樣,沒有變化,畢竟是陸地神仙。

“回陛下,臣已踏平無法之地。不日,虎牢關三十萬精銳便可出兵北狄,直指北狄神庭,一統人間。”高渠安說話很慢,但是內容卻很駭人。

戰争,陛下自西域戰争、南疆戰争、海寇戰争以後,終于要發動北狄戰争了。

太倉司唐銘有些難堪,不久前是他聲嘶力竭說北狄戰争打不起。現在高渠安上将軍重提此事,無異于是在打他的臉。

夏輕塵出列,但還沒開口,就聽見了秦政的聲音。

秦政問道,“上将軍需要多少兵馬?”

“三百萬,可滅北狄,趕盡殺絕。”高渠安淡淡道。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承天王朝正式軍隊不過是一百多萬,況且能夠用于北狄的,只能是精銳。再除去武陵侯麾下二十萬承天水師,承天能夠投入北狄的軍隊只有七十多萬的樣子。

可是高渠安要三百萬。

劉通古能猜出秦政的心思,因為他是承天的聖皇,作為丞相,他明白聖皇陛下的心思。

但是高渠安高将軍,他真的猜不透,因為高渠安是陸地神仙,劉通古自嘲,自己一介凡人,官居承天丞相已然不枉此生了。

陳義在心裏面打了個小算盤,三百萬,如果算上宗門修士與承天境內的軍伍編外的先天境、宗師境高手,兩者應該相差不大。

“上酒!我承天王朝立國八百年,威加海內,聲震寰宇。今日,我秦政就在此立誓,哪怕拼盡我承天王朝最後一兵一卒,也勢必破北狄,成一統。”

秦政站起來慷慨激昂一席話讓百官門再次下跪,齊呼千古大帝功垂萬古,承天國運昌隆。

值此時,宮女們端着一杯杯酒走了進來,秦政為首,承天百官皆舉杯。

只是秦政沒有喝,而是幽幽對陳義道,“陳義,朕問你,若真有西域餘孽作亂,三萬西涼精銳能否鎮壓?”

陳義豪邁道,“回陛下,何須三萬,西涼城留黑甲、陷陣二營留守足矣。西涼駐紮在的臨洮關十五萬春秋大軍,三萬胡刀騎士只需陛下調令,即日便可開拔虎牢關,陳義必身先士卒,不破北狄不回承天。”

秦政笑着說,“敬我承天百萬軍中兒郎!”一飲而盡。

“武安侯陳義聽令。”

“臣在。”

“着武安侯陳義麾下十八萬西涼精銳秣兵歷馬,準備大戰。”

“臣遵旨。”

“武陵侯張牧野聽令。”

“臣在。”

“着武陵侯張牧野麾下十萬武陵鐵騎擇時進駐雁門關。”

“臣遵旨。”

“蜀南侯李崇虎聽令。”

“臣在。”

“着蜀南侯李崇虎麾下十二萬……”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