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若張師傅還在

第九章 若張師傅還在

盧飏心裏想着前世的家人,眼裏便也泛着淚光,衆人見之,皆以為盧飏有悲天憫懷之心,一個個又是感懷不已,當得知盧飏還是個秀才的時候,更是恭敬,甚至連那有些孤傲的女子也單獨過來磕頭拜謝。

實在被弄得有些不好意思,盧飏便起身跟着升叔去一邊剝鹿皮了,人口多了,吃飯也成了問題,今日幸好有這頭鹿打底,總不會讓人第一頓便餓着。

山洞條件有限,上好的鹿肉也只能混着鹽巴煮了,劫後餘生,衆人吃得都很高興。

山洞裏人一多,秩序便有些混亂,盧飏便将那些百姓分成男女兩隊,男隊交由那老者管理,女隊則由那會騎馬的女子管理,孩童歸女隊。

為了避免騷亂、疫病或者暴露的風險,盧飏給這些百姓制定了一些規矩,諸如喝開水、吃熟食、食物配給制,大小便都要去指定的地方方便,每日打掃衛生,男女分開居住等等。

此外,外出采集狩獵,也得排好班次,避免人員太多暴露或者迷失。

因為盧飏的救命之恩,又提供了避難場所,所有人都很服從盧飏的管理,幾日下來,這個小小的山洞倒也秩序井然,唯一的缺點就是糧食不大夠吃。

不過盧飏到不很擔心這個,現在有十五匹馬,實在不行,便殺上一匹,這些馬都很壯實,一匹馬便能出不少肉,吃個十天半個月不成問題。

盧飏不是守財奴,盡管一匹馬能賣三十兩銀子,但守着這些馬餓肚子,盧飏還沒傻到那種程度。

從盧飏坐着門板離開盧家窪,至今已經十七天了,按以往的規律,犯邊的鞑子應該要打道回府了,但誰也不敢冒險,既然糧食還有的吃,那就再等幾天。

人一多,山洞便也熱鬧了許多,管着二十多人的吃喝拉撒,盧飏每日便也忙碌了一些,每天都有人找他彙報一些諸如糧食分配、外出班次調整之類的事務,間或又找到了前世管理團隊的感覺了。

白日裏盧飏閑下來的時候,還會教幾個孩童識字,如此舉動,到又讓那些百姓感動不已,起初是盧飏自己教,後來忙的時候,那漂亮女子便主動攬過了這個活計。

長的漂亮,會騎馬,能識字,那個女子越來越像一個大家閨秀了。

為了避免這些百姓情緒低落,惹出些自殘或者傷害別人的事端出來,晚上的時候,盧飏還會圍着火堆給衆人講故事,說些西游記之類的話本。

盧飏本以為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浒傳之類的話本此時已經有了,但看衆人的表情,當是沒出,他後來又問那女子,女子也言雖不是第一次聽三藏西行的故事,但情節如此的确實是第一次聽。

Advertisement

盧飏暗韬,這個明朝跟自己熟知的确實有些不一樣。

有糧食吃,有公平的管理秩序,間或還有娛樂生活,在鞑子肆孽的永寧地區,對這些剛剛經歷一場生死浩劫的百姓來說,這個春季總還有一些溫情的。

而遠在數百裏之外的京師,氣氛便沒有這麽好了。

………………………………………。

大明,紫禁城。

乾清宮外,首輔方從哲正在廊廈間等候,大太監李恩神色凝重的從裏間出來,方從哲趕緊迎了上去。

“如何?”

李恩搖了搖頭,将跟前的小太監攆到一邊,這才對方從哲小聲嘀咕:“皇爺對虎墩兔此次犯邊很生氣,薊鎮戰事不力,元輔可要小心回話了。”

方從哲聞言了然,對李恩點了點頭,不敢再耽擱,跟着李恩便進了大殿。

一個有些虛胖的中年男子斜坐在禦座上,兩眼微閉,聽着小太監讀薊鎮奏報,此人便是萬歷皇帝朱翊鈞了。

方從哲不敢打擾,跪拜之後,便在一旁候着。

自從萬歷十五年後,朱翊鈞便很少上朝,有事都是招內閣進宮商議,起初內閣還是人才濟濟的,後來歷經國本之争,內閣便日漸凋零,如今,便只有方從哲一人了。

聽着那小太監讀着薊鎮總兵官張承蔭的奏報,方從哲琢磨着待會的要說的話,時間過得很慢,直到那小太監讀到“臣張承蔭有罪”後,萬歷皇帝才睜開眼睛。

“中涵?”(方從哲表字)

“臣在。”

“朕記得這張承蔭可是你舉薦的。”

方從哲聞言,心裏問候了一下張承蔭的祖宗,趕緊跪在地上。

“臣有罪。”

“呵呵。”

萬歷皇帝輕笑兩聲,不置可否,随後坐直了身子。

“中涵,你與朕說說,這虎墩兔憨是個什麽樣的人?”

方從哲一腦袋漿糊,不知道皇帝想了解什麽,只得從其生平講起,幸好來之前準備過,此刻說起來倒也游刃有餘。

“回陛下,這虎墩兔憨自稱黃金家族後裔、成吉思汗嫡親血脈,十三歲即大汗位,如今已有十餘年光景,十年來,其權勢日盛,自萬歷四十年起,便開始襲擾我邊境,尤以去歲秋為大,今春又來,臣觀此人狼子野心,當為我朝勁敵。”

在方從哲回話間,朱翊鈞似是坐的累了,便在殿中踱了幾步,随後又回到了禦座之上。

觀其步伐穩健,并沒有傳說中的腿疾,至于民間傳說,萬歷皇帝夢中被猛虎咬傷腳,更是無稽之談。

“中涵,可有退兵之策?”

方從哲心道戲肉來了,随後從袖中掏出奏折,上前一步遞給李恩,李恩接過,走上禦階,交到萬歷手上,但萬歷卻沒看,直接丢在了禦案上。

“說說吧。”

“回陛下,臣以為,虎墩兔去歲秋大舉進兵,所獲寥寥,且兵馬疲憊,今春再犯邊,并無久戰之心,可令山海關總兵杜松、宣府總兵姜顯自薊鎮東西出兵,左右夾擊虎墩兔,定可協助張承蔭退敵。”

‘總共不到兩千鞑子犯邊,竟然要宣大和遼東共同出兵退敵。’

萬歷聞言,滿臉疲色,想了半響,雖有些無奈,但怕這股鞑子南下京畿,最終還是同意了方從哲的奏請。

‘唉,要是張師傅還在,必不會讓朕如此憂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