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出宮
出宮
盛瑤放下心來,不再像剛才那樣擔憂得跳腳:“那就好。咱們這麽多年沒見,期間出了許多意外,你這丫頭最好給我平平安安的。”
盛瑤絮絮叨叨地說完這些,又說要和盛初一起走,不想待在宮裏受人脅迫之類,然後去內殿更衣。等她再出來時,肩上背了個小包袱,滿頭的珠釵早已不見。她把包袱随手放在桌上,坐在桌邊擦臉上厚厚的妝,問盛初:“該走了,和你同來的那個人怎麽不在?”
盛初道:“不在這裏,就應該在殿外。他不想打擾我們敘舊,由他罷。”
盛瑤想了想,招手示意她過來。
見盛初不明所以地走過來,盛瑤似笑非笑地道:“他喜歡你,你也對他有意,我說得可有錯?”
“……”
思量再三,盛初還是道:“嗯。”
“這終歸是你的終身事,我也不好插手。若他誠心實意,又品貌端正、家底殷實,那也罷了;若他無錢無才無貌無德,不過是哄你開心,還硬要纏着你,”盛瑤一擲手中的毛巾,斬釘截鐵道,“我可是要罵上門去的。”
盛初笑笑:“好,我知道。”
*
昏暗的暗道中,沈玄征凝神細聽前方的聲響,一步一步向前探去。
——正是程昭儀當年出逃時曾經走過的暗道。
盛瑤原先并不知曉這條暗道的存在,說要帶盛初和沈玄征抄小路離開皇宮,以躲避程畫影耳目的監視,但盛初卻覺得不妥。
他們來時也是走的隐蔽小路,卻仍然被李總管抓了現行,可見程畫影的爪牙遍布皇宮各處。沈玄征聽罷不語,思索後返回內殿,并示意她們跟上。
在盛初驚訝的注視下,他平靜地用劍毫不費力地挑開了那張外表看上去幾乎是焊在地上的貴妃榻,又從袖口掏出火折子輕輕一擦點燃,遞給盛初。
盛初用火折子點燃旁邊桌上的蠟燭,殿中頓時亮堂不少。盛瑤正想把另外幾支蠟燭也點上,卻被盛初攔住:“姐姐,不用。你去找幾張巾帕來。”
盛瑤明白過來那蠟燭的用途,便将火折子扔在地上踩滅,轉身去寝殿翻抽屜。
尋常地面都是磚石鋪成,嚴絲合縫而無一絲縫隙,但這張地毯下的地磚卻有松動的痕跡。
沈玄征利落地撬開地磚,對盛初道:“就是這裏。”他将蠟燭放到洞口處,那蠟燭轉瞬之間就已熄滅。
沈玄征眉頭一皺,“別動。”他将地磚放回原位,讓盛初退後。“不能走這條道。沒有氧氣,會憋死的。”
盛初深表同意。她在屋裏來回踱步,摸着下巴尋思道:“既然地道不能走,那我們跳窗,如何?”
“跳窗?”盛瑤驚訝道,“這可奇了,外面都是人,你怎麽走?”
然而,那邊的盛初已經開窗跳了下去。
盛瑤一驚,忙叫着“妹妹”快步跑過去看。窗外傳來“哐哐”兩聲悶響,緊接着盛初卻自己爬了上來。
“不成。”盛初一本正經地道,“一宮的人毒倒了,還有其他宮室的人輪流換班。我猜他們都時刻盯着你一個人,應該是奉了程畫影的命令。我跳出去的時候,聽見有人說‘那邊有動靜,快去叫人’。”
盛瑤臉色瞬間煞白,忍不住掐了把她的臉:“你這丫頭,越大越不聽話!你把人都引過來,我們要如何逃?”
盛初道:“來了就都放倒,我怕他們?”
盛瑤氣得正要罵,沈玄征卻道:“不是盛初意氣用事。這幫人,必須處理幹淨。”
他們進殿之後李總管就退了下去,焉知他沒有把生人來訪的消息告訴旁人?雖然盛初和盛瑤說話時,沈玄征在外面用迷煙放倒了李總管等殿中的所有宮人,但已經被李總管通知到的人仍未處理,說不定正是盛初驚動的這一波。
沈玄征正在想,誰知盛初竟道:“窗外說話的就那兩個人,我已經打暈了,他們不會叫更多人來的。”
“……”沈玄征沒有說話。
盛瑤反應過來是虛驚一場,氣得戳她腦袋:“你這丫頭越發愛取笑,怎麽比小時候還淘氣!”
盛初揉揉腦袋,嘟囔一句“疼”。盛瑤擺手道:“好了,反正今夜也不會有人來這殿裏,他們只當我又在睡覺。你們不是有仙術麽?憋氣應該也不成問題,還是走暗道罷。”
“姐姐,你怎麽辦?”盛初問。
“我?我可以鑽狗洞出去。”盛瑤滿不在乎地道,“你要是擔心我,和我一起鑽也無礙。就憑守宮門的那幾個喽啰,怕是還不夠你塞牙縫呢。只是這位有些難辦,他可不一定鑽得過去。”
“不必,我自有辦法。我一人走暗道即可。”沈玄征道,“她沒走過暗道,不知道這條路總共有多長,憋氣過久會難以支撐。你帶她走。”
盛瑤點點頭。“到時我們在江氏舊宅碰頭。程畫影痛恨江家人,不會踏足那裏。”
盛初仍不放心,問沈玄征:“那裏面都是有毒氣體,你真能行?”
“能,你先走罷。若不放心,就開千裏傳聲投影給我。”沈玄征道。
盛初見狀沒再多問,開好陣法後就跟上盛瑤的腳步進了寝殿。
兩人從寝殿的偏門溜出,随後盛瑤在盛初的協助下在報瓊閣的宮牆下扒了一會兒,然後兩人一前一後地鑽出了牆外。
沈玄征在陣法中看到兩人已經離開,也不再耽擱,擡手啓開洞口上的地磚。他從衣領處的夾層拿出藥瓶,拔開瓶塞,倒出一顆藥來。将藥吞入腹中後,他閉了閉眼,小心地進入暗道,再從裏面蓋上地磚。
這顆藥可使人暫時停止呼吸、心跳和脈搏,體溫驟降,外表與亡者無異,也就是俗稱的假死藥。凡人用後會立即昏迷,而他能保持清醒,是因為神官身份的緣故。
為何要走這條暗道,而不使用靈力開陣法瞬移?那是因為這條暗道不僅僅是暗道,更是天子修建的機密場所,收藏着許多重要文書與檔案。
此地名為“報瓊閣”,意義與尋常閣名不同。報瓊二字,意為感念深恩,湧泉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