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槐花

槐花在這一帶很常見,但還沒有人拿來吃的。

那些來吃龍須面的食客,一聽蒸的槐花炒的槐花,都覺得新奇,花個幾文錢,買上一碗來吃。

炒槐花是用家裏留的一點雞油炒的,特別的香,加上槐花特有的清香,吃的人都喊着美味。

那些吃過的人一說,賣龍須面的窦家把槐花做成菜了,還真是好吃,就不少人都湧過來,想要嘗一嘗。

窦小郎舍得,誰來買,就堆冒尖一碗,小嘴又甜,不過半天就在一片好評中宣告賣完。

拿着錢袋子數了一把銅板,“四姐!我去收槐花了!”

窦清幽塞給他倆包子,“先吃飯。”

“我吃着去!”窦小郎興致極高,銜着包子就走了,拉了陳婆婆的孫子跟着一塊,就去找那些閑的無聊精力旺盛的半大小子,不僅是槐花,連熟透的葚子也收。

鎮上有不少槐樹,也真有兩大顆桑樹,結了葚子,只熟的晚些。

不到晌午,就有幾個大半小子拎着成麻袋的槐花過來換錢。

“趁着我家的鍋,蒸了晌午繼續賣吧!”陳天寶建議。

窦清幽道了麻煩,就和梁氏忙活起來。

晌午的面攤上就再次出現了蒸槐花和炒槐花。

面攤桌凳坐不下,附近的人家就直接拿了碗來。

窦清幽一看,趕緊用牛皮紙打包,給他們帶回家吃,有問咋做的,就教她們也回家蒸來試試。

還有來吃面的,說是現在輕易吃不上他們家的龍須面了,在排着隊。

窦翠玲這邊早上還有人,到晌午,雖然集市散了,但往常也沒這麽慘淡的,就過來這邊打探。

結果一看這邊面攤排着隊,她們家那邊反倒沒啥人,不由的臉色有些陰,扯着嘴上來打招呼,“這邊生意真是好,都忙不過來了,要不要幫忙的!?”

梁氏還聽不出她話裏的酸味?瞥了她一眼,忙着煮面,沒多理會。

窦傳家跟她打招呼。

窦翠玲已經看到木盆裏的槐花菜,見吃的人那麽多,不僅驚詫,“這是啥菜啊?還吃的人那麽多!”怪不得她們面攤上沒人,他們這邊卻排隊!

吃過又來買的人一聽她不認識,巴拉巴拉就說這蒸槐花好吃,“我喜歡那蒜汁拌的,這不又來買一碗!好吃,還便宜!回頭就吃不上!”

“原來是蒸槐花?這東西竟然也能吃?不會吃出事兒來吧?”窦翠玲眼帶意味道。

“真要吃出事兒,我們一家今兒個就起不來了!”梁氏有些惱。這個賤人!狗嘴裏就吐不出象牙來!

窦傳家解釋,說是所有吃過的人吃完都沒事,讓她也嘗嘗,“好吃呢!”

窦翠玲滿口客氣的嘗了兩樣兩半碗,又問咋做的,“我們那邊都沒人,原來你們做了蒸槐花,人都稀罕,到你們這邊來了!”

梁氏正忙,沒有理她。

窦翠玲看他們竟然在找那些半大小子摘槐花收槐花,眼神閃了閃,趕緊回去,跟趙成志幾個一商量,也效仿了收槐花,做了賣。

窦清幽拿着賣槐花的錢買了兩只雞。

陳天寶還以為她是看梁氏懷着身孕還出來幹活兒辛苦,還誇她孝順。

收了攤回家,比來時拉的東西還多,一筐葚子,好幾麻袋槐花,還有新買的酒壇子。

到家,窦清幽就讓窦傳家把雞殺了,褪幹淨毛。梁氏收拾槐花。她忙着去釀葚子酒。

一家人分工合作,一直忙到傍晚窦三郎回來,也加入其中。

葚子全碎,釀進壇子裏。

雞炖了湯,上面蒸槐花。

新蒸的槐花出鍋,都帶着雞湯的香味兒。

窦占奎過來,對着窦傳家就罵了起來,“不孝的玩意兒!養你一家子白眼狼!自己炖雞吃獨食!給養活你的爹娘就送一碗沒人要破蒸菜!窦傳家,你可真是有臉有良心!”

窦傳家臉色難看的急忙解釋,“爹!不是那樣的!家裏炖雞是為了做槐花菜賣的!”

窦占奎愣了一瞬,直接不信,罵窦傳家找借口,就是不想孝順,分了家就雞魚大肉逍遙起來了!不管爹娘恩情,不顧大郎和二娘的恩情,要天打雷劈遭報應!

他罵一頓走了,就在家裏等着窦傳家送雞肉過去。

梁氏死活都不讓,“昨天給他們送槐花,他們看不上倒給雞,今兒個想吃我們賣錢的雞,沒門!”

窦傳家嘆了口氣,覺的這樣不好,看那雞誰都沒吃,而是炖了雞湯拌進蒸槐花裏,也就沒堅持。

窦清幽盛了幾碗,用竹籃子挎着,給窦嬸兒和連氏她們幾家做工的送去。

正是傍晚吃飯的時候,因為窦嬸兒人開朗嘴好,幾個人都在門口,正吃飯說話。

姐弟倆人把蒸槐花往這一送,又說用雞湯蒸拌的,明兒個拿去賣,先給他們嘗嘗。

窦嬸兒也沒客氣就接了,噼裏啪啦把姐弟倆一頓誇。

連氏更有意思,問他們有沒有給老宅也送。

窦小郎有些低落道,“昨兒個剛一做就送了,我奶奶倒給了雞。”

連氏嘗了口,忙說是好東西,把家裏煎的菜餅給他們包了兩塊。

跟她說了明兒個還要租牛車去縣城賣槐花,倆人拎着籃子一路回家,碰到人問的,就教他們蒸槐花,又說他們明兒個去縣城賣個試試,看好不好賣。

次一天,窦三郎去學堂,窦清幽幾口則帶着槐花趕去縣城。

尋覓了一圈,在一個面攤不遠擺了攤兒。

因為之前賣過很多次龍須面而後面又換人,有人認出窦傳家和窦小郎,一看他們賣的是蒸槐花,又是個新鮮東西的吃食,就來嘗個試試。

“第一個嘗的不要錢!第二個第三個半價!前十個便宜兩文錢,今天買的通通便宜一文錢!”

一聽有這樣的好事,立馬就圍過來不少人,有嘗試的,還有看熱鬧的。

他們沒有桌椅,只有一把簡易筷子和幾個碗。

窦清幽就笑着提議他們可以到隔壁面攤上坐,“再配一碗陽春面,就是晌午飯了!”

吃過的人一說好吃,還能打包像點心一樣帶回家,好吃又便宜,不時就招攬了不少人來。

連面攤的生意都被帶好了。

這邊正忙活的熱火朝天,來縣城送面條的刁氏和窦占奎過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