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重生第十六天

重生第十六天

一、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和形式。

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這是資本主義公工資的本質。

2.但是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格或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的界限,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3.資本主義工資的形式主要有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

4.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實際工資呈現出不斷提高的趨勢,但是與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增長幅度相比,實際工資的提高幅度還是較小的。

二、平均利潤的形成和剩餘價值的分配。

1.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在資本主義的經濟生活中,資本家并不是把剩餘價值看作可變資本的産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墊付資本的産物或增加額。這樣,剩餘價值就取得了利潤的形态。

2.資本主義生産的目的是獲得利潤,為了得到盡可能高的利潤率和盡可能多的利潤,不同生産部門的資本家之間必然展開激烈的競争,大量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轉投到利潤率高的部門,從而導致利潤率平均化。這體現着不同部門的資本家集團按照等量資本要求等量利潤的原則來瓜分剩餘價值的關系。

3.按照平均利潤率來支撐和獲得的利潤叫做平均利潤,在利潤平均化規律的作用下,産業增加獲得産業利潤,商業資本家獲得商業利潤,銀行資本家獲得銀行利潤,農業資本家獲得農業利潤。

但是在加強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餘價值這一點上,資本家之間有着共同的階級利益。

4.随着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就轉化為生産價格,即生産成本加平均利潤。生産成本是由生産中實際耗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所構成的。

5.生産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在價值轉化為生産價格的條件下,市場價格的變動不再以價值為中心,而是以生産價格為中心。

三、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

1.生産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和生産社會化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是生産力和生産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體現。

2.生産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征。

Advertisement

3.經濟危機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但是這僅僅是危機在形式上的可能性。

4.資本主義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種矛盾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表現為生産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

第二,表現為個別企業內部生産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産的無政府狀态之間的矛盾。

5.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點是具有周期性,這是由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階段性決定的。

這不是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的特點,使社會資本再生産也呈現了周期性的特點,一般包括四個階段,即危機,蕭條,複蘇和高漲。危機階段是周期的基本階段,是必經階段。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