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造假

第24章 造假

十一月中下旬,《蒹葭》《桃夭》《相思》三家報紙競争進入白熱化階段,因為随着每日三千字連載,到這個時候小神的小說已經進入全文高潮期,第一個銷售爆點往往在此。

對比三家小神作品,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蒹葭》和《桃夭》兩家小神作品質量是比《相思》小神作品要好的,尤其是連載到後期,《相思》日報小神的作品出現了後繼無力的感覺,一個不算爆點的劇情竟折騰了一萬多字,始終沒有給人要進入高潮爆點的預兆,這對全文定位十萬字到十二萬字的小說而言是不合格的。

用後世讀者的話來說,就是作者在水劇情,還水得不夠有趣不夠高明。

然而讓《蒹葭》《桃夭》兩家日報訝異的是,《相思》日報每日公布的昨日銷售份數始終要比《蒹葭》《桃夭》公布的要高那麽一些,到《蒹葭》《桃夭》兩位小神作品相繼進入全文高潮點時,日報銷量上漲,卻依舊比不過《相思》每日公布的數據。

而這時,《相思》小神作品的高潮點終于姍姍來遲,卻并不是“壓軸”分量,反而讓人覺得不夠“高潮”,高潮後的劇情走向還很迷,不是迷人的迷,而是迷惑大賞的迷,讓人覺得是因為沒有大綱或者思路崩了,又不得不更新的情況下随意抛出來救急的劇情。

別說專業編輯,就是讀者都能看出來文在崩劇情崩邏輯的邊緣搖搖欲墜,竹閑省的專業書評者紛紛發表評論表示不看好這位小神的作品,評論內容不一致,但中心點只有一個,那就是竹閑省世情類日報“三巨頭”的三小神之争,《相思》日報力推的小神可以預定提前出局了。

《蒹葭》和《桃夭》暗自松口氣,以為這下子自家會把《相思》壓下去,結果在各書評者紛紛唱衰的情況下,《相思》每日銷售份額竟還敢往上加,簡直是“頂風作案”“叔可忍嬸不可忍”!

一氣之下,兩家相約把《相思》日報日銷售額造假情況捅到省文管部去,請文管部校正處理。

這裏就得解釋一下日銷額來源了。

因為這時代雖然科技比郁格桑前世古代發達,但要認真計較,也只能說是科技萌芽期,要用特別科技手段來統計,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且又不是網絡小說時代,可以通過大數據查詢。

但是呢由于時代特性,對文學小說的重視讓人們關心一切有關文學小說的事,于此造成了文學的繁榮,以及文學的競争。

像是報紙月刊單行本,在年中年末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排行,其中,總銷售額排行是備受人們關注的一點,這體現了一家報紙月刊的實力,各個方面的實力。

而總銷售額排行榜的來源,則是全國各地每月文管部和稅務部綜合提供的。

但這是大的比拼,每年全國性的就兩次,私底下,各家報社也是鉚足勁想證明自己展示自己吹噓自己,所以就有了公布日銷售額月銷售額的情形。

Advertisement

這種公布不是強制性的,由報商書商書社自由選擇,但卻是要參與全國一年兩次排行榜的必要前提條件,如果沒有進行公布,意外着自動放棄排行榜競争。

不說全國性大書社,有點排面的報紙都會去選擇去争一争。

像是在竹閑省,大貍書社,青瓷書社和三花書社被評為三大書社,是由不斷公布出來的數據來進行比拼排行的,而不是憑感覺随便安上去的名聲。

而《蒹葭》《桃夭》《相思》日報在竹閑省世情類日報排行,也是依靠各自每日公布的昨日銷售份額。

這個銷售份額是報紙自己公布的,而非官方給的數據,看似存在很大自我操作空間,比如為了提高排名謊報。

但實際卻沒那麽容易,因為公布的銷售份額最後是與稅務那邊息息相關,如果這個月你的報紙銷售額公布出來的是二十萬份,但實際繳稅卻沒有那麽多,那麽這家報紙面臨的不止是官方通報批評,還要補上謊報數量對應的錢。比如報紙公布是20萬份,實際售出12萬份,那就要再交8萬份報紙的總金額(不是稅,是全額)。

此外,發現一次,視數量多寡給予停刊一周\一月\三月\半年\一年,甚至直接取締辦報資格等處罰。

最最嚴重的,就是在全國排行造假的話,以上處罰之外,涉事人還會面臨牢獄之災。

這時代的特性讓有關法律很完善,執行力度更是無話可說,至于調查是否麻煩,往往都不是相關部門關心的點,查出真實數據才是。

所以,發展到今天,無數鮮明例子告訴那些妄圖篡改數據的人,妄想一下就好,不要沖動去嘗試。

數據增多了一點點,達不到想要效果;

數據增長超明顯,九成可能是被官方“打假”,輕則傷面子,掉逼格,重則牢裏游一游。

這又是何必呢。

《蒹葭》和《桃夭》也不想輕易懷疑《相思》數據造假,但是,那位小神的作品質量不如它們兩家是事實,前期壓他們還可以勉強找理由說得過去,但這小說後期都崩了,專業的不專業的人士都看出來了,《相思》日報日銷量竟然還在增長。

本來起步點就挺高了,初期大家都是五六十萬份,宣傳預熱得當,小神發文那幾天增了兩三萬份,中間穩步維持,作品高潮期《蒹葭》《桃夭》猛增加了十萬份左右,增幅明顯,已經讓人側目。

可《相思》日報呢,竟猛增加了十八萬份,這不是一般過分,是很過分了。

你以為是《慕九》在連載呢,一篇即将崩掉的文,還能拉來那麽多銷量?!

《蒹葭》《桃夭》忍不住了,終于出手舉報。

舉報這種事情,不是一般人舉報了就受理的,得視情況,否則随便一家報紙眼紅其他報紙,動不動就來舉報,文管部也受理的話,那得多少人力物力呢?

不過嘛,《蒹葭》和《桃夭》歸屬于竹閑省三大報社,也是全省文學類繳稅大戶,舉報的對象也是三大書社之一的三花書社旗下《相思》日報,寫的理由也很充分,三家這個月都派出“小神”作者競争也算是條新聞了,關注的不少,文管部的工作人員也有了解,加上距離省級年中排行也不遠了,省文管部讨論後便覺得可以調查一番,就當提前為排行榜調研。

而且文管部還挺不偏不倚,要調查,索性三家一起調查呗,誰叫這三家報紙都是竹閑省每年省日報銷售排行榜角逐前三的對象呢。

文管部要調查的消息一出來,《相思》編輯部幾乎都慌了,不是因為“做賊心虛”,而是他們心裏本來沒底。

前文也說過了,《相思》日報是在臨時的情況下才斥“巨資”請了竹閑省另一位小神來跟其他兩家打擂臺賽的,比起暗地裏早做準備的,他們起步其實就不太好,因為請得動的這位小神,一來名氣是略低于其他兩家的小神,二來這位小神雖然也在寫仙俠題材的連載,但《相思》打聽到并聯系她的時候,她的小說只寫了三萬字不到,還是沒開始精修過的,全文細綱都沒寫完。

然後出于《相思》日報給的高稿酬和後續出版許諾,這位小神才答應趕鴨子上架提前發文去跟其他兩家打擂臺。

比起後世動不動日九千日萬,沒有大綱也能“策馬奔騰”,花昭國的作者們,十有八九是沒這個本事的,在《慕九》開啓日報連載前,他們都沒嘗試過日更連載。

這位小神作者也是,她習慣的要麽是存稿發文,要麽是每個月兩三萬更新量,成為竹閑省“小神”後,還略有所放松,連載期都有開天窗情況。

讓她在沒有細綱,大綱也不完整,存稿三萬多字就發文,然後還不能開天窗,得堅持日更到倒數完結前幾章(這時候可以準備出版),實在是太為難她。

尤其還處在一個“打擂臺”,肩負抗銷量的極具競争的壓力情況下,這位小神作者真的好幾次想放棄直接認輸。

要不是有契書在身,《相思》又不肯讓她就此放棄,還拿攀升的銷量鼓勵她,可能真的中途就跑路了。

但情況也沒比跑路好到哪去,這不,連讀者都看得出來她在水劇情,快寫崩了,編輯部的人哪裏會不明白。

只是銷售部那邊傳來處在增長期的銷售份額讓編輯部抱有鴕鳥式幻想,也許是“愛得越深貶的越厲害”,其實讀者是吃這個文的?

力推小神作品的編輯部成員寧願懷疑自己多年從業經驗,也不肯仔細去深究原因。

直到某日銷售部提供過來的銷售額猛地有個明顯的增長,她們才覺得事情不太對勁,但沒來得及走出鴕鳥圈去深究,文管部就要來調查了,這能不慌嘛!

自我說服的自我說服,找原因的找原因,編輯部一片兵荒馬亂。

《相思》日報編輯部主編周明霞覺得頂不住,拉上實際負責打擂臺一事的副主編就去找自己的頂頭上司馮雅君陳述事實自我作證外加尋求幫助。

唯一不動如山的,大概只有編輯許婉妍。

她看看報紙上的《種田歷劫》,又看看這段時間其他編輯都不碰的讀者來信,心下很是安定。

急吧急吧,這是即将翻轉的前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