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結果
第42章 結果
五月份, 天驕大賽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第三期《天驕》刊一上線,書店就排起長龍, 入眼的幾乎都是年輕的男男女女們,尤其以學生居多。
這一期的《天驕》二十五進十, 淘汰掉十五名參賽者和作品, 競争越發慘烈。
在這種情況下, 能登上第三期的《天驕》,皆是小說中的精品,因為在這文學至上的時代, 大衆口味挑剔,每一張票都是真金實銀買書換來的,若非真的喜愛,那絕對舍不得浪費那個錢。
而且天驕大賽是糊名,參賽者在比賽結束前皆不能公開哪篇作品是自己的, 借此達到拉票作用,一旦公開, 面臨的是三大書院永不錄用的黑名單, 這絕對是很殘忍的一件事。
更何況能走到這一步的,都有自己的傲氣,更不會争着鬧着跳出來。
加上社會大環境和月能存在, 大家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歡,不會輕易被輿論誤導。
故而, 第一屆天驕大賽進行到現在, 是真的自來水在支持。
尤其到了第三期, 入圍的十篇小說都到了全書高潮點,好看刺激的劇情和前期一個月的投入讓書粉們越發瘋狂, 腦袋裏除了想看到大結局的想法,就只有把自己看中的作品送上比賽第一的寶座!
這就像是種樹,已經付出了那麽多的感情甚至金錢,到了馬上要結果子的時候,哪裏能半途而廢。
所以他們砸起票來,也越發瘋狂,就是郁格桑周末休息去書店買書,都有書粉上來跟她推薦《天驕》,希望她投一票給自己喜歡的作品。
不止是郁格桑一個人遇到這種情況,逛書店的大部分人都遇到了,有些人覺得煩躁不理解,有些人置之不理,也有些人覺得他們這種行為挺可愛,充滿着少年人的熱忱與活力,願意參與進來投一票。
而這些書粉,被漠視甚至被罵也只是稍微紅着眼眶或維持笑臉,為打擾到別人而道歉,但若是能得到善意支持,神情立馬會閃閃發光。
不知為何,郁格桑就想起了上輩子她第一次辦簽售會的時候,那段時間網絡文學還是株幼苗,實體雜志是文學主流。
她是最早一批的網絡大神,也是實體刊物的人氣作者,那時候郁格桑必須承認自己的作品并不成熟,但是她确實奪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
她年少,對簽售會抱有期待和熱情,在舉辦簽售會的前一個月,她就開始買衣服買首飾,那時候她家裏有錢,爸爸媽媽都支持她,她賺的那點稿費甚至不夠她張羅簽售會用的各種衣服首飾,和送給讀者的禮物,都是爸爸媽媽補上的。
Advertisement
而那場簽售會,讀者也沒有讓她失望。
哪怕那個時候交通遠不如後世發達,但前來參加簽售會的讀者很多,他們很早就在簽收地點等待,拿着書,有的還帶了信封和自己做的禮物。
郁格桑入場的時候,看見排着隊的讀者,望向她的眼裏有星光。
就如此時在書店裏面外面拉票的書粉們,清澈的眼裏閃爍着漂亮的星光。
那星光,或許可以理解為赤子之心。
在一個沒有網絡,沒有社交軟件,沒有水軍沒有鍵盤俠,沒有流量和炒作觀念的時代,他們憑着一顆熱愛與真誠,努力為自己喜歡的作品拉票的模樣,真的讓人讨厭不起來。
所以其實大部分人,即便不太理解那種心情,也鮮少會對此惡語相向。
主流媒體上,也不是批評的聲音。
更多的人,反而覺得這種現象是一種少年人渴望變得更好更優秀的映照,他們支持那群天驕們,為天驕的作品貢獻熱情和力量,也是側面反映一種“慕強”心理。
更何況,《天驕》刊上的作品,也是真的優秀且充滿靈氣。
而這,正是文學至上世界所期待的新生代。
就在這樣席卷全國轟轟烈烈的拉票行動中,天驕大賽大衆評審階段進入尾聲,《天驕》刊第四期,也在衆人的期待中迎來了上線日。
這一天,比原定的時間要晚三天,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票數競争太過激烈,先前第一期開始的時候,票數相對還比較緩和,基本到了發刊後十二天就可以完全定調入圍者。
可到了第三期發刊後,票數變化特別厲害,原本主辦方在第十二天根據票數暫時排好版面了,可到了第十四天打算做最後一遍票數統計時,發現票數又有了變動,原本排好的板面作廢了。
更要命是,連夜搞好了,最後一天投票期,排行在末尾名次的作品竟然又被投到了入圍。
沒辦法,秉着公平公正的規則,只能延期再次來排版。
另一方面,賽事主辦方對大賽提出了質疑——直接把選擇權交給大衆,真的是正确的嗎?
其實這個質疑在比賽最初就存在着,因為在過往的文學比賽中,從來沒有把觀衆設置為評判人,擔任作品排行的,都是在文學圈有建樹的專業人才,從來沒有任何一場比賽,是讓讀者直接來選擇他們心目中的第一名。
在天驕大賽舉辦前,主辦方就這個質疑展開過無數次的讨論,最終以三大書院文學院院長二比一同意了這項決策。
而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天驕大賽的火爆程度更是突破了大衆的預期,可以說在這一個多月,文學圈最熱鬧的事情就是天驕大賽也不為過,在《天驕》發刊日,就是大神作品也得讓步,可以想象熱度是達到了什麽樣恐怖的地步。
就這樣一個備受關注,取得前所未有熱度的文學大賽,真的要交給一群并不專業,甚至還沒畢業的學生來決定最終的勝利者?
主辦方有些人,真的是忍不住有些慌了。
更何況能走到最後一步的作品,除了幾部結局沒穩住,不夠好的作品,剩下的基本都是精品,且題材也多樣,主辦方各有各的口味,看到自己心儀的作品被篩除掉或者達不到自己心目中的名次,便不免覺得讓讀者投票決定太過兒戲不靠譜。
于是這争論又吵了好幾次。
最終,還是以原先并不同意這選拔方式的院長拍板,“既然我們當初答應讓讀者做選擇,而讀者們也确實認認真真做了自己的決定,我們就不能在最後關頭反悔,否則大賽和我們三大書院,将會給大衆帶來極其不好的影響。”
“更何況,我們選的是天驕,讓一群還沒畢業的讀者來選擇他們心目中的天驕,現在想來,确實也當如此。”
“未來的文壇,是屬于這一群少年人的!”
蓋章定論,第四期《天驕》刊,總算能在開完三天天窗後,正式發刊。
後來,對無數少年人來說,五月十九日這一天是特別的,因為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參與了文學大賽之中,還是以“評審人”的身份,将自己喜歡的作品送上了“出道位”。
《天驕》刊第四期,十進五,排行前五位作品,分別是——
《互換人生》以男女主靈魂互換為核心梗的治愈系小說。
《折腰記》女主向輕宅鬥才子佳人小說。
《大唐捕快》男主向破案言情小說。
《丞相》男主向朝堂風雲小說。
《仙俠情緣》女主向修仙背景美食戀愛輕松小說。
它們的票數,最高三千兩百八十萬票,最低七百二十九萬票,平均票數破了千萬,真正的恐怖如斯!
結果一出來,嚎啕大哭的書粉就多了。
有的哀嚎自己選的作品沒入圍,有的則是喜極而泣,仿佛那贏得比賽的是自己。
傷心的失落的難過的。
高興的驚喜的恨不得敲鑼打鼓告訴世界的。
書粉在同一天同個天空,卻過上了冬夏不同的日子。
寒風冷冽。
驕陽似火。
他們為作品真心實意釋放着喜怒哀樂。
同時,激動高興過後,也好奇着前五名作品究竟是哪位天驕寫的,是他們猜想中等我作者嗎還是橫空出世的黑馬呢?
主辦方猜到了他們的心思,把作者對應作品名字公布了出來。
但很狗的是,他們公布的,是這五位之外,其他已淘汰作者的姓名。
讀者:)
想打人。
不過,排除掉前五位,其實讀者對其他作者也挺感興趣的,尤其是上了第三期,卻與前五名遺憾失之交臂的作品。
與他們想象中前二十名到前五名全是比較有名氣作者的作品不一樣,出現在名單上的,有一小半是籍籍無名的作者,第十名到第五名,竟有三位作者從未聽說過名字。
而在第一期過後就淘汰的作者,竟還有不少小有名氣的作者,這也是跌破讀者眼球的事。
畢竟在他們既有印象中,小有名氣的作者肯定會比籍籍無名的作者厲害。
結果證明事實卻并非如此。
這樣一來,讀者對排行前五名的作者就越發好奇了,紛紛列舉目前年齡合格,還沒被淘汰的作者名單,然後試圖翻閱作者過往作品,看看有沒有能和前五名作品匹配的題材或文風,然後給作品“找作者”。
在這份熱議下,《天驕》刊再次霸占了文學圈的“熱搜”,許多報紙都跟着猜測這五名作者會是誰。
其中,一位業界有名愛好文學圈各類八卦的作者“西瓜八毛八”的作者匹配名單,最為大家推崇。
在這份名單中,西瓜八毛八認為排名第一的《互換人生》,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性是十八歲的小神作家步靈蕊寫的。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可以歸剛上了最具潛力新人榜的郁格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