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認親
第91章 認親
“格桑呀, 這次可真是多虧了你呀,要不是有你送來的那些種子,我們大隊怕是要餓死人了。”
郁格桑大二那一年, 全國南部和西南地區發生了旱災,一開始大家以為只是個小幹旱, 但當整個雨季只下了不到三場小雨之後, 大家就意識到旱災來臨了。
好不容易風調雨順幾年, 眼見着家底慢慢攢起來了,突然就來了這麽一場旱災,很多人都不想相信不願相信。
但等到第二年春耕之際依舊是沒有雨, 這才真的慌亂起來,因為第一年幹旱還能撐一撐,可是第二年要還是沒收成,那真的要完蛋了。
就是在這個時候,農學院的教授們都開始出力, 把一些培育出來較為耐旱的作物交出來,給上級分到幹旱地區種植。
其中, 郁格桑培育出來的速生小青菜和耐旱紅薯也在其中。
很早郁格桑就擔心會發生大旱災, 故而一直都在研究各種增産耐旱型作物,等上了農業大學,有了專業知識打底和老師的培養, 以及系統中升級獲得寶箱開出來的農業神器,終于漸漸有了成果。
其中, 最為厲害的是速生小青菜和耐旱紅薯。
像是這種速生小青菜, 種下去一天就出苗, 三天就成熟,成熟時還會掉落幾顆種子, 這些種子又會繼續發芽生長,直到輪回八遍,才會變成普通的蔬菜種子。
可以說,生長速度非常給力,而且還不是特別需要水,反而喜陽,很适應幹旱地區。
當時郁格桑培養出來就寫了報告給老師,老師又申請了實驗基地,實驗出來真的那麽厲害之後,一下子就外售給了土地偏幹旱的地區。
那些地區常年幹旱少水,青菜種植少,種子一過去就受到了極大地歡迎,現在那邊的人都用這小青菜開發了好多種菜譜,或是清炒或是下湯或是腌制或是曬幹,已經成為當地餐桌上常見的菜色。
而耐旱紅薯則是另一項成果,這個紅薯跟速生小青菜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是耐旱,二是生長周期短,從種下到收獲,只需要短短兩個月,比正常的紅薯種植周期縮短了一半。
但之所以叫耐旱紅薯而不叫速生紅薯,則是因為紅薯的耐旱性比速生性更明顯。
它可以只在種下到出苗的十天內澆水,之後不用澆水,照舊能活得下來。
Advertisement
不過缺點就是産量會比正常的紅薯低一點,而且紅薯肉質比較幹,吃起來是粉粉的感覺。
這個品種的紅薯本來受歡迎程度是比不過小青菜的,不過等到幹旱來臨,一下子就成為救命糧般的存在了。
只是這種紅薯不能插苗種活,必須是種子—也就是紅薯種下才有用。
且紅薯要切塊,種植前需要浸泡一晚的營養液(初級營養液即可),不然達不到那麽好的效果。
這便導致種子數量其實是不夠的,只能一邊優先供應部分地區一邊加緊培養種子。
郁格桑原先待的那個生産大隊不巧沒有被抽中,沒有拿到這個紅薯種子,是大隊長知道郁格桑在農業大學上班,抱着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找了上來。
要說別的東西郁格桑可能還沒有,但紅薯種子是她培養出來的,而且她自己手上就有很多營養液,為大隊培養一批不是問題,故而大隊長的等了一天,就拿到了紅薯種子回去。
也是靠着郁格桑供應的紅薯種子,大隊的人才算平安度過了這個旱災,故而,才有今天大隊長來感謝郁格桑的一幕。
現在郁格桑已經大四畢業了,但她沒有出來工作,是被本校教授直接收為研究生,日常工作除了跟老師學習,下地實驗,也會帶帶新生。
因為在旱災期間做的貢獻,學校還給郁格桑在附件分了一套房,也解決了郁蘭香的工作,現在郁蘭香是學校的一名圖書館管理員。
這些年郁蘭香也在郁格桑的勸導下學習,當個圖書館管理員并沒有難倒她,反而她很珍視這份工作,她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還能幹這樣一份工作,在大學裏與圖書為伴!
郁蘭香是真的喜歡,就跟煥發第二春似的,每天都早早去圖書館,還會自發地打掃清潔圖書館,書架上的書永遠是幹幹淨淨,不落灰塵。
而且她對借書還書的學生都很和善,所以學生們還挺喜歡她的。
言歸正傳,大隊長此時來,一方面是感謝郁格桑,另一方面,也是想帶自家小閨女來認認門。
當年大隊裏出了郁和平這個進少年班的天才和郁格桑這個十三歲考上大學的少女之後,大隊乃至整個公社都對孩子的學習更加重視起來,大隊長就是其中之一。
但大隊長也沒想到,最後有念書天賦的,反而是小閨女。
雖然大隊長也跟這時代很多人一樣重男輕女,但他并不是非得壓着女兒強捧兒子的人,而且他之前來跟郁格桑借種子就看到了郁格桑的出息,心裏也覺得女兒出息了照樣很有用,所以對小女兒的讀書很支持,哪怕是旱災最厲害的時候,也沒交小女兒斷了學業。
所幸小女兒也争氣,今年竟然真的考上了郁格桑所在的大學,還是跟郁格桑一個專業。
大隊長不敢貪圖非要郁格桑扶持自家閨女,但是閨女畢竟在外求學,同鄉就郁格桑一個熟人,還是想叫閨女上來認認門,萬一平時真出什麽事,希望郁格桑可以看在當年是同鄉的份上,稍微幫一把。
說起來,自家閨女的年齡比郁格桑還要大一點呢,叫郁格桑照顧,倒是有點兒不好意思。
不過郁格桑态度很沉穩,渾身有種很讓人信服的氣質,跟自家還有些羞怯的閨女完全不一樣,大隊長有些小郁悶的同時,也很放心。
說實話,這還是郁格桑第一回被人找上門來尋求照顧的,在學校吧,雖然她也算是老師了,但是她的年齡和模樣擺在那兒,一開始給學生上課,學生以為她在開玩笑呢。
後來也就是知道了她的名聲,加上她上課确實很有料,這才漸漸地沒有了年齡偏見。
但那也僅限于學堂和課業,平時有什麽煩心事或者需要幫忙的,這些學生都不會找到郁格桑頭上來,因為郁格桑給他們上課的時候也就剛剛成年,而這年代大多數學生念書比較晚,加上學業改革,小學要念六年,初中也念三年,小學還有留級制度,往往考上大學的時候,學生們都成年了。
讓成年的他們找一個也剛剛成年的老師尋求幫助?總感覺怪怪的,所以郁格桑教書到現在,還真沒有學生來找她要照顧。
不過郁格桑倒也不排斥,一方面是大隊長的閨女已經考上了大學,在這個年代,一個農村少女能憑自己的實力考上大學就是非常厲害的事情,除了家裏人支持以外,也要自己肯努力;另一方面,她跟人相處确實有點看眼緣,眼前這個姑娘給人感覺是那種溫柔內斂,但是不缺乏勇氣和力量的,她還是挺喜歡的。
更何況大隊長也不是要自己像老媽子那樣關照她,只是希望少女遇到事的時候能扶一把,這倒沒什麽。
郁格桑留了大隊長和她閨女下來吃飯,郁蘭香燒的菜,一些蔬菜是市面上看不到的,因為那是郁格桑自己培養的。
在城裏生活的人可能會缺少青菜,但對郁格桑來說完全沒這回事。
她讀的專業就确定了她不可能缺菜吃,更別看她現在只是個研究生,但是學校有一大塊地是劃給她自己作為試驗地的,實驗的一些産物拿到家裏吃完全沒問題,她要上交的是實驗成果而已。
當然,一些特別有價值的東西還是要作為證據給上頭看的。
于是,大隊長在這吃到模樣奇特,口感也千奇百怪的作物,以及一些很神奇的水果以後,內心那震驚是不用提了。
當下就交代自家閨女要好好學習,能把種田玩出這些花樣的,那就不是農民,而是農學專家了。
後來大隊長都無比慶幸今天這個決定,更感謝郁格桑肯照顧自己閨女,因為當郁格桑成為農業界的大拿時,他的閨女也跟着功成名就。
但要郁格桑說呢,還是大隊長的閨女有這方面的天賦,不然後來她也不能收她為研究生。
是的,後來郁格桑在大學裏當了導師,也能收研究生的時候,大隊長的閨女就是她收的第一個學生。
她勤懇,努力,有耐性,還在農學上有天賦,郁格桑很難不喜歡這樣一個學生。
而這個學生也給了她應有的尊重,和意外的回報,從不因為年齡輕視她,一如既往尊重她甚至愛戴她,對她掏出十分心意的好。
故而在她親舅舅的女兒質問她為何對一個外人都比對她好的時候,郁格桑也可以理直氣壯回答,“你不如她。”
說來也有些狗血,就在這一年,郁格桑竟然被‘認親’了。
因為天生帶有記憶,郁格桑當然知道自己不是郁蘭香的親閨女,但是她也沒想到自己的身份還有別的曲折。
原來她那早逝的親生母親,竟然還是有錢人家的女兒。
當年戰亂路上意外墜入江中,命大被人撈起,但卻失去了記憶,才會嫁給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民。
而親生母親的家人托人去找沒找到,以為人沒了,也就剩母親的母親,也就是郁格桑的外婆,心系閨女,不肯接受這個事實,戰亂結束後不停地托人去找,直到臨終前還拉着兒子的手死不瞑目。
也就是外婆的執着,才叫家裏的孩子都知道郁格桑母親的存在。
然後就跟命運安排似的,郁格桑親舅舅的閨女宋念紅,就和大隊長的閨女明蘭當了同班同學,等郁格桑去找明蘭的時候,就這麽給宋念紅看到了。
郁格桑這才知道,自己這輩子這張臉竟然和親生母親像了個□□成。
之後,便是宋念紅回去跟家裏人說,然後宋家人來求證了。
其實,郁格桑從前沒想過要認親的,在她心裏郁蘭香就是她的母親,而且她親生母親已逝去,親生父親一家又是不做人的,郁格桑就完全沒想過認親這條路。
誰還能想到母親的親人能找上門來呢。
直接打了個郁格桑措手不及。
郁蘭香更是不知所措,她也沒想到郁格桑的親生母親還有家人呀,畢竟當年就沒聽說過。
一開始她有些慌,怕他們要把自家閨女搶走,但看郁格桑接待客人似的接待宋家人,沒有表現出要回去的樣子,這才放下心來。
其實也不是她非要自私不肯給郁格桑認親,只是她內心一直把郁格桑當成自己親閨女,哪裏舍得就給別人,那不是跟挖她心肝差不多嗎?
冷靜後又想明白,即使郁格桑認一門親戚也沒什麽的,畢竟郁格桑現在成年了,工作在這邊,而且這親戚也只是舅舅而已,也不用非要回去住,那多一門看着不像會扯後腿的親戚也沒什麽。
再後來看郁格桑那麽淡定,一點也不像是突然知道自己身世的樣子,郁蘭香才反應過來,“桑桑,你,你是什麽時候知道自己不是我生的?”
當然是一出生就知道了,雖然剛出生睜不開眼,但是能聽呀,聽力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郁格桑可不能這樣跟郁蘭香說,就把鍋甩到了蔣衛國吳思紅他們身上,當初蔣衛國和吳思紅當然知道郁格桑不是郁蘭香的親閨女,不然蔣衛國對郁蘭香恐怕沒有愧疚,只有被戴綠帽子的不快了,而吳思紅也更有理由發揮了。
郁蘭香一聽一想,還當真是那麽回事,蔣衛國和吳思紅在郁蘭香這裏的信譽都不怎麽樣,而吳思紅後來一些做法也證實她确實是會對孩子都胡說八道的人,沒準當初就是吳思紅不高興在孩子面前亂說才叫孩子知道。
當下就很憤怒了,覺得他們無恥,竟然把大人的恩怨扯到小孩子身上,她的小閨女那麽小那麽懂事,那些年是不是曾經因為知道自己不是她的親閨女傷心過害怕過?
是不是有別的小朋友還在背地裏因此嘲笑孤立過郁格桑,罵郁格桑是野種?
難怪當年郁格桑都沒有什麽朋友,總是黏着虎子黏着她。
郁蘭香一想就心疼了。
而虎子後來休假回來聽到郁蘭香這麽猜測,心裏也是同樣的憤怒和心疼,覺得郁格桑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肯定是受欺負了。
還是郁格桑道,“當時哥哥天天都和我在一起,見過別的小孩欺負我嗎?他們哪裏敢呀。”
虎子這才将信将疑。
而此時,郁格桑為了把親生母親遷回宋家的墳地,也是認下了這門親事。
雖說很多地方都有外嫁女不入本家墳的規矩,但郁格桑親生母親這是特例,郁格桑舅舅想到往昔和親妹子在一起的時光,想到親娘臨終前的遺憾,想到郁蘭香說的那家人的情況,還是拍板要把郁格桑母親的墳墓遷回來,跟父母葬在一起。
不過由于郁格桑表示不想和親生父親一家有牽扯,也不願意親生父親一家知道她的存在,宋舅舅在打聽了郁格桑親生父親的人品之後,也是如了郁格桑的意。
但到底,心裏有一點點芥蒂,覺得郁格桑過于狠心,親生父親也可以不理不認。
郁格桑是不知道宋家舅舅這想法的,知道的話,恐怕她都不願意認這門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