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章
清晨, 太陽剛出來,樹上的蟬蟲就開始鳴叫了,叫得格外歡騰。
方承熙推開房門, 站到走廊裏,伸了幾個懶腰, 呼吸了幾口新鮮空氣,突然, 樓下有人喊道:“郝奕!”
方承熙扶着護欄, 探出頭,往下看了看。
“學霸?”劉瑞文在樓下,剛把自行車停穩,他跨坐在自行車座上仰頭喊郝奕,沒見郝奕出來,卻見方承熙探出頭來, 他愣了一下,拜托方承熙道, “學霸, 幫忙喊一下郝奕吧。”
方承熙沖他點了點頭, 轉身走到他家隔壁,輕輕敲了幾下門。屋裏沒有動靜,方承熙又敲了幾下門。
“誰啊?!”
屋裏總算有動靜了, 一個帶着起床氣的聲音從屋裏傳來,片刻後, 裏面的木門打開了,郝奕穿着一條大褲衩, 光着膀子,睜着惺忪的睡眼, 滿臉煩躁地出現在門後面,看清敲門的人是方承熙時,他臉上的煩躁立馬消失了,困惑地問:“怎麽了?”
兩人隔着一扇鐵門,方承熙站在镂空的鐵門外面,看到郝奕只穿着一條大褲衩,上面什麽也沒有穿,他臉頰微微一熱,扭開了頭,指了指樓下。
“樓下怎麽了?”郝奕不明所以,正想開門出去,就在這時,劉瑞文的聲音正好從樓下飄上來,“郝奕,是我,趕緊下來,打球去。”
“草,這才幾點。”郝奕嘀咕着罵了一句,大聲回答說,“知道了,馬上下去。”
說着,對門外的方承熙說道:“我去換件衣服。”
“嗯。”方承熙點了一下頭,眼睛往郝奕的胸膛上瞥了一眼,又迅速移開了視線。
郝奕轉身進去換衣服了。
方承熙還站在走廊裏,臉上的熱意還沒有褪去,過了一會兒才慢慢消散。
郝奕很快就出來了,換了一身幹淨的球衣,手裏提着一個網袋,網袋裏裝着籃球。
Advertisement
“你今天要做什麽,要不要一起去打籃球?”郝奕問。
方承熙幾乎沒有一絲猶豫就點了點頭,進屋換上鞋子拿上鑰匙就跟着郝奕下了樓。
“你倆還真是鄰居啊。”看見他倆下來,劉瑞文說道,“我之前還以為郝奕在诓我呢,沒想到你們還真是鄰居。”
“沒事我诓你幹嘛。”郝奕白了他一眼。
“我只是不相信像學霸這樣的人會住這種小區。”劉瑞文口沒遮攔地說,在他印象裏,方承熙長得白白淨淨,身上穿的即使是校服,都是一絲不茍、幹幹淨淨,那種氣質,一看就是生長在家境很好的家庭裏,沒想到竟然也跟他們一樣住着這種普通小區,尤其是郝奕住的這個小區還是很破舊的老工廠家屬樓。
“不會說話就別說。”郝奕小心觀察了一下方承熙的神色,狠狠地瞪了一眼劉瑞文。
“啊,不好意思啊學霸,我沒別的意思,你別往心裏去。”劉瑞文這才意識到自己好像說錯話了,連忙向方承熙道歉。
方承熙笑笑,并沒有放在心上。以前他的确是住着高檔小區,住着大房子。後來為了還他爸欠下的巨額賭債,他媽媽把房子賣出去了,現在那人也已經進去了,再也不會來打擾他和他媽媽了,雖然他們現在住的地方沒有以前舒适,但是心是舒坦的。而且他也不覺得這裏有什麽不好,這地方很安靜,最重要的是,這裏有他最好的朋友。
“熙熙,走了。”郝奕出聲叫道,把他從思緒裏拉了回來。
方承熙回神,看了看郝奕,眉眼彎了彎,跟着郝奕往前走了。
見他倆都走了,劉瑞文連忙蹬着自行車追上去,在後面不徐不疾地跟着。
路過一家早餐店,郝奕拐進去買早餐吃,劉瑞文和方承熙都吃過早餐了,沒有進去吃,站在門口等着他吃完才又一起走。
十分鐘後,他們走到一個籃球場,這個籃球場建在一個廣場裏,附近只有這麽一個對外開放的籃球場,來健身打球的人不少。到了場地,郝奕和劉瑞文就帶着籃球上場了,方承熙不會打籃球,坐在場外的椅子上看着他們打球。
打了一會兒籃球,郝奕抱着籃球跑過來問方承熙:“你想不想學?我教你。”
方承熙微笑着搖了搖頭。
“那好吧,那你在這等我,你要是覺得無聊也可以先回去。”郝奕說。
方承熙頭搖得很快,意思是他不回去。
郝奕無奈,帶着籃球又上場去了。這一次上場,他跟劉瑞文和其他幾個在場打球的年輕人臨時組成了兩支籃球隊打起了比賽,比賽一開始就打得很激烈。方承熙坐在場外眼睛一直跟随着郝奕,看到郝奕投進球他都情不自禁地給郝奕鼓起了掌。
中場休息時,他給滿頭大汗的郝奕遞上了紙巾,又跑去附近的小賣部買了兩瓶礦泉水,一瓶給郝奕,一瓶給劉瑞文。
“謝謝學霸。”劉瑞文謝道,不客氣地接過礦泉水瓶,擰開,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大口。
返回球場時,他跟郝奕開玩笑說:“學霸對你可真是貼心,我要是也有這麽一個貼心的小跟班就好了。說說,你是用的什麽方法讓學霸這麽死心塌地地當你的小跟班的?教教我,回頭我也收一個。”
郝奕沒有回答,給了他一記大白眼。
劉瑞文讪讪地笑起來,回頭看了一眼不遠處坐着的方承熙,悄聲地對郝奕說:“不過你不覺得跟學霸交流很費勁嗎?每次跟他交流,你還得等他寫出來回應你,不覺得很麻煩嗎?”
“不會。”郝奕不假思索地回答。剛開始他和方承熙交流的時候,他的确是會因為每次還要等方承熙找出紙筆,再等方承熙寫完要說的話,會覺得等得有些不耐煩,起初是會沒有耐心,但時間長了,就慢慢習慣了。就像剛開始方承熙老是跟着他,走哪都跟着,讓他覺得很心煩,後來也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就慢慢習慣了身後有這麽一個小尾巴跟着了。
打完兩場籃球,已到晌午,劉瑞文邀請郝奕和方承熙去他家吃午飯。劉瑞文家是開飯店的,以前郝奕也去吃過幾回,每次去吃飯,劉瑞文的父母都不收他錢,搞得郝奕很過意不去,後來就去得少了。
這次劉瑞文邀請,郝奕借口說今天沒空改天再去。
見郝奕實在是不想去,同時也擔心他爸媽看到他同學會問起他期末考試成績,劉瑞文也不再堅持邀請了,跟郝奕說改天有空了再邀請他和方承熙一起去吃飯。
郝奕點頭說行。
劉瑞文騎着自行車回去了,郝奕和方承熙慢慢地走着回家,兩人在小區附近随便找了家飯館吃了飯,吃完飯他們朝小區走去。
走到小區門口,只見院子裏的柿子樹下有幾個小孩正在開心地嬉戲玩耍。一個穿着粉色公主裙的小女孩朝他們跑過來,先是膽怯地叫了一聲“郝奕哥哥”,接着望向方承熙,歡快地叫道:“哥哥,我已經會彈《小燕子》了。”
小女孩正是之前去方承熙家央求方承熙教她彈琴的那個叫“萱萱”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媽媽後來給小女孩報了一個學琴的培訓班,這之後小女孩就沒有再去找方承熙學琴了。
聽到女孩說已經學會彈《小燕子》了,方承熙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沖她做了幾個手勢。
小女孩看不懂手語,小臉茫然地望着他。
方承熙手伸進口袋正想摸出紙筆,只聽一旁的郝奕幫他翻譯說:“哥哥跟你說,‘加油,好好彈’。”
方承熙一頓,扭臉看着郝奕,郝奕也看着他,說:“怎麽,不是這個意思嗎?我猜的。”
方承熙笑了,笑得非常開心,使勁地點了點頭。他的确是想對小女孩說“加油,好好彈”,沒想到郝奕猜得這麽準确,讓他很意外驚喜。
他收回視線,低頭看向小女孩,沖她鼓勵地笑笑,擔心她還沒看懂他的意思,握着筆把那句話寫了出來,把紙條交給女孩。
女孩雖然還沒有上小學,也識了不少字,看完紙條,她仰着小腦袋對方承熙說:“謝謝哥哥。”謝完,扭臉望向郝奕,這一回沒有那麽膽怯了,聲音清脆地對郝奕說,“也謝謝郝奕哥哥。”
不怪女孩前後對郝奕的态度發生這麽大的轉變,主要是郝奕長得比較高大,又經常冷着臉,以前還經常聽到他和他父親吵架,小區的小孩不了解他家情況,把他當成壞哥哥,看見他都遠遠地躲開了,都不敢跟他說話。
現在看到郝奕并沒有這麽可怕,剛才還跟她溫和地說話,小女孩不再害怕了,很大方自然地跟郝奕說了“謝謝”,說完,蹦蹦跳跳地跑回柿子樹下接着和她的小夥伴們玩去了。
郝奕和方承熙相視笑了笑,走上樓,各自回自己家午休了。
下午,方承熙有古筝課,上課去了。上次才藝大賽,方承熙拿到了進決賽的資格,這一次王琴老師給他選了一首演奏級的曲子作為決賽曲。下個月就要進行決賽了,方承熙正在加緊時間練琴。除了課上練琴,回家還要繼續練,一練就是幾個小時。練琴累了,就看書學習,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
第二天上午,他又跟着郝奕去打球了,他不上場,都是在場外看着郝奕打球,再跑前跑後地幫忙買水。
打完球,他們又一起去吃午飯,下午又各自忙各自的。
一整個假期,方承熙幾乎每天都跟着郝奕去打球。正值盛夏,天氣比較炎熱,籃球場周圍也沒有個樹蔭,方承熙就坐在太陽底下觀看郝奕比賽,給郝奕鼓掌助威。一個暑假下來,他不光學會了看球賽,由于天天曬太陽補鈣,還長高了一些。
一日,在陪郝奕打完籃球回家的路上,郝奕上下打量了一下方承熙,說他最近好像長高了,問他有多高。
方承熙害羞地伸出手指回答:175了。
郝奕笑着說:“那我比你高整整10公分,你可要多吃點飯了。”
方承熙笑了笑。
晚上吃飯時,方承熙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把他媽媽給高興壞了,何梅微笑着問他,今天是怎麽了,飯量這麽好。
方承熙沒有回答,臉上罕見地浮起了一絲紅暈。
時間來到八月份,八月中旬,方承熙去了一趟外地,去參加全國青少年才藝大賽決賽,一去就是好幾天。
那幾天郝奕的身邊少了一個小跟班,他突然有些不習慣,連打球都是心不在焉的。郝奕知道方承熙是參加決賽去了,有些擔心方承熙的發揮,他想給方承熙打電話或者發個信息,但是他和方承熙都沒有手機,沒法聯系。方承熙的媽媽也陪着方承熙去參加比賽了,郝奕記得他爸有方承熙媽媽的聯系方式,他想讓他爸給方承熙的媽媽打電話問一下情況,想了想又忍住了。
焦急地等了幾天,方承熙終于回來了。方承熙一回來,就過去敲郝奕家的房門,郝奕開門見到方承熙,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問方承熙:“什麽時候回來的,比賽結果如何?”
方承熙沒有急着告訴他比賽結果,而是遞給他一個沉甸甸的盒子。
“這是什麽?”郝奕接過盒子打開看了看,裏面躺着各式各樣的小點心,郝奕開心不已,問方承熙,“專門給我帶的?”
方承熙點頭,眼睛忽閃忽閃地望着郝奕。
郝奕笑了,說:“謝謝。”說着拉着方承熙進屋,“進來一起吃。”
方承熙跟着郝奕進屋,兩人坐在沙發上一起吃着點心,郝奕又問方承熙的比賽結果。方承熙這才告訴他,比賽拿了銀獎,沒有拿到金獎。
“沒事,銀獎也很厲害了,能進入決賽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郝奕安慰他說。
方承熙點點頭,臉上挂着笑意,他其實一點也不傷心,這次比賽他只是抱着去挑戰的态度,根本沒想過能拿到名次,沒想到還拿了銀獎,算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