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這是她前世生活過的地方, 從不滿十七到二十歲。

那三年她過得安閑淡泊,清晨在田壟地頭散步, 夜晚伴着稻香蟲鳴入眠。她見過佃戶們在下雨前争搶着收稻割麥, 也見過農婦們歡喜地将一袋袋糧食收入倉中。

對于這個二百畝地的小田莊, 她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正發呆,旁邊傳來個女子爽朗的聲音,“二姑娘要将箱籠搬進去嗎?我可以搭把手。”

楊萱側過頭,吓了一跳。

面前站着位二十三四歲的年青婦人, 膚色白淨目光明亮, 左邊嘴角小小一粒朱紅色的痣。穿件銀紅色衫子, 衫子雖舊洗得卻幹淨, 就連肘彎處磨破的地方也用同色布片縫補得方方正正。

整個人看起來利落能幹。

她便是張家媳婦,娘家姓姚、閨名叫做姚蘭,能做一手好飯菜的張家媳婦。

現在的她比前世年輕了六七歲, 正處于女子最好的年華。

楊萱禁不住微笑起來,開口道:“前天下雨屋子漏沒漏,我想住在西次間, 不知道能不能住人?”

姚蘭應得幹脆, “主屋好好的,一滴雨都沒漏, 就只偏廳碎了兩片瓦,地上有水漬。西次間能住, 但是得先透透氣, 姑娘來之前打發人送個信兒就好了, 先把被褥都晾一晾。連着半個多月陰天,怕是發潮。”想一想,建議道:“姑娘要不在廊前歇一歇,或者四處轉一轉,我這就把西次間收拾出來。”

楊萱瞧見石榴樹下正翻繩的小女孩,揚手招呼她過來,笑着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多大了?能不能帶我到處走走?”

姚蘭忙答:“這是我家閨女,叫桃花。”

桃花不甚規整地行個禮,“回姑娘的話,我六歲,能帶姑娘走。”

姚蘭趕緊囑咐她,“就在附近轉轉,別往遠處去,也不能往河邊走。”上一次楊萱落水,田莊的人都知道,李顯媳婦還專程來過好幾回。

桃花脆生生地應着,“知道了,娘。”

Advertisement

姚蘭與李顯媳婦合力将箱籠搬進西次間,春桃跟着進去收拾東西,文竹則随了楊萱與桃花在田莊裏轉悠。

田莊總共就十五戶,都是青磚牆面茅草為頂的矮房子,胡亂地分布在主屋旁邊。站在主屋門口就可以一覽無餘,完全沒有可逛之處。

楊萱索性在門口的柿子樹下站定,笑吟吟地問桃花,“你妹妹呢?”

桃花答道:“妹妹夜裏鬧覺,這會兒睡着,祖母在家裏照看她。”說完,想起來什麽似的,歪了頭,稚氣地問:“姑娘怎麽知道我有個妹妹?”

楊萱逗她,“我猜的。”

桃花眸光閃一閃,“姑娘猜我妹妹叫什麽名字?”

楊萱微笑,她當然知道桃花的妹妹叫梨花,兩年之後,她還會有個妹妹叫做杏花。

可她卻故意說錯了,“你叫桃花,妹妹是不是叫桃葉?”

桃花“咯咯”笑,“不對,我妹妹叫梨花。因為我娘生妹妹時候,正好院子裏的梨花開了。”她相貌似姚蘭,笑起來也跟姚蘭一樣,兩只眼睛彎成好看的月牙兒。

前世她也經常在主屋幫忙,要麽揮舞着一把大掃帚掃地上落葉,要麽就聽姚蘭吩咐到屋後菜園子裏拔一根蔥或者摘兩根茄子。

楊萱說每個月給她發五百文月錢,姚蘭推辭不要,說她每月一吊錢已經很多了,桃花閑着也是閑着,每天幹這點子活兒不當什麽。

想起往事,楊萱深吸口氣,拉着桃花的手笑道:“我箱籠裏帶了點心,待會兒回去吃。對了,我聽說東頭有戶人家養的狗很厲害,咬人不?”

“不咬人,”桃花搖搖頭,“薛大伯每天都用鏈子拴着狗,夜裏才解開。”

“那張大爺家裏的山羊呢?”

桃花又搖頭,“張大爺家裏沒養羊,他家養了一群鵝,那只大鵝最兇了,不讓我們從他門前過,每次看見都追着我們跑。”

姚蘭出來察看情況,正好聽到,笑着插話道:“張大爺家的鵝能看守門戶,比狗都管用,就是厲害,不管大人孩子都敢追,若是遇見了,撿塊石頭扔過去就行。”

正說笑着,見楊修文跟幾位佃戶過來,楊萱忙道:“爹爹夜裏歇在哪裏,我讓人收拾出來。”

姚蘭道:“東次間的被褥也晾出來了,今兒日頭大,晾上半個時辰就夠。”

楊修文道:“不用麻煩,我睡書房,現成的被褥,正好還能看會書。”

姚蘭笑着點頭,“我估摸着老爺會用書房,已經敞開門窗透氣了。”

楊修文贊許地看她兩眼,與那幾位佃戶一道走進書房。

楊萱跟着走進院子,看到竹架子上搭着好幾床被褥,另外一個姓薛的媳婦正拿根棍子輕輕拍打着灰塵。

楊萱在樹下石凳上坐定,吩咐春桃将點心匣子取出來,對桃花道:“我帶了杏仁酥和玫瑰餅,玫瑰餅非常甜,你最好先吃杏仁酥,否則吃完玫瑰餅就會覺得杏仁酥沒味道。”

桃花聽從她的話,小心地捏起一塊杏仁酥咬了口,滿足地眯起眼睛,“真好吃。”卻是把點心放下,期期艾艾地說:“我想帶回去給妹妹。”

楊萱看着她笑,“你先吃,但是每樣只能吃一塊,吃多了待會兒就沒法吃飯了。等你回家時,我給你包一些帶給你祖母和妹妹吃。”

桃花驚喜萬分,立刻起身又給楊萱福了福,“多謝姑娘。”

姚蘭沒讓桃花在主屋吃飯,而是将她攆回家去,說是不能占主家便宜。楊萱沒有勉強,只吩咐春桃将點心每樣包了四塊,讓姚蘭送了家去。

楊萱與楊修文一道用的午飯。

楊修文便談起先前在田地裏察看的情況,“前天雨下得急,剛點的種子怕是沖走了不少,這會兒田裏全是水,等稍幹兩天再補種。”

楊萱關切地問:“那他們有多餘的種子嗎?”

“去年收成好,他們都留了足夠的種子,應該夠用。我已經跟他們說好了,不管今年收成好不好,都把租子免了了,讓他們放心。”

楊萱松口氣,甜甜地笑,“爹爹真好。”

楊修文笑道:“人心換人心,都是跟了幾十年的莊稼把式,如果太苛刻,他們不盡心種地,咱們又不能天天盯着,到頭來還不是咱們吃虧……這幾天正好趁他們空閑,先把偏廳房頂修繕好,我看外頭大門和圍牆也該重新粉刷了,要不咱們就多耽擱幾日,等刷完牆再回去。”

楊萱反正總是沒事,笑着應了。

吃過飯稍微消了消食,楊萱走進西次間,第一眼就忍不住朝北牆瞥過去。

就是在以前的地方,挂着那幅《富貴滿堂》的年畫。

畫的年歲久了,紙張略有些泛黃。

春桃見她注意年畫,笑着解釋,“剛才張家媳婦想摘下來的,可想想莊子裏沒有備着別的畫就沒摘。下次再過來,從家裏帶一幅挂着好了。”

楊萱無謂地說:“這幅就挺好,這麽挂着吧。”借口要歇晌,将春桃打發了出去。

屋子裏便只剩下她一人。

楊萱盯住那幅畫,莫名地竟有些緊張。

畫幅底下會不會根本沒有機關?

畢竟,這一世跟前世并非完全一樣,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哪些會照着原樣來,而哪些會發生改變。

楊萱忐忑不安地掀開畫幅,仔細地找準牆上痕跡,輕輕推一下,再推一下,牆面應聲而動,慢慢出現一個凹洞。

跟前世一樣,約莫半人高。

可是裏頭空蕩蕩的,什麽都沒有,沒有樟木箱子,也沒有老鼠經過的痕跡。

不知為什麽,楊萱突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沒有箱子,她就不必惦記裏頭的東西,也不必糾結是否要告訴楊修文。

這樣最好了。

楊萱心情輕松地躺在架子床上,剛曬過的被褥暄軟溫暖,有種叫做陽光的味道淡淡地彌漫着。

楊萱慢慢阖上雙眼,可還不曾入睡,猛地又想起來,就是在這張床上,夏太太身邊的孫嬷嬷撬開她的牙,将那碗幾乎冷掉的雞湯灌進她嘴裏。

她是在這張床上咽得氣兒。

楊萱睜開眼,目光一一掃過房裏的陳設。

架子床旁邊是張矮幾,張嬷嬷就是把湯碗放在矮幾上的,而矮幾過去則是一張書案,書案正對着窗戶,而孫嬷嬷便是靠在這張書案上,涼涼地說,“……逢年過節短不了你的香火。”

而靠西牆并排放着妝臺和衣櫃,再就是擺着一只青花瓷梅瓶的高幾。

北牆倒是幹淨,只挂了那副年畫,年畫底下是張小小的黑漆木桌,上面擺着茶壺茶盅以及兩碟點心。

楊萱深深吸口氣。

她便是死在這裏又怎樣?這一世,她決不會重蹈覆轍,再不會在同一處跌倒兩次。

這樣想着,心中再無芥蒂,終于沉沉睡去。

及至醒來,已是半下午。

春桃坐在床邊手裏拿一把蒲扇正給她扇風,見她醒來,笑道:“姑娘真是好睡,要再不起就得喚醒姑娘了。中午睡太多,夜裏怕是要走了困。”邊說邊往木桌前倒了茶水來,“姑娘喝口茶提提神。”

楊萱就着她的手喝了半盞,問道:“什麽時辰了?”

春桃答道:“差一刻申正……剛才張家媳婦過來說薛獵戶送了只兔子,問紅燒了吃還是炖了湯吃,地窖裏還有些冬天存的淮山。”

楊萱道:“随便吧,怎麽都可以。”

春桃笑着說:“我也是這麽告訴她,說姑娘不挑食,讓她怎麽拿手怎麽做。”

兩人正說着,院子裏便傳來炖肉的香氣。

姚蘭竟是做了兩種,兩條兔子後腿剁成塊紅燒了,其餘連肉帶骨頭一道炖了淮山。

楊萱睡了半下午覺,絲毫不覺得餓,只略略吃了幾塊,楊修文卻是胃口大開,幾乎将那盤紅燒兔子腿全吃光了。

吃過飯,太陽終于落了山,最後一絲光線慢慢消失在山的那側。

李顯媳婦拿着一摞紙過來,“天都黑了,陽氣消散,我陪姑娘往河邊把這紙錢燒了,要是再晚,陰氣太重,姑娘就不好出門了。”

楊萱道聲好,讓春桃提了燈籠,跟李顯媳婦去河邊。途中經過張大爺家門口,果然聽到白鵝嘎嘎的叫聲,只是大門關着,白鵝叫得雖兇也跑不出來。

楊萱在隔着河岸三尺遠的地方燒了紙錢,點了三炷香,然後倒出來三杯酒。

頭一杯敬天,第二杯敬地,第三杯則倒進河裏。

李顯媳婦口中念念有詞,意思是已經供奉過了,請求水鬼開恩,不要再抓田莊的孩童。

祭拜完之後,三人沿着原路回到主屋。

此時月亮已經升得高了,銀盤般挂在墨藍的天際,月色如水,灑下一地清輝。

楊萱恍然記起,今天是六月十五,難怪月亮這麽圓而且這麽亮。

因為中午睡得久,夜裏到底走了困,躺在床上看着窗戶紙映出石榴樹的枝桠,竟是毫無睡意。

田莊的夜較之京都,仿似更熱鬧些。

遠遠地,有狗吠聲傳來,而牆角,不知名的夏蟲兀自歡唱不停,“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便在這單調而枯燥的蟲鳴聲中,楊萱隐約察覺到,屋裏好似多了道不屬于自己的清淺的呼吸。

她猛地坐起身。

床前站着一人。

那人身形高且瘦,穿黑衣黑褲,臉上蒙了黑紗,只餘一雙眼眸露在外面,瑩瑩發着光。

見到楊萱,他明顯詫異了下,眸光閃一閃,想要說什麽卻沒有說,轉身往門口走去。

楊萱低低喚一聲,“蕭大人。”

那人身形微頓,轉過身,扯去面上黑紗,輕聲問道:“你怎麽在這裏?”

楊萱急急解釋,“我跟我爹一起來,前天大雨怕房屋漏雨。蕭大人來幹什麽?”

話音剛落,就聽到主屋外面傳來紛雜的腳步聲還有男子的喊叫聲,“就是這裏,我看到他跳進這家院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