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武大郎的仇人

第88章 武大郎的仇人

要說誰是水浒傳中最惡毒的女人?

潘巧雲?

孫二娘?

都不是,最為惡毒的女人當屬王婆無疑。

王婆雖然表面上開個茶館,但是并不以開茶館為主業,主要收入來源是替人說媒拉線。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追求利益,為了賺錢也就罷了。

可這厮不禁教唆西門慶搞到了潘金蓮,還教唆二人把武大郎害死。

這就已經不僅僅只是貪財了。

細想起來,王婆自始至終都是出于貪婪。

她每行一步,都是當做一樁生意來做的。

而那西門慶只知道出錢,只想與潘金蓮茍合,而潘金蓮對武大郎也沒想到過殺害什麽的,而王婆為了幾兩銀子,竟然唆使西門慶與潘金蓮謀害了一條人命。真的是貪婪成性,為了做生意賺錢毫不顧及道德和倫理。

完全可以說,她是造成了武大郎慘戴原諒帽,最終“喝藥”慘死的第一責任人。

而且現在聽這王婆的口氣,顯然是做熟了這些事情的。

這老毒婦真是死有餘辜。

武大想要殺她,就跟捏死一只螞蟻一樣輕松。

不過,就這麽的滅了她,實在是太便宜她了。

不是貪財嗎?

那好,就讓她死在這貪財上。

武大哈哈一笑,沖着王婆道:“王婆,你可且莫慌我。”

“哎呦,大官人,老身便是慌誰,也不敢騙大官人啊,老身實在是一片赤誠。”王婆見武大與往日的态度不同,心知有戲,自然趁熱打鐵,“只是啊,這事講究個你情我願,大官人可不要魯莽。”

這老貨,哥們都沒提要求了,魯莽個毛啊?

武大笑了笑說道:“哦,如何個你情我願法?”

這王婆聽言卻是不再搭腔,只是笑嘻嘻地看着武大,故作高深。

這厮顯然是再要好處了,無利不起早啊,王婆巴結這麽久,圖的還不是個錢嗎?

那就配合一下吧。

武大毫不猶豫,取出一錠銀子,擺在了桌上,豪氣地說道:“且算了這梅湯的錢,若是無話,我這便走了。”

王婆連忙一手攥住了銀子,一手拉住了武大,笑嘻嘻地讨好道:“大官人說得什麽話,這才剛剛開始,如何就走?老身這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此時此刻,她再也不敢拿捏架子什麽的了,這武大官人財大氣粗,可不同他人,若是走了,那還不哭死啊。

這随随便便就拿出五兩銀子來給梅湯的錢,這是何等的豪氣啊。

辦好了這些事,想必酬勞絕不會少。

想到了這裏,王婆連忙拿出渾身解數,開始講述她的理論,什麽“潘驢鄧小閑”之類話層出不窮,果然是這一行當中的行家,就是專業。

如此的話語一出,別說本身意志不堅定之徒了,便是好人家也要被她引誘得犯了錯。

便是武大也情不自禁地想要給王婆點個贊。

“好了,不用這麽多話了,別的我也不多說,我知道本縣有個財主叫西門慶,若是能說得他的老婆,我給一百兩,若是知縣的老婆我給五百兩!”

武大斬釘截鐵的話語,刺得王婆差點暈過去。

早知道武大官人是個做大事的人,眼光高,出手豪氣,可真沒想到居然眼光高到了這樣的程度,一上來竟然就要西門大官人的老婆,還有知縣的老婆。

“大官人,這莫不是開玩笑,這兩位可如何……”

“行了,沒本事前面就不要亂吹,就這樣,走了!”武大毫不留情地打斷王婆的叫苦,踏步而出。

其實,西門慶老婆與知縣老婆什麽的,他并不感興趣。

這次來陽谷縣,他為的是逆天改命,那對造成水浒中武大郎慘死的那些人,他都要進行懲戒。

王婆是第一個,西門慶自然也是逃不了的,那陽谷知縣也是其中之一。

要說,原本陽谷知縣對武松來說是有知遇之恩的,可後來西門慶的金銀財寶讓這個看上去一本正經的知縣現出了原形,面對證據在手的武松,陽谷知縣卻執意要偏袒西門慶,拒絕了武松的訴訟,後來逼着武松走上了殺人複仇的不歸路。

應該說逼武松走上絕路的不是西門慶、王婆、潘金蓮,而是陽谷縣的這個知縣。

不過,冤有頭債有主,武大會報複西門慶與這清河知縣,倒并不打算涉及到他們的家人。

之所以說出那番話語,也不過是為給這王婆制造些難度,也讓西門慶與那知縣家宅有些不靈而已。

出了茶肆,武大還沒走上幾步,便就聽見後面有人喊叫。

“鴨梨,鴨梨,大官人,這有新鮮的鴨梨,買上幾個吧。”

武大循聲看去,只見一個長得乖覺的小厮端着藍鴨梨趕了過來。

呵呵,這下子可總算是基本人物都到齊啦。

武大嘿然一笑,明白這厮定然就是那喬郓哥。

在很多人眼中郓哥是正義之士,他告訴武大郎西門慶潘金蓮的奸情,又幫助武大郎捉奸。

在電視劇中也被塑造成了武大郎的好基友。

但其實,這厮絕不是什麽正義之士,更加不是武大郎的好基友,只能算是一個典型的市井小人。

做事不論善惡,只圖私利。

要知道,他所謂的“幫助”,既不是因為對偷情的憤怒,也不是因為對武大郎戴綠帽的同情,而是出于報複心理!

報複誰呢,報複王婆。

他為了“要尋大官人,賺三五十錢,養活老爹。”來到了王婆的茶肆,王婆是個掉進錢眼裏的人,哪裏肯讓郓哥攪事,便說西門大官人不在這裏。

而郓哥是怎麽說的呢,郓哥道:“幹娘不要獨自吃,也把些汁水與我呷一呷……”。

這是啥,擺明是要“利益均沾”,想得些好處。

王婆依舊不讓,這郓哥就直接出聲威脅“直要我說出來,只怕賣炊餅的哥哥發作!”

王婆氣得将郓哥打了幾個大耳刮子,還将他賣的梨掀了一地。

郓哥被打了,自然是氣不過的,便就開展報複計劃,這也是武大郎走向死亡的一個重要節點。

顯然,郓哥是在利用武大郎來報複王婆。只要能報複王婆,他才不會在乎武大郎的死活。

郓哥一見武大郎就是一頓諷刺挖苦:先是諷刺武大郎“幾時不見你,吃得肥了”,後來又暗喻武大郎是“鴨”(被戴了綠帽子)。

武大郎說:“我老婆又不偷漢子,我如何是鴨?”

郓哥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但郓哥這人可恨的是——要告訴你可以,但要請我吃酒才告訴你。

武大郎這人太老實,被一小孩敲詐勒索他也認了,果然請郓哥吃酒。

在吃酒過程中郓哥先是諷刺武大郎“你這般屁鳥人”,接着又渲染西門慶潘金蓮“那厮兩個倒落得快活”,最後又捧武大郎是“你老大一條漢”。

郓哥這幾番踩人、捧人,你叫武大郎咋辦,騎虎難下,好像不去捉奸都不是漢子了。

接着郓哥給武大郎出主意說,他願意先去惹王婆那老狗,拖住她,然後武大郎再趁機沖進去捉奸。

武大郎這人既太老實,又太輕信他人。

其實武大郎正确的做法絕對不是現在去捉奸,西門慶是何等人物,他豈能惹得起?他應該等武松回來,有了靠山之後再處理這件事。

以前潘金蓮坐在家門口勾引男人時,武大郎幹脆就搬家了,買了棟有後院的房子。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武大郎是個寧肯自己搬家認慫,也不願與別人發生正面沖突的人。

然而現在武大郎被郓哥這一套組合拳似的諷刺、吹捧、慫恿、挑唆,腦子便成了一團漿糊,熱血騰騰地往頭上湧。

臨別時,武大郎還給了郓哥兩貫錢和幾個炊餅——你看,這不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嗎?!

如果不是武大郎聽了郓哥的話,魯莽捉奸,只怕他不可能死。

西門慶偷情無數只是玩玩罷了,他遠沒有要到殺人的地步。

如今武大郎非要以卵擊石捉奸,将奸情公開化,這下不僅西門慶,包括王婆、潘金蓮都頓時有了危機感——因為都知道那武二郎不好惹!

武大郎死了,郓哥卻還活得好好的,他的報複計劃成功實施了,他才不會管武大郎的死活。武大郎卧病在床的日子以及後來死掉,也沒再看到郓哥的半點身影。

直到後來武松回來調查此事,郓哥再次出現了,但他的出現仍然是不光彩的。

武松想讓郓哥去當證人,郓哥卻先說“老爹六十歲,沒人養贍”,武松是聰明人,馬上摸出五兩碎銀子給郓哥,還說完事之後再給十兩銀子,這厮才答應做證。

郓哥其人就是明朝底層典型的市儈小人,油腔滑調精于算計,自私貪婪的市井小混混,害死武大郎之人,一定還要算上他才行!

這下,王婆、西門慶、陽谷知縣、郓哥都到齊了。

這四個直接或間接害死了武大郎之人,基本就位。

逆天改命,想必也可完成了。

(本章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