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還有一成去哪了
第四十四章 還有一成去哪了
聽到老朱這句仿佛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崇祯也不由得怔住了,下意識的開口反問了一句,“對啊,錢都去哪裏?”
“……”
老朱深吸了口氣,強忍住将眼前這個蠢貨打死的沖動,一字一頓的開口說道:“朝廷沒錢,百姓也沒錢。”
“那這錢,就只能是在那些豪強大族和朝廷官員手中。”
“朝廷征稅,往下征三分分,他們便向百姓收取十分。”
“而這十分裏,七分歸他們,而剩下的那三分,還得等他們分潤過之後,才能落到朝廷的手裏。”
“百姓出的這十分賦稅,真正落到朝廷手裏的時候,能有一分就不錯了!”
老朱對于這些官員和世家的貪婪和套路,實在是再清楚不過了,因此他繼續開口說道:“不只是銀兩,被他們貪墨的還有土地。”
“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說到這裏,老朱索性拿起了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圓,幹脆打算給崇祯詳細解釋一下。
“現在,這個圓代表了大明的耕地。”
“正常情況下,除去一些不耕作的其他行業從事者,應該是九成人,擁有這十成的耕地。”
“當初咱定下的賦稅,大約是半成到一成之間,也就是收獲的糧食,九成歸百姓,一成歸朝廷。”
“百姓靠着那九分的收成可以安居樂業,而朝廷靠着那一分的賦稅,也能有充足的糧食儲備,若是趕上災年,朝廷便能靠着這一成的賦稅,救濟那些受災的百姓。”
“如此一來,百姓富足,朝廷安穩,天下自然無憂。”
Advertisement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情況,實際上因為有些人擁有權勢,譬如皇家,譬如勳貴和官員,他們雖然不事勞作,但卻擁有更多的田地。”
老朱在說這些的時候,完全抛開了自己皇帝的身份,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跟崇祯分析在大明開國之初,洪武時期的詳細情況。
“此時,天下的耕田,應該有七成在百姓手中,以七成的田地,養整個大明,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人性本貪,随着時間的推移,那些有權有勢者,利用權力侵占田地,随着世代累積,被他們侵占的田地只會越來越多,普通百姓擁有的田地自然也就越來越少。”
說到這裏,老朱面色陰沉的用筆在圓圈中間的白紙上畫了一道墨跡,來代表這些權貴占有的土地。
随着他的塗抹,原本是白色的圓,很快就被黑色的墨跡給覆蓋,到了最後,整個圓就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空白處。
“到了你崇祯朝,這天下耕地,有八成都落入權貴之手,真正由百姓擁有的,一成都不到。”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土地落到權貴手中之後,他們隐瞞田地,規避稅收,不但百姓沒有地種,朝廷也收不到賦稅。”
“如此一來,錢、糧都集中在這些權貴豪族手中,自然會造成百姓餓殍遍地,朝廷國庫空虛。”
老朱說到這裏的時候,語氣無比陰冷,顯然是對這些蠶食朝廷的蛀蟲深惡痛絕。
崇祯作為皇帝,對于這些事情自然也是知道的,只不過他之前只是有些朦胧的感覺,此刻聽老朱這麽一說,他頓時覺得清晰無比。
上面朝廷沒錢,下面百姓沒錢,這錢自然就集中在了中層的那些權貴手中了。
而且在那些權貴看來,這所有的財富都是他們世代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與他們的財富相比,朝廷自然不算什麽,所以在朝廷遇到難關的時候,這些擁有了天下絕大多數財富的權貴,自然沒有慷慨解囊的意思。
相反,若是朝廷想讓他們出錢的話,他們還會比所有人的反抗都會激烈,甚至會直接對抗朝廷也說不定。
只不過,聽老朱說完之後,崇祯心中稍微有些疑惑,因為老朱說的數據對不上啊。
“太祖爺,您剛才說天下的田地,八成歸權貴,一成歸百姓,那應該還有一成啊,剩下的那一成在哪?”
崇祯這句話,頓時把老朱給幹沉默了。
八成歸權貴,一成歸百姓,剩下的那一成,自然是在他們朱家人的手裏了。
說實話,老朱當初不顧百官反對,強行給自己的子孫封了王,同時為了不讓他們作亂,老朱還禁止他們參與任何行業,但在十歲之後就可以領取固定的俸祿,而且婚喪嫁娶所有事物,都由朝廷出錢操辦,為的就是想把他們當米蟲一樣,讓朝廷養着,給他們能保有一份富貴。
可是老朱怎麽也沒想到,這些個孫子,實在太能生了。
據老朱看的史料記載,慶成王一脈有個狠人,居然光兒子就特麽生了一百多個。
要知道,根據老朱定下的政策,這些藩王十歲以後領取俸祿,那可是按人頭算的,多生一個,慶成王替他兒子多拿一份俸祿。
所以,這混賬東西完全是把生兒子這事當成了生意來做了。
一百多個兒子啊,若是再加上女兒,那還不得奔兩三百去,老朱真是想不通,這家夥究竟是怎麽生這麽多的。
豬下崽也沒有他這麽誇張啊!!!
而大明宗室這麽多,再加上如此恐怖生育效率,單是養他們,就要占據朝廷四成的財政收入,這顯然是朝廷不能承受之重。
發現再這麽下去,朝廷養不起這些個宗室之後,朝廷立刻開始削減宗室的待遇。
到了嘉靖時期,嘉靖制定了宗藩條例,直接限制了宗室的開支,在這些藩王宗親的待遇上狠狠的砍了一刀。
這種做法,看似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危機,實際上只是治标不治本罷了。
而且因為宗藩條例針對的都是一些中下層的宗室人員,這就導致在崇祯時期,宗室成員的情況呈兩極分化狀态。
上層的宗室,比如被李自成做成福祿宴的那個福王朱常洵,他在洛陽當藩王的時候,萬歷賜給他良田四萬頃,洛陽的地不夠了,甚至還用山東湖廣的田給他。
不僅如此,就連運河的鹽稅,萬歷都毫不吝啬的給了朱常洵。
如此一來,福王朱常洵在洛陽橫征暴斂,窮奢極欲,自然富的流油,李自成攻下洛陽之後的軍費,很大一部分程度就來自于從福王家裏抄出來的財富。
可以說,單朱常洵一個人,就能養活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
與這些頂尖藩王相比,那些底層宗室就慘得多了,朝廷不允許他們工作,全靠被被削減過的那一點祿米生活,但問題是朝廷財政一緊張,就拖欠他們的祿米。
而到了崇祯年間,財政就沒有不緊張的時候,所以幾乎是沒給他們發過祿米了。
如此一來,既沒有權勢,也沒有謀生手段的這些底層宗師,活的甚至還不如一些流民,遇上一些天災,被活活餓死的都不在少數。
原本老朱分封藩王,給藩王這麽好的待遇,就是想讓子孫過的好一點。
結果到了最後,差點拖垮了大明不說,還有不少他的子孫,硬是被活活餓死。
雖然這事跟後面的皇帝修改的政策有關系,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當初分封藩王給的待遇太高了。
因此沒有眼力見的崇祯這麽一問,老朱沉默了良久,也沒有開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