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油爆蝦

中午吃飯,家婆奶奶都快把嗓子喊破了,海軍才帶着超超往家跑。兩人在外面哪裏是拍洋火皮,完全滿地十八滾,要麽就是在灰堆裏拍的,反正跑回家的就是兩只泥猴。

這還吃什麽飯啊,趕緊先洗出人樣子。

家公爺爺一早就打了兩大桶水放在院子裏曬,到中午水溫也能洗澡了。家婆奶奶一邊罵一邊打水,楊超泡在澡盆裏還跟江海軍保證:“軍軍哥哥,我們下午肯定能贏回來。”

氣得家婆奶奶一人狠狠給了一下子:“贏個鬼,輸的脫褲子才高興。”

他倆瞬間蔫吧了,上飯桌老老實實吃飯,連碗都不敢不扶,生怕挨鞭子。

三個姐姐也悶頭吃飯,大氣不敢喘一聲。家公爺爺以前上過私塾,非常講規矩,吃飯根本不許人講話。

吃過飯,三姐妹洗完碗,又在鍋裏焖了一鍋水。這樣等傍晚水溫就能洗澡了。

江媽媽不讓女兒用曬燙的水洗澡,說對小妹頭不好,容易長痱子。家公爺爺說她胡說八道,但也不管她。

三人忙罷回房鋪涼席睡午覺,江海潮看楊桃設鬧鐘還奇怪:“你還真非要三天趕完作業啊?睡到自然醒不好嗎?”

反正現在也賣不了菜,寫完作業還能幹什麽呢?

想想都要嘆氣。

楊桃偷偷看了眼房門口,小聲道:“等爺爺奶奶去田裏,我們去釣蝦兒。我跟虞凱說好了,他帶我們釣蝦兒。”

虞凱和楊桃一個班,算家婆奶奶娘家那頭的親戚。他家承包了村裏的大溝,他還會抓魚呢。

江海潮和江海音都興奮了,別看她們撈過塘裏的死魚,事實他們家大人都不許小孩靠近水邊,從來不帶他們抓魚摸蝦。

Advertisement

有這事吊着,姐妹三人午睡都不踏實,幾乎是大人一出院子門,她們就立刻爬起來,站在樓上窗戶邊看人走遠了,趕緊沖下樓。

兩個弟弟同樣身在曹營心在漢,跟在她們身後沖出門,一人手裏抓着塊瓜,又去拍洋火皮了。

三人跑到約好的村口,虞凱已經等得不耐煩,看到人就埋怨:“你們慢死了,有這功夫,我釣一碗蝦兒了。”

楊桃翻白眼:“不來了嗎?快快快,趕緊帶我們過去。”

虞凱也翻白眼:“急什麽,先抓田雞蛙(方言:青蛙),不然給蝦兒吃什麽。”

楊桃埋汰他:“那你剛才幹站着不能先抓好田雞蛙啊。”

“我不是怕你們找不到我人嚒。”

江海音在旁邊插嘴:“老師說了青蛙是益蟲,不能吃青蛙。”

虞凱嗤笑:“聽你們陶老師的,田雞燒黃鳝,她最喜歡吃了。”

陶老師就是他們這個村的,她家隔一段時間就過來買黃鳝。

江海潮幫妹妹撐腰:“別逮田雞蛙了,田裏好多大人,看到了告訴我家公爺爺跟家婆奶奶麻煩死。”

楊桃也附和:“就是,挖蚯蚓吧,這個快,好挖。”

3:1,虞凱陰陽怪氣:“好男不跟女鬥,就你們女的用蚯蚓釣蝦兒。”

楊桃又要翻白眼,江海潮拉住她,小聲道:“別理他,到時候我們釣的比他多。”

蝦兒不是河蝦,而是海蝦,也就是小龍蝦。以前這玩意兒沒人吃,一股土腥味。這兩年才有人要,因為端午要上“五紅”,海蝦燒熟了紅彤彤的,剛好算一樣。

虞凱帶她們去了大溝不遠處的一個小水溝邊,周圍長了不少蘆葦和毛竹,還有好幾棵柳樹,眼下樹影婆娑,坐在樹蔭底下小風一吹,還挺涼快。

虞凱嫌棄歸嫌棄,倒不藏私,帶她們釣蝦兒将經驗傾囊相授:“就在樹底下釣,蝦兒也怕熱,躲陰涼呢。”

水溝裏海蝦不少,他們現折了蘆葦杆系上縫衣線,尾巴上紮一只切成兩段的蚯蚓丢下水,沒會兒蝦兒追着咬蚯蚓,把線崩得筆直。

“快快快。”虞凱比她們還急,一個勁兒催促,“拎起來,吃光了就跑了。”

江海潮趕緊提起蘆葦杆,果然釣上來一只手掌心長的海蝦,塊頭不小。

開門紅啊。

其他人跟着興奮,蝦兒一只接着一只。中途虞凱還跑去他爸守大溝的草房拎了簍子過來,先拿出來的盆不夠裝了。

等到兩只簍子都塞滿時,虞凱還意猶未盡:“我爸講的沒錯,推牌九的剛學會手氣最旺。你們不會釣蝦兒,所以蝦兒才不怕你們。”

他今天都沒釣過她們。

楊桃逮着機會埋汰:“是你不會釣才對。”

旁邊有大人扛着鋤頭經過,笑着伸頭看了眼:“喲,你們釣了不少啊,晚上可以加個下酒菜了。”

江海潮唬了一跳,趕緊擡頭看天。媽呀,太陽都掉到山背後了,家公爺爺跟家婆奶奶怕是已經回家了。

江海音和楊桃也反應過來,慌忙拎起簍子就跑。

虞凱在後面追:“哎哎哎,你們不能都拿走啊,好歹給我留一只,我家的竹簍。”

楊桃直接把竹簍放在路邊,腳步不停:“你自己拿吧。”

她們一路沖回家,心慌慌地在院子門口聽動靜。謝天謝地,裏面沒聲音。家公爺爺和家婆奶奶應該還在田裏忙。

楊桃“哎喲”了聲醒過神:“剛才我們應該去自留地弄點菜的。”

中午菜幾乎都吃光了。

江海音出主意:“籃子裏還剩了根黃瓜,再拌個黃瓜吧,泡飯吃。”

楊桃不滿意:“太少了,我去摘點豇豆炒。”

江海潮拽住她:“海蝦,我們燒海蝦好了。”

但她們三人誰都沒做過海蝦。

楊桃不肯定:“跟炖螺蛳一樣放醬油在飯鍋裏蒸吧。”

江海音反對:“中午飯都夠明兒早上燒燙飯,不能再煮飯。”

江海潮是大姐,一錘定音:“油爆蝦,我在《少年報》上看過油爆蝦,我們就燒油爆蝦。”

其實班裏訂的報紙只提了“油爆蝦”這三個字,根本沒寫油爆蝦怎麽做。好在江海潮圍觀過她媽炸油豆腐,幹脆依葫蘆畫瓢,在鍋裏倒了好多油,等油燒燙了放收拾幹淨的蝦子下鍋。

媽呀,油鍋瞬間起炸,吓得江海潮一蹦三丈遠。

負責燒火的江海音在竈膛後面喊:“姐,炸多久啊。”

江海潮頭都不敢伸,含糊道:“炸到蝦子漂起來。”

她看她媽炸豆腐果就這樣。

可油鍋裏的蝦子炸了好久也不見往上漂。

楊桃懷疑:“不對吧,我看我媽炸藕圓也沒漂,豆腐果是變了顏色就好。”

江海潮拿臉盆豎起來擋臉伸頭過去看,死活看不出來翻滾的油鍋裏蝦兒到底有沒有變色。

楊桃又出主意:“用笊籬撈起來看。”

江海潮剛動手,滾油濺到她手背上,燙的她大叫:“你光動嘴,你怎麽不自己撈。”

楊桃嘿嘿笑,趕緊打井水給她泡手。

江海音停了竈膛火,猶猶豫豫道:“我感覺差不多了。”

等油鍋不再翻滾,她們再看,撈出來的已經紅彤彤一片,三人又剝了只蝦殼嘗,楊桃覺得熟了,海音認為差點火候。最後還是江海潮拍板:“都撈起來,再加醬油燴。我媽燒爆魚都這樣燒的。”

楊桃立刻懊惱:“那我們應該裹面糊糊的,炸魚就要裹面糊糊。”

現在也不能重新來過,只能亡羊補牢燴油爆蝦了。

江海潮記得燒魚時要滴酒,但家裏沒酒只好放棄,生姜也找不到,只有幾個蒜頭,叫她們拍碎了全都放進去,最後楊桃嫌沒味道,又堅持加了朝天椒。

等到天發灰,兩個弟弟都跑回家拿水沖出人形了,家公爺爺和家婆奶奶才回家,兩人手上都捧着荷葉,不知道裏面包了什麽。

家婆奶奶一進院子門就抽鼻子:“燒了什麽,這麽大的油味。”

江海潮立刻獻寶一樣端出油爆蝦:“是蝦兒,我們釣了好多。”

家婆奶奶火冒三丈:“哪個讓你們去釣蝦兒的?淹不死你們!”

家公爺爺也拿出了鞭子:“就少了你們一口吃的?被水猴子拽下去要你們死。”

三姐妹吓得夠嗆,趕緊強調:“沒沒沒,就是水坑,虞凱走下去,水都不過他的腰。”

家婆奶奶虎着臉:“那也不準,一頭栽進去,水坑也能淹死人。”

她丢下荷葉包:“拿桶來,放點水,把螺蛳倒進去,滴兩滴香油吐髒。”

楊桃趕緊去拿塑料桶,滴香油時小聲嘀咕:“那你們還摸螺蛳,水猴子還挑人啊。”

家婆奶奶進竈房看見油壺又變色:“怎麽就這點油了?你們打翻油壺了?”

“沒沒沒。”江海潮矢口否認,“我們燒了油爆蝦,熟油都裝碗裏了,沒浪費。”

家婆奶奶怒氣更甚:“就會糟蹋東西,還炸蝦兒,那油還能燒菜啊,真是不惜好。”

等看清楚桌上一大海碗的油爆蝦,她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燒這麽多,吃不完等馊了高興?這東西豬都不吃。”

三姐妹吓得瑟瑟發抖,吱都不敢吱一聲。

幸虧白光一閃,轟隆一聲,天瞬間黑透。要下雨了,家婆奶奶也顧不上再罵她們,趕緊收東西進屋。

江海軍突然高興地喊:“不馊,下雨天涼快,蝦子馊不掉。”

家婆奶奶又好氣又好笑:“你當是下雪呢,還涼快,一會兒雨就停了。”

可這回家婆奶奶猜錯了,雨沒停,一直下到第二天都沒停。

吃過早飯,江海潮她們頂着壓力看完《新白娘子傳奇》,外面還在下雨。

她們只好拿出暑假作業老實寫字。

兩個弟弟不能冒雨出去玩又不用寫作業,淨在旁邊瞎搗亂。江海軍在家還挺乖的,現在大概是覺得有靠山了,也原形畢露。最後倆小子被姐姐們聯手揍的哇哇叫,這才天下太平。

家婆奶奶完全沒當靠山的意思,一點也沒護着小的,反而埋汰他們:“活該,非得皮癢癢。”

楊桃嘆氣:“今天釣不了蝦兒了。”

昨晚她們被勒令幹掉一大海碗的海蝦,剛開始覺得味道實在不咋地,後來江海潮突發奇想,像吃餃子那樣蘸醋吃,感覺居然不賴。再加了辣椒醬和炸蝦兒的香油和在一起當蘸料,更好吃了。

就連家婆奶奶吃到後面都沒再吭聲。

她們原本還想再接再厲的,蚊子再小也是肉,蝦兒尾巴全是肉啊。

結果雨連下三天都不見停,家公爺爺還特地跑田裏去放了水,怕秧苗都被泡壞了。

海軍跟超超興奮地從外面沖進院子:“姐,魚,外面有大魚。”

家公爺爺穿好蓑衣拿着鬥笠往外走,呵斥道:“趕緊回家,別在外面跑。”

“不下了。”超超辯解,“雨都停了,爺爺,外面有大魚。”

原來不知是雨下得太狠,魚塘漫了還是魚喘不過氣跳上了岸,居然游到了院子外的小水坑裏。

魚是青魚,還不小,加上酸豇豆能燒一大碗了。

姐弟五人一掃不能出門的陰霾,個個吃的眼睛放光,連鍋巴都泡魚湯當零嘴吃了。

家公爺爺的臉色卻比天都陰,一直皺眉毛:“再這麽下下去要不好了。”

楊桃不明所以,嘿嘿直樂:“把魚全都下出來才好。”

蝦兒蘸料雖然好吃,但怎麽可能比得過魚肉。

家公爺爺狠狠瞪她一眼,吓得她立刻躲到了江海潮背後,等人走了才嘀咕:“下雨不用澆菜啊,不是省了他的事嗎。”

海音猜測:“魚都跑了,虞凱他爸爸要急死了,他家承包大溝啊。”

楊桃跟着犯了一回愁,不過大溝不是她家承包的,所以憂愁也就是憂愁一會兒,反正跟他們關系不大。

結果她想的挺好,事到臨頭還是有關系。

雨下了一個禮拜時,村裏的大喇叭響了,大隊書記一家家的進門喊人。

要挑圩了,雨太大,圩埂扛不住,得加固。

一家起碼出兩個勞動力,舅舅舅母不在,家公爺爺家婆奶奶全都得過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