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成長的經歷

8月,伊拉克出兵科威特。

姜曉洛到教導隊已經一年了,他正在成長,從一個懵懵不懂的初中畢業生漸漸适應了部隊的節奏,經歷了一些鍛煉,言行舉止看起來也蠻像個小大人了。老姜也能感覺到孩子的進步,暑假在家,起床後會自覺地把被子疊起來,像個豆腐塊,就和當年自己在部隊一樣。

上半年的時候,山腳下的荷花乳品廠來人說是想和教導隊結成軍民對子,表達軍民魚水深情。這是政治任務,教導隊也在找,雙方順理成章地結了對子,不定期地組織活動,有時候是廠裏組織一些年輕人到隊裏參觀,有時是隊裏安排人到廠子打掃衛生、整理倉庫。姜曉洛是團支部副書記,這些事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乳品廠生産鮮奶,每天供應給周邊鎮子和城裏的人,還生産一種酸酸的牛奶。兩家結成對子後不久,到了下午3點多鐘,就有一個中年男子推着一輛自行車停在教導隊外面的馬路邊,車後架子上放着一個塑料筐,用松緊帶拴着,筐裏隔成24個小格子,每個小格子裏插着一個玻璃瓶子,裏面裝的就是乳品廠當天生産的酸奶。

姜曉洛從沒喝過酸奶,他甚至不知道牛奶還可以是酸的,第一次到乳品廠參觀,廠裏的人就搬過來一箱,一人一瓶,他一開始還不敢喝,捧着瓶子疑惑地看着別人,見常家傑接過瓶子,拿起桌子上放着的塑料吸管,對着瓶口上的紙蓋向下用力一戳,拿起瓶子,把管子塞到嘴裏用力地吸着,很享受的樣子。

姜曉洛知道常家傑的家境很好,在家的時候一定喝過,應該不難喝。他照葫蘆畫瓢,把管子插到瓶子裏,嘴巴對着吸管輕輕地吸了一口,有點酸酸的、甜甜的、稀稀的,第一口下去感覺不好喝,有些粘喉嚨,再吸一下,一種涼涼的、滑滑的奶油感滑過喉嚨,感覺很清爽。

大半個夏天,賣酸奶的中年男子每隔兩三天就會出現在隊門口,常家傑每次都會跑出去拿一瓶回來,其他人也時不時地喝上一回。一毛五一瓶,對姜曉洛來說還是有些舍不得——一個月19塊錢的津貼,衣服、吃飯不要錢,每個月的牙膏、肥皂、洗衣粉用掉5塊錢,還有14塊,他一般會留下10塊錢存着,這樣每個月只有4塊錢的零用。當然,隔上幾天,他也會掏錢買上一瓶解解饞,慢慢地也适應了酸奶的味道,直到現在他還是很喜歡喝酸奶。

姜曉洛知道,常家傑和其他幾個同學的家境比較好,家裏每個月還給他們零花錢,他不想跟他們比,也比不了。到部隊一年多了,姜曉洛也漸漸地懂得,每個人的出身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大家在一起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差距,好在家境好的同學也沒有刻意地表現出來,畢竟都是孩子,又是在部隊,與社會還有隔閡,外面發生的變化還沒有影響到這裏。

除了酸奶,隊裏還流行一種食品,那就是方便面。教導隊只有30多個人,負責一日三餐的是3個戰士,剛進隊的時候,大家有一股新鮮勁兒,覺得大鍋飯挺好吃的,隊領導和教員一桌,姜曉洛他們8個人一桌,大家相互搶着吃,吃得香。時間長了,隊裏的夥食一直沒什麽變化,除了周四晚上的加餐和節日前的聚餐,平時就是一些蔬菜,裏面放些肉絲、肉末什麽的,吃的最多的就是西紅柿炒雞蛋、炒平菇、炒花菜。

大家還在長身體,飯量大,天天就是老三樣,也就不想吃了,晚上餓了,就弄些餅幹什麽的填填肚子。後來,也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帶頭,放假回來的時候帶了幾袋方便面,不想吃食堂的時候就在宿舍裏泡面吃,這下提醒了大家,從此教導隊的垃圾桶裏便多了很多方便面的袋子。

上個世紀80年代初,随着國門向世界打開,越來越多的洋玩意兒出現在中國,美國的可口可樂在中美建交後很快重返中國,也就是在那個時期,來自日本的方便面進入了國內,這是一種用開水泡着吃的面條,方便快捷、味道鮮美,很快就被中國老百姓接受了。

部隊的小賣部也有一種方便面,1塊錢一大袋子,裏面有5塊面、5包調味料,平均2毛錢一塊,能吃一個禮拜,很快就成了大家的晚飯和夜宵。不過,方便面裏只有一包調味料,說到底就是一個鹽包,大家很快就想到了辦法,從家裏帶些葷油、鹹菜,甚至還有人帶來了鹹肉、鹹鴨蛋什麽的,大夥兒一起吃,兩三天就消滅了,後面的日子就在小賣部買些豆腐乳和榨菜。小賣部的銷量自然又是直線上升,把軍嫂樂得,見到教導隊的人臉上就笑開了花。

星期天輪到姜曉洛回家,一大早,他就和陳長海兩個人到了車站,又是等了快兩個小時,一路換車,快中午的時候才到家。家裏只有爸媽和姜曉丁在家,姜艾考大學去了江蘇北部的一個城市學習會計。吃完中飯休息了一會兒,姜曉洛從家裏帶了一瓶葷油、一小包鹽、一盒子鹹肉,還有一袋子炒米,在車站和陳長海會合一起回到了隊裏。這後面的一段時間,他就用方便面和炒米相互調劑。炒米也是一種方便食品,放點葷油,擱點鹽,用開水一泡,也非常好吃。小時候,外婆家每年都會準備一點給孩子們當零食,抓一把放在嘴裏,嘣脆嘣脆的。

很快又到了禮拜天,姜曉洛一個人躺在宿舍裏看書。常家傑回家了,隋興國請假去了城裏,他原本想着去找秦蘇,但她也回家了。這段時間,姜曉洛老是覺得有個影子在腦海裏晃,看見秦蘇心跳就加速,但又不敢接近她,只能裝作沒事一樣,在教室裏說上兩句或者吃飯時和大家一起扯上幾句。姜曉洛覺得秦蘇對自己并不是特別得熱情,倒是和韓平有說有笑的,這讓他的心裏有些酸酸的,具體是什麽,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韓平是隊裏個子最高的,聽說父親也是部隊裏的一個領導。

在食堂吃完晚飯,姜曉洛一個人在隊外的路上閑逛。初秋的南陵,徐風輕拂,一輪紅日懸在不遠處的鐘山山頂,映紅了半邊天。他望着初落的夕陽,感到很累,不是身體乏力,也不是腦袋暈脹,就是有些心慌,空落落的。他低着頭往回走,無聊地踢着路上的小石子,快到隊門口的時候,看見常家傑從對面走過來,肩上背着個包,鼓鼓的,兩個人一前一後地進了隊裏,沒一會兒隋興國也回來了。常家傑從包裏拿出一些吃的遞給姜曉洛和隋興國,有瓜子、餅幹,還有牛肉幹,兩個人也不客氣,接了過去。

“今天在超市上了一個當!”

常家傑拿出一個碗狀的盒子,上面是紅紅白白的圖案,細看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旁邊寫着“紅燒牛肉面”幾個字。

“這不是方便面嘛!”隋興國說。

“是的,不過你們知道多少錢嗎?”

“多少錢啊?”姜曉洛拿過來,放在手裏轉了一圈。

“6塊錢!”

“啊!啊!”姜曉洛叫了起來。

“這麽貴啊!”隋興國也很驚訝。

“我在超市看到的,瞄了一眼價格,以為是6毛錢,就拿了一盒,結果一結賬,說是6塊錢!”

常家傑有近視,度數還挺高,聽他這麽一說,姜曉洛和隋興國都笑了起來。

常家傑的家境好,但接觸時間長了,發現他還是比較樸實的,也沒看到他亂花錢,這6塊錢的方便面他也覺得太貴了。當天晚上,姜曉洛和隋興國就沾了常家傑的光,三個人有滋有味地品嘗了一下6塊錢的天價方便面。真的是一份價錢一份貨,這個方便面裏不僅有調味包、油包,還有一小袋子蔬菜肉丁包,幹幹的,撕開撒在面盒裏,倒進開水,一會兒就化開了,跟木耳一樣,味道很鮮,特別是面湯,特別香,非常好喝。

到部隊的第二年,姜曉洛的津貼漲到了21塊錢,他偶爾也會犒勞一下自己,到小賣部買一兩袋貴一點的方便面,外加一根火腿腸。

1990年9月22日,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盛大的節日,第11屆亞運會在首都北京盛大開幕。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偉大的中國經歷十年浩劫迎來了全中國全民族自解放以來又一次重要的大轉折——改革開放,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國門。自此,整個國家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綜合國力,帶領老百姓走向富裕。亞運會是中國舉辦的第一個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表明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迎接中國。

教導隊接到上級的通知,組織全體人員收看亞運會開幕式,下午全隊人坐在隊裏的電視房,為中國歡呼,為中國驕傲。

10月,東西德合并。

國慶節後,教導隊也迎來了一個喜慶事——開春後養的豬在大家的精心喂養下茁壯成長,十幾頭豬前前後後下了一窩小豬仔,隊裏的豬圈實在放不下,只好留下十餘頭,其它的送到所裏的豬圈去了。

這兩天大家都沒有閑下來,喂豬的活多了一倍,關鍵還不在這裏,天漸漸地冷了,小豬仔體弱,需要時時看着,隊裏決定讓大家守豬圈,每天排班睡在豬圈陪着小豬仔。聽到要幹這活,大家直樂,覺得應該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部隊西頭的豬圈,朝東有幾間廢棄很久的破房子,隊裏簡單地倒饬了一下,放了兩張床,就讓大家輪流值班了。陸其濤和陳長海是第一個值班,傍晚吃完飯,兩個人在隊裏簡單地洗漱一下,就夾着被子、枕頭去了豬圈,其他人結伴跟着去瞧熱鬧。

這天輪到了姜曉洛和孔兵,兩個人吃完晚飯就到了豬圈,聽前面的人說,晚上根本睡不了,夜裏要起來好幾次給小豬仔喂食,還要看看小豬仔會不會被母豬壓着,怕稍不留神就被壓死了。

姜曉洛躺在鋪着稻草墊的床上,聽着小豬仔嗷嗷直叫。夜裏11點,他們被鬧鐘叫醒,爬起來,趁着月光走到豬圈,把桶裏的泔水舀起來盛到小桶裏再倒進石槽裏,用長棍子敲敲地面,把小豬仔弄醒,趕到石槽旁,看着小豬仔拱着搶。夜裏3點和6點,兩個人又爬起來重複同樣的活,一夜就過去了。以後的一個月,大家又輪流睡了好幾次,小豬仔漸漸地長大了,這段有趣的陪豬生活也結束了。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國家的改革步伐還在繼續,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好過起來,但傳統的生活習俗還有着頑強的生命力,一直被老百姓堅守着。每到冬天,當地人就開始腌蔬菜,主要是高根白和雪裏蕻,姜曉洛家裏每年都會腌上不少,早上當小菜就稀飯,還可以加些肉絲清炒,一個冬天,每天飯桌上的蔬菜基本上就可以對付過去了。

一家人還特別喜歡吃腌制腐爛的菜葉,俗稱“爛腌菜”,裝上一碗,爛乎乎的,放入姜蒜和幹辣椒,蒸上十幾分鐘,滴上幾點香油,撒上蔥花,很是下飯;也可以在面粉裏摻些腌制的鹵水清蒸,叫做“面水”。這兩道菜都是老姜家的傳統菜,外面的人都說不健康,但一家人以外公外婆吃了一輩子活到八九十歲的高壽予以駁之。

去年教導隊剛剛成立,沒有趕上,今年隊裏早早地就開始準備,除了自己地裏種的,又從外面買了一卡車。大家課餘時間就去食堂幫助洗菜,然後晾在院子的圍牆上和食堂前朝陽的石臺子上,一根根綠油油的高根白和雪裏蕻整齊地碼在牆頭和臺子上,就像戰士列隊接受檢閱似的。曬上幾周晾幹之後,再一根根收起來,放到缸裏,每摞一層撒上一大把粗鹽,食堂的戰士穿着幹淨的雨靴踩在上面,一腳一腳地轉着踩,壓實後再摞一層,再撒上一大把鹽,再轉着身踩,一缸放滿後,用大石塊壓在上面,放在陰涼的地方儲存,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拿出來吃了。

腌菜還是很好吃的,早上用油過一下,鹹鹹的,很下飯,中午的時候加些肉絲炒一下就是一道菜,但這樣連續吃了一個月,大家終于受不了了,早上就稀飯還好,中午進了食堂,看見桌子上放着雪裏蕻炒肉絲就想吐,簡單地扒上兩口,回到宿舍吃方便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