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6章
次日,十月廿二,小雪。
每逢小雪時節,南吃糍粑,北吃腌菜。一大早,玉照苑的廚娘拿出自制的八寶醬菜,笑說要請大家夥品嘗。
農事完畢,無論佃戶還是莊頭都收起鋤頭,或轉為街頭營生,或歇至來年開春,亦或到大戶人家幫工。
伯府就招了不少這樣的短工。
晨早,寧雪滢與短工們打聽起田裏的收成,得知今年皇城一帶迎來了豐收年。須臾,她随衛湛去往二進院請安,再次聽公爹提起采摘宴的事。
“廿七當日,腿腳好的朝臣都會攜家帶口為陛下尋找雪蓮等藥草,以示忠心,咱們府上也不能落下,尤其是你們夫妻二人需一同露面。”
有些名貴草藥可遇不可求,不是出力就能采摘到的,衛伯爺沒抱希望,認真說了句“碰碰運氣”。
離開二進院,寧雪滢扯了扯衛湛的衣袖,“郎君能行嗎?”
“無妨。”衛湛握住她的手,一同走向廊道盡頭。
**
前往宮城的路上,青岑同樣擔憂道:“逢九不可控,世子還是尋個藉口推掉吧。”
衛湛用鐵鉗戳了戳火盆中的銀骨炭,“減緩陛下病症是朝廷當務之急,廿七那日,詹事府的官員要全部登山,無一例外,以顯示太子孝心。”
青岑還是不放心,平日還好,每月逢九一切都将不可預判,若是讓人發現世子的異常......
炭火燃旺,衛湛的黑瞳映出火星子的亮光,“廿九前,我會提前回城。”
馬車抵達宮門,衛湛彎腰走出車廂。
Advertisement
又是一陣習以為常的寒暄,衛湛立在人群中,視線無意掠過同僚,落在了匆匆走來的季懿行身上。
今日的他依舊負責早朝巡視。
他的身邊沒有其他人,顯然是甩開了自己的父親。
衛湛好整以暇地看着青年走近,又看他被大批朝臣堵在人牆外。
憑借身量高,季懿行直視同樣身量修長的衛湛,拳頭握得咯吱響,有些話不當面說清,早晚積郁成疾。
可宮門在這一刻大開,內廷大太監扯着公雞嗓引導群臣一撥撥入內。
衛湛在重臣之列,先一步走進重重侍衛嚴防的門洞,留給季懿行一抹冷峻背影。
季懿行忽然意識到,沒有權力加持,想要與重臣說上一句話都不是易事。
這時,他發現吏部員外郎和錦衣衛副指揮使正站在不遠處等待入宮,他立即走過去,為博得一個好印象。
副指揮使笑意和氣,不似傳聞中的暴戾跋扈。
吏部主管文臣任免、考核、勳爵、調動,也會監督兵部對武将的提拔,戶部員外郎不知是否是看在季朗坤的面子上,當着副指揮使的面誇贊起季懿行。
副指揮使笑着拍了拍季懿行的肩頭,全然不提調任一事。
**
十月廿五,氣溫驟降,寧雪滢從二進院回來,脫下繡鞋踩在湯婆子上取暖。
董媽媽站在旁,詳細禀報着後日出行所要攜帶的細軟和物件,“欽天監今早派人前來知會,說是後兩日嚴寒初至,提醒随行的家眷要事先禦寒。”
自小雪那日過後,寧雪滢就沒見着衛湛的影兒,聽說是宿在東宮,陪太子識別藥草,以期能采摘到對皇帝病症有用的良藥。
寧雪滢不知皇帝患了何種病症,但據公婆猜測,很可能是肺痨。
傍晚狂風肆虐,吹折桠枝滿地,卷起沙塵浮土。
寧雪滢陪婆母妗子打了幾輪牌,頭戴兜帽回到玉照苑,層層衣擺被狂風卷起,露出串起珍珠的棉靴,腰間的玫紅裙帶也随風左右翻飛。
昏黃的視野中,一人身穿緋色官袍,長身玉立地站在月門前,像是在等她。
仔細一看,正是數日不見的新婚丈夫。
寧雪滢繞開秋荷和青橘,小跑向月門,小巧的棉靴一下下踢起長長的裙擺。
廊下的侍女們目睹這一場景,甚覺養眼,若是小夫妻能在風沙中相擁交頸,不就是話本子上如膠似漆的風月橋段,奈何有人不解風情,別說擁抱妻子,就是手都沒有伸出寬袖。
青橘跺跺腳,與秋荷咬起耳朵,“世子是木頭嗎?”
秋荷中肯道:“是朽木才對。”
月門前,寧雪滢在一步之外站定,仰頭盯着落日餘晖中的男子,“回來了。”
衛湛點點頭,與之一同走向正房,兩人身後跟着手提箱籠的青岑,箱籠裏裝了幾十本關于藥草的圖集。
當青岑将一本本書籍擺在寧雪滢的面前時,寧雪滢忽然想尋個藉口告假了。
“都要掌握嗎?”
青岑從中抽出一本厚厚的藥典,“您看這本就行,其餘是留給伯爺在途中看的。”
“父親能在短日內看完這麽多本書籍?”
“這些對伯爺而言,一兩日的工夫足夠了。”
“世子也能做到嗎?”
“世子過目不忘。”
青岑施禮,躬身退了出去。
剛好衛湛從湢浴出來,拿過寧雪滢手中的藥典,長指劃過幾頁紙張,折了個角又遞了過去。
寧雪滢捧起藥典,發現上面寫滿了批注,看字跡應是出自衛湛之手。
有了批注,書上難以理解的術語變得通俗易懂,寧雪滢打心裏佩服衛湛的學識,這樣一來,可略過書中的文字,專攻圖文和批注。
衛湛坐在一旁,并不在意她能記住多少,但看她偷懶的模樣,有些好笑,不自覺柔了神色。
點燃一盞燭臺,他就那麽陪在女子身邊,從日落到月上枝頭。
寧雪滢被他盯得不自在,擡手捂住他的眼睛,尾指觸碰到他高高的山根,“你看我做什麽?”
“那看哪裏?”
掌心傳來輕眨睫毛的癢感,寧雪滢松開手,立起書籍遮擋住自己的臉,也阻擋住了旖旎和暗昧。
深夜,旖旎再度襲來,躺在帳中的衛湛扣住寧雪滢的後頸,将人壓進自己懷裏,低頭窩在暖香中。
“月事結束了嗎?”
“還要兩日。”
衛湛沒再言。
寧雪滢仰面抱住衛湛的腦袋,感受到清冽的氣息拂過寸寸肌膚。
驀地,臉頰傳來涼意。
這一舉動徹底打亂她的思緒,她無措合眼,感受鼻尖被人輕啄了下。
那人又啄吻起她的側臉,直至唇角,可轉瞬結束了這份狎昵。
寧雪滢坐直身子,“怎麽了?”
“月事沒有結束,過幾日吧。”替她整理好衣襟,衛湛躺回外側,背對而眠。
寧雪滢躺回被子裏,側身盯着男人被燈火照亮的輪廓,不知他為何總是忽冷忽熱、若即若離。
“衛郎。”
“嗯?”
“你是不是有心事?”
衛湛盯着桌上的燭臺,渾然不覺瞳仁刺痛,許久才合上眼,“睡吧。”
想起後日要啓程前往北郊山巒,寧雪滢沒什麽睡意,翻來覆去睡不着,準備明日讓家仆畫下一張北郊輿圖,以防自己與隊伍走散尋不到回城的路。
戶部尚書府。
采摘宴期間,各衙署會留有官員看守,季懿行在廿五的夜裏才被三千營告知不必随太子前往北郊。
一股郁氣油然而生,他氣極質問起父親,“是您的意思吧?!就為了阻止我與伯府的人碰面!”
季朗坤正在優哉游哉地浴足,聞言直接踢翻木盆,任熱湯流向四處,“混小子,吼誰呢?”
葛氏身邊的大丫鬟們趕忙蹲在地上擦拭。
坐在妝臺前的葛氏扶扶額,深覺無力,自打迎錯兒媳,府中彌漫着一股難以消除的“瘴氣”,亂人理智,摧殘和氣。
等兒子被丫鬟們勸走,葛氏看向丈夫,“要不,咱們就心平氣和地與永熹伯父子聊聊?”
季朗坤油鹽不進,“這事兒無解,心平氣和不了,還會讓外人看了笑話。”
“你啊,面子最重要,誰娶錯了妻子能坦然接受?”
“盲婚啞嫁,你我皆是如此,怎就這小兔崽子非要擰勁兒?人家衛世子不也接受了!”
窗外徒然傳來花盆砸地的聲音,季朗坤隔空點點,氣白了臉。
葛氏無奈,将妝臺上的珠翠一推,起身離開。
翌日晴空萬裏,吐氣成汽,寧雪滢從姜管家那裏要來一張北郊的輿圖,攤開在房中,認真浏覽起來。
秋荷陪在一側,不放心道:“明日還是讓奴婢一同去吧,青橘沒輕沒重的,恐怕服侍不好小姐和姑爺。”
禮部規定,女眷們只能每人攜帶一名侍從,比起秋荷,青橘更熟悉皇城附近的地形,還有功夫加持,是由鄧氏親自指派。
寧雪滢捏捏秋荷的小圓臉,“好了,下次帶你去。”
秋荷靠在寧雪滢背後,像個沒合心意鬧性子的小狗。從記事起,她還沒離開過自家小姐那麽久呢。
掌握完地形的概貌,寧雪滢又捧起藥典認真辨認起藥草。
青橘拎着竹籃走進來,将一籃子幹糧堆放在桌上,以顯示自己在野外求生的豐富經驗,“這是奴婢單獨準備的,可否帶上?”
能以備不時之需,寧雪滢當然不會拒絕,笑着讓青橘裝進馬車。
青橘點頭應“是”,忽又想起什麽,“聽說這次采摘,皓鴻公主也會前往。”
早在金陵,寧雪滢就已聽聞過這位皇女的大名,是位英氣和才情并存的驕女,此番有幸的話,還能碰上一面。
屋外天高氣爽,有些幹冷,庭院丹檻拱橋下的涓流凝結薄冰,逦遞冰晶,卻經不起腳踩,一觸即碎。
寧雪滢裹着淺粉緞面的鬥篷站在橋上,感受寒風拂面,已預估到了明日的天氣會有多寒冷。
當晚,衛湛宿在東宮,于次日卯時接父親和妻子離府。
兩輛馬車一前一後行駛在漆黑的天色中,坐在後面馬車中的寧雪滢挑開厚厚的窗帷,看向路邊一閃而逝的道道場景,扭回頭問向坐在對面的男人,“要行多久的路程?”
“一個半時辰。”
“郎君該去護着太子和公主的車駕吧?”
衛湛戳了戳火盆,讓炭火燃得更旺些,以此取暖,“那邊有大批禁軍跟随,我去了最多是點綴。”
還挺自謙的。
寧雪滢好笑地放下窗帷,搓了搓凍僵的手,有些抵禦不住旭日升起前的天寒地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