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翠綠漢子
第三十六章 翠綠漢子
陳飛和葉秋走出了一品堂,來到了西關大街上。
此時已近半夜,但西關大街上,仍有稀疏的游客在來回的逛蕩,路邊的大部分店鋪依然是燈火通明。
倆人一邊閑逛一邊回到了客房。
他倆今早剛到,是老張開車送他倆來的,送到以後,老張便打道回府了。
因為這邊條件有限,倆人便找了一家家庭旅社住了下來。
別看是家庭旅社,條件卻相當不錯,絕不比三星級酒店差。
安頓好了以後,倆人便去了茶館,喝茶看戲,一坐便是一天……
倆人回到旅店,随便吃了點東西,便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早,倆人早早起了床,洗漱完畢,又吃了點早點,便背着行頭出門了。
行頭?啥行頭?
自然是畫畫的行頭,昨晚倆人還在茶館跟掌櫃的吹噓自己是搞藝術的,來到此地就是為了畫幾幅畫。
倆人站到了一處比較寬闊的石臺上,放眼望去,只見群山環繞,峰巒疊嶂,山底下的古鎮已然是畫卷一般。
就是這裏了。
倆人忙卸下行頭,拿出了工具。嘿,別說準備的還挺充分,工具也挺全乎。
有畫架,畫板,油畫布,油畫筆,顏料,顏料盒以及調色板等等。
Advertisement
于是,倆人固定好了畫架畫板繃好了油畫布,便拉開了架勢,開始糟踐藝術。
葉秋負責畫畫,陳飛負責指點。看上去,像極了老師在教學生。
陳飛的指點不過是做做樣子,會裝的都會。
葉秋的畫,不說也罷。
要是非得說說的話,也可以
。
前文中介紹過葉秋的爸爸年輕的時候是一名業餘畫家,後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的畫畫水平已有了
長足的進步。人也随之破繭成蝶,從業餘畫家一躍成為了職業畫家,且已小有名氣。
葉秋從小受爸爸的熏陶,也喜歡畫畫。
按理說,有一位當畫家的爸爸,自己也喜歡畫畫,即使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也應該畫的不會太差。
但葉秋卻是個例外,他的畫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
再加上葉秋是一名天生色弱患者,他畫油畫就好比五音不全者唱歌,即使再投入,最多也就是勉強不跑調。
所以陳飛形容葉秋的畫只用了兩個字——恐怖。
葉秋專心致志的畫了半天,陳飛也不時的裝模作樣的指點兩下。
雖然兩人配合的相當默契,但陳飛還是稍稍有點擔心。
陳飛是擔心有懂畫的人過來拆穿他倆,說他倆根本就不是幹這一行的,将他倆當成詐騙犯,押去見官。
不過,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完全多餘的。
倆人裝模作樣的畫了半天,也沒人走過來瞧上一眼。人家該旅游的旅游,該做生意的做生意,
誰也沒那閑工夫陪他倆扯淡。
但就在剛才,有一只大黃狗溜達了過來,用極其不屑的目光對着葉秋的畫打量了一眼,
又原地撒了泡尿,便迅速的跑開了,一邊跑還一邊回頭用鄙視的目光掃視他倆……
中午的時候,倆人收了攤子,回旅店放下了行頭,找了個餐館,點了幾個菜,喝了一氣兒。
吃完飯,兩人便又來到了一品堂,繼續品茶看大戲……
…
上午畫畫,下午以及晚上喝茶看戲,一邊看戲一邊跟旁人聊上幾句,夜裏再回旅社睡覺。
一連五天,倆人均是如此。
他倆這是要幹啥?
難道就是來旅游的?
難道這就是陳飛的妙計?
他倆此行的目的原本不是為了尋找林姓老頭兒,打探外公密件的下落嗎?
可已經來了五天了,倆人卻只是畫畫看戲,裝比扯淡,這讓人完全看不懂他倆的目的……
雖然從表面上看,倆人好像什麽都沒幹,不過,這五天以來,他倆倒是在這個鎮子上混了個臉兒熟。
當地人基本上都知道了他倆是畫家,還知道了他倆的名字,來此地是為了寫生而已。
并且,他們還在茶館與別人的閑談中打聽到了林姓老頭兒的具體住址以及老頭兒的近況
。
所以說,他倆也并不是什麽都沒有做。
這正是陳飛的妙計!
其妙處有四:
一、若是來到這裏直接打聽林姓老頭兒,不免會引起別人的好奇甚至是懷疑。
別的不說,單說林老頭兒的年紀,在這個鎮子上定是祖宗級的人物,搞不好半個鎮子的人都會是
他的猴子猴孫。試想一下,若是兩個陌生人到此冒昧的打聽林老頭兒,定會引起別人的好奇,
稍有不慎,便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到時候,若沒有令人信服的借口,不立馬被轟出鎮子就算不錯了。
所以,陳飛并沒有直接打聽有關林老頭兒的信息。
而是在與大夥的閑談中故意扯到古鎮人的養生以及長壽秘訣的話題上,這樣一來,自然有人舉例說明。
一舉例,毫無疑問,就把這位已近九十歲高齡的林姓老頭兒給供了出來。
這樣一來,陳飛既得到了林姓老頭兒的詳細信息,又沒有暴露他們的意圖,此為妙處一。
二、兩人每天背着畫板招搖過市,在街市口公然挑戰人們的審美觀念,其實就是為了讓人們認識他倆,
并誤導人們以為他倆是畫家,對他倆放松警惕。
既然是畫家,就不會是壞人,當然,這個觀點也只是按常理說。此為妙處二。
三、一回生,二回熟兒,等人們都認識了他倆以後,便會對他倆失去了新鮮感,以後只要他倆不做太出格的事,
便會像過氣的明星一樣,不會引起別人過多的關注。此為妙處三。
四、當他倆跟當地人熟識以後,辦起事情來自然也會事半功倍。這不,當陳飛說想要親自去拜訪一下
林姓老頭兒,想當面跟他請教一下長壽的秘訣的時候,已經有好幾個人搶着為他引薦了。此為妙處四。
如此看來,陳飛的一石四鳥之計,已然奏效了……
葉秋,由于色弱,所以作畫時不敢随便亂用染料。
此時正值春分時節,他心知此時遍地一片翠綠之色。于是他作畫時很少用其他顏色,只用翠綠一種。
所以,他的每幅畫作都以翠綠為主調,且線條粗犷,筆觸奔放。
五天下來,當地的人們根據他作品的特點給他起了個綽號——翠綠漢子。
而陳飛,幾天下來已經與當地的幾位有頭有臉的人物開始稱兄道弟了……
此時,陳飛認為計劃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
是時候開始計劃的第二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