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六章
根據吏部的空缺名單和四份舉薦名單,以及自己這三年多來通過陳季元收到的情報和邢博恩他們的風評,再加上自己的判斷,石忞總算是連夜拟出了任命名單。
一直忙到深夜才睡下的石忞,天還沒亮就被叫醒了,在吉春、喜夏、凡秋和霧冬的服侍下穿好了極為繁瑣的登基大典專用皇袍和冕冠。
登基大典的冕冠和平常一樣,有十二旒玉藻,長度遮臉。玉藻,指的是用五彩絲條作為垂繩,每條垂繩貫串玉珠。典禮上的皇袍雖然顏色任是正紫色,但圖案和平常上朝的朝服大不一樣,不是繡鳳凰,而是繡十二種圖案,有日、月、星、龍、山、火等。
除了內外衣,還有蔽膝、裳、大帶等配件。皇帝登基禮服極為繁瑣,即是為了顯示出皇帝的尊貴地位,也是為了顯示對上天的尊敬。
“陛下,禮部左侍書求見”在門邊守着的路關初接到宮侍的轉話之後連忙上前禀報道。
“讓他進來”穿着這一身行頭,石忞覺得一會肯定要熱的大汗淋漓,現在可是盛夏,她不僅穿了好幾層,之後還得站在太陽底下,真的是想想都熱。
“臣馬傑恭請陛下聖安,這是臣與欽天監拟定的年號和先帝的廟號、谥號,請陛下定奪”馬傑行禮後将奏疏呈上。
“愛卿免禮”第一次有人向自己行跪禮,石忞還有些不習慣,接過路關初遞過來的奏疏便開始看起來。
禮部拟定的廟號是穆宗和德宗,都不是什麽好廟號,穆宗意指英年早逝,德宗意指遭遇戰亂,都挺适合先帝,谥號拟定的是懷闵、思闵和原闵,都是中谥,還是夠憐憫先帝的。
她的年號倒是拟的不錯,天成、天福、天正、天賜、天授、景明、嘉佑和元光,挺多的,寓意也不錯。
“母皇西征雖功敗垂成,但勇氣可嘉,穆宗、懷闵較好,至于朕的年號就定天福吧”石忞一錘定音,這事就這麽定下來了。
年號是定了,但按慣例次年才會改元,今年任是建平四年。
馬傑離開後,石忞草草用過早膳後就開始忙起來,先是統領僅剩的一百多名官員前往天地壇祭拜天地,這一來一回一個早上就沒了。
回到皇宮後用午膳、休息又花了半個時辰,帶着百官到明月殿祭奠列祖列宗的時候已是未時三刻,軒轅墨念了很長的一篇祭文,她最後也拿着禮部拟好的文章念了很久。
登基大典最重要也最盛大和最後的環節是在承天殿外的大廣場舉行登基儀式,文武百官按序戰列,宮侍、內禁軍也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繡着鳳凰的紫色旗幟随風招展,在太陽的照耀下耀耀發光。
Advertisement
炎熱的太陽讓石忞的裏衣已經全部濕透,不行禮和祭祀的時候吉春她們還可以幫她擦擦汗,臉最起碼是幹淨的,不能擦汗又在室外的時候,比如現在就是汗如雨下,感覺閉眼汗水都能流進眼睛。
文武百官和宮侍還好一些,因為他們穿的都是夏季官服和夏季服裝,但也是滿頭大汗,內禁軍甲胄在身比她也好不到哪裏去。
在奏樂聲中,在皇奶奶、母後和文武百官的見證下她一步一步登上了通往鳳位的階梯,如果說前面的祭祀讓她覺得莊重,那現在就是從未有過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只參加這個環節的趙環和文昱就坐在鳳位左右的位置,看着自己的孫兒和女兒像她們伴侶那樣一步一步走向她本該承受的責任,即欣慰又難過,難過她以後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輕松自在。
向皇奶奶和母後行禮後,石忞莊重的從母後手中接過代表皇帝權力的傳國玉玺,轉手遞給了路關初,霸氣轉身終于坐上了那個衆人都夢寐以求象征着絕對權力的鳳位。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除了皇太後和皇後以外,所有在場的官員、宮侍和內禁軍整齊劃一的行三拜之禮,三遍吶喊之聲響徹整個繁都城,聽到的百姓也都停下手中的事行三拜之禮。
有幸被石忞恩典參加此次登基大典的邢博恩六人被這一幕深深的震撼,永世難忘,邢博恩更是在心裏暗暗發下誓言:‘陛下,我将用我的餘生奉獻我的忠誠’。
大部分的人則都在心裏默念:“陛下,請帶領華國、帶領我們走向繁榮與治世”。
石忞都看到了,看到了自己的大臣對繁榮的向往,也看到了邢博恩的忠誠,要開口的時候有點懷念以前下鄉扶貧用的擴音喇叭,現在沒有,只得盡量提高音量,放慢語速,“朕承天授命,繼承大統,将以平定叛亂、驅逐布拉克為己任,延續‘四帝之治’為終身目标,夙興夜寐,兢兢業業,開創繁華盛世”。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石忞的授意下,禮部左侍書馬傑開始宣布第一道诏書,封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追封先帝為穆宗,谥號懷闵,定年號為天福,并于三月後開恩科。
第二道聖旨将昨天宣布的出兵事宜以聖旨的形式定下來,并加封谷運籌為太傅、齊銘為少師、王長武為少傅,谷運籌作為征西元帥接領聖旨,另外石忞從外禁軍調出一千騎兵和兩千步兵給她,大軍一個時辰後出征。
第三道聖旨是赦免被亂臣賊子楊志宏陷害入獄的大臣,讓他們官複原職,并宣布最新人事任命,封軒轅墨為丞相,并加封太師,升羅布暔為外禁軍軍長,升段雲潔為吏部尚書,升馬傑為禮部尚書,有空缺的重要部門全都任命了人擔任。
第四道聖旨是大赦天下,免賦稅三年,都是全國範圍內的,但大赦天下有赦免細則和條件,像犯重大刑事案件的就不在此範圍內。
恒歷609年,建平四年六月二十九日,石忞登基為帝 ,開啓了她的拯救帝國之路。
按慣例,為表示對先帝的尊敬和追思,新帝登基當年都會繼續沿用先帝年號,直至來年才會使用新年號。
登基大典結束後,石忞第一時間召集了自己的侍讀邢博恩六人,老師們都領了實職,她也登基為帝,學習也就暫時告一段落,故而問他們是否願意到軍中歷練一番,沒想到六個人都一臉急迫的表示想去。
她之所以讓大軍一個時辰後出發,就是為了給他們一個歷練的機會,既然他們都想去,趕緊回家去告辭打包應該還來得及。
接下來的半個月石忞幾乎每天都忙到深夜才能歇下,除開每日固定上朝之外,每天中午到下午她都會抽出一個時辰來接見大臣,通過私下接見更好的了解每個大臣的性格和想法,并且都用記事本記錄下來。
然後是批閱奏疏和密信,華國沒有奏折,都是卷裝的奏疏和密信,密信只有重大事項且正三品以上官員才可呈報,且一旦呈報必用六百裏及以上急報,所以平均下來一個月收到十多封,已經算是非常多了。
奈何現在正值多事之秋,好的天最少也會收到一封密信,不好的天可以收到幾封,甚至十多封密信,比她皇奶奶當年平定八王之亂有過之而無不及,奏疏則是所有官員,甚至百姓都可以委托官員呈報。
故而即使有丞相幫忙初閱并用小紙條拟好批示,她都要批閱到深夜,才能把當天的奏疏批閱完,半個月下來,她已經慢慢适應這種強度的工作,同時心裏有了其他想法。
戶部和刑部經過半個多月的不懈努力總算完成了近四百多名犯官的抄沒家産工作,且全部清點入國庫,被石暄各種作各種亂花幾乎快見底的國庫,一下子增加近兩千萬兩,打仗她也有了底氣。
這兩千萬兩還沒算被經手官員貪墨的,要說辦事的這些官員一點都沒貪墨,別說她不信,就算街邊玩耍的小孩,你問他他也不信。
嚴辦?原本朝廷裏四品及以上官員都有兩百多,先是被先帝出征帶走了一百多,後楊志宏叛亂免職發配近五十,到她手上的不過三十餘人。
因為官員的事她特意召見過段雲潔,據她整理統計,自華國開國以來,朝廷裏九品及以上官員最多時有兩千多人,而精簡時期不過千餘人,先帝繼位時京官約有兩千餘人,但經過三年多動不動就貶官屠殺後,精簡到了千餘人。
再加上被石暄帶走的兩百多和她貶官抄家的四百多,她登基時連九品芝麻官算在內都才不到四百人,後又從各地調來一百多人,這半個月距離近的已有五十多人來報道上任,剩下的還在路上。
另一邊,經過近十天的急行軍,谷運籌帶領衆将領和三千外禁軍總算抵達三川前線寧廣縣,三川省首顏一諾和她交接完軍務後就立刻回省府正州處理日常事務,以此表明她這個封疆大吏絕無染指軍事之心。
谷運籌自是知道她的心思,也佩服她的忠君愛國之心,故而事後為顏一諾上了出征後的第一道請功奏疏,密報繁都,近半月來浴血奮戰阻止司空慊東進,都是大大的功勞,理應褒獎。
司空慊假傳遺诏擁立石栭為帝後,就和布拉克簽訂了合作協議,組建三十萬聯軍準備瓜分華國三十六省,不到五日就從北沙出兵,一路暢通無阻抵達寧廣縣。
受到三川省省首組建的軍民聯軍殊死抵抗不得寸進,不得不在寧廣縣城外安營紮寨,因為夏天炎熱,三十萬大軍竟然全部駐紮在郊外樹林裏。
被擁立為帝的石栭此時正在和士兵對練,和往常一樣勝利的永遠是她,開始贏覺得很高興,可一直都贏就會很乏味,石栭不高興的說道:“和你們打,真沒意思,改日我一定上戰場上去和他們打”。
得知石忞派來的大軍已到寧廣縣,正愁眉不展的司空慊和布拉克元帥商議了一個下午總算敲定了機會,這會心情好出來走走,正好聽到石栭的話,便上前勸說道:“陛下切不可如此想,石忞派來的都是窮兇極惡之人,您若上戰場有個好歹,讓老臣怎麽向先帝交代”。
“朕知道了,朕聽丞相的就是,丞相不必憂慮”石栭上前扶起司空慊安慰道。
得益于祖輩不斷改進的好基因,才十二歲的石栭個子已與十四五歲的少年差不多,相比于石忞長相偏向石暄,她更偏向文昱一些,皇家氣質更是深入骨髓。
當初知道母皇中箭駕崩的時候,石栭悲傷幾近昏厥,醒來後就莫名其妙被丞相和大臣們稱呼為陛下,再後來經過簡單的登基儀式她就當了皇帝。
母皇曾說過要将皇位傳于她,故明知母皇中箭後即刻殒命,她也一點都沒懷疑丞相拿出的遺诏,心安理得的當了這個她早已視為囊中之物的皇帝。
石暄确實私下偷偷和二女兒說過這樣的話,也是真的想把皇位傳給性格比較像自己的二女兒石栭,但不是這個時候。
因為石栭現在即沒成年,也沒有任何勢力,又沒了她扶持,若将國家交到她手上,無異于将華國拱手讓給別人,所以就算能留遺言,她也不會讓石栭繼位,何況她根本沒這個機會。
石栭被擁立為帝後對先帝和随軍大臣等都進行了封賞,她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只能依靠司空慊,所以封了司空慊為長文侯,并拜他為讨伐大元帥,對于司空慊與布拉克的合作協議卻是半點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平日裏敬着她、各種為她好的司空慊心裏已經打好自己的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