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十九章
對于步千雪,石忞确實很喜歡她那雙眼睛,加上她又有點像仙女姐姐,而她能有這世的生命都是托仙女姐姐的福,所以才會對她那麽好。
但絕對沒有和她談戀愛的欲望和想法,最起碼現在沒有,因為她的心理年齡加起來可能比步千雪的兩倍還多,而且步千雪現在的性格有點偏花癡,也不是她喜歡的性格。
石忞回到文宣殿時已經晚上九點過,玩了大半天心情出奇的好,開始日常加班生活,批閱奏疏,和往常一樣批閱到晚上十一點才回鳳德宮洗澡換衣,躺下已經差不多十二點。
第二天一早先帝遺骸和石栭的遺體抵達繁都,石忞率領百官親自到城門迎接,并于帝陵設置靈堂,請了全國有名的道士真人為她們做法祈福。
從接到遺骸開始石忞就哭泣不止,這次她沒有裝,而是真的很難過,難過自己好不容易有了個妹妹,卻還沒長大成人就已英年早逝,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被迫結束,何等的悲哀和不公?
若是石栭沒有被司空慊這個亂臣賊子殺害,石忞不僅會保她性命無礙,還會給她一世榮華富貴,但是沒想到最後會變成這樣,她真的很自責,自責沒有及時再派人将石栭救出來。
自派去營救石栭的小分隊全軍覆滅之後,石忞就沒有再派人前往營救,因為無論是她還是谷運籌,都有很充足的理由懷疑是石栭不願回來才導致的營救失敗。
後來從司空慊那裏得到的資料證實了她們的猜想是對的,而且石栭是自願為帝,并非挾持,石忞身為她的姐姐,不忍心她死後背負此污名,故而昭告天下她是被挾持為帝,追封為貴親王,谥號文懷。
早知道這樣,她就算再派人綁也把石栭綁回來,她還那麽小,不應該成為司空慊等人叛亂的犧牲品,可惜一切都已經太晚,石忞因此非常悲恸、難過。
按例石栭被封為貴王,死後應葬于封地貴水,石忞因此破例讓她葬于帝陵邊上,以親王之禮安葬。
華國帝陵位于繁都郊外的東邊,已經有七座帝後陵寝完成合葬并永久封閉,她皇祖母武宗的還沒有,因為皇奶奶還健在,她母皇的陵寝也是于今年年初剛建成。
華朝和前兩朝不一樣,喪葬偏向莊重樸素,而非奢靡,所以帝後都是合葬,而且陪葬品都有定例,不是皇帝想擴建就擴建,想要什麽陪葬就要什麽陪葬。
所以前兩朝皇帝陵寝最少要花十年才能建成,而到了華朝後就只需三年,按例陵寝都是皇帝登基後就開始建,但今年石忞登基時正值內憂外患,所以特意延遲兩年再建,以此緩解財政和用工壓力。
今日的帝陵和武宗下葬時一樣的人山人海,沿路撒的紙錢都熙熙攘攘的鋪了一路,旗幟招展,禁軍林立,文武百官都跪着默哀,在石忞的影響下,也都哭起來,仿佛死的是他們的母親、父親一樣,
法事一連做了幾場,石忞就從早上一直半哭半歇的哭到了下午,直到到下葬的吉時才将裝着先帝遺骸的皇帝棺椁葬入穆宗陵園,因為母後也還健在,所以和武宗陵園一樣是半封閉。
Advertisement
石栭的親王葬禮就要簡單很多,一個多月日夜加工趕建的,一應規格和陪葬品也都是以親王的禮儀來定的,下葬吉時比先帝晚半個時辰,正好夠石忞轉場。
有大臣建議在文昭殿設置靈堂,停靈七日後再下葬,石忞自己倒是無所謂,可她不想好不容易從母皇駕崩陰影中走出來的母後,又經歷一次喪愛喪女之痛,也不想皇奶奶再經歷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心境,所以沒有準許。
而是将暫時靈堂直接設在了帝陵這邊,甚至連今天她們下葬這個消息都刻意瞞着皇奶奶和母後,既怕她們傷心難過,也怕這麽冷的天她們要一起來。
回到大承門的時候天已經擦黑,石忞便讓百官散了,甚至想到他們也累了一天,還特意免了第二天的早朝。
一天都沒吃飯,又情緒大悲大動的,石忞已經是又累又餓,剛入承天門就有宮侍來報說太皇太後在永壽宮設宴,便直接去了永壽宮。
“皇奶奶萬福安康,母後萬福安康”石忞到永壽宮的時候,皇奶奶和母後都在,菜飯也剛上好,都還冒着熱氣。
“孫兒免禮,累了一天,快吃吧”先是喪愛後是喪女、喪孫,趙環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眼角和額頭的皺紋都多了一種滄桑之感。
“忞兒免禮,今日祭祀之事如何?”同樣經歷了喪愛、喪女的文昱魚尾紋都多了幾條,眼中再無愛慕之情,唯剩追思和懷念,她愛自己的伴侶,也愛自己的孩子,可她們卻都已經離她遠去。
幸好還有石忞這個長女,不然文昱定會追随石暄她們而去,不是她為愛有多偉大,而是因為她已沒了活下去的勇氣。
“皇奶奶,母後,今日并非祭祀天地壇,而是将母皇和小栭下葬為安,請原諒孩兒的刻意隐瞞”石忞突然告罪道。
“入土為安就好,你皇祖母和母皇都會在天上為你平定叛亂而甚感欣慰的”趙環
“我和你奶奶都知道的,你擔心我們,我們又何嘗不擔心你,國事雖重要,身體亦很重要,這是我讓禦膳房煲了一下午的八寶湯,你先喝暖暖身子”文昱
喝着母後遞過來的八寶湯,石忞覺得整個心都是暖的,仿佛今天在帝陵凍了一天的寒冷都已經被祛除,她早就應該知道的,這樣的大事即使她有心瞞,皇奶奶和母後若有心知道也定會知道的。
讓石忞比較欣慰的是,皇奶奶和母後并沒有因此再次跌入情緒低谷,她也就放了心,不然光處理政事就已經夠讓她頭大,要是再像之前那樣還要讨皇奶奶和母後歡心,她真的忙不過來。
祖孫三人用完晚膳後,又聊了會心裏話才散了,多是皇奶奶和母後對她的叮囑,讓她別光顧着處理國家大事,也要适當鍛煉和注意飲食,她還能說不嗎?只都連連答應下來。
從永壽宮離開後,石忞并沒有按皇奶奶和母後的叮囑回去洗漱休息,而是去了文宣殿處理奏疏,一直忙到十一點過才回鳳德宮休息。
三天後,谷運籌帶領随軍将領和剩餘的外禁軍凱旋歸來,石忞親自出城迎接并于當晚在文昭殿設慶功宴按功勞簿進行論功封賞。
封谷運籌為文熙侯,世襲罔替,齊銘為武輔侯,世襲罔替,左旋為內禁軍大統領,加封太保,木蘭雨為外禁軍副軍長,加封太保,其餘随軍将領也各有封賞。
追封戰死沙場的王長武為武成侯世襲罔替,七貴化為貴安伯世襲罔替,其餘戰死的将領和士兵也都有封賞。
随軍歷練的邢博恩六人,雖然很幸運的都回來了,但身上的傷疤也見證了他們的成長,接見他們的時候,确實讓石忞耳目一新。
因為當初讓他們去的時候并沒有下旨,所以當晚行賞的時候并沒有對他們進行封賞,她不能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侍讀就偏袒,随意封賞。
所以第二天早朝後先單獨召見了文熙侯谷運籌、武輔侯齊銘、內禁軍大統領太保左旋和外禁軍副軍長太保木蘭雨後,才召見了邢博恩六人。
根據谷運籌他們的正面反饋和自己與他們的對話,綜合判斷後,石忞對他們一一進行了封賞,表現最好負傷最多的邢博恩被任命為光海縣縣令,外放為地方官。
其餘五人也都被外放為地方官進行歷練,要麽任副七品縣尉、要麽任正八品縣丞,六人分散全國不同的省份,相隔甚遠。
考慮到他們剛與家人分離近半年,又要分離,石忞特意恩典,他們可以在繁都和家人過完元宵節後再去上任。
在華國要想走仕途之路,當官唯有三條路可選,一條是軍功出身,一條就是通過科考,還有一條是家裏有世襲罔替的爵位可以繼承,然後多在皇帝面前露露臉,表現夠好運氣也夠好的話會得個實權的一官半職。
雖然邢博恩他們是自己的侍讀,但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她就封了些七八品的官職,想來天下人也不會因此說什麽。
過年的時候,石忞和皇奶奶、母後過了第一個只有她們三人的年,正月初一擺國宴整個皇宮才算熱鬧起來,但因為在國喪期間,有一些禁忌,遠比不上皇奶奶在位的時候舉行的國宴熱鬧。
皇祖母三年國喪剛過半年,母皇又駕崩,要是急着成親的人沒有趁着這半年成親,又要被耽誤三年,若是因此被耽誤六年,石忞還是挺同情他們的,誰讓這裏的人壽命普遍較長,所以長輩離世都會守孝三年,想來他們也不會因此而懷恨皇家。
天福二年三月初,大華帝國周邊附屬國按例前來朝貢加恭賀新帝登基,本來去年他們就要來恭賀新帝登基的,但因為當時情況特殊,石忞一律批示他們新年朝貢時再一起來恭賀,所以今年的貢禮是兩份,布拉克的貢禮更是其他國家的兩倍。
石忞很高興的在文昭殿設國宴款待他們,并賜予适當的茶葉、瓷器和綢緞為回禮,價值約他們貢禮的三分之一,她可以自己吃虧,但不能讓國家吃虧,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當國不知國庫之匮乏。
先帝在位的三年多不是各種作就是戰亂,相比于務實的改革,現在的百姓更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恢複受損的經濟和國力,深知揠苗助長、過猶不及道理的石忞,不得不選擇先與民休養生息。
看到那些使臣看到回禮單後都有些僵住的臉,石忞不得不從另一方面補償他們,給予每個附屬國二十個明道學院入學名額,他們回去後就可以派人前來,這才讓他們的笑容繼續保持下去。
明道學院是整個華國師資力量最強,最享有盛名的國家最高學府,每次科考榜上有名者有不少人都是出自明道學院,所以不僅國內莘莘學子們向往,就連這些小國也都以能進明道學院就讀而為榮。
明道學院學子的地位在讀書人中僅次于有功名在身的舉人,但也并不代表他們都是秀才或舉人,最起碼現在明道學院已經遠沒有“四帝之治”時的鼎盛,據石忞了解所知,現在裏面一半的學子都是關系戶,酒囊飯袋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