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步千雪知道近兩年國庫匮乏, 每次看到那些即将運回繁都充實國庫的錢財,她都很興奮,因為她總算是為她做了些什麽。

雖然微不足道, 但只要能幫到她, 她就很高興,或許這就是喜歡一個人原本的樣子。關于陛下,她想了很久很久, 然後發現她當初喜歡陛下不是因為她的身份,那現在又怎麽能因為知道她的身份而有所改變呢?

陛下平易近人在酒樓和她吃飯的樣子, 陛下沉着穩重在路彎村了解民情的樣子, 還有陛下高坐在承天殿上威嚴的樣子, 都刻在了她的腦海中, 陛下在路彎村意外發病時, 內心的焦急惶恐, 到現在她都還歷歷在目。

她很想騙自己已經不喜歡陛下了,可心總是那麽誠實, 她會想起,也會在夢中夢到陛下認真批閱奏疏的樣子, 讓她着迷。

如果可以, 只要能和陛下在一起, 她願意放棄現在的官職,不是她不愛自己的工作,而是相比工作, 她更愛陛下。

顏大人遞過來的诏書, 她有很認真的從頭看到尾,因為這是從繁都發來的,而且印有代表她的印章。

可惜她對兵制并不熟悉, 後來還是顏大人及時進行了科普,她才知道,新兵制比起以前的兵制有了那些改變。

邊軍和禁軍人數、職級都不變,由原來的兵役制變成了募兵制,就是必須要符合一定的身體條件才能加入禁軍和邊軍,除非戰死、殘疾,否則要一直幹到五十歲才能退役。

除此之外,還加設了九區都督府,中區為永安、五川、代河、下谷和四平五省,都督府設在代河;左區為北沙、故章、西沙和東沙四省,都督府設在故章;右區為齊架、丹東、丹南和環海四省,都督府設在丹東,;其餘五區分別為,前區、後區、東區、西區、南區和北區。

九區都督府,不是行政劃分,而是軍事劃分,每個區有三到五個省不等,實行的是兵役制,不論男女,年滿二十後,身體健康者必須服兵役三年,勳貴及其家屬、官員及其家屬和有功名在身者及其家屬可免兵役,生病體弱者可以錢免兵役。

家屬不包括府中的奴仆和下人,所以府中的奴仆、下人也必須服兵役,當然,主人若不願,也可以錢免兵役。

廢除全國原有的府兵制,将原來幾乎閑置不用的兵事處改為征兵處,征兵處任由兵部直接統轄管理。省府一級加設省尉一職,正三品武職,領兵一千,負責省府安危,縣城一級加設縣尉一職,副七品武職,領兵四百,負責縣城安危,受兵部轄制、調遣和領導。

另外增設軍密處,有三至五位軍密大臣組成,正二品武職,掌管華國所有軍事、軍隊調遣和領兵權,直接聽命于皇帝,相當于軍事決策機構,皇帝的軍事智囊團。

兵部原有的軍事、軍隊調遣和領兵權權則被剝奪了,但打造兵器、铠甲、征兵、軍隊訓練統兵權和新增省尉、縣尉任歸他們管。

诏書還要求從下半年開始啓動征兵工作,年齡為二十到二十三歲的必須按要求服兵役,兵器、铠甲和糧食都由朝廷提供,另外每月還會給予一定數額的津貼。

Advertisement

步千雪不知道新兵制好不好,但在顏一諾的科普下,又相互聊了一會,心裏已經有了想法,無論怎樣她都會支持陛下的。

遠在繁都皇宮內為任命機密大臣而發愁的石忞并不知道步千雪的想法,要是知道,肯定會忍不住再給她科普一下,任何制度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它适不适合這個時代,對生産力有沒有推進,

以華國現在名存實亡的府兵制現狀,已經不适合這個時代,兵役制加募兵制可以适當的解決就業,又可以讓大部分人專心從事農業生産,小部分人專心當兵,即可以發展生産,又可以提升軍事實力,一舉兩得。

可以錢免兵役也是一個變相的掙錢辦法,因為費用很貴,一般人家根本承受不起,而士兵津貼每月才五百文,就是為了避免入不敷出,造成經濟負擔。

她給兵部下的征兵要求是,每個軍區最多兩萬兵力,而且本省兵員不得在本省服兵役,這樣就會全盤打亂,省尉和縣尉的兵力也是一樣,這樣打亂分開,也是為了更好的管控。

同樣,将領兵權和統兵權分開,也是她為了加強對軍隊的絕對掌控,否則這麽重大的國家機器,掌控不了,那遲早有一天會變成炸彈。

新兵制定下之後,石忞就直接向全國下了诏書,并沒有拿到朝堂上商議,因為商議也不會商議出什麽結果,而且大部分人會反對,因為他們仆人也要服兵役,要改革就不要怕得罪人,她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另外她還下達了調遣令,将邊軍的十二位都督打亂重組,即從這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另一個地方的又去另外一個地方,任然是都督,只是換了個地方當。

至于想當土皇帝的那個都督和衛啓能則被她調入繁都來任比較空閑武職,品級不變。至于他們的空缺,則從禁軍中提拔了兩個人填補。

她還在軍隊中增設了教務長一職和參謀長一職,教務長比都督低一級,負責思想教育工作,參謀長與教務長同級,相當于軍師負責出謀劃策,營級及以上軍事機構都增加,都級增加教務長,隊級增加教務員。

教務長和參謀長雖然級別比最高将領低,但是有直接向上級彙報和上奏疏的權力,所以表面上兩人為将軍服務,實際上三人相互監督相互制衡。

而且新兵制規定,武将六十五歲必須強制退役,服兵役的滿三年退役,募兵五十歲必須退役,打破了以往一日為兵終身為兵,一日為将終身為将的俗例。另外都督每兩年必須進宮面聖一次,每五年輪調一次,想輪完一圈基本上不可能,可以從根本上防止都督們擁兵自重。

光規定武将的退役年齡,武将肯定不幹啊,輪番求見她,就為了讨個說法,她一律不見,第二天直接當朝宣布文官年滿六十五歲後必須告老還鄉,文武一樣,才沒有異議。

朝廷官員經過上次的大清理大替換,比以前年輕了很多,她估計了一下平均年齡應該不超過五十歲,上六十歲的屈指可數,大部分都沒有馬上告老還鄉的擔憂,自然沒有人強烈反對。

從古至今這當官只要不犯錯基本上就是當到死,現在陛下要他們滿六十五之後必須卸任,心裏是有些不願意的,畢竟當官當久了,就舍不得權力離自己而去,哪怕陛下許諾卸任後任可領到一定額度的俸祿,要是能選他們肯定不願意,可惜的是他們沒得選。

形同虛設的東士府,陛下說撤銷就撤銷,針對官員衆多、人浮于事的現象,更是耐心的花了三年,該撤銷的機構撤銷,該合并的合并,該重組的重組,皇城已經由最多時的兩千多名官員,變成了現在的一千不到。

全國在編官員也由最多時的一萬五千人,縮減到了現在八千多,即使新增了新兵制的那些武職,總體也不會超過一萬,面對這樣雷厲風行,有心計、又有手段的陛下,他們哪敢有其他的心思。

好在陛下在位,他們的福利待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只要不犯罪,即使撤銷機構,也不會随便罷免官員,更讓他們心裏吃了顆定心丸。

這也是石忞大刀闊斧改革,而沒有引起騷亂和暴動的原因,她只是想讓國家發展的更好,并不是和某類人作對,所以打了別人就要給顆糖,占了利益,能适當補償就适當補償。

否則繁都的三十多個部門,全國上千個衙門和上萬名官員,不是光靠打壓就能管理好的,每個衙門出件大事,都夠她處理大半年。

軍密大臣人選決定好之後,石忞召見了吏部尚書段雲潔,交代完以後,讓她一天內必須下達任命書。

密信、奏疏今天的都已經批完,一般情況下她都是今日事今日畢,看了看外面,她還是沒掌握靠天色判斷時辰的技巧,“什麽時辰了?”。

“啓禀陛下,剛過申時三刻”路關初快速跑去去看了一下刻漏才回來禀報道。

“今天天氣不錯,去把朕的劍拿來”即使國事再忙,她每周都會抽一兩個上午或者下午鍛煉一下,至于是舞劍、打拳,還是騎馬、射箭,就完全看心情。

武藝雖然不至于生疏,但比起以前專心學習的時候還是差了很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她能保持現在的頻率就已經不錯了。

沒一會凡秋就把劍取來了,這把劍是皇祖母賜給她的生辰禮物,曾跟随皇祖母出征,表面樸素無華,實際上吹可斷發,她非常喜歡,但劍術不好的時候她不敢拿這把劍練,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傷到。

直到劍術成熟很多後,她才開始用這把劍,現在已經可以熟練的練一炷香才休息,時間充裕的話她會練半個時辰。

今天時間充足,可她才練了一炷香就已經大汗淋漓,即使喜夏她們不停的察汗也于事無補,這就是華國的夏天啊,不動呆在室內,扇扇風很涼快,可一旦動起來,尤其是做激烈運動,一炷香就可以滿頭大汗。

一口氣喝了兩杯水,休息了一會,她才感覺好點,又繼續練了一炷香才結束鍛煉,深知鍛煉完不能馬上洗澡,她索性散步似的走回鳳德宮。

剛洗完澡換好衣服,頭發披散着都還沒幹,在看書的石忞,剛看了一會就覺得有點餓了,正準備傳膳,凡秋就來報太後請她過去用膳。

她內心是不想去的,因為最近母後不知道着了什麽魔,老是旁敲側擊讓她趕緊找個皇後,而一向疼愛她的皇奶奶不僅不幫她,還在一般助纣為虐,添油加醋,國事都夠她煩的了,她現在那有心情去找皇後?!

可若真的不去,母後和皇奶奶肯定會難過,而她不想她們難過,所以即使糾結再久、再不情願,她最後還是會去,和她猜的一樣,又被變相催婚了。

現代的初戀已經讓她痛徹心扉,花了那麽久的時候才愈合,她真的不敢再輕易嘗試了,也對愛情失去了憧憬和期待,所以感覺這件事還是順其自然吧!這也是她一心撲在國事上的原因之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