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舊事(十一)
第三十九章 舊事(十一)
我知道如何能找到齊王。
宮學有四個門,其中,北門走的人最少。但通往齊王府最近的就是北門,所以每日放學之後,齊王都會走這裏。
我糾結了整日,到了黃昏時,還是到了這裏來。
這是為公主辦事。我心裏對自己道,不過送個信,說了話就走,有什麽難?
這麽想着,我像做賊一樣,見到人來,看着不是齊王,就趕緊躲到大樹後面。
當天色将要暗下的時候,終于,我看到了齊王的車馬。
大約是因為如今能認出他那張臉的人不少,為免招搖過市,他如今出入宮學都乘馬車。
不過,他随身的侍從我從前見過,臉都是認得的。
見他們來,我忙走到路中間,揮揮手。
那兩個侍從顯然也認出了我,随即将車馬都停了下來。
沒多久,車帏掀開,齊王露出臉來。
目光相對,他似乎有些訝色。
我也管不得許多,為了防着被別人看到,忙走上前去。
“殿下可識得寧平侯家的閨秀薛婉?”匆匆行禮之後,我開口便問。
齊王眉頭皺了皺:“那是何人?”
Advertisement
我聽到有車馬聲傳來,當是有人要來了,就在不遠。
時辰緊迫,我也不廢話,繼續道:“她要向殿下求教馬毬之事,二十五午後,請殿下到樂游原的青龍苑去,切莫失約。”
說罷,我将手裏的信一把塞到他手裏,轉身就跑。
——
我不知道齊王會如何想,也不知二十五那天他會不會去。
回到家之後,我仍忍不住反複想着當時的情形。
要說的話,我全都帶到了,信也給了。
他沒聽清薛婉的名字吧?心道。
這念頭出來,另一個聲音随即道,聽不清也只能算他耳背,不關我的事。我該說的都說了,信也給了,成不成與我無關。
這麽想着,我的心定下來,卻又覺得有什麽地方空落落的。
晚上,我抱着被子躺在床上,睜着眼睛睡不着。
薛婉我見過,确實是個美人。
這兩個人若是有朝一日真的成了,也不知明玉她們會如何作想……
腦海中,浮現起了齊王穿着吉服的模樣。平心而論,那當是很好看的。薛家的宅子在城東,他騎着馬穿過大街的時候,必是引來無數人争相觀望,整個京城都争相觀望。
最掃興的地方,說不定還是出在那張仿佛這輩子都沒笑過的臉上。
想到那畫面,我忍不住覺得有意思。
我确實想象不出來他笑起來會是什麽樣。
說不定是個滿臉橫肉的牙龈怪,所以他從不敢在人前破功。
這麽琢磨着,我心情忽而大好。就這麽胡思亂想間,做着光怪陸離的夢,囫囵睡了整夜。
接下來,齊王都沒有在梅園邊的校場出現過,也沒有讓人送任何消息來。
鹹寧公主倒是沉得住氣,聽我說把信交到了齊王手中,她便似乎已經放下了心來。
“齊王可說了什麽?”她問道。
我如實道:“那時後頭有人來,我怕被人看到反而誤事,把話說了又把信遞了,就趕緊走了。他那邊至今無所表示,也不知會不會赴約。”
鹹寧公主笑了笑,道:“他無所表示才是好事。你可知,齊王收到女子的信,向來都是要退回去的。”
我愣了愣:“退回去?”
“正是。”她說,“也不知多少人為了這個哭紅了眼。先前我還擔心,他若是一言不發将信扔回來可如何是好,如今卻不擔心了。”
說罷,鹹寧公主拉着我的手,滿意道:“阿黛,果然那什麽事交到你手上都能辦好。”
我看着她,讪讪笑了笑。
年節将至,兩日後,宮學放了假。
京城的人們都在準備着過年,每日忙忙碌碌,我的家中也是一樣。
每日,來拜早年的人絡繹不絕,父親和兄長無時無刻不在會客。有時父親到官署或者宮裏去,家中就只能交給兄長。于是他忙得像在前堂生了根一樣,半步離不得。我的乳母則得了假,回老家探親去了。
若擱在平時,這等時機,不溜出去玩簡直愧對蒼天。
但我興致缺缺,半點出門的興趣也沒有,只待在家中,不是睡覺就是發呆,甚至還破天荒地溫習起功課來。
只不過常常是書和紙墨都擺好了,我卻半天不動,只看着案頭的栀子花發呆。
二十五這日,我是被侍婢喚醒的。
“娘子,”她說,“大公子讓娘子快快起床洗漱,他要帶娘子出去。”
我老大不樂意,道:“去何處?”
“去灞池,”她說,“娘子不是要練冰戲麽?”
我想起這事,掙紮了一會,只得坐了起來。
灞池在長安城外東面。前朝的一位皇帝想練水師,于是從灞水開了渠,引到城郊低窪之處成湖,取名灞池。
後來世道更疊,水渠淤堵,這灞池荒廢,日漸縮小,成了一處淺池。
這裏沒什麽景色可言,平日裏游人稀少。除了池邊幾座當年留存下來的點兵臺供人懷古,并無可看之處。
但是到了冬天,這灞池則會變得熱鬧起來。
因為四周平坦,北風無阻,灞池每年都會早早上凍。那池面占地雖大不如前朝,卻也算得開闊,冰層又硬又平坦,十分适合冰戲。
故而每年上凍之後,就會有不少人到這裏玩耍冰戲。
對于一切要出力流汗的事,我都興致缺缺。
不過也有我不得不幹的,冰戲就是一樣。
這冰戲的玩法,是北邊傳來的。木頭做成的鞋子,底下裝上鐵刀,套在腳上,用縧繩綁牢。然後,人就能在冰面上滑動。玩得好的人,穿梭如風,似舞蹈一般,很是好看。
景璘的祖父穆皇帝很是喜歡冰戲,每到冬天,便會特地選擇凍得結實的冰面,開辟為冰場,讓嫔妃和宮人們在裏面玩耍。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據說那時候,玩得出色的嫔妃不少,連不茍言笑的皇後也能來兩下子。因為這宮中之風,整個京城的女子們也趨之若鹜,流傳至今,已經成了人人都會兩下子的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