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餘陽
第41章 餘陽
中午午休,安荞去便利店買煙的時候,又遇上了在鎮上遇見的那個姑娘。
姑娘沒有認出她,但安荞對那雙和她哥哥一模一樣的眼睛太熟悉了。她買了煙出門,與進門的姑娘擦肩而過,聽見老板熱情地招呼她:“多蘭,你回來了!在那邊培訓得怎麽樣?”
姑娘的普通話不标準,聲音倒是很甜:“挺辛苦的,但都已經結束啦。”
安荞出了門點上煙,想要往回走,就遠遠看見在草灘上坐着的李偉。
這個時間點是游客最少的時候。壩上的晝夜溫差太大,夜晚寒冷,但出太陽的中午又太熱,稍微曬一曬皮膚就紅了,沒什麽人願意在這個點出來。
李偉就這麽坐在那裏,倒是很惹眼。
安荞抽着煙無聲無息地湊了過去,走得近了,就發現他面前架了個畫架。他拿了畫筆在這裏寫生,也不嫌熱,一點防曬措施都沒做。
他很認真,安荞默默看了有四五分鐘,他才發現了身後站了個人,還是因為安荞嗓子癢咳嗽了一聲。他吓了一跳,很驚訝地看着安荞:“師姐。”
“沒事,我就是随便看看。怎麽不去睡個午覺?”
“我沒睡午覺的習慣……在屋裏也坐不住,就出來畫一會兒。”
“嗯,畫得挺好的。”
雖然是學藝術的,對美術有一定基礎的了解,但安荞沒什麽畫畫天賦,只是知道些皮毛。對于李偉的作品說不出個高下好處來,只覺得看着很舒服。
她不想打擾了小孩的雅興,說着話就要離開。李偉站起來要送她,安荞笑着讓他別這麽客氣,又摸出煙,問他:“你抽煙嗎?”
即使人家只是個十九歲的小孩,但說不定也有這癖好。
李偉倒确實是個好孩子,擺擺手:“師姐,我不會。”
Advertisement
“嗯,不抽煙好,健康。”
安荞讓他接着畫,叼着煙回了屋。她昨晚睡得不錯,不過可能是年紀漸長的緣故,最近越來越喜歡睡午覺。抽了兩根煙覺得身體都舒爽了,就躺下睡了一覺。
午覺夢到了蘇德。
夢見與他并肩駕馬,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狂奔。身後忽然出現了一批持着弓箭的古代刺客,也騎着駿馬,追殺着他們。
安荞身手敏捷地躲開了一箭,重心卻因躲箭而失去了平衡。差點墜馬的關頭,蘇德一把将她撈到了自己懷裏。
他們面對面坐着,她的雙腿夾着他的腰,胳膊纏住他的脖頸。
她與他緊緊糾纏,安危系于肌膚的相貼,兩顆心從未如此貼近。黑馬奔跑,馬背起伏,她的身軀也随着馬背的浪而在他身上起伏不定。
觸在一起的肉體滾燙而愉快,似乎此時的歡愉,可以留于永恒。
不知是什麽契機,安荞在美夢中醒轉。醒來的那一瞬間,夢的內容忘了個七七八八,只剩下一點被腦海挽留的情愫。遺忘和殘存,讓她感覺自己似乎失去了一些什麽。
她不喜歡這種悵然若失的感受,試着從這種難得的情緒裏找一點想象空間和靈感。
沉默了良久,無果,她決定出門。
其實在推開門之前她就聽到了院子裏異常的鋸木頭的聲音,但推開了門,才看見這聲音的來源。
孫建發正在院子裏,裁着一塊木頭,削成鞍骨的形狀。
而王明搬了張小凳子坐在一旁,偶爾給孫建發搭把手。
看見安荞推門出來,兩人同時往過來一眼。王明用眼神暗示她過去,孫建發倒是沒說什麽,做着自己的事。
安荞沒急着去參觀師傅的手工活,而是先給昨天才加了好友的李偉發了條消息,告訴他這裏有值得學習拍攝的東西,讓他視情況過來看看。
他是王明帶來的人,但是他要拍的紀錄片是她指導的,就有這個義務作出一點提醒。
她來壩上有一段時間了,都還沒親眼見過孫建發制作馬鞍,李偉運氣好,才來了第二天,就有了這個參觀的機會。
發完消息她就到了孫建發身邊,而孫建發也放下了鋸子,轉而對她先籠統地介紹一些制作馬鞍的步驟:“我手工制作的,絕大部分都是西部鞍,西部鞍的形狀和特點你應該已經有數了。做西部鞍,第一步就是做鞍骨。先挑選合适的白桦木作為材料,把材料做成鞍骨的形狀,再去馬背上試一試。如果形狀合适的話,可以選擇上油漆或者裹生牛皮。鞍具本身的制作就是這些。至于肚帶和腳蹬,合适、安全是一方面,也要考慮美觀問題。不過你是學藝術的,這方面的設計肯定比我強。”
王明笑着打斷他:“她那繪圖功底,算了吧。”
“害,要什麽功底,有審美就夠了。小安這方面沒問題的。”
孫建發下意識維護安荞,讓她心裏暖暖的。
他又接着給安荞講下去。今天他做的是鞍骨,所以就着制作鞍骨的細節展開來講解了一番。沒說幾句,李偉風風火火跑了進來,喘着粗氣。
“王老師,師姐,孫師傅。”他很有禮貌地一一打過招呼。
安荞笑起來。在這地界,遇見一個這麽懂禮貌有素質的人不容易,他像個異類一樣出現。
不知是不想拍攝,還是出來得太急忘了,李偉雙手空空,沒有帶什麽設備。安荞也不去過問,就讓他像自己初來乍到時那樣,默默地觀察,默默地學習。
時間悠哉游哉地過去,孫建發讓安荞上手實操了幾步。安荞的動手能力沒有問題,理解力又超群,木頭鋸得像模像樣,像個老手。
等到林芳買菜回來,木頭已經有了鞍骨的樣子。她催着院子裏的人停工,讓孫建發去把馬放了就回家做飯。安荞去洗了手,幫着她一起做了頓飯,幾人熱鬧地坐了一桌,吃了一頓,又早早地散了,各回各家。
今夜沒風,因而不冷。
王明一來壩上,安荞的煙瘾愈加嚴重,中午買的煙,晚上就沒了。她趁着便利店沒有關門,出門去買煙。走到一半,就看見在馬場邊的那片空地上有個幽幽的人影。
眯着眼睛看過去,那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架了一臺相機在拍星星。
果然搞影視創作的人對于壩上的星空都有共同的欣賞,安荞想起自己剛來這裏的那天晚上,看到漫天的繁星,也是驚豔不得了。穿上厚衣服去後山上想看星星,就遇見了蘇德。
想起蘇德,她更想抽煙,趕緊去買了一包塞在嘴裏,填滿自己的肺,又去了李偉那邊。
李偉在拍短時間的延時攝影,架了三腳架,不用自己動手,便輕松地與安荞搭上話:“師姐,你也來看星星?”
安荞搖搖頭,遠離李偉的鏡頭,擺了擺手中的煙:“來買這個。”
“師姐你煙瘾很大?”
說起這個,安荞不由得看了眼王明所住的小院的方向:“以前不大。以前我不怎麽抽煙,做了王明老師的學生,被他帶壞了。”
李偉笑起來:“師姐和老師的關系真好。我挺羨慕的。”
“嚯。”
關系确實一度還行,但羨慕大可不必。
李偉年紀太小,且不相熟,安荞沒有和他交淺言深的打算。她把話題轉走,問他:“你從什麽時候開始對影視感興趣的?”
李偉想了想:“可能從小就比較感興趣吧。因為我父母比較喜歡看電影,我受他們影響,從小看了挺多電影的,高中的時候嘗試了一下編導的藝考,沒想到能考上這麽好的學校,就更喜歡影視了。”
安荞點點頭,他的人生軌跡正常且幸福,佐以天賦和機緣,這條路能走得很順暢很遠。
“那師姐你呢?你為什麽喜歡影視?”
“我一開始只是喜歡拍照。”安荞瞥了瞥他架在旁邊的相機,“那時候,受到一個師姐的影響,喜歡上了攝影。最初就是模仿師姐的風格,後來自己獲了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風格。”
“師姐的師姐?”
那就是他的老師姐了。他回想了一下,比安荞更早入學的,在攝影方面有所建樹的,似乎确實有一個傳奇人物。
他不禁問道:“是不是,前幾年自殺的那個…餘陽?”
“嗯。”
提起餘陽,那個像傳奇一樣的攝影師,像一朵昙花盛放在華裔獨立攝影師的園林之中,美麗盛大,但又很快凋零。
安荞閃過一瞬的失落,又擠出一個笑:“我沒有餘陽那麽多才多藝。攝影上有點天賦,但遠遠比不上她。不過我的一些作品被王明老師看見了,他找我單獨聊了幾次,有一回帶我一起出去拍攝,讓我當了一回他的攝影助理,我才慢慢入了行,從照片轉到了視頻。”
語畢,她就看見面前的小夥子眼裏,似乎有了天上的星河,滿是豔羨的光芒。
“王明老師就像個伯樂一樣。”
他對她,對王明,那種全身心的崇拜,簡直t溢于言表。
想起當初電影節紀錄片單元的事,安荞一挑眉:“你不怪他取消了你的獲獎資格?”
李偉很肯定地搖頭:“這有什麽好埋怨的,我就是個初學者,能入圍已經很開心了。雖然沒獲獎,但認識了王明老師和師姐,我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這孩子,這覺悟,這話說的,圓圓滿滿又讨喜。安荞頓時覺得他前途無量,王明的确有一雙發現人才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