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何為争強好勝
趙老太用開水把南瓜葉子過道水, 撈出來後放點佐料稍稍攪拌了一下,就成了一道菜。再把昨晚吃剩下的玉米馍馍混水煮成糊糊, 簡單弄一下, 一頓飯就煮好了。
三輩人煮好飯, 去曬壩的人也回來了!
桌上氣氛沉靜, 沒人開口說話, 都端着碗默默吃飯。
一直到吃完飯, 都沒一人吱聲。飯後,一大家子就都陸續出了門。
同樣準備出門去砍柴的穆盼春被趙老太叫住,讓她這兩天先別去砍柴了, 在家帶下雙胞胎。
別看穆盼春年紀小,卻是個帶小孩的能手, 穆初夏會爬以後,帶她最多的就是穆盼春。
哪怕現在換了個芯子, 整天領着她的也是穆盼春。
趙老太安排好穆福俊兩兄弟,就叫上穆初夏去後山接着摘南瓜嫩芽。
如今秋收完了, 地裏也沒有什麽事可以做, 除了等着收黃豆外, 最近這一兩個月都空閑得很。
秋天來了, 山上野菜逐漸枯萎,上山挖野菜的人越來越少, 收完谷子就都去摘南瓜葉。
摘南瓜葉不用上山, 這種輕松活,上了年紀的人也能做, 所以這會兒,滿山坡的都是些白發蒼蒼的老人和年幼的孩童。
穆初夏手腳快,做事又不偷懶,在一群小孩裏特別顯眼。
"穆四嫂,你家初夏可真乖,瞧瞧,這一群娃子裏,就她摘得最多!"旁邊一個和趙老太差不多大年紀的婆婆笑眯眯地看着穆初夏,覺得這小孩要是自家的就好了。
"小孩子嘛,手腳快!"趙老太皺着老臉,笑呵呵地說。
自家孫女給自己長臉,她可高興了。
"你家是咋教娃子的,一個兩個都這麽乖巧能幹!"說到這,那老婦人眼裏都透出了幾分羨慕。
可不是嗎,這穆大牛家娃子真是一個比一個能幹,大的幾個都能頂半個大人了,小的這幾個也不差,特別是初夏丫頭,真真是能幹得不得了,不但力氣大,做事還不偷懶耍滑。
"能怎麽教,誰家娃子不能幹了!"趙老太說得很客氣。
"可你家的一個就能頂別人家幾個了,不提初夏,就提福軍和盼春吧,福軍才十三歲,就知道要上地掙工分了,你瞧瞧別人家十三歲的娃,哪有一個願意去地裏的,也就福軍能吃得住那份苦。盼春也見天的上山砍柴,我看你家的柴幾乎都是那閨女弄回來的!"老婦人越說越眼紅。
不提還不覺得怎麽樣,一提起來老女人就覺得穆家太會教孩子了,連最小的那對雙胞胎都能幫着家裏做事了!
哎喲,這還真是比不得,想想自家的幾個孫輩,老婦人突然有種想要向趙老太取經的想法。
倆老太太一人一句,說的得好不熱鬧,聊着聊着,老婦人就把話題聊到了黃蘭身上,她有意無意地試探了幾句。
可趙老太是誰,那是曾經給大戶人家做過丫鬟的人,心眼能少?
老婦人試探了半天都沒從趙老太嘴裏問出個究竟,最後只能撇撇嘴低頭準備摘南瓜葉,可等她往周圍一看,頓時愣住了。
…這片山坡的南瓜嫩葉都被摘光了!
她瞅了眼撅着小屁股正在摘最後幾片葉子的穆初夏,氣得咬牙跺腳!
這手腳也太快了吧!才這麽一會兒,那丫頭竟然就把這片山坡都摘光了。
老婦人跺了幾下腳,提着籃子往另外一個小山坡走去,她決定不和這兩祖孫呆一起。
這祖孫倆太不厚道了!
穆初夏當然摘得快,來了這世界這麽久,一切能吃的東西,穆大魔王都不打算放過,哪怕是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不能放過。
所以一見有人和她搶,她下意識的就摘得非常快,硬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把這片山坡摘了個精光,一片葉子都沒給別人留。
那婦人一走,穆初夏就偷摸着和她奶說:"奶,你怎麽不和多她聊一會兒,這樣我就可以去把下面那片地裏的南瓜葉子也摘了!"
趙老太抽眉:"……"
敢情你還是故意的!
"鬼丫頭,跟誰學的。"趙老太睨了眼她,好氣又好笑。
"跟大姐學的,去挖野菜的時候,大姐總說挖快點,挖快點,要不會被別人搶光!"穆初夏很誠實的出賣了她姐。
老太太…這孩子哦,咋這麽好笑!
這小丫頭別的不學,咋就把這個學到了,這可不是什麽好習慣。
但老太太到底是個過來人,就這麽一點事兒,她就從孫女身上看出了一些東西。小孫女性子太直白了,這樣很容易得罪人。她覺得不能讓初夏再這樣長下去,得教教。
"初夏,往後可不能這樣。一個村的,相鄰相親,多少要給別人留幾分餘地。"趙老太壓下眼底的笑意,正色道。
穆初夏雙眸幽黑,一臉懵呆呆,不知道自己那裏又錯做事了。
趙老太着她那模樣兒,就知道她沒聽懂,哎喲,給五歲小孫女講道理什麽的,好心累。
可老太太不妥協,就算孫女聽不懂,她也得說,免得她以後做事太絕,得罪人。
丫頭還小,還來得急掰正。
不懂就問,穆初夏呆着大眼問她奶:"為什麽?咱家都沒吃得了,幹嘛還要讓給別人?"
老太太慈祥的拍了拍她的小腦袋,語重心長得道:"別的不說,就拿這摘南瓜葉來說吧,這葉子誰都可以摘。可為什麽大夥沒有一窩蜂的來搶?"老太太問完了,又朝着遠處那些摘南瓜葉的人指了指,道:"你看,大夥是不是都有說有笑,沒人争搶?"
穆初夏随着老太太的手看過去,确實,那邊還真沒人争搶。
但是,指望一只魔懂得謙讓…有點困難。
"她們為什麽不搶啊,搶回家就是自己的了,不說別的起碼可以吃飽一頓啊!"穆初夏始終不大明白人類的想法。
都吃不飽飯了,為何還要這樣你讓我,我讓你!
這南瓜葉子又不是有主的,誰摘到是誰的,為什麽不能全部摘掉。
黃蘭偷拿家裏十只兔子,老太太就狠狠的發了一次火,為何這會她卻說不能和別人搶。
好吧,穆初夏完全把她奶的問題跑歪了。
趙老太本想教她為人別那麽争搶好勝,做事得留三分餘地。
可是還沒給小孫女講到正題呢,小孫女就問題一個接一個,都扯到天的那一邊去了。
趙老太覺得胸口有點悶…
哎喲,這孫女的腦袋瓜子咋長的,說她笨吧,她精靈的很。說她精靈吧,連一些兩三歲小孩都知道的常識,她卻一無所知。
她不都說得很明白了嗎,相鄰相親的,擡頭不見低頭見,別把事做得太絕。
老太太很糾結,都不知道該怎麽給穆初夏講人生大道理了。
這麽簡單的道理,為什麽自家孫女卻能把它歪呢!
"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相互謙讓着同共度過才是道理,你一個人把這些南瓜葉子摘完了,別人家吃什麽,不但如此,還會得罪人,得不償失,再說了,這又不是什麽好東西,吃相太難看了,讨人厭!"老太太板着臉,伸手點點了穆初夏的小腦袋。
"你是個閨女,名聲很重要,太過争強好勝,往後這名聲傳出去了,誰還會上咱家來給你說親!"
趙老太最擔心的就是這點,小孫女厲害一點是無所謂,但是性格要是好強了,這往後可不好出嫁。
"奶,為什麽你和媽媽都說要嫁人,我不嫁,我自己能養活我自己!"一提到這個問題,穆初夏就覺得心塞,為什麽一個兩個都說嫁人。
她才不嫁呢!哪有魔殿公主下嫁的道理,要嫁也是別人嫁給她!
再說了,嫁人有什麽了,哼哼…她不嫁,堅決不嫁。
"喝,小屁孩懂什麽,女娃子哪個不嫁人的,哎喲,我是癫了,和你扯這些有的沒的。得了,得了,別閑扯了,快摘葉子。"
老太太說完,就又彎下老腰,眯得老眼,仔細的挑選嫩葉兒!
趙老太摘葉子的時候又把剛才的話提了一次,希望穆初夏能記往:"剛才我說的話,你懂了沒啊,給別人留條活路就是給自己留個後路。哎…也不知道你懂不懂,算了,聽不懂就聽不懂吧,你記住這話就行,往後會對你有用的。"
穆初夏木木的點頭回應她奶:"我記住了!"
她是真記住了,但是沒懂!
一句都沒聽懂。
大眼神裏一片茫然,完全不知道她奶扯了半天,都扯了些什麽。
争搶好勝,留幾分餘地,這面上意思她全懂,可實際情況她卻一臉懵逼。
不就是摘個南瓜葉嗎?為撒扯到這些了…她又沒和誰打架,為什麽說她争搶好勝了!
摘南瓜葉還得留餘地?
人類好複雜!
兩祖孫不再唠叨拉扯,紛紛埋頭做事。有穆初夏這個小幫手在,沒多大功夫,兩個籃子就裝滿了,趙老太高興的吩咐穆初夏,讓她把籃子提回家,倒騰完了一次,在過來接着摘。
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等祖孫倆摘完南瓜葉準備回家的時候,太陽都快落山了。
剛回家,就瞧見穆盼春在燒火做飯。
穆盼春:"奶,我把玉米糊糊煮好了,你來做菜吧!"
趙老太:"行,我來吧,你給燒火就行。對了,你爸他們回來了嗎?福俊他們呢?"
穆盼春:"爸他們回來了,福俊跟着三叔一起出去了!"
趙老太聽後,頓了頓,沒說話,只是眯着老眼沉默了一會,便開始做菜。
菜色和中午一樣,沒啥變化。
穆初夏回了家,就坐在院子裏的石階上吹涼風,眸光落到遙遠的邊際上,見着即将落下的太陽,黑溜溜的大眼睛撲閃撲閃,唇角勾勒起一縷歡喜。
晚上真好…抽個時間去把昨兒晚上見到的陰氣都吞了,放着也是浪費。
暮色黃昏,晚風吹起,把一天的炎熱吹散。
晚飯做好,一家子人也陸續回來,稍作休息,就開始吃晚飯。
飯桌上,老太太問了一下穆庭凱兄弟倆去送黃蘭回去的經過。
據兩兄弟說,黃家一開始根本就不願意讓黃蘭進門,賴在地上是撒潑打滾地非讓穆家兄弟把黃蘭領回來。
不但如此,為了不讓黃蘭進門,還當面打了黃蘭一頓給他們看,結果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就是不見穆家兄弟松口。兄弟們态度還是很強硬,沒有一絲回旋的餘地,最後沒轍,只能罵罵咧咧的讓黃蘭進了門。
黃蘭有三個嫂子,一家子人也和穆家一樣,都沒分家,全住在一起。三個嫂子都是厲害人物,耍起渾來比黃蘭還潑。
這黃蘭一回去,黃家還不知得鬧成什麽樣!
黃蘭之事,暫且不提。
在過兩天就是七月半鬼節,這方習俗,七月半那天每家每戶都要給自家先人燒紙點臘,還得做一頓好吃的請自家祖宗享受。
豈燒紙的時間還有講究,不能是晚上,也不是能大白天,只能在太陽剛落山哪會兒燒紙給祖宗。
這天一大早,全村人早早的就去把谷子曬好,完了就各自回家,準備祭品。
如今這年頭,家裏沒有好東西,想要請祖宗吃頓好的也艱難。
好在這些東西最後還是會進自家人的肚子裏,大夥到也都還舍得,紛紛把家裏最好的東西拿了出來。
穆家三兄弟一大早就約好曬完谷子就進山,弄些活物回來祭祀老祖宗,可還不等他們進山,家裏的雙胞胎就跑到曬壩上來告訴他們,讓他們別去了,因為穆初夏進山了!
三兄弟一聽初夏進山去了,也就打消了上山的念頭。
初夏有幾分本事,他們清楚得很,倒也沒有多擔心,只是問了下雙胞胎,初夏是一個人去的還是和誰一起的。
雙胞胎告訴他們,穆初夏是和袁向北一起進的山。
三人一聽袁向北,便更加放心了,袁小子頭腦靈活,且還沉得住氣,想來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
再說了,只是進山,又不是去深山,沒什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