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22、綠油油
第22章 22、綠油油
1980年7月,鲲鵬基地發生了一件足以轟動整個家屬院的大事,事件的主人公還是咱鼎鼎大名的喬大王,喬珍珍。
因為她買了全家屬院第一臺冰箱!
從京城郵寄過來的,光郵費就老貴了,不過,喬珍珍說是朋友送的,沒花錢,但是沒人信,這麽貴的東西誰能送,喬珍珍他們家也不是什麽當大官的,肯定是喬珍珍怕被人說閑話,故意這麽說的。
喬珍珍:......确實是怕被說閑話,但是,好像并沒有什麽卵用,仍舊是處于八卦的中心地位,唉!話題度太高,也是很煩惱的。
冰箱自然不是別人送的,是喬珍珍花了大價錢買的。
這是有一次跟黃三打電話,聽他說起手裏有一批冰箱,随口問了一句喬珍珍要不要。
不差錢的喬珍珍當然要,雖然基地這邊晚上限電,但是只要限電後不要再打開冰箱門,還是能支撐到明天早上恢複通電的時候的。
而且有了冰箱,她就可以做很多冰鎮飲料和冰鎮甜品什麽的,在滿足口腹之欲這一點上,喬珍珍是很積極,一點不怕麻煩。
然後,宋瑾、宋大寶,還有宋小寶就時不時吃上了冰涼粉,冰西瓜,冰的綠豆粥紅豆粥八寶粥,冰的雙皮奶酸梅湯,冰的橘子汁蘋果汁之類的,在炎熱的夏天喝上這麽一碗冰鎮甜品,真的是再惬意不過了。
當然,還有顧老那一份,自然不能少。
宋瑾是不太喜歡黃三這個人的,雖然知道黃三對喬珍珍沒有非分之想,喬珍珍對黃三更加是沒有什麽想法,但就是不太喜歡,不過也沒刻意阻止喬珍珍跟黃三來往,只是一直想着,什麽時候自己也能為喬珍珍做點什麽。
在這個家裏,似乎一直都是喬珍珍在付出,他的付出,除了那麽點津貼和補助以外,似乎沒別的了。
但喬珍珍有錢,他的那點津貼和補助,對喬珍珍來說,對這個家庭來說,似乎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他每天工作很忙,連陪伴都做得不夠。
關于這一點,宋瑾有點沮喪,也覺得對喬珍珍有些愧疚。
不過,喬珍珍一點沒覺得他倆的付出有什麽問題,他們是一個整體,不用計較誰付出得多誰付出的少,只要兩個人心在一起,只要都在為了這個家而努力,那就夠了。
Advertisement
而且,宋瑾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把祖國這個大家建設好了,小家還會不好嗎。
所以,喬珍珍經常教育宋瑾,要提高覺悟,尤其是他現在還是一名預備黨員,更加要學會全面看待問題,要多學習先進思想,比如多像她喬珍珍學習。
看着喬珍珍一本正經,像個老學究一樣指點江山,搖頭晃腦地得瑟,宋瑾原本有點沮喪的小情緒一下子就散了。
他将喬珍珍揉進懷裏,纏綿低語:“卿卿,你怎麽這麽可愛,真想把你拴在褲腰帶上,一刻也不要分開。”
然後,就是這釀那釀了......夫妻深入交流時間。
最近,基地這邊修了一條大馬路,去前進公社那邊只需要半個多小時的車程,而且還有采購科的大卡車,非常方便。
喬珍珍就經常跑去公社那邊閑逛,有時候買東西,有時候就是閑逛,然後就認識了公社組織宣傳部的韓梅梅。
韓梅梅今年剛二十,談了個對象,但還沒結婚,長得活潑可愛,性格也爽朗大方,跟喬珍珍是在集市上認識的,兩個人年齡相仿,興趣相投,都是吃貨,很快就成為了朋友。
喬珍珍時不時從家裏帶點好吃過來給她,順便的事,但韓梅梅仿佛就把喬珍珍當成了親姐姐,兩人關系越來越好,因為她發現喬珍珍做的東西真的格外好吃,外面買不到,自己也做不來。
這天,喬珍珍又來公社這邊買東西,韓梅梅就拉着她一塊閑聊。
“你知道不,你們那基地聯合咱市政府,發布了一個什麽植樹造林綠化沙地的任務,鼓勵下面的公社承包荒地。其實,就說得好聽,寫的是鼓勵,其實就是強制要求。
我們這邊也分到了任務,這兩天我都寫了好幾篇宣傳稿子了,不過,下面的生産大隊都沒啥響應,愁啊!”
韓梅梅一邊嗑瓜子,一邊吐槽,喬珍珍可一點沒看出她哪裏愁,吃東西倒吃得很歡快。
“這是好事,你愁啥?”
“好事是好事,但也得開展得下去啊,咱這荒地哪裏種得活什麽東西。前幾年,公社組織開墾過一片荒地,種什麽死什麽,花了好多錢,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
現在,又下了個這樣的任務,我們公社書記愁得都快禿了,本來他就沒剩多少頭發了。”
韓梅梅吃完瓜子,又開始剝花生,是喬珍珍自己炒的五香鹹花生,加了不少好料,吃起來賊香。
對于綠化環境這事兒,喬珍珍肯定是大力支持的,這畢竟是造福人類,保護生态的大好事,只是想到擺在面前的實際困難,确實挺愁的。
晚上吃飯的時候,喬珍珍就把這事跟宋瑾說了,宋瑾是知道的,他們基地開例會的時候說過。
這事還是他們基地主導的,然後讓市政府那邊幫忙配合,這也是基地建設計劃的一部分。
鲲鵬基地成立快一年了,但建設目标還遠遠沒有達成,基地周圍的環境綠化也是一項重要任務。
軍部對鲲鵬基地的定位是全國第一的科研基地,各方面的配套設施,自然也要跟上。
至于為什麽選了一個這樣貧瘠的地方,除了一些綜合因素之外,也是因為這邊地方夠大,而且人煙稀少,不涉及居民遷移的問題,基地想幹點什麽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做,辦公樓,科研樓,實驗室,只要有條件,想建多少都行。
綠化任務的達成時間是分階段的,第一個階段就是三到五年內将基地周圍的六千畝荒地全部改造成綠林。
時間還是很緊張的,因為綠化作物生長也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這邊環境惡劣,不能保證第一次種植就能成活,要做最全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
為此,鲲鵬基地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綠化項目工作組,組長由行政部的副部長謝全擔任,他的工作重心基本上就全放在了這邊,行政部那邊很少管事了。
這也就意味着,你要是做的好,升職加薪什麽的都不在話下,但要是做得不好,估計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謝全今年才37歲,屬于青壯年隊伍,他當然還是想着能往上走一步的,所以對于這個綠化任務很重視,聽說,第一批采購的樹苗已經在路上了。
喬珍珍沒想到鲲鵬基地的定位這麽高,國家支持的力度這麽大,于是想着自己要不要也做點什麽。
然後,她找到韓梅梅,讓她幫忙問問,能不能以個人名義在公社這邊承包一點荒地。
這時候,前進公社為了相應國家號召,已經在各個生産大隊實施家庭聯産承包制了,喬珍珍要承包荒地,也相當于家庭承包一樣,這自然是可以的。
盡管她不是前進公社的社員,屬于基地直接管轄的範圍,但這也不影響什麽,反正這事還是鲲鵬基地牽頭主導的。
但公社張書記在聽到喬珍珍說只承包五畝荒地的時候,還是有點傻眼:“啥?你說多少?五畝,你是在逗我玩嗎?”
“那......要不,十畝?”喬珍珍戰戰兢兢地問道,她本來只打算承包一畝試一試的,雖然她不在乎買種子的那點錢,但種地累人啊。
最後,雙方簽訂了一個100畝荒地的承包協議,大概就相當于十個足球場那麽大,看着這碩大而貧瘠的土地,喬珍珍心裏有點慌,這麽大,光翻地都要翻到猴年馬月去了,我真的不行的,沖動了,唉!
盡管最終是簽了承包合同,但其實張書記心裏是不大願意的,他覺得喬珍珍就是鬧着玩,閑着沒事幹,提出這個一百畝的時候,也是随口說的。
想着她原本只打算搞一畝地,突然看到這一百畝,應該會知難而退,但沒想到對方還是認了,那就幹脆給她劃個邊邊角角,讓她鬧騰去,反正這荒地也推銷不出去,他正犯愁呢。
簽了合同後,喬珍珍就給江二哥打了個電話,她記得他們那個店裏的小歐同志家裏似乎就是種子公司的。
想讓她幫幫去問問,能不能弄點适合這邊種植的作物,随便什麽都行,先列個單子出來,她再去空間商城裏看看有哪些對的上號,然後只買那些空間商城裏也有的品種。
這個季節,這個環境,能種什麽,對于喬珍珍來說,她完全就是門外漢,所以還是咨詢專業人士比較靠譜。
喬珍珍覺得,這地方土壤貧瘠,無論種什麽肯定都不容易成活,要不然,也不會成為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所以她沒打算全部使用現實世界裏采購的種子,而是打算用空間商城裏的種子替換一部分。
根據老家屋後菜園子的種植經驗判斷,空間商城裏的種子質量還是很不錯的,她幾乎都沒怎麽管,自己就能長得很好。
但陝北這裏跟紅旗大隊的環境還是很不一樣的,所以結果如何,也不能完全确定,只能先試試。
江二哥那邊在行動,喬珍珍這邊也有事要忙活,那就是雇人種地,要不然,這麽大片面積,她能怎麽辦。
至于要不要考慮自己下地幹活,那是不可能的,打死都不可能!她在紅旗大隊都沒下過地,難道還特地跑來這裏下地幹活。
雇人的事情就交給韓梅梅,她是搞組織宣傳工作的,還是認識很多下面生産大隊的村民,只要出得起價錢,總會有人願意過來。
喬珍珍将這事告訴了宋瑾,宋瑾只擔心她太辛苦,其他倒沒什麽意見。
不過,在心裏面,他也認為喬珍珍是在鬧着玩,看她積極性那麽高,宋瑾也不好潑冷水,試過一次後她就自然知道收手了。
韓梅梅這邊很快就找到了八位農民同志願意過來幫忙,喬珍珍答應每個月給他們十塊錢,前期耕地播種比較累,還會額外再加兩塊錢。
看在錢的份上,大家做事還是很積極的,等地都翻好,京城那邊的種苗也過來了,喬珍珍在公社這邊租了一個倉庫,臨時存貨,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換了一半的種苗,就讓大家趕緊種下去。
這次京城發過來的是甘草和榆樹苗,這些都是耐旱耐寒作物,應該可能也許能成功,所以喬珍珍就從種子公司提供的名單中選了這兩種先試試。
甘草沒花太多錢,就是這榆樹苗是真的貴,喬珍珍不禁感嘆,這植樹造林的成本可真高,不是一般人能承擔得起的。
喬珍珍安排人如火如荼,有條不紊地忙活着,然後,她在前進公社承包荒地的事情就不知道被誰捅到了基地那邊。
基地內部,街道辦,還要家屬院那邊全都知道了,幾乎全都在說喬珍珍這次太不像話了,胡鬧也得有個限度,這次的行為就太過了。
就連基地負責綠化項目的謝組長都聽說了,“這簡直就是胡鬧,她以為荒地就是那麽好承包的,真是異想天開,宋工也不曉得勸一勸,真是的。”
半個月後,喬珍珍的地裏長出一片綠油油的嫩芽,在這一片灰蒙蒙的黃土地上,顯得格外打眼。
清新的一抹綠,給這片荒蕪的土地增添了一線蓬勃的生機,引來了好多人的圍觀,就連公社的張書記,還是基地的謝組長,都跑來看過很多次。
雖然差不多也有一小半沒活過來,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大家激動的心情。
而且,因為喬珍珍這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讓很多觀望的人,也開始有所行動了,加之上面有意無意的施壓,公社附近的荒地總算是全部承包出去了。
喬珍珍看着大概還有一畝多的空地,于是又采購了一批刺柏,屬于常綠小喬木,也是耐寒耐旱的物種,木材可用做家具材料,根可入藥。同樣用空間商城的種苗替換了一半,全部種下。
之後的事情,就全部交給雇來的那群農民同志管理,找了其中一個叫趙有才的主事,喬珍珍就當起了甩手掌櫃。反正種地施肥什麽的,喬珍珍是一竅不通。
不過,趙有才也不懂怎麽種甘草,喬珍珍說這是一種中藥材,他哪知道種什麽中藥啊,問喬珍珍,喬珍珍就叫京城種子公司那邊給了一個種植注意事項,然後就叫趙有才自己去琢磨了。
作者有話說:
我國國內第一臺冰箱是在1956年由北京雪花冰箱廠研制成功,當時是用于醫療公共事業,改革開放後才開始民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