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52、掃大街
第52章 52、掃大街
三家店面其實都挺不錯的, 緊鄰城市主幹道,不過,長豐鎮也就一條主要街道, 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圍人流量都還不錯。
一家靠近第一人民醫院,另外兩家靠的比較近,都在鎮中學附近,這邊還有一個居民自發組織起來的早市, 以地攤和小推車叫賣為主。
喬珍珍就選了其中兩個, 一個是醫院那邊的,一個是學校這邊的。
學校這邊的這個門面還挺大,有将近五十個平方, 而且是上下兩層, 不過樓上不能做生意, 頂多算個閣樓, 但閣樓的面積也不小,拿來做倉庫或者臨時住個人什麽的是完全沒問題的。
醫院那邊的只有二十個平方大,而且也沒有閣樓, 但是離副食加工廠近, 所以也是不錯的。
孫傳芳沒想到對方這麽幹脆, 還一次性就買兩個, 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 她剛來房管局沒多久, 還從沒賣過一套房子呢, 如果這次能成, 這個月的獎金肯定少不了, 也許還能提前轉正也說不定。
于是,孫傳芳也就沒虛報房主的價格,直接跟喬珍珍說了實價,希望她能趕緊交錢辦手續。
然後,幾人一起回了房管局,孫傳芳打電話叫來房主,等了将近半個多小時,房主就來了,看樣子都是想盡快成交。
最終兩個門面總共才花了一千六百八十元。
這樣便宜的門面,能買到就是賺到,喬珍珍都沒有還價,很快就辦了手續,拿到了房本。
長豐鎮是一個比較貧困的小城市,喬珍珍覺得便宜,別人可不覺得便宜,現在這邊的平均工資才五十多一個月,而且這只是門面,不是樓房,不能住人,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買的。
而且,城裏人的思想還是停留在等着單位分房的觀念上,自己花錢買房的人不多。至于農村人,那就更加不考慮了,一個是沒這麽多錢,二個是沒必要,還不如回農村砌房子。
等蔣麗麗回家後,她還是一副懵懵懂懂的狀态沒回神,怎麽才出去一個下午,表妹就買了兩個門面,難道不用回去跟家裏人商量一下嗎?就自己私自買了?還花了那麽多錢!她以為喬珍珍今天只是看一下而已。
喬珍珍晚上是在小姑家吃的,回來的時候還順便去肉聯廠買了兩斤五花肉,然後跟小姑父一起下班走回來的。
不僅喬珍珍在這邊吃晚飯,喬二哥下班之後也過來了,因為晚上喬二哥還要踩着三輪車帶小妹幾個回紅旗大隊。
Advertisement
飯桌上,喬珍珍就把她想開門店的事情又說了一遍,主要是說給小姑父劉一刀聽的,還把下午買的那兩個門面的位置說了一下。
劉一刀一聽就懵了,我這還沒說要跟你一起幹呢,你就把門面買了?而且還一次性就買了兩個。
喬二哥也有些吃驚,畢竟昨晚上才說起這個事,很多章程都沒細說的,但轉念一想,反正這事是鐵定要幹的,早點定下來也好。
廠裏那十臺面條機今天已經正式開始幹活了,效率比人工強太多了,這樣下來,他們的産量必定翻十倍不止,光靠在供銷社寄賣,肯定是不夠的。甚至他還在想,要不要去市裏還有省裏跑跑銷路。
大表哥劉小軍此時也坐在飯桌上,跟他爹一樣,也是才從喬珍珍嘴裏知道這個消息,覺得表妹做事太莽撞了,這可不是件小事,那必須從長計議。
喬珍珍見小姑父這樣的表情,無所謂地說道:“小姑父,你不用有心理負擔,無論你幹不幹,我肯定是要幹的,所以,門面肯定是要買的,早買晚買都要買,今天剛好碰到合适的,所以就買了。”
劉一刀其實也挺心動的,但他這個肉聯廠畢竟是國營單位,雖然現在效益被那些個體戶擠兌得差了很多,但對于他們這些打工的人來說,還是一份體面的工作。
別看他平時總是喜歡跟人抱怨說現在怎麽怎麽不如從前,但跟現代大多數上班族一樣,天天喊着辭職,卻又月月滿勤,劉一刀也是這個心理。
劉一刀沒有表态,小姑喬燕子卻看不過眼了,對喬珍珍說道:“珍珍,你放心,你小姑父不幹,我幹!我現在身子骨還硬朗,再幹個十幾年都不是問題。”
喬燕子現在才五十出頭,确實是幹個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都不成問題。
“胡鬧,你以為是過家家呢?再說了,你去上班,孩子誰帶?家裏誰管?”劉一刀虎着臉對老伴說道。
喬燕子才不怕,瞪着眼說道:“大毛二毛都七八歲了,又不需要天天抱在手裏,再說了,麗麗不是在家麽,她自己的娃她就不能管管了!”
喬珍珍倒是很喜歡小姑這樣的性格,而且做生意這種事情确實很需要主觀能動性,如果被逼着幹,那肯定是幹不好的。
所以,在劉一刀猶豫的時候,喬珍珍就已經做好不合作的打算了,但如果小姑願意幹,喬珍珍舉雙手贊成。
劉一刀倒是沒有不贊成老伴去,只是擔心萬一要是虧了....
“小姑,你要是願意幹,我肯定是歡迎的,你可以入股,也可以單純的打工,都是沒問題的。”喬珍珍又将這兩種方式的不同之處說了一下。
小姑一聽就想入股,但劉一刀和劉小軍都覺得打工比較好,蔣麗麗則全程沒發表意見,安安心心做她的透明人。
全家人意見不統一,一時間無法做決定,喬珍珍也不着急,就說天色已晚,就先跟喬二哥回去了,明天再過來,今晚上他們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喬珍珍一走,喬燕子就叫大毛去把小兒子劉小明叫過來,雖然分家了,但老一輩的思想還是覺得有事情需要跟兒子們說一下。
現在的單位一般都是下午4點半或者5點就下班了,不像現代動不動就是996和007的,甚至下午六點下班都是福利了,所以,他們晚上吃飯也早,劉小明過來的時候,也才七點不到。
他過來的路上,就向大毛稍微打聽了一下是什麽事情,大毛今年八歲,很多事情也是明白的,而且之前喬珍珍他們也都是在飯桌上說的,并沒有避諱孩子們,大毛就把他知道的事情都跟劉小明說了。
劉小明在來的路上,就想了很多。
對于三位表哥在鎮上辦廠的事情,他是知道的,畢竟當時喬大哥的照片可是上了當地報紙的,他媽喬燕子還拿着報紙在左鄰右舍中炫耀過。
不過,對于喬珍珍的事情,劉小明他們知道的不多,大家只知道她跟着老公一起去了京城生活,至于長豐鎮的三家工廠自然是喬家三位哥哥的,跟這位遠嫁的妹妹是沒有關系的。
劉小明高中畢業,本來在街道辦那邊也是有一份正式工作的,不過不是坐辦公室,因為當時辦公室的編制滿了,就給他随機調劑了一下,在街面工作,俗稱掃大街。
就為這事,劉小明一度成為人們飯後茶餘的談資,笑話他一個高中生要去掃大街。
街道辦主任答應他等辦公室有空閑編制了,再給他調整,劉小明其實知道自己原本辦公室的名額是被一個關系戶給頂替了,街道辦主任也沒辦法,以後調整這種話也只是些場面話罷了。
現在的工作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極少有人會主動離職,等着調整怕是等到頭發白了都不一定有。
于是,劉小明就讓媳婦頂替了自己的這份正式工作,他自己就去找了一個臨時工幹着。
其實,掃大街這份工作,雖然說出去有點不體面,但在當時也是搶手貨,不是誰都能去掃大街的,這可是正經的國營單位正式工作,是帶公務員編制的。
經過這個事情後,劉小明一直有種郁郁不得志的感覺,總想着幹一份大事業,讓平時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睜大他們的狗眼看看,我劉小明也是能出人頭地的。
他甚至還想過,要不要也去搞個體戶,但苗頭剛起來,就被老爹大哥還有媳婦給勸住了,弄得他心裏很不是滋味。
等劉小明一過來,喬燕子就将整件事情跟他說了,家裏幾個人全都坐在客廳裏商量。
喬燕子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反正決定了,我是一定要跟着珍珍幹的,大毛他們都大了,我每天待在家裏也沒事,趁身子骨還算硬朗,正好出去找點事情做。”
劉一刀其實也想通了,老伴兒出去上班也行,反正還有大兒媳在家裏做飯帶孩子,而且,讓老伴兒先出去試試水也好。
劉小明聽老媽态度這麽堅決,想了想,說道:“表妹不是買了兩個鋪子麽?媽一個人也管不來,要不,我也辭職跟着媽一起去。反正鉛筆廠那邊每個月才22塊錢,慧兒這眼看又要生了,這麽點工資根本不夠花,還不如出去闖一下。”
生怕爹媽不同意,劉小明又補充道:“這事雖然是表妹提出來的,但後面肯定是表哥他們在幫忙,表哥三個廠子開那麽大,跟着他們幹總不會錯的。”
劉一刀想一想,覺得也是,喬衛國他們的廠子,開業的時候他也去了,聲勢浩大,就連蘇鎮長都到場了,雖說還是個個體戶,但跟街邊擺地攤那種個體戶是不一樣的。
而且,劉一刀也知道這小兒子的心思,一直想着幹一翻大事,跟着喬家幹,總比他自己出去擺地攤要強得多。
于是,劉家這邊一致同意,喬燕子和劉小明兩人出去工作。
然後,大家又為這到底是入股還是打工争執了起來,喬燕子和劉小明都想入股,但劉一刀和劉小軍都不同意,堅持單純打工拿工資更穩妥。
最後,大家商量來商量去,喬燕子打工,劉小明入股。
沒辦法,說到底還是因為分家了,劉小明自己的錢,誰也說不了什麽。
劉小明一回家就把這事跟媳婦陳慧說了,陳慧其實也覺得打工拿份工資就行,沒必要入股,萬一要是虧了可咋辦。
而且,喬家表哥要是虧了,大不了繼續回家種地,他們要是虧了,連地都沒得種,難不成到時候要靠她掃大街養家?
不過,看着男人神采奕奕的雙眼,陳慧把這些話都咽了回去。
陳慧當初跟劉小明談對象的時候,他也是這樣神采奕奕的,陳慧第一次見他就知道自己以後肯定是要嫁給他的。
但,自從男人去鉛筆廠上班後,她就很少看到這樣的劉小明了,現在,這樣的表情又重新出現在了男人的臉上,陳慧不忍心打破它。
陳慧:算了,大不了就多掃幾條大街,每天蘿蔔白菜也能過日子!
劉小明:媳婦,你就放心吧,我以後絕對讓你天天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