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放心,青天白日做不了什麽。”

晏書珩無奈她腦子裏實在裝了太多亂七八糟的東西。

他将她按倒在椅背上,像是在嘗試從未做過的事般為她搖扇:“夫人體貼,讓我內疚,眼下無事,我哄你入睡全當賠罪。”

阿姒卻更吃驚了,

別家夫君體貼是天經地義,然而江回不同,不體貼的他才更像他,破天荒的溫柔只會讓阿姒覺得不真實。

不過有人哄睡倒是賺了,她得寸進尺:“既是哄睡,可得講故事。”

晏書珩不上她的套,笑道:“真講故事你還睡得成麽?若想睡得着,不如背一篇枯燥無味的文章。”

阿姒訝然直起身:“夫君怎知!我幼時一念書就犯困,後來阿爹想了這麽一招來哄我睡覺,屢試不爽!”

說完,她定定愣住了。

她脫口而出的爹爹,必不是鄭五。

失憶數月,這是阿姒第一次脫口說出有關過往的回憶。沒來由地,心口一陣揪痛,那是一種暖意混着心酸的感覺。

初時溫暖,過後則是綿綿鈍痛。

眼前似乎晃過一道道白幡,元寶紙漫漫揚揚,似片片薄刃。

阿姒倏爾站起。

她試圖回想起更多關于。

Advertisement

然而卻是徒勞,想起那夜偷聽時鄭五所說的話,阿姒心中陡然一驚。

鄭五說,撿到她期間,正好因造反落罪的罪犯在流放時途經當地試圖逃竄,遭官兵搜捕時跳了崖。同一期間還有北方南遷的世族經過,聽聞他們在那一帶遇到了胡匪,不少人被擄走。

他本疑心阿姒是罪臣家眷,但見她面上并無黥印,手腳腕處亦無枷鎖勒痕。又見她身上戴着價值不菲的手镯,猜測阿姒可能是随衆南遷的人,家中非富即貴,便想借救命之恩牟取名利。

可鄭五在那一帶打聽許久,未曾聽說有人尋找女兒,便推斷阿姒要麽再無親人,要麽被急于南遷的家人放棄了。

此刻無端的揪心讓阿姒不由疑心,她曾有家人,且很疼愛她。

但他們恐怕已不在。

适才漫天百花的錯覺讓阿姒雙腿脫力,她慢慢坐下。

有人在輕挪椅子,讓她不至坐空,阿姒驟然回神,嘴角挂上勉強的笑。

晏書珩沉靜的眼底映着阿姒怔怔然的模樣。

雖不知阿姒是如何成了鄭五的女兒,但她既果斷和刺客遠走高飛,且事後對那郎中毫無眷戀,多半也猜出那并非她的生父。

但他不知江回是否知道此事,多說多錯,只道:“恨那郎中麽?”

阿姒目光裏覆了冷霜,微帶輕哂道:“父女之情從無,何來恨?”

他更溫和了:“方才為何難過?”

阿姒嘴唇張了又合。

先前為了與鄭五撇清幹系,她只含糊說那是撿到她的陌生人,未說是幾歲被撿到,也未說過失憶的事。

失憶之人如同白紙,有心人想編造故事來诓騙實在太容易了。

即便江回如今不會害她,不代表他能一直如此。沒有過去、缺乏閱歷的人易被拿捏,她不能輕易将這軟肋告訴他。

至少得等日子安穩後再提。

阿姒想起早前那個夢,夢裏的爹爹無奈又縱容地輕揉她發頂。

她倏爾道:“夫君,可以給我你的手嗎。”聲音溫軟似春風,叫人無從拒絕。

晏書珩伸出手。

阿姒捧住那只溫暖的手掌,掌心的溫暖傳入她手中,她像懵懂的孩童般,抓着那只手,放在自己頭頂。

“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就像孑然一身暴露在野外時,頭頂多了一片可遮風避雨的屋檐。

曾經有父親庇護的感覺是這樣的。

阿姒松開他的手掌,語氣平緩,沒有半分情緒起伏:“好啦,我玩夠了。”

青年的手從頭頂移開,卻捧住了她的半邊臉頰:“怎麽了?”

聲音卸去了因僞裝江回而生刻意生出的疏遠淡漠,以他晏書珩的語氣詢問。

低柔溫和似無變寒夜裏的一豆燭火。

阿姒不由得微滞,随即轉眸,眼底又是澄澈不染憂慮:“不是要哄睡麽?”

晏書珩笑笑,再次在她發頂揉了揉。

他連她是姜氏哪房都不清楚,更不知道她是如何遭逢意外,或許失憶對眼下的她而言是件好事,也歇了繼續試探的心思:“不若我給夫人念幾個故事。”

阿姒莞爾笑道:“夫君聲音太好聽,若講故事,我會被勾得睡不着呢。”

她選擇強顏歡笑,晏書珩也不拆穿,只像縱容妹妹般道:“好,都依你。”

他輕搖扇子給她背起《千字文》,甚至還有《禮記》中的一篇。

“……求中以辭爵者,辭養也。”

最後一個字音落下時,搖椅上的人已睡去,晏書珩手撐着扶手,溫柔的目光覆落在她面上,像一層軟紗。

他起身欲往外走,又轉身囑咐靜候在旁的竹鳶:“取條薄被來。”

竹鳶取來薄被,正要給阿姒蓋上,青年已将其接去。

他俯下身,替沉睡的女郎小心蓋上,這才頭也不回地離去。

院外難睡安穩覺,阿姒只歇了半個時辰便醒來,這一覺雖短,但出乎意料,睡醒後她神清氣爽。

手摸到遺落在一側桌上的蒲扇,耳邊回響起他念的那些文章。

阿姒沉默地摩挲扇柄。

稍晚時,他托人遞回消息,稱差事忙碌無法歸家。

一夜後,阿姒再想起夫君時,對他的印象依舊是神秘寡言。

昨日破天荒的捉弄和體貼仿佛昙花乍現,他好像一直沒變過。

淡漠也好,溫柔也好,就連一反常态的捉弄,似乎都是他原有的樣子。

日升正空,正是午歇時。

寂靜竹園中響起稍顯急躁的腳步聲,值守的護衛輕叩門扉。

“長公子,探子來報,城郊有賊寇出沒,怪就怪在,那夥賊寇并未殺人,亦未劫掠財物,而是直奔一獵戶家中而去,而那獵戶非但不思報官竟還連夜離家,形跡可疑,被我們安插在城門附近的人合力攔下。”

稍許,靜阒室內傳出個全無睡意的清潤聲音:“我已知曉。”

片刻後,晏書珩同數名護衛幕僚現身城西一暗室中,推開門,一漢子雙手被縛,垂頭跪在地上。

漢子身形健碩,須髯如戟。

晏書珩細細打量他,那人将頭垂得更低了,不願被看到真面目。

晏書珩忽而微笑。

“或許,我們都被戲弄了。”

他淡道:“為将軍松綁。”

漢子見身份已暴露,索性擡頭,粗聲道:“長公子雖曾是先太子心腹,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您是南周新貴,貴比天皇,而我趙敞一賤民,故國不再,舊主已故,怎擔得起貴人一聲将軍!”

言辭間盡是諷刺,句句暗指晏書珩,晏書珩平靜得近似一樽無悲無喜的佛像,周身籠着溫和卻疏離的霧。

另一幕僚出來斥道:“當初胡賊入侵,中原大亂,長公子南下,亦是為先太子謀劃。後來長安城破,先太子命陳少傅和将軍您護送小太孫南下,當初小太孫仍在逃亡半道上時,祁家便想扶持今上登基,是長公子以禮法相勸,此事才被壓下。可惜陳少傅遇害,将軍和小太孫亦不知所蹤,後來江東殷氏不知從何處弄來個假太孫,以此為由起兵謀逆,長公子查知真正的小太孫已去世,這才擁戴新帝登基!你我是大周臣民,當以國朝安穩為先,難道要任它繼續亂着?!”

趙敞冷哼:“誰人不知如今南周是祁、晏當權,若說晏氏無背主之心,老子不信!”

那幕僚羽扇一拍,要繼續辯駁,被晏書珩擡手制止。

他屏退衆人,只留破霧近身保護,而後平靜地看向趙敞:“琅琊王登基,的确有我晏家推波助瀾。但我與殿下一道長大,殿下信重我,我沒理由加害小太孫。但我亦有私心,自要為自己和家族謀利,哪怕疑心陳少傅和小太孫之死有蹊跷,但在今上登基已是衆望所歸時,小太孫又尚年幼,即便他無恙,我也會随波逐流。”

趙敞沒想到他會如此爽快地承認,冷嗤一聲,未再說話。

晏書珩不欲廢話:“将軍有所不知,襲擊您的賊匪正是我要抓的刺客,我的人是誤打誤撞才把将軍抓來。”

“難怪——”趙敞呸了聲,“那你說,他們為何故意讓你發現我行蹤?”

“許是想給我添些麻煩,順行調虎離山之計,趁亂逃走。将軍曾護送小太孫逃難,若我與您有牽扯,恐惹其餘世家和新帝忌憚。”晏書珩上前一步,意味深長道:“又或許,他們查知小太孫還活着,欲尋到人,讓當初支持先太子的世家反對新帝,激起衆世家鹬蚌相争,以漁翁之利。”

趙敞目光頓時淩厲:“胡扯!小太孫都被害了,你說甚鬼話!”

他目光難以察覺地一閃。

晏書珩了然笑道:“人話還是鬼話,将軍想必比我更清楚。”

趙敞諷道:“難不成你想效仿殷氏,扶個假太孫操控朝局?”

“如今晏氏權勢正盛,我又得新帝信重,作何要自損利益?”晏書珩聲音忽而低了,“我只是記得殿下很疼這個孩子。”

趙敞半信半疑地看他:“為何?”

為何要冒着被衆世家和皇帝察覺後猜忌排擠的風險去保一個孩子。

晏書珩自不會将全部想法說出:“大概,是想百年後再見殿下時能心安吧。”

他只說了句“将軍自行定奪”,便走出暗室。

.

回時已是斜陽夕照,馬車的影子落在石板路上,被拉得極長。

晏書珩挑開簾子,側臉被霞光勾出絢爛光邊,他望着殘陽,淡淡地笑了笑。

穿雲亦随之望向簾外。

郎君于十五六歲便已入仕,起初一步一個腳印。兩年前礙于祖父之命和家族利益,不得不放棄與他志同道合的先太子,前往南方籌謀,自那後,郎君更熱衷于權術,也更不擇手段,履立事功。

有時穿雲覺得,無論洛陽還是建康,都是座金光熠熠但密不透風的金籠。那些煊赫一時的宗親世族們是被權勢圈住的虎豹,為了穩住地位,只能無休止地相互撕咬。

少年收回感慨:“兩日後要回建康,郎君有何要安排的?”

晏書珩收回手。

氈簾落下,霞光遁走,車內再度變得昏暗。他聲音裏的情緒也變得朦胧。

“無甚,只是有個人,我得帶在身邊。”

穿雲以為是那不識好歹的趙敞,氣道:“長公子可要屬下準備鐐铐鐵鏈?!”

晏書珩溫和地看他一眼,輕笑:“應當不需要,但也說不準。

“待我回去問問她。”

下了車,他徑直往小院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