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酉時,下午五點多鐘,太陽比先前弱了點,但還是威力強大,照在身上讓人止不住的汗流,心頭燥熱。

縣衙門口沒有遮擋物,陽光直直地射過來,一片亮晃晃。

百來個人站在門口的空地上,暴露在陽光中,黝黑的臉上流着汗,他們顧不上擦拭,緊緊地盯着縣衙關閉的大門,眼裏滿是憤怒。

他們的莊稼就要旱死了,新來的縣太爺偏偏不肯求雨。

蘇老爺為他們去懇求縣太爺,去了兩次,縣太爺都不肯答應。

怎麽就這麽狠心呢?

今天他們來,一定要讓縣太爺答應求雨。

來了好一會兒,衙門緊閉,任憑他們叫喊都不開,焦躁的氣息在人群中湧動。

=

縣衙對面的屋檐下,朱管家望了一眼激憤的人群,轉回目光。

小心翼翼地瞄着三步外的王爺,微微弓着腰,低聲請示:“王爺,我們走嗎?”

眼瞧着局面要失控,王爺最是厭煩吵鬧,最好是避開。

裴言沒有應答。

他站在屋檐的陰影下,鬥笠壓下來遮住眼,一身玄色衣裳,沉默着靜靜立在那兒,即使在這豔陽白天,也給人一種陰沉的感覺。

陽光斜過來,照着了他衣裳的一角,在上面染上一層暖意,仿佛要驅散他身上的寒意。

Advertisement

裴言稍稍後退一步,躲開那點陽光,整個人重新縮入陰暗裏。

朱管家一直注意着他的動靜,看他向這邊退了一步,連忙跟着往後退,使得兩人之間的距離還是三步。

王爺不喜與人接近,朱管家在他兩歲時就到他身邊侍候他,知道他的這個習性,平時都很注意,不是必要的情況下從不靠近他。

站定後,再看向王爺,見他沒有要離開的意思,不由得暗暗納罕。

王爺今天不對勁,很不對勁。

在平陽縣用過午飯,按照以往的慣例,他們應該啓程返回府城,王爺卻忽然改變行程,順着人流在街上閑逛起來。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王爺喜靜,這是天生的性子,四五歲時就不耐煩宮女內侍跟随,連生母何妃娘娘也不親近,喜歡一個人待着。

等王爺長到六歲,娘娘發病,神志不清時打罵王爺,從那以後王爺更加孤僻,經常獨自躲在昏暗的房間裏,不許人進入。

王爺十二歲封王到徐州,一直都是閉門謝客,從不與徐州官員結交,應酬一概推掉,出門的次數屈指可數。

只在每年的七八月到平陽縣尋醫,解除身上積累的熱毒。

而每次解毒後都是一刻不停留,立即趕回府城的王府。

六年來,他們都是第一天從府城啓程來平陽縣,第二天找到燕神醫解毒,第三天回王府。

而現在,王爺打亂了六年來一成不變的行程,并且忍耐着不适在人群中行走。

他心中驚奇卻不敢問,只得跟着王爺,盡量為他隔開人群,不讓人碰到他。

走着走着,他們就到了縣衙。

縣衙門口堵着人,吵吵嚷嚷,最愛安靜的王爺卻停下來,站在了這裏,站了好一會兒了。

陽光燦爛,灑在地面,屋檐下投下一片陰影,光與暗劃出一條界限,泾渭分明。

王爺站在陰影中,前面就是燦爛的陽光,相近咫尺,卻不能相融。

王爺一向都是不喜陽光的,就是一個人在房間待着,都要把窗幔全部拉上,萬不得已出門時也要戴上鬥笠,遮擋住陽光。

現在王爺就戴着鬥笠,正面朝向縣衙門口,一直沒轉移過視線。

站了這麽久,除了剛剛後退時,王爺連姿勢都沒改變。

朱管家心中更是奇怪,王爺很少對人和事表現出如此大的關注。

他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先前王爺在街上并不是毫無目的地閑逛,也不是無意之中走到了這裏,而是特意到這裏來的。

可是王爺來看什麽呢?

湊熱鬧,看這些人在這裏鬧事?

即使王爺今天的行為每每出乎意料,讓他驚詫不已,他也絕不相信王爺有這樣的興致。

那麽,王爺到底要看什麽呢?

朱管家心中疑惑,随着王爺的視線,又一次望向聚集在縣衙門前空地上的那些農夫模樣的人們。

=

縣衙大門緊閉,十來個人拍打着大門高聲叫門,其餘人圍成半圈,跟着叫喊。

“開門!開門!”

“我們要見縣太爺!”

“縣太爺,求求你,莊稼要枯死了,給我們求雨吧,求求你……”

一個尖細的聲音忽然響起,刺破門口的嘈雜,清晰地送入每一個人耳邊:“縣太爺不會求雨的,他說不下雨是老天爺的錯,他不會向老天爺求雨。”

人群有一瞬間的安靜,又爆發出更大的喧鬧。

“天哪,這說的什麽話,老天爺聽見會生氣的。”

“縣太爺真的這麽說?”

“是真的,我午時就聽到有人在傳,說蘇老爺去請縣太爺求雨,縣太爺就這麽說的。”

“老天爺不會怪罪吧?更不會給我們降雨了。”

“錯的是老天爺,天哪,他怎麽敢說?”

=

錯的是老天爺、老天爺、老天爺……

一聲聲鑽進裴信耳裏,如雷貫耳,回音久久不絕,激得他身子發顫,雙拳不自覺地握起。

眼前仿佛又浮現出父皇看他時嫌惡的眼神。

他很少見到父皇,只在過年過節或者父皇壽誕的宮宴上,他能得到允許拜見父皇。

父皇和皇兄皇姐說話,把皇弟招到身邊詢問功課,笑呵呵地逗弄皇妹,卻不會看他一眼。

偶爾視線不小心掃到,總是馬上皺眉移開,像看見了不幹淨的東西。

母妃說,懷他時被父皇的其他妃子暗算,身中奇毒,毒素損壞了他的眼睛,他生下來眼睛顏色就與衆不同。

父皇請國師蔔卦測算,得到上天指示,他的眼裏承載着數萬魂魄對吳朝皇室的詛咒,是為不祥。

他不明白,明明是被奇毒損壞的眼睛,怎麽就成了詛咒的象征

明明不是他的錯,怎麽就人人都厭棄了他

他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老天要判他生而有罪。

母妃抱着她哭,說對不起他,讓他生來就受苦。

然而在母妃發病的時候,又會一句句地咒罵他。

“你這個孽障,為什麽要生下來?”

“你怎麽不去死?”

“你去死啊!”

母妃披頭散發,雙目赤紅,面色猙獰,盯着他的目光滿是怨毒,問他為什麽不去死。

活着很難很難,每天都像在淤泥裏掙紮,讓他透不過氣來。

可是即使這樣,他也不想死。

他沒做錯事,那冤魂也不是他做下的孽,憑什麽要他死?

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既然生下了他,又憑什麽要他死?

母妃拿棍子打他,拿針刺他。

有一次差點刺到他眼裏,要不是朱內侍沖過來抱走他,他的眼睛就被母妃刺瞎了。

朱內侍盡心盡力地服侍他,十二歲時父皇把他打發到偏遠的徐州,朱內侍跟過來,當了王府的管家。

朱管家可憐他,但也害怕他。

有時他對上朱管家的眼神,能看到那裏面深藏的恐懼。

這世上人人都視他為魔物,只因上天指他為不祥。

他活着,卻像行屍走肉,在深淵裏爬行,在淤泥裏掙紮,一日一日地看着自己深陷。

可他還是倔強地掙紮着,不肯遂人的意消亡。

他知道,自己将在痛苦、不甘、憤恨中度過一生,最終抗不過上天,背負着罪名死去。

死了還要身負污名,被人唾罵。

可是今天,一道驚雷劈到了他的眼前。

用午飯時,遠處一桌的耳語飄來,如千斤重錘砸在他心間。

“縣太爺說,錯的不是他,是老天爺。”

那一刻,他的腦中渾渾噩噩,怔然失語。

原來老天爺也會錯嗎?

上天判定他為不祥之人,他憤怒、不甘,卻沒有想過可能是老天爺錯了。

現在卻有人堂而皇之地說,“錯的不是我,是老天爺。”

等他走出飯館,凝聚心神側耳去聽,發現有很多人議論着平陽縣知縣說的這句話,語氣中都是譴責和惱怒。

他捕捉着這些話語,随着人流,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縣衙。

站在屋檐下,他強抑住顫抖的身子,目不轉睛地盯着縣衙的大門。

和那些人一樣,他迫切地盼望那扇門打開,平陽縣知縣從裏面走出來。

他想看一眼這個人。

看一眼這個說出“錯的不是我,是老天爺”的人。

=

門還是沒有開。

“我們把門撞開!”先前的那個尖細聲音再一次響起。

撞門?

即使心中滿是怒氣,人們也不免遲疑。

民不與官鬥,對官府天生的畏懼讓他們不敢造次。

來這兒的主要目的是要求縣太爺求雨,他們并沒有想着動手,沒這個膽子。

有人嘀咕:“沖撞官府可是死罪。”

王三聞言,繼續提高聲音大喊。

“縣太爺不出來見我們,這是下定決心不管我們的死活了。”

“縣太爺不肯求雨,莊稼馬上就要全部旱死,今年一粒糧食都收不到。”

“難道我們就這麽回去等着活活餓死?”

“左右都是死,我們拼了。”

“今天一定要見到縣太爺,讓他給我們一個交代。”

“我們這麽多人,難道縣太爺把我們都抓起來?”

是啊,左右都是死。

一個多月沒有下雨,水井大多都幹枯了,土地裂開,稻子漸漸蔫下去。

若是二十幾天之內莊稼再不能得到充足的澆灌,就會全部枯死。

他們已經沒了活路。

看看周圍的人,他們又多了一點勇氣。

他們只是撞門,又不和官府的人交手,不是大罪。

就像那人說的,縣太爺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抓起來。

“撞!我們把門撞開!今天一定要見到縣太爺。”

一些漢子沖着門口走去,擺好架勢,就要合力撞上去。

一時找不到趁手的工具,他們只能憑血肉之軀撞開縣衙的大門。

王三悄悄往後退。

蘇老爺交代要把聲勢鬧大,讓縣太爺吓破膽,于是他扮作農夫,混入這些人,見機行事。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順利,他對事态的發展很滿意。

蘇老爺也一定會滿意。

=

衆人走到離着縣衙大門七八步處,沉膝彎腰,側過身子,肩膀對着門,正要沖上去使力撞門。

忽然聽得“嘎吱嘎吱”響,門從裏面打開了。

衆人踉跄着止住步子,擡頭朝門口望去。

裴言也稍稍擡頭,從鬥笠下望向門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