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謝亦雲上午到達桃花村,先和俞縣丞、夏主簿、古司稿見面,詢問他們組織人員挖掘坎兒井的情況。

夏主簿和古司稿都看向俞縣丞。

三天,兩人對俞縣丞已經敬佩得五體投地。

他們和俞縣丞同事十幾年,對他的印象就是嗜酒、懶散,若不是此次調配全縣民衆,他們恐怕永遠都不會知道,俞縣丞竟是這樣一位大才。

紛雜的人事到他這裏一一被理順,瞬間變得一目了然,清晰無比。他從容地一件件安排下去,別人要幾天甚至十幾天才能做成的事,他不過一兩個時辰就輕輕松松地解決了。

他的腦子裏似乎保存着無盡的資料,對平陽縣各地都了若指掌。

往往到一個村子,他們兩人還在準備去翻閱卷宗查找此地的情況,或是召集當地人詢問,他卻早已列出相近幾個村子的人口、地形,開始考慮如何整合分配人員,最大效率地開展坎兒井的挖掘。

又兼他過目不忘、過耳不忘,做起事來更是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于是在他們眼中無比艱難的任務,就這樣一帆風順地完成了。

僅僅只用了三天。

而且在他們的感覺中,俞縣丞的本事還只使出了十之一二。

這樣的才能,只治理一個縣城實在可惜了,應該去治理一府、一州,甚而……一國。

想到這裏,兩人趕緊打住。

君主之下,治理一國的人,那不是丞相了嗎?

他們委實是異想天開了。

Advertisement

現在縣太爺問起坎兒井的挖掘情況,兩人唯俞縣丞馬首是瞻,都看向他,等着他代表三人應答縣太爺。

謝亦雲跟着看向俞縣丞。

俞縣丞也不推辭,拱手道:“縣太爺放心,各地挖井的人員都已安置妥當,十二天之內,所有坎兒井必定能全部完工。”

語氣微頓,笑了一笑,又道,“縣太爺随時都可到各處巡視監督,不過縣太爺這些天連日奔波,若是疲累,不去也不妨事,有我們三個看着,不會誤事。”

謝亦雲聽着,不由得挑起眉頭。俞縣丞的意思,是她後面的時間可以當甩手掌櫃?

看來俞縣丞對自己很有信心。

“是呀是呀,縣太爺三天跑了這麽多路,着實辛苦,好好歇一歇。”夏主簿接話,“俞縣丞把事情都已經安排好了,只要有人看着就行,縣太爺不用擔心。”

“對對對,縣太爺好好歇歇。”古司稿附和。

兩人滿面自信,底氣十足。

今天早晨,所有的人員調配都已到位,俞縣丞各方面都考慮得細致周詳、面面俱到,後面的十幾天只需要監看人們按章辦事。

要是這都做不好,他們兩人當真愧對每月的俸祿了。

看着三人的面色,謝亦雲不禁笑起來。

好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把事交給他們,自己就不要插手了,索性完全放手讓他們去做。

以後要做的事那麽多,如果事事親力親為,怎麽都幹不完。

從現在開始,就要培養下屬獨當一面的能力,鼓勵他們踴躍表現,勇于擔事,給他們獨立地主導完成工作的機會。

“好。”謝亦雲想定,欣然道,“我就坐等好消息了。”

正好閑下來,她仔細研究一下系統。

這些天忙碌不堪,她每每打開系統只是瞄一眼地圖,其他的都來不及看,特別是還有一個抽獎的功能,她一直沒點開。

說不定還有驚喜等着她。

再來,幹旱的問題已經解決,平陽縣以後的發展如何着手,她要靜下心來想一想。

這是一個難得的空閑時間,趁這時她要好好地規劃一番。

按照她的設想,解決幹旱問題後,就要把平陽縣高速運轉起來,大力發展農業、商業和工業,重中之重是建立武裝力量。

若是事先不規劃好,到時必定手忙腳亂,攪成一團亂麻。

而在這十幾天裏,全縣都在搶挖坎兒井,俞縣丞包攬了全部事情,她倒成了一個閑人,想必在以後的三年內,再不會有這樣的空閑。

這段時間裏,她要好好地想一想。

她不打算回縣衙,在縣衙待着等消息也不安心。

桃花村是全縣範圍內挖井任務最艱巨的,大概率是最後一個完工的村子,她就在這兒等着,等着坎兒井挖好,井水澆灌莊稼,确定稻子抗過了旱災再回去。

在這之前,她先好好地睡一覺,這幾天确實是累着了。

正要走,俞縣丞忽然叫住她,對着她鄭重行了一禮。

直起身子,滿面愧疚:“此前縣太爺召集人手到杏子村挖井,俞某違抗縣太爺的命令,實在慚愧,今在此向縣太爺請罪。”

謝亦雲眯起眼。

只請罪是不行的,錯了就要罰,誰都不能例外。

她要在三年之內高速發展平陽縣,首先必須建立絕高的個人威信,保證人人都聽從她的命令行事,絕不違抗。

這樣她才能把平陽縣牢牢地握在手裏,把平陽縣的民衆擰成一股繩,全力發展,快速壯大起來。

她的威信,決不容挑釁。

想要民主,等她度過生死大關再說。

因為目前的中心任務是挖掘坎兒井,搶救莊稼,而時間又緊急,事務繁重,俞縣丞抗命這件事,她是準備等這十幾天過去,坎兒井都挖好以後再說的。

既然俞縣丞此時提起,那就先和他說明白,想口頭謝罪就蒙混過關肯定是不行的。

夏主簿和古司稿察覺到忽然凝滞的氣氛,偷偷瞄着縣太爺眸中閃過的一抹意味不明的光芒,心中有些發顫。

縣太爺雖然年輕,氣勢卻不容小觑,又常常讓人捉摸不透。

俞縣丞一向懶散慣了,不聽縣太爺號令去挖井,不知會受什麽罰呢。

放在以前,兩人是不會管的,但這三天改變了他們對俞縣丞的看法,又欽佩他的才能和本事,現在眼看他要倒黴,都有些不忍,猶豫着想開口求情。

“縣太爺……”夏主簿壯起膽子,弱弱喊一聲。

正要繼續說,卻被俞縣丞打斷了。

“縣太爺,俞某甘願認罰。”俞縣丞一臉誠懇,向着謝亦雲再一次施禮。

哦?

謝亦雲有些意外,這人竟是主動請罰,真是知情識趣。

不過罰還是免不了的。

“上次左小山三人犯錯,我打了他們二十棍棒。”謝亦雲悠悠道,“俞縣丞嘛……”說着停下來,打量面前的人。

一雙劍眉微微擡起,回望着她,面上鎮定,不見害怕。

是他小看縣太爺,就憑縣太爺救了全縣莊稼,挽救多少人餓死的命運,這頓打,他該受着,毫無怨言。

旁邊的兩人卻急了。

俞縣丞年紀已大,怎比得上左小山三人,挨這一頓打,恐怕要傷筋動骨。

就不能不打嗎?罰銀子也行啊,自古就有以銀代罰的例子。

“縣太爺……”兩人急喊。

謝亦雲沒理兩人,語氣一轉:“不過俞縣丞知錯能改,連夜趕到水旺村,三天安排好挖井事宜,有功勞,也有苦勞,按理說,功足可抵過。”

夏主簿和古司稿面上一喜,這就是說,不罰了?

“但在我這裏,功是功,過是過,不能相抵,有過要罰,有功就獎。”謝亦雲繼續道。

邊上兩人面色一垮,還以為不罰了呢,結果縣太爺還是原來的縣太爺,不講人情。

“考慮到俞縣丞的年紀,就不罰棍棒了。”謝亦雲緩緩道,“罰三十天勞役。”

“也不限定一次做完,做一天記一天,做滿三十天為止。”

說完,問道,“俞縣丞,你可願受此罰?”

古司稿眼珠一轉,願意,肯定願意啊,不願意是傻子。

不知縣太爺是忘記了還是故意的,沒限定幹完勞役的時間。既然如此,有空有精神時就去做一天,拖個幾十年都沒問題。

夏主簿也松了口氣,縣太爺最後到底還是講了一點人情。

在兩人轉着念頭時,俞縣丞已經向着謝亦雲躬身行禮:“俞某認罰。”

說好此事,謝亦雲和三人分開,由一個村民帶着,去到給她布置好的房間休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