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簡單、溫馨的抓周禮之後,賈敏就開始忙着除服事宜,再有半年就是滿了27個月的生養恩,可以除服了,這除服是大事兒,可是馬虎不得,不僅是孝道,更關乎着林海日後的仕途。

守孝期滿,只有經過親朋故舊見證,才代表你可以再次出仕謀前程了,當然,這個除服宴要擺的隆重,也是有重新結交,增加感情,為日後仕途鋪路的意思在,所以早早地就得開始準備着。

當然,姑蘇祖宅這裏,因為林家人丁凋零,而且,林家祖上早就因為封爵,舉家搬遷到京城,這邊兒只有忠仆照看着莊子跟祖墳,人脈什麽的都在京城那邊兒。

所以,林如海他們是在這邊兒守孝期滿之後,除服是在京城那邊兒辦的,賈敏給兒子辦了抓周禮之後,就獨自跟又一次落榜的賈政先一步回京了。

林如海抱着自己大胖兒子将賈敏跟賈政送上船之後,就一邊兒繼續窩在家裏守孝,一邊兒教導兒子學習。

這一年來的接觸,林如海真的是又驚又喜,這可是林家老祖宗保佑,給了自己一個聰慧健康的子嗣。

就林玉軒這過目不忘、舉一反三的天賦和聰慧,林如海相信,這孩子未來的成就,肯定比自己強。

只是,他也擔心,孩子太聰明,他怕慧極必傷,所以,林如海也不只是教書,同時也會經常帶他去集市或莊子上放松,看看普通百姓的生活。

為了趕在中秋節之前回京跟賈敏團聚,林如海跟林玉軒商量了一下,爺倆決定帶着人直接走陸路,行禮跟給各家帶的特産什麽的,由林管家用船帶回去。

林如海因為知道自己兒子的聰慧,加上他本就不是什麽嚴父,所以,有什麽事兒都會正兒八經的跟林玉軒商量。

再有,林玉軒天生神力,那小身子骨怕是比他還健康,他也不用擔心一路上折騰,小混蛋受不了。

至于林玉軒,他本就暈船,能不坐船,他恨不得舉雙手贊同,趕緊答應道:“爹,正好,看看。”

不是林玉軒想裝孩子,說話不清不楚,這個還是硬件惹的禍,他雖然努力練習說話,以便溝通。

但還是無法做到連貫的說長句子,就比如背書,他也只能兩三個字一頓,不然就開始吐字不清甚至流口水了,還越急越說不清。

好在他畢竟不是真的小孩子,不會颠三倒四的說反話,只是說話慢,嘣字兒,平翹舌有時候分不清造成大舌頭現象,所以只要說話的時候盡量精簡就能避免。

Advertisement

林如海立馬明白胖兒子的意思,摸了摸兒子剃的光溜溜的後腦勺點頭笑道:“好,帶你看看沿途風土人情,讓你漲漲見識。”

林玉軒摸了摸自己頭頂的福桃,認同的點頭,然後建議道:“爹,騎馬吧。”

林如海哈哈大笑,逗着他道:“你老子肯定是要騎馬的,但你還是在馬車裏蹲着吧!”

爺倆歪纏夠了,就直接讓人準備好馬車行禮之後,林如海抱着林玉軒騎馬慢行。

一路來到山東境內,正巧遇上個小鎮,趕上退潮,有漁民趕海弄來了一些海貨上來兜售,林如海想着自己胖兒子還沒吃過像樣的海鮮,加上再有一日的路程就到家了,也用不着着急。

幹脆就二兩銀子包了那些海鮮,又在旁邊找了一個小鋪子,小厮過去跟老板打了招呼,給了一兩銀子,讓幫着給處理出來,樂得老板那是見牙不見眼,立馬将自己一家老小都叫上幫忙。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裏沿海,所以自然也就衍生出相應的一些謀生手段,比如這樣路邊的幫着加工的鋪子。

既能讓過路的客觀能就地吃個鮮兒,又能讓漁民把這些不值錢的雜貨有個售賣的地方,彼此互利互惠,最主要的是這樣的攤子,除了搭些燒柴之外,就是無本的買賣。

至于需要的主食還有雞蛋,這些都是單花錢的,林玉軒他們一行人加起來二十多個,加上給老板的手工費合起來一共花了一兩四錢銀子。

前世林玉軒天南地北的跑,海鮮自然也沒少吃,但還真就沒有現在這個明顯就是當地漁民支起來的攤子做的地道。

雞蛋蒸海膽,蛎蝗大蝦做鹵的面條,拳頭大的螃蟹清蒸後蘸着調了姜汁的醬油那叫一個鮮,用韭菜跟海腸做陷兒的水餃能饞掉你的牙......

就算這些被當地人當做不值錢的雜貨,卻讓就連林如海這樣自制力超強的人都難得放縱的吃撐,更不用說林玉軒了,小肚子早就挺得不敢彎腰了。

二兩銀子買的海雜貨,那可老多了,老板征求了林如海的意見之後,把那些海鮮煮好,倒進他們随車帶着的大鍋裏,等晚上的時候可以再吃一頓。

大約是老板看林玉軒乖巧可愛招人稀罕吧,臨走的時候還送了林玉軒小半盆子的海水煮的海瓜子。

道謝後,林玉軒立馬把綠色的,尖尖的、長長的海瓜子,用當地鑿了孔的薄石頭片把屁股一掰,然後一吸,林玉軒的眼睛當即就亮了,太好吃了!

老板都驚呆了,這孩子瞅着也就兩三歲頂天了,竟然自己就能掰動海瓜子的屁股!

林如海有些無奈的胡嚕了一下自己胖兒子的腦袋,這小兔崽子,只要遇上吃的,別說掰個海螺蛳的屁股,你讓他扛麻袋他都能去幹。

為了感謝老板,也是為了讓自己兒子丢人的事情趕緊翻篇兒,林如海讓老板幫着介紹靠譜的商家,采買一些類似海參、花膠這一類當地特産的營養品。

扔下幾個小厮去跟着老板采買之後,林如海就帶着自己的胖兒子邊走步消食,邊講解一些當地的民生。

此時的林玉軒倒是理解,紅樓中的黛玉,為什麽能冷眼看着就知道賈家的大概情況,林如海可不是賈政那種不通俗務的男人。

他教導子女,會先讓孩子了解民生,比如,在姑蘇守孝的時候,林如海偶爾也會抱着他去集市,他不會反對兒子想吃糖葫蘆、糖畫這一類的街頭小吃。

但你想吃,那就得自己跟老板溝通、付錢,林玉軒最開始被憋出來話,就是為了要一根糖畫。

林如海這樣做,其實好處是非常多的,首先,他能鍛煉孩子的結交能力,還有,不會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毛病,也不會輕易被人糊弄的跟傻子一樣。

他林如海的孩子,又是長子,未來是注定為官做宰的,要是五谷不分、四六不通,那就擎等着被人糊弄算計吧,到時候別說為民伸冤、為君分憂,能不能保住小命都兩說呢!

就在林如海給林玉軒講這裏因為沿海,多沙灘,耕地很少,也就很少有人家會養豬牛羊之類的牲口,頂多會養些雞鴨這樣的家禽。

這就造成,沿海地區,雖然因為靠海,所以一般不會被餓死,米面之類的卻比其他地方都貴,肉類更是稀缺。

還沒等林玉軒想好怎麽說的時候,就聽到前方藥鋪傳來争吵聲,隐約的還能聽到外國人特有的僵硬發音。

本來林如海是打算繞路的,畢竟,他手裏還有自己的大胖兒子呢,誰知道發生争執的時候,會不會誤傷其他人?就是要吓到孩子,那也夠自己心疼的。

但林玉軒不幹啊,他拉着林如海的手就往前沖,嘴裏還不停的喊着:“爹,槍,槍啊!”

林如海有些無奈,又看着迅速圍攏過來看熱鬧的百姓,趕緊彎腰一把把自己的胖兒子抱起來,生怕被人給踩了,嘴裏還得安慰着:“行,我抱你過去。”

走近了,林如海才看清那外國人手裏的是一支西洋火铳,當即吓了一跳,這個可是朝廷嚴令禁止的東西。

他趕緊走過去仔細詢問,通過藥鋪老板的講述,還有那個外國人磕磕絆絆,連說帶比劃,林如海才明白。

這個外國人是一個海上商人,只是他運氣比較差,半路上,他的船只觸礁翻了,他跟自己的兩個同伴九死一生逃了一條命出來,但船上的貨物都沉海了。

他的運氣比較好,沒有什麽大礙,就帶着兩個受傷的同伴,還有臨時抓到的一點兒食物,利用木板順着水飄到了這裏。

原本,以為他抓到的是他們那裏的糧食,現在這樣各處都吃不飽的時期,在任何地方,有新的糧種都會換取大量的錢財。

若不是他本來就是他們那裏的貴族,糧食是絕對不會允許帶出國的,可是,他們在海上漂泊了好多天,糧食早就腐爛不能用了。

但他的兩個同伴身上的傷口已經發炎化膿,人也燒的開始出現昏迷脫水的現象,再不救治,怕是就要死了。

他自己還有妻子和情人在自己國家等着他,他自己想要回到自己國家太難了,所以,他必須想辦法将自己的同伴救活。

可是,他身上除了這個防身的火、槍,再也沒有別的值錢的東西了,而他也不知道這火、槍在什麽地方換錢。

于是,他就想将這火、槍給藥鋪的老板充當藥費,讓老板救活自己的夥伴,然後給自己跟夥伴一些吃食。

但藥鋪老板并不認識這東西,還有,槍裏的火藥因為受潮,現在根本用不了,老板自然不同意,所以兩人才有了争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