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021

第21章 021

弘晳沒寫下來,口述了幾個人名叫巴勒多爾濟知道。

巴勒多爾濟聽了,便斟酌道:“這是雍親王與八貝勒常去登門的幾家勳貴。他們各家少說也欠了戶部兩三萬兩銀子。”

弘晳勾唇,贊賞道:“不錯。”

大舅哥每日忙着當差,但還能注意到這些,确實不錯。

弘晳說:“雍親王辦差認真,一心一意要将他們欠戶部的銀子拿回來,八貝勒卻想着不得罪這些八旗勳貴們,總想要人主動将銀子還回來。兩個人各自不服,就只管各自辦差。至今卻也沒有一戶将銀子交還。”

雍親王太嚴,八貝勒太慈,八旗勳貴都不将兩個人放在眼裏,差事辦得不順利,康熙那頭沒法交差,康熙自然訓斥了好幾回。

把人帶着去南巡,也是康熙怕自己不在京中,兩個人在京城裏鬧出什麽亂子來。

弘晳就想要雍親王和八貝勒鬧起來。這差事不好辦,拖的越久越好。

弘晳才找上了巴勒多爾濟:“這幾戶人家是快要還銀子了。你去盯着,如果他們有動作,就暗地裏給他們找點麻煩,不要叫他們即刻就還了銀子。便是要還,也要等南巡之後回來再還上。”

他八叔現在還是春風得意的。良妃在宮裏也過得還不錯。

弘晳怎麽可能讓八貝勒這麽得意呢?江南江浙那些有關于太子的卑劣傳言,八貝勒和何焯他們,難道還幹的少了麽?

巴勒多爾濟如今早在京城混熟了,他人穩重又熱樸,在禦前也有幾個相好的侍衛兄弟。

端靜公主的長子,出身科爾沁和喀喇沁的蒙古子弟,又是大阿哥嫡福晉的親哥哥,這樣的身份在京城勳貴子弟裏也不低了。

他既已成為禦前侍衛,便是常在京中了。

衆人都猜測,巴勒多爾濟将來定是要娶皇家或宗室女的。八成是內定的額驸了。自然夠得上的人,都對巴勒多爾濟态度很好。

弘晳吩咐的事情對現在的巴勒多爾濟來說不難。

他有法子有分寸,知道不必站于人前,就能做到大阿哥要求他做的事情。

弘晳說:“大舅哥,外頭不少人盯着你的婚事。皇上那裏,将來是定要指你做額驸的。爺也是這個意思。爺的福晉說了,這事兒裏頭,不許你盲婚啞嫁,說是要大舅哥你覺得好了,喜歡了,才能賜婚。這事有操作空間,你若有中意的,爺給你做主。”

巴勒多爾濟年紀也差不多了。

噶爾臧和端靜公主那邊尚未有什麽想法。兒子到了京中,又成了禦前侍衛,那長子的婚事就不由他們說了算了。

全憑康熙做主。

就像弘晳說的,這事兒裏頭操作空間很大,不必叫巴勒多爾濟娶上遲早是對頭人家的女兒。

巴勒多爾濟一直都很惦記蘇玳。

只是男女有別,蘇玳又住在宮中,他們兄妹不好見面,但他從弘晳處知道蘇玳過得很好。

大阿哥的嫡福晉在宮裏也确實是不錯的。

聽見說妹妹也惦記着他,巴勒多爾濟就笑了:“在下的婚事,就聽大阿哥的吧。”

弘晳又不會害他。他尋常也見不到人家家裏的女眷,就叫大阿哥做主就是了。

弘晳也笑:“南巡前事多事忙,也來不及叫你們兄妹見面。等南巡回來,爺找個時間,帶福晉出來與大舅哥見上一面。”

巴勒多爾濟應了好。

□□/後,康熙帶着胤礽去過一趟南京。

那還是在太子病弱之前去的,在明孝陵跟前的帝王與年輕的太子給南京官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康熙對于朱元璋的禮遇令江南鄉紳官民都對康熙的印象很好。

看見了那麽聰明靈秀的皇太子,也令官民們對大清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更是喜愛這位年輕的太子。

太子的聲望也是這時候起來的。尤其是在南京一帶,皇太子的名聲特別好。

太子病重命不久矣的消息傳到江南,南京的官民鄉紳都覺得很傷心,都很不願意失去這樣年輕的太子。

很多曾經在現場看過的年老鄉民都還很記得太子在明孝陵中朱元璋墓前念臺灣捷書的風采。

康熙與太子南巡,在南京盤桓幾日,鄉民們知道來行宮也看不見太子,但還是會有些人,悄悄在外/圍,指望着能夠瞧一瞧太子如今的模樣。

太子能夠跟着皇上南巡,是不是就說明太子的身子骨如今已經好些了呢?

那位江浙的名醫,這回也是随行了的。康熙有旨意,他得寸步不離的守着太子。

康熙原本就是要治好太子,要将太子大好的消息遞出去的。

他下了嚴令,不管如何,太子一定要好好的随行這次的南巡。

因此,聽見說南京鄉民特意來看太子,康熙還很是高興,招了招手,叫太子站到他跟前來。

康熙含笑把手臂遞給太子,道:“太子,同朕一道出去走走吧。”

胤礽溫雅笑着,伸手就扶住了康熙的手臂:“是。兒臣随汗阿瑪去。”

再去明孝陵。

這一路上,自然大家都能看見完好的太子了。

胤礽在凝春堂住了些時日,有太醫和名醫給他調理,他自個兒也心情舒暢了些,知道這次南巡是躲不過去的,這身子骨就沒刻意糟踐,就确實好起來了一些。

此番走在康熙身邊,雖然不似從前那樣極好極健康的樣子,但此番能起身出門走動,也已經是很好的。

太子肖似康熙的面容上挂着溫雅笑容,氣質內斂高華,瞧着十分的明淨如玉,從前人都說八貝勒光風霁月模樣好看,如今太子出來了,衆人眼前一亮,才發覺皇太子是珍珠華光,八貝勒遠遠及不上。

這些年太子病重,康熙多帶着直親王等人出行。

不管去哪兒,康熙身邊最近的地方,都是留給直親王這位皇長子的。

他如今仗着自己有從征噶爾丹有軍功,額娘又是四妃之一,自己又是皇長子的身份,太子跟個隐形人似的,胤禔俨然是将自己當做康熙的繼承人了。

可病重的太子突然出現了,還搶了他的位置,偏偏人家還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直親王這不平衡的心裏就更加的不平衡了。

太子不過是個快死的人了,還站着太子的位置幹什麽?直親王不忿地想。

從明孝陵回去,直親王深深被那樣的場面刺激了。

太子的聲望都因為他是皇上親封的皇太子。

若是換了人來做這個皇太子,那些漢人應該也會支持新太子的。

反正誰做太子都是如此,他們只瞧太子是誰,誰就是正統的繼承人。

直親王心裏狂熱的想,如果他這個皇長子來做皇太子,那往後獲得這些聲望的人,就是他了。

晚間還有個聚宴,康熙這回只帶了宜妃出來。另還有幾個小嫔妃。

各家爺們有帶了嫡福晉,也有側福晉格格侍妾的,都各自按着自己的身份用膳。

身份太低的,自然是不能來的。

康熙身邊是宜妃陪伴,太子身邊沒有人,其餘的有些是嫡福晉,有些也是單個。

家宴,就都有随意。弘晳身邊坐着的,自然是蘇玳了。

晚間人多,直親王又喝了些酒,趁着酒意,他就說:“阿瑪,兒臣來了南京才曉得,不但太子爺在這兒的名聲好,還有八弟在這兒的名聲也很好啊。”

“兒臣聽說,八弟性喜讀書,早幾個月就讓何焯來江南買書了。這會兒何焯都沒回京去,倒是送了不少的書冊回京。大夥兒都說,八貝勒愛讀書人又和善好親近,這可真是最最難得的了。”

康熙含笑,淡聲道:“老八從小字就不好。多看看書,瞧瞧字帖,原是應該的。”

誠親王也笑道:“阿瑪說的是。八弟這麽愛書,不若将來回京,同兒臣一道修書去吧。兒臣也好有個同伴啊。”

八貝勒先在康熙跟前自謙自勉一番,又含混了誠親王的話,心中只是叫苦。

心說大哥這是什麽意思,好好的把他和太子單拎出來比對,是想叫太子恨他麽?

便是要出頭,也不是這麽個出法啊。

直親王幹脆直白道:“太子從小也很愛讀書。老八像太子。今兒兒臣從旁瞧着,有時冷不丁覺得老八與太子像是一對雙生兄弟呢。汗阿瑪說是不是?”

“八叔叫他的門人來江南,就只是買書麽?我怎麽聽說,有人找上了門,已經叫八叔的人與三叔的人一塊兒合夥兒印書了呢?八叔的名聲好,是這些書都是免費贈送的。人人稱頌,八貝勒賢良仁厚的名聲。我阿瑪這點就比不上八叔。”

弘晳漫不經心飲了半口酒,“江浙富庶,可總也有窮鄉僻壤念不起書的地方。八叔贈了書冊給人家,人人稱頌八叔的功德,聽說還有替八叔供奉長生牌位的。天天念着的不是汗瑪法,是八叔你。瑪法是費盡力氣收攏來的江南士心,八叔有樣學樣,費盡力氣收攏了江南民心啊。”

弘晳慢慢起身,走到八貝勒胤禩跟前,居高臨下的看着坐在那兒的年輕男人,“太子反正也活不長了,不如我自請瑪法,廢了我阿瑪的太子之位,改立八叔做皇太子,八叔說好不好?”

作者有話要說:

三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