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49.試婚後第230天

試婚後第230天

賀蘭山府裏新年過得很熱鬧,先是收各位大人送來的禮,再是接受他們的拜年,賀蘭山還要主持年節時的各種祭禮。雖然那些瑣事都有人替他安排好,他只要露個面就行,但賀蘭山畢竟懷着七個月的孩子,如此忙活下來還是覺得十分疲乏。

因此一切從簡,賀蘭山早早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回府等着吃年夜飯。飯前,洛小頭他們張羅着放鞭炮,賀蘭山現在怕冷,只能在屋裏看着他們放。

為了搶最大的那一串炮仗,洛小頭和胖娃鬥得昏天黑地,歡笑聲不絕于耳,賀蘭山把窗戶打開了巴掌大的縫,默默含笑看着他們鬧。

炮仗最後還是被身強力壯的胖娃搶去了,洛小頭哪肯甘心,反手抄起掃帚就要打。胖娃麻溜跑了,洛小頭在他身後大喊道: “有本事別跑!!!”

胖娃道: “我根本就不用跑!我把鞭炮舉到頭頂,你根本夠不到!”

“你……”

洛小頭話完沒說還,突然停了下來,捂着胸口彎腰,很快“哇”的一聲吐了。

石志義原本在旁邊烤羊腿,一看洛小頭吐了,連忙上前扶住他,賀蘭山也從屋裏出來,關切道: “你怎麽了,不舒服嗎”

石志義道: “我這就讓人去叫大夫。”

洛小頭拉着他道: “不用去了,我知道我怎麽了。沒事,我們放炮仗吧。”

石志義急道: “這哪能沒事呢是吃壞肚子了,還是……”

話說一半,他自己打住了,緩緩看向洛小頭的小腹。

洛小頭臉有些紅,身子轉向賀蘭山,小聲道: “別讓他嚷嚷,人家說未滿三個月不能外傳的。”

賀蘭山一下睜大了眼睛,喜色頓生,道: “哎呀,那你剛剛還和胖娃搶鞭炮,也不怕摔着!快,胖娃,把鞭炮拿給洛小頭,現在不許和他搶了!”

胖娃很聽賀蘭山的話,馬上乖乖奉還鞭炮。洛小頭把鞭炮挂在杆子上,拿火折子點燃,飛快跑進屋裏捂着耳朵,和賀蘭山貼在一起。

Advertisement

鞭炮噼裏啪啦炸響,火光明明滅滅,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

胖娃心思最單純,只知道愛熱鬧,賀蘭山和洛小頭拉着手緊緊相依,石志義的目光一會兒在鞭炮上,一會兒又在洛小頭身上。

其實這個孩子不是他們第一晚就有的。洛小頭第一次要他一起去縣衙和離的那天晚上,他們聊了很久,不知不覺的就又發生了一次。這一回兩個人都是清醒的,石志義暗暗在心裏許願,希望能和洛小頭有個家庭,有共同的孩子,共同的幸福。

他也不知道洛小頭是不是這樣希望的,但現在看來,至少他并不排斥這個孩子。

年夜飯桌上,石志義和胖娃喝酒,賀蘭山和洛小頭一塊兒喝牛乳。賀蘭山對洛小頭道: “我剛懷上孩子的時候,你天天在我身邊唠叨,要我注意這個注意那個,現在風水輪流轉,你看着吧,我非得把你唠叨煩了不可!”

洛小頭撇嘴道: “我跟你可不一樣,我沒想過不要這個孩子,我會好好愛惜它的。”

石志義嘴角很想上揚,但他拼命克制住了,低下頭默默吃菜,不敢有任何可能會讓洛小頭不高興的言行舉止。

賀蘭山道: “那你剛剛是在幹什麽,和胖娃搶鞭炮搶得那麽來勁,連掃帚都用上了”

洛小頭啞口無言。

“現在你真的要小心在意了,未滿三個月是很脆弱的。”賀蘭山眼珠一轉,笑道, “真好,兩個孩子一起長大,往後要麽好得如同親骨肉,要麽……咱倆還能做親家呢!”

洛小頭撫着小腹,笑道: “我希望它是個男孩兒,以後啊,就像那些将軍們那樣,建功立業,做個頂天立地,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聽了這話,賀蘭山的心思立刻飄到了聞于野那邊。

他家那個頂天立地,青史留名的大将軍,現在也在吃年夜飯嗎

聞于野和将士們一塊兒加了頓餐,勉強算是年夜飯吧。将士們的家眷都在隴西,他們收到了從隴西送來的豬肉和好酒,還有家書寥慰思念。

這個年過得稱不上好,也稱不上壞,但它一定是讓所有人都印象深刻的新年。

拓跋敕戎被章高旻護送着回到鮮卑。他父王都泰可汗臨終前也在牽挂着這個多年不見的兒子,親口對所有心腹大臣說,要是有朝一日拓跋敕戎能夠回家,就讓他做新可汗。因此,當拓跋敕戎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可汗之位很快再次易主。

即位後,拓跋敕戎撕毀和平盟約,大軍開赴隴西邊關,一時間兩國邊境戒嚴,金鼓之聲驟起。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朝野上下,臣民惶惶。

賀蘭山還從沒親自見識過這種陣仗,從前有他父親在, “打仗”對于賀蘭山來說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雖然每日看見将軍們帶兵出城又回來,但他也不會聯想到什麽恐怖的事情。

然而此時,當他看着堂下站着的大小将軍們,只要稍微想想他們之中的某個人可能無法平安歸來,他就覺得心驚肉跳。

賀蘭山在心裏默默嘆氣。果然是“慈不掌兵”,要是讓他來選,他只希望所有人都好好活着,無論是敵軍還是自己的将士。

于是賀蘭山道: “現在鮮卑的大軍雖然抵達了邊境,但畢竟還沒有開始進攻,我的意思是,只要他們不先動手,我們也就不要動手吧,你們覺得呢”

齊伯雷出列道: “末将謹遵郡公之命。”

其他将軍也跟着道: “謹遵郡公之命。”

賀蘭山松了口氣。

可是沒過幾天,一道聖旨來了,旨意催促隴西發兵,擊退鮮卑叛軍。

賀蘭山對着這道聖旨沒了主意,他趕緊叫來諸臣商議,究竟要不要遵從聖旨立刻發兵。

龐見山問道: “那麽郡公對此作何打算呢”

賀蘭山對聖旨還是抱有敬畏之心,他想了想,小心翼翼道: “要不,還是聽皇上的”

諸臣一塊兒擡頭看着他。

賀蘭山心裏也沒底,他看向身後的石志義,石志義按着刀侍立在側,含笑道: “隴西上下都聽從郡公吩咐,郡公拿主意就是了。”

賀蘭山實在拿不來這樣的主意,他有些茫然,諸臣也不催他,就一塊兒耐心等着。

該怎麽辦

賀蘭山本能地想到了聞于野。這種時候,要是聞于野在身邊,賀蘭山就不用這麽苦惱了。可是他也明白,聞于野在身邊的時候他的确可以放心做個長不大的孩子,但要是聞于野不在,他也要能自己做決定才行。

賀蘭山想明白了,他深吸一口氣,挺直腰杆道: “諸位文武聽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眼下隆冬時節,天寒地凍,糧饷匮乏,不宜作戰。我會上表給皇上,陳明實情,請皇上三思。”

諸臣齊聲道: “謹遵郡公之命!”

石志義臉上慢慢露出笑容,他垂眸看着賀蘭山,由衷地為他的成長感到開心。仿佛親眼看着一個可愛的弟弟長大,這種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許并不亞于風月之情。

*

對于朝廷來說,這個冬天十分寒冷漫長,內憂外患沒有一個是好解決的。

聞于野和燕寒雲的三萬兵馬駐紮京郊,不進不退;京城始終封閉戒嚴,百姓出不去進不來,怨聲載道;鮮卑的兵馬就在家門口,然而隴西卻像冬眠的烏龜一樣一動不動……

這個局面實在拖無可拖了,沒有辦法,皇上與尚書令叫來了張世鏡。

“皇上要臣帶兵出城剿滅攝政王”

皇上道: “攝政王如此肆意妄為,與造反何異朕容他不得!現如今內憂外患,而攘外必先安內,朕思來想去,最能指望的就是大将軍你了。”

張世鏡卻沒有馬上答應,而是微微蹙眉道: “皇上,他們駐紮京郊,若是在那裏開戰,無論雙方誰輸誰贏,都會對京城造成難以預計的影響,這也是皇上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依臣愚見,不如臣帶兵繞城而出,襲至其後方,卻不交戰,而是斷其糧草。他們這三萬兵馬就算帶了糧草随行,那又能用得了多久呢,等他們軍中沒了飯吃,軍心自然就亂了,那時便可不戰而勝。”

聽他說完,皇上和尚書令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

張世鏡似乎一頭霧水,尚書令道: “大将軍果然對皇上一片忠心,大将軍所言,正是皇上心中所想。”

皇上方才是在試探張世鏡。誰都知道不能在京郊那樣大肆厮殺,更不必提張世鏡這樣久經沙場的大将了,如果張世鏡立刻答應,那就說明他心有不軌;如果他拒絕,并另尋良策,那就說明他值得托付。

至此,皇上放心地将禁軍交給張世鏡,張世鏡立刻領命離去。誰也沒有看見,轉身時他嘴角轉瞬即逝的一抹微笑。

張世鏡率領禁軍繞城而出,就這麽堂而皇之地把守衛京城的主力帶走了。

他沒有去斷聞于野的糧道,而是帶着禁軍越走越遠。直到京城城門被內奸打開,聞于野率領三萬兵馬入城,輕松解決了剩餘的守軍,直奔皇宮而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