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45.第45章胡思敏的夢想

第45章 胡思敏的夢想

胡思敏在火車站接到兒子胡志華,蘇玉婷的叔叔也在車站接到蘇玉婷,兩家人就此分別,奔赴各自的學校。

胡思敏陪同胡志華來到清華大學,注冊報道,找到宿舍,鋪好床,理好床單被子。

晚間,蘇玉婷的叔叔蘇建軍做東,請胡思敏和胡志華到全聚德吃烤鴨,算是盡地主之誼。

這次,蘇玉婷非常主動,她向胡思敏和胡志華介紹了老北京全聚德烤鴨的歷史掌故,并不停地為他們夾菜。

精明的胡思敏,隐約看出了兩個孩子之間的那些不同尋常的東西。

胡思敏勉勵胡志華和蘇玉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将來,用學到的知識和本領,建設偉大祖國,服務世界人民。

因為兒子的到來,在對待陶力上,胡思敏不再暧昧,她迅速與他劃清界線。

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胡思敏把陶力寫給她那些肉麻的情詩,全部交給了導師王林導演。

王林導演把這些荒唐的情詩分發給進修班的同學們學習。

陶力受不了這個打擊,吃安眠藥自殺了。

當然,陶力的自殺非常高調,具有典型的象征意義。

他只吃了5顆安眠藥。

同宿舍的學友将他送到醫院,醫生為他洗了胃。

醫生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陶力搶救過來了。

Advertisement

這件事在廠裏引起不小的轟動,弄得胡思敏非常被動。

她提前結束了學習,回到成都。

大學是與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機構既相互關聯又鼎足而立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它不僅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還在長期辦學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歷史的積澱、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環境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能進入大學學習的人,都是幸運的人。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胡志華和蘇玉婷,進入清華和北大後,迅速融入到全新的學習和生活中。

他們結識了新的老師、新的同學,結交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們正大步進前。

而胡志華、禇衛國、韓興勇、黃英姿這些孩子,卻依舊原地踏步,成天無所事事,在街道上漂游浪蕩。

有的人,生就一種獨特氣質,這種氣質,不屬于漂亮,不屬于性感,不屬于風騷,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優雅,一種高貴,一種知性,讓人印象深刻。

胡思敏就是這樣一種女人。雖然她的氣質并沒有多少被周國順認同并欣賞。但從20歲到現在,的确有許多成功男人被她的氣質所折服。

胡思敏從北影廠回到文化館後,思想發生了變化。她覺得文化館不能充分展示她的才華,舞臺下面的觀衆畢竟有限,而電視和電影大銀幕,面對的是全中國和全世界。

她想調到峨嵋電影制片廠去,象謝晉、張潔導演那樣,開啓自己真正的藝術人生。

但對于這個事,胡思敏并沒有盲目和沖動,而且,她自己都沒考慮成熟。

胡思敏跟母親胡蓮說了想調動工作的事。胡蓮表示反對。理由有三點。

一是胡思敏從來沒有做過影視導演,到人才倍出的峨嵋電影制片去,能不能做上導演都是問題。

二是胡思敏人到中年,事業已基本定型,現在轉型,成功的概率不高。

三是影視圈是是非之地,想要收獲,必須付出,作為一個女人,最好相夫教子,不要招惹是非。否則,會輸得很慘。

對于母親的三點建議,胡思敏只認同第一點。如果調過去後,找不到單獨導演電影的機會,再跑幾年龍套,那就不劃算了。

還有一點讓胡思敏難以割舍的是,憑她的資歷和能力,她有可能升任文化館副館長這個職位。

在文化館工作了這麽多年,組織和同事們對她是肯定和認同,這讓胡思敏在事業上找到些許成就感和歸屬感。

但胡思敏的心思,很大很大。她不甘心于此,她有她的理想追求。

晚間,夫妻洗漱上床,她把這個想法跟周國順說了。周國順并沒有其他意見和建議,他表示支持。

周國順有周國順的事業,胡思敏有胡思敏的追求,夫妻間本來就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但周國順和胡思敏,似乎并不在于信任和支持。更多的是,對方的事,自己并不想過多幹涉。

你行你素,我行我素。

胡思敏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她給她在北影廠的導師王林導演打電話,征求王林導演的意見。

王林導演說:“你在文化館,主要從事的是歌舞和話劇的編排。歌舞很簡單。只有話劇和電影電視有點相似,但區別很大。”

胡思敏說:“王導,可不可以理解,電影、影視就是由話劇演變而成的呢?”

王林導演說:“話劇指以對話為主的戲劇形式。話劇雖然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但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臺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

胡思敏說:“話劇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

王林導演說:“話劇和電影的區別主要為呈現方式不同。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其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舞臺,它的屬性是臨場感,是象征性,是交流感。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其不可缺少的元素是鏡頭。鏡頭的屬性是推、拉、搖、移動,是取景布光,是蒙太奇。電影的紀實性要求電影表演必須真實、自然、生活化。”

胡思敏說:“這個我知道。”

王林導演接着說:“電影表演不僅與電影藝術的特性有密切聯系,而且受到電影企業生産條件的制約,電影演員必須适應其各種條件。例如,拍內景,要等布光、等攝影技術條件、等美工、等化裝、等道具等等;拍外景,要等日出、等日落、等下雨、等下雪等等。又如要适應各種拍攝條件,如寒冷、高溫、強光照射等等。對導演的要求很高的。”

胡思敏說:“這些我可以邊幹邊學。”

王林導演說:“我實話跟你說吧,導演這行,最看重的是資歷和能力。你想想看,對于一個從來沒有導演過電影和影視的人,誰敢把作品交給你來導演?哪個領導敢承擔這種責任?”

王林導演的誠懇意見,胡思敏還是認同的。

在北影廠的學習,開拓了胡思敏的眼見,豐富了她的思維,激發了她的創作熱情。

根據文化館安排,胡思敏着手排練話劇《黎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