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莫靜好的故事(一)

莫靜好的故事(一)

孟如珂莫靜好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問及細節,方知兩人所在的世界相隔千年。

孟如珂寫過一道開放題,問的是如果有一個與歷史人物對話的機會,你希望是誰,想跟對方說些什麽?

孟如珂答的是:莫靜好

史書記載,莫靜好生于魏國初年,她智勇雙全,幼時即見聰慧機敏,三歲學武,九歲熟讀兵書,十三歲入軍營,十六歲在魏軍敗局已定之勢,巧用囊智,只身入敵營取敵軍首級,扭轉戰機,為風雨飄搖的魏國争取十年休養生息的時機。

十六歲至二十六歲,莫靜好對內壓內亂、除強盜,對外禦外敵、守邊城,她是魏國軍民愛戴的年輕将領,聲望日漸有高于魏帝之勢。

魏國二十六年末,魏帝指婚莫靜好與二皇子,莫靜好拒旨,魏帝恐其兵權,聯合百姓,逼其成婚。

女子上戰場已有違祖制,在家相夫教子乃順應天地運道,又豈能讓莫靜好一人違背?

民衆聚集莫府門前,磕頭吶喊:求莫将軍成婚以正國運

莫靜好手持匕首,與百姓對峙于門前。

利刃從她的太陽穴劃至脖頸,鮮血順着手腕蜿蜒滴落,畫面觸目驚心,驚詫衆人。

女子面有瑕,不利于室。

史書道:“莫将性之烈,意之堅,無人撼也。”

孟如珂想知道,此時此景的莫靜好,面對昔日守護的百姓的步步相逼,想的是什麽?又是壞着怎樣的心境,選擇親手劃傷自己的臉?

雖堵住了天下人悠悠衆口,魏帝還是削了莫靜好的兵權,許了她一個閑靜沒有實權的官。

魏國二十八年,匈奴大舉南下,十萬鐵騎誓要攻破魏國的大門。

時任将領無能,一月之餘讓魏國連失兩城,消息傳至京都,魏帝大怒,采取群臣的建議,複用莫靜好,封其為鎮北大将軍,命其勢必護衛魏國山河安好。

“百姓聞言,喜不自泣。”

“匈奴聞言,不戰而懼。”

莫靜好沒有讓信任她的百姓失望,她先是整治軍紀,善用能人,巧使妙計,屢破敵軍,化局勢被動為主動,僅一月餘,收複兩城;又過五月,在吉爾烏拉一役中,率軍兩萬,退敵八萬,以少勝多,一戰成名。

魏國鎮北大将軍的名聲響徹內外。

此後,外族懼魏國有女将莫靜好,直至莫靜好離世,不敢再來犯魏。

魏國因有莫靜好,得以海晏河清。

而這一次邊關之戰,也是莫靜好最後的軍旅生涯,在處理完邊境事務之後,她再一次被召回了京都。

身旁人臉上的疤痕已在,又出現在吉爾烏拉市,孟如珂推測莫靜好那方世界的時間點應是吉爾烏拉戰役之後,她緩緩問出了第一個問題:“世道不公,女子為将,很難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