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第十章依山而建葉家村
第十章 依山而建葉家村
後世,體罰學生是要引起軒然大波的,嚴重的還會去局子裏喝茶。
九十年代的農村,尤其還是葉家村這樣偏遠貧窮的農村,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對老師都有一種天然的敬畏。
沒有人有維權意識,況且家長們肯定想不到孩子被打的這麽厲害。
學生被老師打,多正常啊……
看葉蓁蓁不說話,趙雨霁小姑娘又跑過來,扯住了她的衣袖,愁眉苦臉:“蓁蓁,你說我可怎麽辦啊?”
貌似已經習慣了葉蓁蓁今天的寡言,趙雨霁不待她開口就噼裏啪啦繼續往下說:“那天我特別想吃糖,但是又不敢要錢買,所以我就和我媽說我要一次性買兩根鉛筆,讓她給我一毛錢,然後我就花了5分去買糖。吃完後,我又去買鉛筆,結果誰想到鉛筆居然漲價啦,漲成了8分一根,1毛五兩根,我的錢一根鉛筆都不夠買了。現在沒筆用了,怎麽辦啊?”
小姑娘撇着嘴,一臉傷心欲絕,下一秒就要嚎啕大哭的樣子。
趙雨霁:“……”
小姑娘,你戲很多呀。
試探着,她問:“要不,你和你媽實話實說?”
這下小姑娘是真的要哭了:“我媽肯定會打我的!”
想了想自己書包裏的半截小蘿蔔頭樣的鉛筆,葉蓁蓁又說:“要不去撿些鉛筆芯?用廢紙裹一裹或者插進高粱杆玉米杆裏用?”
小孩子們寫字有時候會不小心摁斷筆芯,葉蓁蓁在教室的地面磚縫裏看到過。
其實葉蓁蓁是随口說的,可她剛說完,就見身邊的趙雨霁跳起來,一臉興奮的大喊:“蓁蓁你真聰明!”
葉蓁蓁:“……”
Advertisement
好吧,你長的好看,你說什麽都是對的。
******
葉家村大概有三百多戶人家,算是個大村子了。
可惜就是窮。
按理說,這都九十年代了,改革開放十多年,城市尤其沿海城市,在飛速發展。
可葉家村地處西北,祖輩還是靠着黃土地吃飯,連外出打工者都寥寥。
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好像還停留在八十年代初。
整個村子依山而建,上高下低,一排排的房子順坡而下,規規矩矩的,連成一片。
屋子基本都是窯洞,為數不多的磚瓦房都在坡下,而學校位于村中間。
整個村子掩映在青山綠樹中,從坡上往下看,倒也賞心悅目。
葉家村雖然姓葉,但這麽多年發展下來,真正姓葉的人可不多了。
外來人口衆多,大家和睦地混居在一起。
路上來往的村人大多穿着灰黑的簡樸衣衫,扛着鋤頭的,推着獨輪車的,挑着籮筐的,互相打招呼的,趕着回家吃飯的。
一片熱鬧。
村中有條大路,兩邊都是窯洞,黃土壓實了成了主路,時而也有青石鋪就,直通坡上坡下。
坡并不太陡,沿着坡走,越往上越安靜。
一路上趙雨霁小朋友叽叽喳喳,葉蓁蓁偶爾搭一兩句。
眼看着再沿着青石路,往坡上走三十多米,就到家所在的巷子了。
旁邊的巷子裏傳來一聲震驚憤怒的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