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便叫豆綠在外頭等她,跟着那婆子進了院子。
就見院中種着幾株高大挺拔的木棉樹,只是都秋天了,還奇怪地開着白蕊淡紫紅色花兒,花枝掩映中,依稀露出青綠樓體和黃琉璃翹角飛檐,有些說不出的神秘。
那婆子引到樓前便不再前行。樓裏出來個面目清秀的青衣小童接她。
跟着小童進了小樓,一直朝西走,就見西面的軒窗開着,正對着外頭花園,園中種着桂花樹,還有點點微黃,飄着宜人香氣。
中間又夾雜着幾株桑樹,樹葉半黃。
錦魚也沒多想,繼續向前,就見西窗之下,大花梨條案上放着她剛剛送進來的那盆君子竹。
景陽侯筆直地坐在案旁太師椅上,正望着那竹子出神。
夕陽的光透進來,淺淺的勾出一個藍灰色的模糊的剪影。
所謂“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這盆君子竹生得翠生生的,種在一截玲珑奇巧的褐色老樹莊裏。幾竿細竹挺拔優雅,葉片婆娑婀娜,剛勁中帶着嬌柔,叫那老樹莊一托,倒不像是在只得方寸的盆景之中,而是獨居幽谷,超然脫俗。
她爹要不喜歡,她反倒會覺得奇怪。
她上前行禮問安。
景陽侯指了指對面。她便在條案邊一張紫檀禪椅上坐了下來。
就聽景陽侯問:“你喜歡養竹?”
其實她是個俗人,最喜歡養牡丹。想了想,她笑道:“竹似賢、竹性直、竹心空、竹節貞,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Advertisement
這是白居易《養竹記》裏的話,說竹子有很多高貴品質,所以君子喜歡種它,算是拐着彎兒誇了自己一把。
她雖在莊上長大,可秦氏一刻沒忘她是侯府千金。五歲就請了個老舉人給她開了蒙,學習琴棋書畫。到了八歲,又請了刺繡名家,教她女紅針黹。
她及笄之後,秦氏才遣了她的師傅,讓她專心學習家務諸事。
她從來沒覺得自己配不上侯門千金四個字。
卻見景陽侯聽完這話,嘴角微揚。
她不覺有些不好意思。她有意賣弄,想必叫她爹看穿了。又覺得,她爹不黑着一張臉時,還是很英俊,很潇灑的。
她忙環顧左右,就見屋裏放了四個三層紫檀大花架子,放滿了各色竹子盆景。四方竹,觀音竹,紫竹,佛肚竹,琴絲竹,菲白竹,米竹,鳳尾竹應有盡有,倒真叫她開了眼。
便微笑着問:“父親喜歡養竹?”
卻見景陽侯臉色僵了一僵,微微擡眸,眼神有種說不出的沉郁。
她心裏微驚,她猜錯了?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事嗎?
就聽一旁正給她倒茶的小童道:“姑娘不知麽?侯爺最是愛竹的!”
錦魚苦笑道:“我是真不知道。我娘……哦,我姨娘從不跟我提府裏的事。”雖然她猜到了才選了竹盆景過來。
就見景陽侯垂下了眼眸,點了點頭,算是回答了她的問題。
錦魚見他有些不快,想了想,站起來,鞠了一躬,賠罪道:“女兒對父親一無所知,給父親陪罪。”
景陽侯卻別過頭,看向窗外。
夕陽的光照過來,他眸中似有晶瑩的光閃動。
父女兩個都靜靜地看着夕陽。
那夕陽的光漸漸弱下去,窗外的樹影子慢慢濃起來。
過了好一陣子,景陽侯才轉過頭來,眼中神色恢複了平靜。
錦魚忙讨好道:“女兒別的本事沒有,載花種草,照料盆景還有一兩分本事。若是父親不棄,這些竹子,女兒可以替父親照看一二。”她不慣說這樣的話,語氣多少有些生硬。
好在景陽侯竟很快地點了點頭。
目的達到。錦魚心裏慢慢湧起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有借口常來常往嘛。就算是她親爹,她對他感情,也不如對她娘的一根小手指頭。
便坐下慢慢喝了幾口茶,想着怎麽告辭,卻聽景陽侯道:“脫籍的事,聽說是你求的夫人。這……是你姨娘的主意麽?”
錦魚有些詫異,忙搖頭。看來許夫人跟景陽侯商議過這事。
“不想我娘再為奴了。她一回府便成天給人磕頭陪罪,我……我瞧着心疼死了。姨娘她……為我犧牲太多。”秦氏當初要不是為了她,也不會跟景陽侯鬧翻。
景陽侯這樣靜靜坐着,就有種莫名的壓迫感。她不由自主說了真話。
心裏忍了許久的委屈也被這一番話一勾,汩汩往外冒泡泡,眼晴裏熱辣辣的。
她低下頭。白瓷杯,青綠茶,兩滴溫熱不覺滴下,蕩起漣漪。
怎麽說着說着她竟在她爹跟前流下了淚?
錦魚抽了抽鼻子,不好意思地放下白瓷茶杯,正要抽手絹,對面遞過來一條絹子,甚是眼熟。
天青色的煙雲絲繡着幾竿墨竹。墨色淡了幾分,想是已經用了些日子。想不到她爹竟随身還帶着她送的手絹。心裏有一絲暖滑過。她沒接這絹子,仍是抽了自己的絹帕抹了抹眼角。
景陽侯慢慢把那絹子收回袖中,起身走到另一側的書桌旁,拿了一個雕花紅漆小木盒子過來。
開了小銅鎖,取出一張泛黃的紙,遞給她。
錦魚展開,薄薄一張紙,上頭寫着兩個字“官契”,又都蓋了一個圓圓的大紅印章,圓圈裏一個大大的“廢”字。
她娘原來是官奴麽?本名叫秦桑,被賣時才五歲。
接過官契,雙手一個勁地發抖,眼角上晶瑩的淚珠不停地滑落。
半天,她才哽咽着叫了一聲:“父親。”
此時,她的嗓子裏好像堵了塊糯米糕,有些甜,卻又覺得心酸難忍,胸口悶悶的生痛。這聲父親出自肺腑。
難怪許夫人嘲笑她蠢。她果然是個蠢的。
她娘的身契原來是在她爹手裏。雖然經辦人是許夫人,可真正同意她娘脫籍的人竟是她爹。
回府之後,該靠誰她都傻傻分不清。
今天來這望燕樓,也是九分虛情假意,十分利用之心。
如果不是她爹主動拿出這張官契,她怕要一輩子蒙在鼓裏。
她捏着絹帕拭了拭眼淚,想起剛才拒絕了她爹的手絹,擡眼抽了抽鼻子,道:“父親若是喜歡我繡的手絹,我趕明兒再給父親多繡兩條。”
這話,她是真心誠意的。
雖然她爹過去對不住她們,将來也未必會對她跟她娘好到哪裏去。
可光憑他同意給她娘脫籍這一條,她就不會再把他當個不相幹的人。
*
回到淺秋院,秦氏在堂屋等她。見她眼睛有些紅腫,急忙站起身來:“你爹……無情無義的,是不是待你不好?我……都怪我是個沒本事的!”語氣又急又氣,滿心歉意。
錦魚不由嘆道:“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娘,我今兒才知道原來你的本名叫秦桑。”便拿出那張官契來,把事情經過說了。
秦氏捏着那張官契,指骨發白,凄然一笑道:“我被賣的時候太小了,什麽都不記得了。”
對于她爹幫着脫籍這件事,似乎并沒有什麽情緒反應。
錦魚知道十五年的怨與恨不是一張契書可以消弭的,也不再追問。
第二日,她便讓豆綠翻出天絲棉裁了四塊手絹。
又自己描了花樣子。
因是景陽侯用,她只往古樸大氣簡潔上走,畫了四季竹。
春夏秋冬各一張。
春日淩空橫截,如圭如璧。
夏日綠竹猗猗,如金如錫。
秋日立地拏雲,風來蕭蕭。
冬日疏竹壓雪,勁秀灑脫。
畫好樣子,她就暫時把百花帳的繡活放下,午睡過後便開始繡這帕子。
正跟豆綠兩個坐在窗下飛針走線說說笑笑,就聽得外頭有動靜。
一時聽得外頭有人叫王媽媽。像是茯苓的聲音。茯苓也是之前王媽媽領來丫頭之一,原是老太太院子裏的二等,長相尋常,話少穩重。平常除了豆綠,錦魚也會用用茯苓。另外兩個則叫她們呆在廂房裏做些雜事。
她忙把帕子放回針線簸籮裏,掀了簾子出來,坐在堂屋八仙桌邊,給自己斟了一杯熱茶。
王媽媽進門,直線下颌仍是擡得老高,行了禮,錦魚讓座。
王媽媽卻不肯坐,只笑道:“夫人說,明兒夫人打算讓大奶奶二奶奶看家,伺候老太太。夫人想帶着三位姑娘去給宏福寺給觀音菩薩上幾柱香,也賞賞花,閑散閑散。姑娘也準備準備,帶上一個丫頭,明日辰時出發。”
宏福寺的秋海棠與玉簪花在神京首屈一指。
每年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日都會舉辦盛大的賞花會。錦魚往年也去湊過熱鬧。
明兒卻是十八,賞花會前就能提前去宏福寺賞花,都是京中權貴之家才有的特權。
可她心底還是有一點點納罕,這還是她回府後,許夫人頭一回主動帶她出門。
錦魚當下笑道:“不過一句話的事,何必還勞煩媽媽跑一趟,打發個小丫頭來不就成了?”說着示意豆綠。
豆綠忙開了螺钿黑漆錢匣子,抓了一把銅錢遞給王媽媽。
王媽媽将錢塞進袖口,看看左右,笑道:“豆綠這丫頭,行事毛毛躁躁的,明兒姑娘就別帶她去了,省得叫人瞧了,說咱們侯府沒規矩。要我看,最好帶上香羅或是玉钰去。”
錦魚暗暗挑了挑眉,微微一笑。王媽媽推的人,正是她平常不願意用的。
香羅不用說,原是錦心的人。
玉钰則原是許夫人院中二等。
王媽媽來這一趟,莫不是就為了說這句話?
見她并無二話,王媽媽似乎認定她同意了,便稱忙,高揚着麻将臉得意地走了。
王媽媽前腳出門,豆綠就皺着小蒜頭鼻子罵道:“這個王麻将手也太長了,姑娘帶誰不帶誰她管得着麽!”
錦魚莞爾。豆綠給王媽媽這綽號取得倒也貼切。
茯苓在一旁沒作聲。
錦魚便叫茯苓:“你去告訴香羅跟玉钰一聲。讓她們兩個今晚早點歇息。”
豆綠蹙眉,小嘴噘得能挂葫蘆。
等茯苓出了門,錦魚才朝豆綠招了招手。豆綠忙湊上前來,她便在豆綠耳朵邊上嘀咕了幾句。豆綠聞言頓時眉開眼笑,像只開口的石榴。
到了第二天一早,豆綠跟茯苓卯時就起了床,伺候錦魚洗漱換衣吃早飯。
等她們都忙完了,卻仍是不見香羅玉钰的身影。
茯苓便要去催人。
錦魚與豆綠對視一眼,豆綠道:“催她們做什麽?若是她們到時還不來,便咱們兩個去。我悶在這屋裏都要長毛了。”
茯苓便垂下眼,沒再說話。等到了卯時二刻,仍是不見那兩人的蹤跡,錦魚便道:“咱們走吧。”
三人一時出了二門,就見前院裏停着三臺馬車。
許夫人和錦心錦柔還沒來。
她們便由管馬車的婆子領着上了第二輛車。
過了約一刻鐘,辰時都過了,才聽外面腳步陣陣,錦魚掀開湖藍素绫的窗簾朝外看,就見許夫人帶着錦心錦柔一齊來了。
許夫人上身是楓紅織金蝶戀花夾襖配草綠馬面裙,頭上插滿珠翠,妝容一如既往的一絲不茍。
錦心烏發挽成一個十字髻,一只八寶金鳳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上身是鵝黃錦緞窄裉衫,下着白羅襦裙,裙擺上繡着一叢碩大的玉簪花。身上又披了件薄薄的琥珀色缂絲披風。整個人明豔中帶着清麗別致,顧盼生姿,意氣風發。
錦柔則裏面穿着件藕合色對襟小襖,配一件銀紅的披風。她小臉略顯蒼白,看上去清減了幾分,人如其名,多了幾分婉柔,越顯得楚楚動人。
錦魚心中狐疑不定。
她們這樣盛裝而出,莫非今天是要去見什麽人?可好端端地怎麽還帶了她?王麻将還特意交待要帶那兩個丫頭?
她想着便挪到前頭,掀開簾子,叫了一聲:“母親,四姐姐,六妹妹。”卻并不下車。茯苓與豆綠兩個縮在車裏也不敢出聲。
許夫人臉色不虞,可看看天色,冷睃她一眼,點點頭,便帶着錦心錦柔上了第一輛車。王媽媽等兩三個心腹跟上。
其餘丫頭婆子都擠到第三輛車上去了。
倒是錦魚這倆車最空閑,就她們三個。
出了大門,就見十來個騎馬護衛早已經侯着。
大約走了一個時辰,便上了山道,馬車慢慢前仰着,颠簸着。
錦魚掀開湖藍素绫簾子,就見滿山的紅葉黃葉在清爽的秋風裏搖擺着,簌簌落落,落不完的落。
夾道秋花野菊爛漫如錦。
空氣好像透明清脆,像綿綿清冽的泉水蕩滌着人的五髒六腑。
遠遠向上看去,隐約可見綠色的廟宇屋頂,好像盤龍起伏,輝煌宏大。
再往山道前後看,數十輛各色車馬竟是蜿蜒如巨龍盤山一般。
錦魚不由更覺得奇怪。想不到提前一日能來的人竟然這許多。看來今天寺裏會人滿為患。不過也沒細想。
馬車又費力地行走了約小半個時辰,終于停住。
這才聽外頭有人道:“到了到了。”
她忙戴了帷帽,系好半舊的月白色缂絲披風,下得車來,就見車正停在寺廟前院青石板地面上。
再看時,就見早已經停了數十臺馬車,黑青紅綠等各色,角上俱挂着銅鈴铛,有的是四只,有的是八只。不少車棚前柱上都烙着徽章。她也不認得都是什麽府邸
正想問茯苓知不知道,就見王媽媽朝她們沖過來,臉嘴難看:“怎麽是你們兩個?香羅玉钰呢?”
豆綠道:“她們睡得死死的,叫都叫不醒。怕耽擱了時辰,只好我們來了。”她可是特意起早半個時辰,悄悄給她們屋裏點了盤安息香。這會子她們大概還在打鼾。
王媽媽張口結舌,半天咬咬牙,眼角抽了抽,跑回許夫人身邊,跟許夫人耳語了幾句。許夫人皺了皺眉頭,掃了她們一眼,便點了點頭。
王媽媽這才又往她們這邊跑來,擦了擦汗,道:“今兒廟裏人多。夫人怕你們不熟悉,回頭不小心沖撞着什麽人。叫老奴跟着伺候姑娘。”
錦魚只得笑笑。不明白為什麽叫她來,還防她如賊?
便由王媽媽引着,跟在許夫人等人身後,一起入了山門。
先去了後頭禪房放置行李包袱,喝茶歇腳。
這才出來到大雄寶殿上香。上完香已經到了午飯時間,便又回到禪房用餐。
一時餐畢,衆人正坐在一處喝茶,就聽外頭有小和尚來道有客求見。
錦魚眼眸一亮,什麽客來得這麽巧?!忙擡眼去看許夫人跟錦心。
就見許夫人臉上的笑意像滿出來的滾水,錦心卻是垂首低頭,雙手繞着裙帶,粉臉通紅。
錦魚心中終于雪亮一片,不由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