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平宣帝這雲山霧罩的話也讓清竹摸不着頭腦, 讓她做什麽成績出來這皇帝老頭才會滿意呢?

總不會是策馬揚鞭開疆拓土的事, 她手裏并無一兵一卒呢, 也不能是民生大計,她又不在六部。

回到府裏, 吃了飯她就鑽進了書房,然後拿出紙想整理一下思路,半天, 面前還是一張白紙,特麽的太南了,她到底能幹什麽啊?最後清竹自暴自棄的上床睡了, 實在想不起來。

第二天她在宗人府裏坐下, 旁邊的書吏已經習慣了, 給她上了茶, 然後抱來一大堆卷宗, 三殿下現在就喜歡看卷宗。

清竹看着面前一大堆的卷宗,想想宗室裏這麽多人,她忽然靈光一閃,宗室如今看來人已經不少了,在過幾代, 人肯定更多, 到時候宗室改制就會艱難無比,因為分蛋糕的人多了,你再想把蛋糕拿掉就會得罪更多人,倒不如現在就把蛋糕大小, 然後怎麽吃定下來。

宗室的問題清竹早就察覺了,以往她不想露頭,可這回似乎找不到別的事,只能拿出來和平宣帝商量一下了。

于是清竹就開始一門心思幹這個事了,她當然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而是回去同方長史商量了一下。

方長史眼珠子瞪得溜圓,覺得清竹失心瘋了,宗室改制,三殿下這是想動自己的根本嗎?他也是宗室一員啊!

方長史真的猜錯了,清竹壓根就沒覺得自己屬于宗室。哪怕換回來,她只要沒孩子,宗室的利益她就不沾邊,那有什麽不敢進言的?

方長史看了清竹整理出來的初步資料,他嘆氣道“宗室繁衍生息到現在,确實人口衆多,可是殿下,你要知道,這不光是動了宗室其他人的利益,你也是宗室一員啊。”

現在的人結婚早,十五六歲成親,宗室又是地位高,旱澇保收的一群人,吃喝不愁就只剩下繁衍了,除非身體不行,要不然,一家生七八個孩子就是算少的,多的子女二三十個也有,因為後院女人多啊。宗室的龐大人口就是這麽來的。

清竹十分大義凜然,慨然道“我這是為了朝廷,再者說,宗室礙于規矩,只能得些虛職恩蔭,連讀書上進的都少,長此以往,宗室哪還有人才出來,全成了廢柴了。就是我的子女,将來有本事才有前程,要是個窩囊廢,也就別浪費米糧了!”

方長史十分嘆服,非常願意同清竹一起做好這份奏章。

奏章分為兩步,第一步就是統計宗室現有的人員,朝廷每年養這些人要花多少銀子,然後用數據推測再過幾年宗室會産生多少人,到時候朝廷要出多少銀子養他們。

這裏的數據十分詳盡,讓人看了一目了然。

Advertisement

然後就是對于宗室改制的一些想法,太/祖大才,已經制定了降爵的方法,這就讓後世之君免了爵位分派太多的苦惱。

清竹又提了一些限制條件,比如加上席爵一定要嫡子,如若是庶子,爵位還要再降一等,這樣以明辨嫡庶。

至于普通宗室,也不能令他們既不能謀生也不能科舉,給些便利,讓他們自主謀生去,若是有出色的,也能一并念書科舉,到時候朝廷照樣分封官職,那些可是實打實的實缺了等等。

總之清竹和方長史等人研究了差不多半個月才把這份奏章給弄了出來。然後她就往平宣帝案前一遞,她占着皇子的便宜,能直接遞給平宣帝,要不然這折子還得在外游蕩一圈呢。

平宣帝看的很認真,特別是對于宗室人口的預測和戶部每年撥銀的數目看的格外仔細。

看了以後他方道“不錯,看樣子你也是用了功的。就是還太稚嫩了些,宗室人口增多,戶部給出去的銀子也确實不少,但是想要一下子整改過來也非一朝一夕之工。好在如今宗室人口不到兩萬,現在慢慢兒整改,以後也就能改掉弊端了!”

平宣帝把清竹的折子取了一半拿給六部尚書同看,戶部尚書體會最深,“沒想到三殿下思慮如此細致,就是去年,撥給宗室的銀子總計就有五十八萬兩,看起來是不多,卻也禁不起年年增加,再過個幾年怕就是百萬之巨了。”

平宣帝并沒有把清竹想的法子拿出來商讨,直接問這些大臣有什麽看法。他先時不過想詐一詐兒子,看他是否真的對立太子無意,現在一見這份奏章,就知道三兒子說的是真的了。

要是想當太子,他決計不會呈上這份奏章,那是擺明了得罪宗室,不要宗室的支持啊,在沒有宗室的支持下,你想平平安安登上太子寶座可不容易。

加上平宣帝也知道,三兒子一來沒聯絡朝臣給自己造勢,二來連湊上去的人都被他趕走了,三殿下的不近人情在朝臣中都流傳開了。對比大皇子和二皇子還有底下小動作不斷的兒子們,還是三兒子最耿直貼心。

既然知道了兒子的真心,平宣帝也不會把兒子架在火上去烤一烤了,畢竟現如今只有這三兒子看着最順眼。

六部尚書能做到這種位置當然不是白給的,給出的處理意見比清竹和方長史商量的更加詳實也更能實行,且還不是一刀切,是循序漸進慢慢兒來的。

好在如今宗室也才一萬八千人左右,有些變革不大能看出後續來。當然那個嫡子承爵的規矩被添了進去,甚至加了一條,以庶充嫡那就從宗室除名了。

還有給每地宗族幾百畝田免稅的政策,也遏制了有的宗室侵占民田的趨勢,超過的田畝一樣要交稅,你占人田地有什麽意思?查出來還得連累整支宗族。老弱病殘還是朝廷供養,但是當地宗令絕對不能虛報,一旦查實,整支宗室都要受到懲罰。

至于有爵位的宗室,那沒的說,本來就有朝廷俸祿的,現在的宗室人口還沒有達到一個恐怖的數字,朝廷撥下的錢糧就是有各地宗令克扣也還有限,到以後,各地宗令掌握幾十萬銀兩的話,你再整改,那受到的壓力只怕更大。

并且允許宗室子弟入學念書,這就給了宗室一個晉升的通道啊,當然這裏就沒有優待可言了,照樣要考試通過才算,不過束脩朝廷可貼補一二,由宗令統計上報,每年朝廷會派人核實,一旦有虛報的,宗令革職不說還會連累整支宗室三年內得不到朝廷補貼。

為了防止宗令權利過大,清竹提議道“那就讓當地官學把宗室子弟入學的名單上報,然後朝廷直接撥給官學,不經過宗令好了。要是有的宗室寬裕,自己請私塾先生,那可不算在貼補範圍內,朝廷體恤宗室,是體恤那些年老體弱或者無依無靠的人,而不是養着一群肥頭大耳的……人。”

關于宗室改制的事就這麽春風化雨的實施了下去,當然也有藩王和各地宗令有意見,清竹又來了個損招,不就一萬八千多名宗室麽,大家匿名投票好了,覺得朝廷整改的好的投同意票,覺得不好的就投反對票。

上百名書吏散出去,匿名投票幾乎同時舉行,然後得票結果當場宣布,沒什麽可作假了吧。太/祖有先見之明,已經壓制了宗室的爵位,現如今宗室有高爵位的只有幾人,大多數宗室已經只剩下一個蕭姓了。

朝廷整改後得利的是大多數無爵的閑散平民宗室,以前就是朝廷撥下銀子,有些人只能拿到一點點,無權無勢的宗室連這點銀子都拿不到呢。各地宗令肯定會克扣下來,現在可好多了,哪怕實惠落不到自己頭上,宗令他們也得不着好處了,人的想法是複雜的,很有些我不好,但是看你更不好,那我就高興了的想法在裏面。宗室改制現在動的就是那些高位宗室的利益,加上匿名投票又不會暴露自己,為什麽不同意。

反對的浪花沒翻起來,就徹底壓下去了,這麽算下來朝廷每年在宗室的花費上也要四五十萬兩,不過這個銀子可就不會年年增加了,真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不過清竹這幾日去宗人府總覺得背後涼飕飕的,姚公公偷偷告訴她“順王爺一直在背後瞪您吶!”

順親王是平宣帝的王叔,他本人就有八個兒子,五個女兒,他的爵位将來給大兒子繼承。現在一大家子沒分家住在一起,兒子們都已經成家生子,順王府都住的滿滿當當的了。

有他這個老子在,其他兒孫們過得也很好,不過順王府就是再大,家裏的人員一再增多也有些吃不消了,順王爺正想把幾個庶子分出去,原本朝廷是要給安家銀子的,現在新政策出來了,這筆銀子——沒了!

一個大家族,兒孫肯定有争氣有不争氣的,順親王的兒孫們敗家的倒是沒有,可特別能生財的也沒見到,嫡出的兩個有王妃照應,再差也差不到哪裏去,剩下的兒子們順王爺也心疼啊。

現在把庶子分出去,安家銀子要給吧,老妻把賬本攤到順王跟前,和他說了“我生的我管,剩下的你自己想辦法。”

老妻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早就出嫁,兩個兒子也當了爺爺,剩下的兒子們也都兒孫成群,現在不分,将來大兒子席爵了也得分。

可安家銀子哪裏來?順王看着賬本覺得自己的頭都要禿了,以往朝廷都有補貼,有了補貼自己在出一些也能分的體體面面,現在補貼沒了,老妻又不肯管,剩下的兒孫們怎麽辦?

順王爺愁眉苦臉的去宗人府當差,看到清竹這個‘罪魁禍首’會高興才出鬼了。

順王府其實不窮,可是架不住主子多啊,王妃自己生的兩個孩子就別說了,王妃自然不會虧待,老大将來還要繼承爵位,自然不會差。可底下庶出的兒子也有六個,六個再娶妻生子,那基數就越來越大了。

順王府裏哥兒姐兒拉出來能組成幾支足球隊,這還是頭層主子,然後男主人們的妾室就是二層主子,可想而知這麽大個家族有多熱鬧,維持這份熱鬧需要的可是銀子啊!

清竹被姚公公一提醒,就明白了,然後她轉背不厚道的笑了,活該!睡女人一時爽,養育後代火葬場,你有本事生,你就有本事養,想附在老百姓身上當吸血蟲,我就幫你拉下來踩幾腳!

不管宗室如何不得勁,清竹是沒什麽感覺的,幾個高位大臣看到清竹甚至都是一副欣賞的模樣。

這件事辦好後,平宣帝也沒食言,把清竹和四皇子各自提了個郡王,現在蕭景才真的可以稱呼一聲王爺!

德妃得知自己兒子的爵位是三殿下求來的,讓人備了一份厚禮送給清竹,清竹還是挑了貴重小巧的自己放着,剩下的才讓歸庫,哪怕不屬于自己,天天看看也好。

王妃是真的高興,丈夫是郡王啦,她這個王妃也是貨真價實的啦,這麽多皇子裏面,可只有自己丈夫得了爵位,啊,還有個四皇子有爵位,那個可以忽略不計,真是喜大普奔啊!

清竹甚至想到蕭逸身子弱,封了郡王少不得要請客,怕他受不得,就提議兩家一起辦算了,四皇子當然願意,就是四皇子妃,現在得稱呼郡王妃,也是十分樂意的。

有個風頭正勁的三王爺願意扒拉自家,傻了才往外推,沒見自家王爺什麽都沒幹就有了爵位,這可是三哥替自己家求來的!

于是兩家就擺在一起請客,當真熱鬧的不行,清竹這裏客人絡繹不絕,連帶着冷竈四皇子,也被人們看在眼裏了。

大皇子二皇子等人的心情旁人不得而知,但是他們也是笑着前來赴宴,而且送的禮物也價值不菲呢。

每個人都歡天喜地,後院的女人更加高興,水漲船高的道理人人都懂,皇子府和真正有爵位的王府還是兩樣的。

只有蕭景和蔡氏,他們兩個有些格格不入。蔡氏別說了,如今就是茍活着,王府的熱鬧與她無關,她聽着外頭的喧嚣毫無表情,吩咐丫頭給她上燕窩雪蛤羹,伴着外頭的喧鬧一口口吃的涓滴不剩。

蕭景也沒覺得高興,他陷在自我否定裏出不來了,如今王府裏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陣勢不是因他而來!

他看着滿院子面帶笑容,喜氣洋洋的下人,甚至覺得刺眼,清竹每展現一面她的能力,每得到一次平宣帝的贊賞,都讓蕭景心裏如刀攪一樣的難受,他不知道這是怎麽了,照理說清竹得到的所有榮譽都歸于他,外面稱贊的對象也是他,他很應該高興才是,偏偏他就是高興不出來。

蕭景不知道,他現在的感覺其實就是妒忌,他妒忌清竹比他能幹,妒忌清竹可以得到平宣帝的喜愛,他妒忌清竹能辦成的一切事。

他在宗人府也一兩年了,根本沒想過宗室的問題,甚至一度覺得父皇把他放在宗室就是看輕他,而清竹在宗人府不過一年不到,就敏銳的發現了問題,提出了整改,還因為這個得到了爵位!這怎麽能讓蕭景不嫉妒的發狂啊。

其實清竹能得到爵位是因為她一系列的事都辦的出色,平宣帝才願意給兒子爵位,并不單單因為宗室的事。有功賞,有過罰,清竹查抄蔡銳隐匿的資産,主持京城疫病,提出宗室整改,這些還是大事,其餘孝順長輩,友愛姐妹兄弟什麽的就別提了,平宣帝再不獎勵也說不過去啦。

而此刻蕭景已經不願分辨了,這種妒忌甚至慢慢轉化成了怨恨和恐懼,他甚至在想,一旦換回來他還能不能保持目前得到的一切,自己又該如何面對夏氏?

要是換回來以後他做的沒有清竹做的好,然後被父皇質疑,那時候他又該如何自處?他能面對夏氏表面不顯,實則看不起自己的目光嗎?

剛換身體的時候蕭景擔心清竹,那時候他不認為一個女人能撐得起一個皇子府,後來的一切又讓他刮目相看,現在這一切又在狠狠的打他的耳光,蕭景的內心已經極度不平衡了。

他面色陰沉的盯着眼前的官窯細瓷茶盞,忽然伸手将其掼到地上,看着一地的碎瓷片還有飛濺的茶水,他方覺得舒服了些。

胭脂和豆蔻戰戰兢兢的讓小丫頭上前清理,現在主子喜怒無常,她們都不知道該如何服侍了。今天是府裏和四皇子府的大喜事,外頭個個喜笑顏開,王妃下令整個府裏張燈結彩,偏偏只有自己的主子在院子裏怒容滿面。

主子現在還是‘寵妃’啊,為什麽殿下成了貨真價實的王爺,她看起來反而不高興,還特別生氣呢,難道因為她不能外出待客?可是主子啊,您是側妃不是王妃,這種場合哪有側妃出面的道理,您不能把王爺的寵愛給消磨殆盡了。

胭脂和豆蔻無所适從,看小丫頭打掃幹淨了地面,跟着飛快的溜走,還要吩咐荷香園下上閉嘴,不能給主子招來閑言碎語,要知道主子倒黴,是直接反應在下人身上的,主子有錯,挨板子的是下人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