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20.第二十章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第二十章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想到這裏,李儒不禁問道:“那江兒你覺得主公為什麽非要指名讓師兄來處理這件事呢?”
看了李儒一眼,楚江道:“師叔是不是經常在董刺史面前提到先生,大概還說了一些先生之才勝師叔百倍之類的話?”
聞言,李儒一愣:“這有什麽問題嗎?”
楚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換了個話題:“董刺史對師叔很看重吧?”
聽到楚江這麽說,李儒眯了眯眼睛。
“原來如此。這麽說來,倒是儒給師兄惹的麻煩了。”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楚江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如果李儒還想不明白那他也就不配是那個天下有數的智者李文優了。
對于一名合格的主公而言,你既然是我的謀士,便是天下最好的謀士。
且不說董卓日後如何,但是就目前而言,董卓仍是那個雄才大略的董仲穎。因此,聽多了李儒對賈诩的評價,雖然李儒沒那個意思,但是讓董卓産生為難賈诩的想法卻是在所難免——畢竟,在董卓眼中,李儒便是這世間最好的謀士,因此,幾次三番聽到李儒誇贊賈诩,董卓對于賈诩自然會有點兒意見,之所以要為難賈诩,自然是想要證明,李儒比賈诩強。
李儒嘆道:“沒想到主公對儒如此看重。儒何德何能,唉,唯有鞠躬盡瘁,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不過,感嘆之後,李儒看向楚江的目光又變得慎重了一分,楚江剛剛在這兩件事情的分析上所展露出來的眼光,已經讓李儒難以把他當做一個孩童看待了。
看了賈诩一眼,李儒嘆道:“師兄,這又是你從哪裏找到的妖孽?”
賈诩呵呵一笑:“诩如果說是在路邊撿的你信嗎?”
李儒撇了撇嘴:“不想說就算了。不過,師兄,不管如何,明日你還是要随儒去見一見主公。”
聞言,賈诩暗暗搖頭——這年頭說實話都沒人相信的嗎?
Advertisement
“見便見吧。正好,诩也想見識一下能讓你李文優信服的主公會是何等的人物。”
李儒自信一笑:“想必不會讓師兄你失望的。”
“但願吧。”賈诩不置可否的說道。
和賈诩說完明日去拜訪董卓的事情之後,李儒并沒有在賈诩家中多留,很快就離開了——作為董卓麾下的首席謀士,每日李儒需要處理的事情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自然沒有太多空閑。
而李儒離開後,房中就只剩下了賈诩和楚江二人。
“江兒,董仲穎這個人,你怎麽看?”
目送着李儒離開,沉吟了一會兒,賈诩抿了一口茶水,淡淡道。
輕輕摸着懷中小狐貍毛絨絨的腦袋,楚江輕笑道:“莫非先生心動了?”
賈诩搖了搖頭:“心動倒不至于,但是能讓文優心服的人,想必定有其不凡之處。而且,據文優所說,這董仲穎,可謂是魄力非凡。”
“先生何出此言?”楚江品了一口茶,饒有興趣的問道。
“你可知那董仲穎志向如何?”
“願聽先生詳言。”
頓了頓,賈诩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口道:“文優曾與诩言及過,董仲穎,與他一般,亦是寒門出身。”
“年輕時的董仲穎,亦是一個愛行俠仗義之人,後來參軍之後,無論是在當年的匈奴入侵時,還是後來的羌人作亂,董仲穎都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朝廷之中,升遷之途皆被世家大族把控,所以董仲穎縱然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亦是難得重用,最終只被打發到廣武做一個小小的縣令,而董仲穎在擔任廣武令期間,世家大族根本沒把他放在眼中,最終只是因為他得罪了當地的一個大族,便被罷免了縣令之職。”
靜靜地聽着,楚江臉上不禁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真是熟悉的劇本呢。
果不其然,楚江就聽到賈诩繼續說道:“從那以後,董仲穎就想明白了,只要世家大族還在一日,寒門子弟便永無翻身之日,大漢也只會在世家大族的把控下日漸腐朽。所以,他便立誓要掃平天下世家,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所以,他苦心經營,最終花錢買了一個涼州刺史的官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文優。”
聽着賈诩平靜的語氣,楚江道:“所以師叔覺得董刺史的志向與他不謀而合,所以,士為知己者死,師叔便一心一意的投到了董刺史的帳下?”
賈诩點了點頭。
見狀,楚江笑道:“連師叔都覺得董刺史乃是一個明主,那先生呢?難道不覺得董刺史的志向很值得追随嗎?”
賈诩沒有回答,只是看了楚江一眼:“讓你選,你會選擇董仲穎嗎?”
楚江搖了搖頭。
賈诩白了他一眼:“連你都明白董仲穎的局限所在,诩為何要選董仲穎呢?”
楚江禮貌而又不失尴尬的笑了笑。
說到底,他和賈诩其實都是一類人。
沒錯,董卓的志向的确很好,他要做的事情也的确很偉大,但是,不管怎麽看,與天下世家為敵,楚江都不覺得董卓會有太大的勝算。
也許,有心算無心,還有李儒在一旁出謀劃策的情況下,天下世家在一開始沒想到會有人有這麽大膽子的時候會被董卓占到先機,但是,天下世家,底蘊卻是擺在那裏。
而既然董卓要走的注定是一條幾乎不可能成功的路,那無論是賈诩還是楚江,自然都沒有選擇他的道理。
即使,李儒已經站在了董卓的陣營中。
也許,李儒是那種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獻出一切的狂熱的殉道者,但是賈诩不是,他也不是。
他們只是兩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所以,雖然賈诩現在還沒有見到董卓,但是,結局卻早已經注定。
雖然,因為李儒的原因,賈诩可能會暫時留在董卓帳下,但是,想要指望着賈诩會誠心誠意的投到董卓帳下,卻是幾乎沒有絲毫的可能。
“明日刺史府,你也随诩走一趟吧,權當見見世面。”
楚江點了點頭:“聽先生的。”
繼賈诩,蔡邕,李儒之後,又一個将在這漢末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人物。
董仲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