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花今天的錢

第39章 花今天的錢

,享受明天的生活(已捉蟲)

第二天,頂着黑眼圈,強撐來上班的李麥芒,讓大家以為工廠有什麽難事了,畢竟,以前李麥芒也是乖乖孩子,早睡早起身體棒。

甚至有時候還能看到李麥芒跟着旁邊學校的喇叭做廣播體操,今天這麽反常。

何庭是研究芯片的,看到這樣的情況,憂心忡忡的加快研究,盡量追上漂亮國的進度。

研究光刻機的研究所合在一起,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都是最基本的,有些研究員甚至需要強迫他們休息,否則的話,病倒是遲早的事。

他們都不去食堂,負責保護他們的安保人員每天會給他們打飯。

“廠長,你昨天沒睡嗎?黑眼圈好重啊。”

“重嗎?”李麥芒照照鏡子,好像确實有點重,她皮膚白,熬一次很明顯。

“還好吧,你是沒看那些研究員們,他們的黑眼圈才重,猛的看到,我還以為撞上僵屍了。”

李麥芒心有戚戚然,那些研究員進入研究狀态之後,她第一次看到他們的時候,是安保人員強迫他們去休息。

她還以為是哪個戒毒所跑出來的,那大黑眼圈,那紅血絲,那非要回去繼續研究的樣子……

“對了,宿舍安排好了嗎?廠裏的律師團就要回來了。”

“安排好了,不過廠長……我聽說咱們工廠被漂亮國制裁了,不讓咱們工廠的東西出口到那裏,是真的嗎?”

陸蝶原本覺得是假的,畢竟他們廠長就是漂亮國人啊。

只是,李麥芒讓她給原本在漂亮國的律師團安排食宿,那是不是代表着,他們工廠真的被制裁了,律師團也被趕出來了?

Advertisement

“制裁它制裁去,愛制裁多久制裁多久,我又不缺他那仨瓜倆棗的,早晚得求我回去。”

李麥芒傲嬌的說完,拿着自己的手機轉身就走了,她今天還要去看電動車呢。

到場的時候,一群人圍着電動車,電動車的樣子已經不是新車了,前面的籃筐歪歪斜斜的,車把上的後視鏡也有些位移。

旁邊站的是一臉尴尬的研究員。

“這車……你們摔了?”研究員更加尴尬了。

李麥芒趕緊低下頭,擔心別人看到她笑,說:“這個,你至少得會騎自行車才行啊。”

“他之前就是這麽說的。”旁邊的另一個研究員嘿嘿笑出聲。

他們在争奪誰先試騎電動車的時候,他敗下陣來,現在看來,幸好不是他試騎。

“我來,我來給你們試,我會!”社畜,有幾個不會騎電動車的,尤其是後來共享電動車普及之後,騎的人更多了。

“你慢些啊,實在不行,你就直接跳車,好歹人摔不到,車子皮實,這輛摔壞了還有下一輛……”

旁邊人在李麥芒耳朵邊唠唠叨叨的說着各種各樣他們總結出來的注意事項。

用車鑰匙順利啓動,輕輕一擰,在衆人的驚呼聲中,李麥芒騎着電動車在工廠裏轉了一圈又一圈,還用各種各樣的速度試。

他們電動車的最高時速是25km/h,25km/h的時候,速度比自行車快多了,還省勁,永不疲憊,只需要充電。

看着李麥芒熟練的背影,研究員們只能感嘆,想必李麥芒早就騎過這樣的車,才會如此熟練。

“就是這速度,哎,有點低了,怎麽不得跑個七十碼啊。”

李麥芒看着老大爺的白頭發,七十碼的電動車,是真不怕死啊,老大爺年輕的時侯,應該是有顆鬼火少年的心,可惜沒有條件。

現在這是激發了鬼火少年的本能了吧。

不過,對于摩托車來說,七十碼還是輕輕松松的,當然,出車禍也能輕輕松松把人送走。

其實,在我國八九十年代,摩托車剛走進家庭的時候,車禍率是非常高的。

除了道路本身有問題之外,最主要的是,當時人們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和騎自行車。

這兩種交通方式的速度并不快,所以在摩托車剛走進人們生活沒多久的時候,因為沒有很好的适應摩托車極快的速度,出現了很多車禍。

又因為速度過快,車禍的傷亡率也普遍比較高,畢竟是肉包鐵,那麽快的速度下,就算是提前棄車,人也要摔的不輕。

電動車的問題就小很多,就算真的出車禍,雙方受到的傷害也比較小,尤其是小型的電動車。

李麥芒騎的這款就是小型電動車,圓潤的外表,讓它看起來萌萌的,很可愛,黃色的外殼也很亮眼。

“我覺得25碼正好,既方便出行,又不用擔心出車禍,你看剛才你們摔倒不就沒什麽大事,換成七十碼的摩托車,你摔那一下,怎麽不得上醫院躺幾天。”

衆人一想,好像确實是這樣。

“而且,摩托車多少錢?電動車多少錢,一升汽油你能跑多遠?一度電你能跑多遠,你得從多方面比較啊。”

研究員們做研究的,他們不管賣東西的事,所以也沒想過這麽對比,但是這些數據他們是都知道的。

李麥芒的這輛電動車充滿電用不到兩度,花費的錢不到兩塊錢,能跑出去四十公裏左右。

而摩托車一升汽油,現在的摩托車大多排放量還大,一升能跑個二十公裏就不錯了,花費的錢也是将近兩塊錢。

對比之下,還是電動車更劃算些,尤其是對于工廠的工人們來說,電動車充電可以在工廠裏充,相當于不要錢了。

但是摩托車加油,工廠可沒地方給你加去,只能你自己加。

兩相對比之下,在場的工人們都知道該買什麽了。

而且,電動車只需要九百九十九,跟動辄四五千,甚至是上萬的摩托車相比,簡直不要更便宜。

這讓在場的不少工人們都心動了,心動歸心動,九百九十九還真是比不小的數字,就連從去年就進工廠,并且加班過的工人們,也還沒存夠九百九十九呢。

大家這麽想着,又想到,他們現在居然敢想着一個人工作一年就掙夠九百九十九,也是飄了。

“哎,老付,我記得你不是存夠了嗎?你買不買?”

“肯定要買,我等另一款,有了電動車,放假回家那不容易很多了。”

“也是。”

老付是工廠的老員工了,平時就他省吃儉用的很,問他幹嘛這麽省,他就說自己爹媽都不在了,只能自己存錢娶媳婦,不趁着這時候存錢,哪還有機會。

工廠工人的基礎工資從去年的二十多漲到了今年的三十八。

這是跟着其他工廠一起漲的,畢竟物價在上漲,工人工資不漲的話,要出問題的。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段時間,是我國工資和物價上漲速度最快的一段時間,之後就陷入停滞,甚至出現了物價上漲,工資不漲,甚至是反降的奇葩景象。

李麥芒也不開車了,之後去縣裏都是騎電動車去,電動車小巧玲珑,人能過,電動車就能過。

很快,之前跟去給手機入網的人回來了,跟過去的兩個研究員興奮的說,手機非常好用,雖然上網很慢,但是那是基站的問題,肯定不是他們手機的問題。

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上網的那段時間,有多少打電話的人在罵電話信號不好。

李麥芒把手機拿過來,熟練的按下工廠的電話,卻提示她手機沒信號。

“這怎麽還沒信號?”電話卡是插着的呀。

研究員尴尬的說:“咱們這附近沒有基站,接收不到信號,得等基站建到這附近才行。”

李麥芒的雙眼緩緩睜大:“所以說,這手機還是沒用,還是塊板磚,甚至還比大哥大小,當板磚都不夠用?”

“不是不是!”研究員慌忙解釋。

“既然有了這麽好的通訊設備,國家肯定是要推廣的,畢竟移動通訊才是未來,這我們還是知道的,只是之前做不出來好的移動通訊設備,我們也一直在研究。

現在設備有了,只不過是建造合适的基站,更何況,這些基站也不是賠本生意,我聽說,上面很快就要下命令全國建基站,争取兩年後能達到信號覆蓋到村鎮,五年後實現全國覆蓋。

咱們這裏肯定是最先修建基站的地方。”

手機驗證成功之後,他們就彙報上去了,估計文件下達也就在這幾天了。

“那還行,我還以為咱們生産出來的是小板磚。

對了,今年的秋交會又要開始了吧?張書記怎麽還不通知大家啊。”李麥芒嘟囔着,讓陸蝶打電話問問。

她還想着今年秋交會再次成為全場的焦點呢,沒辦法,就是這麽優秀。

陸蝶很快就回來了,帶回個不好的消息。

“張書記已經通知了其他的工廠,沒通知咱們工廠是覺得咱們工廠今年大概是不會去了,去了也不容易拿訂單,擔心您被人笑話,害怕您受不了。”

李麥芒微微一笑:“咱們必須得去,誰被看笑話,誰心理素質差還不一定呢,走,就算沒人買,我還有別的事情,跟我的廠長朋友們談一談呢。”

陸蝶忙不疊的又回去打電話,告訴張愛國,他們廠長說了,必須去。

張愛國皺眉,那這次安保要嚴格些了,小心別出什麽茬子,賣東西反而是次要的。

去秋交會的路上,同行的廠長們,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敢看李麥芒。

他們也都知道麥芒工廠被漂亮國制裁了,而且還是因為把更先進的技術帶回國家被制裁的。

最後大家沉默的向李麥芒鞠了一躬,稱贊她高風亮節,心系國家,以後有什麽用得到他們的地方,盡管開口。

“既然你們都說了,那我就有話直說,還真有希望各位幫忙的地方。”

“你說,能幫得上我們盡量幫。”

火車上,衆人嘀嘀咕咕的,有人經過的時候,就閉口不言,不知道在密謀什麽。

反正下車的時候,大多數廠長都是眉開眼笑的,仿佛撿了大便宜。

秋交會來的人很多,認識李麥芒的人更不少,她雖然是個新人,但是各個方面都是拔尖的,想要記住她,簡直不要太容易。

“她怎麽也來了,漂亮國制裁的話,應該會有很多國家跟上吧,那這樣他們工廠的産品還能賣出去嗎?”

“誰知道呢,不過她本人倒是這個!有血性,不愧是晉省的女子。”

“啧,你至少不還說她不愧是漂亮國資本家的女兒,銷售手段、拿捏人心這方面頗具傳承嘛,怎麽這麽快就改口成晉省的女子了。”

“那能一樣嘛,之前,誰能想到,她一個漂亮國人,真是回來尋根的啊,我還以為她就是想過來掙錢,尋根就是一種宣傳手段。”

沒什麽人冷嘲熱諷,大多都是佩服,碰到她的人,都得說聲高義,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

高義是高義,但是大家都覺得,麥芒工廠算是完了,這也是大家說,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的原因。

李麥芒來者不拒,每個名片都收了,然後交給陸蝶。

陸蝶呢,看似都是把他們裝進了手提包裏,其實手提包裏有兩個口袋,所有的名片都被分成兩部分。

會場準備階段,其他的工廠都吸取教訓,提前準備,把自己的展臺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還有工廠買了麥芒玩具,經過人自主拼裝,拼出自己工廠的名字。

這時候,大家發現麥芒工廠今年卻一動不動的,甚至一直到開展最後一天,需要展出的東西也沒有準備出來。

“她們不會今年就來看看吧?”

“應該是,畢竟布置展臺也是要花錢的,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訂單,布置的展臺不就賠錢了。”

會展當天,幾乎所有的工廠和采購商都到場之後,有的地方甚至已經開始展覽,初步設定采購意向了。

李麥芒才姍姍來遲,騎着自己的小電動車,滑行入場。

“這是他們的新自行車?”

“這麽笨重的自行車,應該是騎不動的吧,而且,這也沒有腳蹬子啊。”

把電動車直接停在展臺前面,這波延時攻擊,直接讓大家的目光聚集在她們展臺。

漂亮國的采購商皺着眉頭,他們上半年采購的商品,雖然已經賣了一大半,銷毀的時候,成本已經回來了。

秉持着不掙錢就是虧本的原則,采購商們還是被罵了個狗血淋頭,并且千叮咛萬囑咐,今年絕對不能再跟麥芒工廠扯上關系。

“還是這樣的愛出風頭。”

“這不是你們漂亮國的傳統嗎?”日不落人頭都沒轉,直接接話。

“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我們這次的新産品之一,電動車,最高時速25km/h,全電動,無需人力,沖一次電不到兩度,可以續航30-40公裏,出門旅行必備良品。

新能源,比摩托車更加環保,比自行車更加省時省力,未來出行的不二之選。

充滿科技感的設計,讓你花今天的錢,享受未來的生活。”

聽到是電動車,人們來興趣了,這個确實是黑科技了。

現在的車,除了人力自行車,就是靠發動機的摩托車和四輪車,二者都是耗油大戶,污染什麽的,也确實存在。

但是這時候的環保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大街上随處可以看到的黑乎乎的汽車尾氣,人們不會覺得是污染的象征,只會覺得是先進和有錢的象征。

李麥芒将環保、未來科技這個理念加入到電動車上,可以說是首創。

她展出的這輛電動車不是她在工廠騎的那款,而是另一款科技感更強的,黑色的外殼,金色的腰線,一下子就抓住了在場人的視線。

充滿科技感的扁形車燈,打開的時候更是科技感十足,比起市面上的摩托車,更像是科幻片裏,外星人會乘坐的車。

“哦,上帝。”漂亮國的采購商覺得,也許他需要打電話給董事會了,這樣的商品不買回去的話,絕對是公司的損失。

而其他國家的采購商就沒有那麽糾結了,買!必須買!

如果還是之前的自行車、手表、玩具之類的,不買也就不買了。

反正市面上還有其他競品的存在,甚至華國本土就有抄襲版本,只不過是換個名字換個工廠而已。

跟着漂亮國一起制裁麥芒工廠,雖然沒什麽好處,但是也沒什麽壞處,就當賣漂亮國一個好。

但是電動車,對不起,他們真的很需要,而且,這個儲電量,他們買回去不僅是用的,還要拿來研究的。

研究出來,就算他們有專利保護,那交了專利費,還是有利可圖的。

再說專利這種東西,也不可能一輩子保護。

原本堅實的制裁聯盟,出現了裂縫,詢問電動車的采購商越來越多。

之前還在擔心麥芒工廠的人覺得自己白擔心了,今年對方的外彙訂單說不定比之前還要多,畢竟電動車這種東西,不便宜。

“大家稍安勿躁!想要買的,都有,我們開門做生意,和氣生財,大家排好隊,一個一個來簽合同。

大家排隊的時候,可以聽我介紹一下我們這次的另一樣産品。”

隊伍後面的視線專注的看着李麥芒,前部分的注意力都在合同上。

李麥芒在口袋裏掏啊掏,仿佛非常艱難的樣子,掏出來三款手機。

沒錯,他們一共生産了三款,雖然都是按鍵手機,功能也都一模一樣,但是款式不一樣啊。

直板手機、翻蓋手機、滑蓋手機,應有盡有,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諸位,這才是本次會展的重中之重,真正的未來科技,改變你我生活,讓溝通不再遙遠。”

李麥芒拿出直板手機,因為直板手機最容易操作,臺下的采購商們看起來也更方便。

“手機,顧名思義,可以用一只手掌握的通訊機,我知道,在場的有些外商已經用上了大哥大,諸位的辦公室裏也都有電話。

但是,我們的手機采用的是更清晰,傳播更遠,更迅速的數字信號,比起大哥大的信號回更清晰,小巧玲珑的身材,三個加在一起也沒有大哥大重。

不僅可以打電話,還可以收短信,玩游戲,放音樂、收聽廣播……還有更多的隐藏內容等着你們發現。

為了保證我們手機的真實性,可以請幾位上來使用一下我們的手機,同時也作為展示。”

話音剛落,臺下的采購商們幾乎同時舉起手來,希望能夠上臺适用。

幾個漂亮國的采購商也舉手了,因為身高優勢,他們舉手特別顯眼,甚至有個采購商,因為之前就跟李麥芒他們合作過,這會兒直接往前走,準備上臺。

“那就,那三位來試一下吧,正好這裏有三臺手機。”

李麥芒看都沒看漂亮國的采購商,挑中的是一個華國商人、一個日不落商人、一個蘇聯商人。

三個手機分給他們,然後告訴他們,哪個手機號是哪臺手機的,怎麽撥打電話,怎麽發送短信。

簡短的教學之後,三人就當場開始使用手機互相打電話,發短信。

華國商人還好,畢竟手機的默認語言就是華國話,其他的兩個商人,李麥芒還要幫他們調整到各自對應的語言體系,他們才能看明白。

手機本身的操作就非常簡單,而且還有各種指引性提示,很快臺上的兩個人就實現了通話。

雖然各自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但是激動的情緒是一樣的,甚至有時候還能陰差陽錯的對上兩句話。

旁邊沒打上電話的那個人,手忙腳亂的在發短信。

因為第一次使用九鍵不熟練,很久之後,蘇聯商人才給日不落商人發去第一條短信。

正在打電話的日不落商人聽到手機的提示,把手機拿離耳朵,就看到發過來的短信。

激動的展示給旁邊發短信給他的蘇聯商人。

“哇哦!是真的!”兩人同時讓臺下的其他采購商看。

手機,對于現在的普通人來說可能作用不是太大,吸引力也不大,對于這些采購商來說,簡直太重要了。

他們的工作,對于時效性非常敏銳,有時候可能就是打個電話的時間,可能就會錯過一個生意的最佳時機。

有了手機,他們就能用最快的速度傳遞更多的消息。

買,必須要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