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忐忑逐漸消解

忐忑逐漸消解

叔叔坤坦在柏威夏經營着一間皮雕店,以店為家。店裏牆上方方正正地挂着一排排皮雕畫,面積不小的廳裏擺滿了皮雕物件。

康煦跟着進了店,眼前的男人高大英俊,三十多歲的年紀,衣着也很講究。坤坦看着跟在侄女後邊的男人,滿是疑惑。

黛葳連忙向叔叔介紹,聽黛葳說康煦來自中國,坤坦很是開心,坤坦一家是暹國華人,幾十年前搬來柬國,他們對中國很有感情。也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坤坦又聽到黛葳說康煦是俞靜的丈夫,瞅了瞅她滿是關切,他已經知道俞靜車禍去世,沒想到俞靜還有個丈夫在。

黛葳和俞靜的情況坤坦并不是很清楚,家族的長輩不在意一些世俗觀念,只要孩子不為非作歹就随他們去。

黛葳明白叔叔的意思,挽起他的手臂,安撫道:“康先生是來看俞可可的,她人呢?”

“下午在裏間睡着了,也該醒了,你去抱她出來吧。”坤坦說着看向康煦:“康先生,店裏太亂了,我去泡杯茶來,這有朋友送的中國綠茶,很不錯。”

“您不必麻煩,我今天突然過來,打擾了。”康煦婉拒着,看到展臺上擺的物件不由贊道:“這些皮雕真精致,看得出做工的人手藝精湛,頗具匠心。”

坤坦見他很是有禮,先前的擔憂暫時去了七八:“謬贊了,我從10歲開始做皮雕到今年整整50年了,也就混口飯吃。”

康煦欣賞着一件件作品,一轉身被牆上挂着的一幅皮雕肖像吸引,簡約線條勾勒出清晰的輪廓,從眼到唇無一不柔和。

畫裏的人,他覺得似曾相識,有莫名的熟悉感,不由地問道:“畫裏的人是?”

坤坦見他駐足凝視那幅畫,滿是好奇,他停了片刻道:“是我的侄子。”

“是黛葳小姐的哥哥?弟弟?”

“嗯,黛葳的哥哥,”坤坦神色沮喪地回應,“他不在了,黛葳做了他的畫放在店裏。”

康煦意識到“不在了”的意思,反應過來自己不該貿然問,随之道歉:“抱歉。”

Advertisement

話落,黛葳抱着俞可可從裏間出來,孩子睡意朦胧的小臉紅撲撲,眼睫毛裹着水汽,想來剛才哭過,委屈的小模樣滿是可愛。

康煦走上前,俞可可清醒了,見到康煦,抱着黛葳的脖子怯生生往後躲。孩子嫩白的小腿上系着一條腳鏈,一圈銀珠圍着一個像是戒指的銀環,樣式很少見,帶着東南亞這邊的風格。她不時偷瞄康煦,和黛葳一大一小兩張臉擠在一起,像是最親密的母女。

康煦多看了幾眼,俞可可和黛葳确實像母女,眉眼間滿是相似,又想到俞靜和黛葳也有幾分相像,俞可可和她像也不奇怪了。

離開皮雕店,三個人去了附近一家中餐館吃晚飯。席間俞可可一直不肯讓康煦抱,康煦不甚在意,黛葳卻滿是歡喜。

黛葳希望康煦能明白俞可可離不開她,更不會和他回中國。

令黛葳沒想到的是,直到飯畢康煦送她們回來,他都沒提帶孩子回中國的事。

一連幾天康煦再沒有聯系過黛葳,一開始的忐忑逐漸消解了,黛葳暗自想着興許康煦已經離開柬國了。

黛葳想的沒錯,康煦确實離開了柬國。

他去了香港,俞靜自小在那兒長大,雖然後來去柬國定居和一些親戚聯系少了,但方家有位族叔還在世。

康煦在夜色降臨前到了慈雲山附近的俞家家祠,老人坐着輪椅等在廊下。

“俞叔,好久不見。”他放下行李,走上前。輪椅上的老人和過世的岳父有幾分相像,恍惚間仿佛看到了那位老人。

“阿煦,節哀順變。”老人顫巍的雙手緊緊攥着康煦的胳膊。在知道俞靜的事之後,他的心一直沒法平靜,堂哥夫妻倆過世不過十多年,唯一的女兒也離開了。

康煦随老人回到祖屋,入目便是堂上挂的族譜。當年他随俞靜一起來寫過的岳父岳母的名字,墨色如新。刺目的紅像是在罵他沒有照顧好俞靜,辜負了他們的囑托。

康煦按俞叔說的規矩,一筆一劃把俞靜的名字寫在紅紙上,蘸了一點膠貼到岳父岳母名字下邊。這一排只有俞靜一人,昭昭示意着她英年玉殒。

康煦說不出此刻的感受,站在告別廳時他沒有哭,在柏威山時他也沒有落淚。此刻看着俞靜與父母同畫進一張紙上,他再也控制不住。

俞叔見狀轉着輪椅先退出堂外,把這裏留給康煦。

再出來時,已是暮色四合。

康煦收拾好情緒和俞叔一起吃了頓飯,席間說到俞靜生了個女兒,孩子還小不方便來香港,後邊他會專門帶俞可可來探望。

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悅色,他沒有多想,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俞家的後人在,已是讓人欣慰。

康煦在香港待了兩天便離開了,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辦。當天的航班回了上海,他提前打電話給助理,安排好一周的工作,讓他們有事先找童慧,自己要休息幾天。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