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新機會
新機會
黎婳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試鏡,相比第一次,心态平和多了。
她有經驗,可還是挺擔心導演會拒絕,畢竟她沒有演戲的經驗。
無論如何,都邁出來一只腳,不能退回去。大不了就是被拒絕,沒什麽的。
黎婳在心裏安慰自己,不要怕沒有好怕的,小心一些總是沒事。
然而看到所約好的地址是在居民後,她還是退縮了。想到蔣舟說的話,不要被騙了。
黎婳後悔了,現在回去還來得及嗎?
可都到這兒了,要是就這樣回去,不就是白跑一趟。
心裏覺得很不甘心,黎婳決定還是上去瞧瞧。
大不了小心一些,不就不會出事。
懷着這樣心思的她,最終還是鼓起勇氣上去。
她敲敲門,很快門就開了。
她站在門口,忐忑道:“請問陳寅陳導嗎?我是今日來試鏡的演員。”
年輕的男人灰撲撲,看起來不大精神,打着哈欠。
“你就是黎婳黎小姐是嗎?快請進來吧。”
黎婳不安地進去,握着手機,要是有不妥,她就立刻給蔣舟打電話尋求幫助。
Advertisement
她現在是他的人,他自然也要保證她的人身安全,不受人欺負。
也許是察覺到她很緊張,陳寅道:“黎小姐,您不必緊張,我不是壞人。不會害您。”
黎婳看了眼他,心想壞人臉上也不會寫着是我‘我是壞人’。
陳寅也覺得這話有些多餘。
索性不再糾結這個話題,直接進入正題。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陳寅,三十二歲。我是剛入行的小導演,沒什麽名氣和代表作,和那些大導演不能相提并論。我拉不到什麽投資商,只能勉強在這個破舊的居民樓辦公,當成我的工作室。你要是參演我的電影,恐怕不會有多少錢。”
和黎婳猜的差不多,這個導演就是很窮。
他在網上搜索到陳寅的資料比紹少,有作品,但是并不多。
最起碼證明這人不是騙子,黎婳這才松口氣。
“陳導,您別這麽說,我也算是剛入行的新人,什麽都不懂,倒是您要多擔當。”
新導演加上菜鳥演員,黎婳很擔心這個劇組的配置。
不過都來了,她還是想要給自己争取一下這個機會。
陳寅道:“哪裏哪裏,只要你不嫌棄我們劇組窮,給的片酬不多,我們也不會嫌棄你是新人。我相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一定會給觀衆貢獻出一部優秀的電影。”
說到這,他很是自信的樣子,倒是感染到黎婳。
黎婳突然覺得這樣子,也挺好的,正因為導演是新導演,才給了她這個新人機會。
要是有作品的導演,不說其他,肯定是看不上她一個無名無姓的新人,別說機會,就連試鏡都不可能。
她想要并不多,只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演戲,接觸鏡頭的機會。
陳寅是新導演,最起碼是比她這麽一個菜鳥好的多。
黎婳點點頭,配合導演:“嗯,一定會,我也會努力的。”
陳寅把一小部分劇本遞給她:“你先看看,我要試試看你的感覺如何。”
黎婳看了眼劇本,這場戲其實并不簡單。
導演給她的劇本,是她所飾演的主人公,在得知母親抛下他和弟弟回城裏後,所表現出的掙紮憤怒痛苦。
黎婳的面色逐漸凝重,她之前不知是這麽一個角色,她只是大概知道這個一個關于拐賣的題材的電影。
剛畢業的年輕女大學生張玲春,被拐賣到偏遠的農村,這家有一對四十多歲的老光棍兄弟,成為他們共同的老婆。
她被迫生下女兒王大丫兒子王狗蛋。
雖然如此,她一直都沒有忘記要回家,要逃離哪裏。
她是被拐賣的,她不屬于哪裏。
對于這對被迫生下的兒女,她是半分母愛都有,想要抛下他們跑了。
可年紀還小的王大丫不懂這些,她只知道母親要走,要抛下她和弟弟。
而且在兩個爸爸的慫恿下,大吵大鬧,四處尋找母親。
她鬧到電視臺,鬧到娛樂報紙上,哭訴着要母親回去。
而這些媒體為了博眼球,為了吸引大家目光,大事宣揚和報道了一番她和弟弟的尋母。
原本對母親拐賣還同情的風向裏,于是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覺得身為母親抛下自己的孩子,實在是冷酷無情,無情無義。
大人有錯,也不能牽扯到孩子身上,孩子是無辜。
還有人覺得那位母親應該把孩子給帶回來撫養,這是身為母親必備。
甚至還有女性網友在下面評論:“我就是餓死也不會扔下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是我的命。”
……
網絡上衆說紛纭,大家的風向發生改變,這就是媒體們想要的。
然而這些話,對一個被拐賣,才逃離出來的女人而言,無異于是火上加油。
本身就是她受了這麽多年的苦,孩子也不是她自願生下的。
是哪些想要傳宗接代的腐朽思想逼迫她生下。
她對那兩人妄圖想要通過這種行為讓她回去的兩個孩子更加讨厭,更加堅定了不要回去的想法。
……
此時黎婳拿的就是王大丫從父親那邊得知了母親離開的消息,有些接受不了。
王大丫沒上過一天學,盡管已經十多歲了,心智并不成熟,想小孩子。
黎婳在揣測王大丫的情感,把自己代入她。
陳寅在旁邊問她:“你覺得王大丫是恨,愛怨,又或者是什麽其他情感?”
她是考慮黎婳對角色情感上的理解天賦。
這個問題?
黎婳也在思考,拿到這個複雜的角色,她是覺得還挺難。
經過思考後,黎婳擡頭肯定對他道。
“是愛,是期盼。”
“為什麽?”陳寅問。
黎婳開始分析:“此時的王大丫也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想要得到母親的關注和疼愛。別忘了這些年張玲春根本就疼愛過她,所以她內心應該還是缺愛的。”
對孩子而言,十幾歲的年紀正是叛逆時候,其實只要家長們多關心一些他們,多愛護一些,他們就能成長更順暢一些。
“更何況?”黎婳繼續分析,“此時他的兩個父親還沒給她灌輸仇恨的思想,她心裏還是期待愛的。”
陳寅對她露出贊賞的目光,連連道。
“不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