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再提分家

葉大郎和葉二郎和張威榮互相不認得,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人。

葉木青指着張威榮對着兩人說道:“大伯,爹, 上次有人找事就是這位大哥幫忙擺平的, 他和他的兄弟們特別仗義。”

葉二郎怔了一下,趕緊出口道謝。

張威榮沖葉二郎點點頭說道:“沒什麽, 舉手之勞, 誰見了都會管。”

說罷, 他望着葉木青道:“五個包子,六個饅頭,——還有嗎?”

葉木青看了看, 包子還有四個,饅頭只剩下了三個壓扁的, 她抱歉地說道:“就這些了, 要不你去別的攤子上買吧。”

張威榮笑了笑, 說道:“全給我吧。”說着, 他把錢遞給葉木蓮, 又朝葉大郎和葉二郎點點頭, 抱着包子和饅頭大步離開了, 也沒見他去別的攤子上買。

葉大郎和葉二郎吃完飯又歇了一會兒, 便準備回去了, 再過一會兒就該開工了。

人們陸續離開, 葉木青也準備回家了。他們一回到家, 江氏就在堂屋裏等着收錢。

葉木青把錢全部上交上去,其實也沒全部上交, 不還有骨頭湯的錢嗎?但是能扣下的太少了。

“大伯和爹吃了兩個包子兩個饅頭,這個扣除了。”

江氏嗯了一聲,然後接着開始數錢,連數兩遍才作罷。

葉木青回到自己房裏時,平氏也跟着進來了。

看平氏那樣子就知道她想問錢的事,葉木青只好小聲說道:“我們剛蒸好包子饅頭,我奶就進來了,一點了兩遍呢,這都是有數的。”賣包子也不像賣帽子能變個花樣。

平氏無奈地嘆息道:“你說你們姐仨,忙活來忙活去圖個啥呀,一文錢也撈不着。“

葉木青也是無奈,但她向來喜歡在壞事裏面找好事,便勸平氏道:“沒事的,我們就當學本領了,以後咱們分家了,再做小賣賣上手得快。”而且,她掙的錢雖然落不到自己手裏,但無形在能提升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Advertisement

平氏聽到葉木青說到分家,心思比以往愈發活泛,不過,她也沒法說什麽。

自這天起,葉木青便開始了她的賣包子生涯,她家的包子皮薄餡多,料足味香,湯又實惠又好喝,還有免費湯,雖然河堤上小商小販很多,但葉木青的生意仍是最好的。當然後面那招也被別的小販學了去,但是對她的威脅不大。每天,她都是第一個賣完的。這邊的河工們差不多都認識這對姐妹花了。因為葉大郎和葉二郎也在這兒上工,再加上張威榮和那幫兄弟的庇護,再也沒有不長眼的人上來惹事兒。生意順風順水,家裏也算平順,葉木青唯一苦惱的就是手頭進帳太少,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葉木青姐妹幾個每天賣包子饅頭的錢共賺了兩千多文,刨除本錢也能淨剩一千多文。江氏的臉色好看許多,對葉木青也不再橫挑鼻子豎挑眼。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次的事情真讓她寒心了還是怎麽,反正從那以後,江氏對葉榮檀的寵愛不比從前了。她倒是對白氏和氣許多,白氏也仗肚驕傲起來。平氏對此是十分憤憤不平。葉木青倒覺得江氏不寵葉榮檀倒也是件好事。葉榮檀最近乖了許多,當然有時候仍然很霸道很熊,但至少不像以前熊得人神共憤。葉木青覺得這是件好事,別的人可不這麽認為。尤其是她娘平氏,對于自己兒子失寵于江氏這事十分看重,憂心忡忡。她甚至還怪罪到葉木青頭上:“要不是你,你弟弟也不會說出那種話,你看看,你奶奶不喜歡他,将來你三嬸要真生個帶把的,你弟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葉木青不以為然地說道:“我奶疼榮檀又能給他幹什麽好處?是有萬貫家産呀還是有良好家風?她所謂地疼就是拼命地慣他,你看看榮檀好好一個孩子給慣成什麽樣了?榮檀要是不好,人家可不會說我奶咋樣,只會說你和我爹不會教。”

平氏一聽三女兒這話倒也在理,榮檀哪裏不好了,人家可不就會先說當娘的,哪會先說當奶奶的教得不好?

葉木青見平氏聽進去了,又接着往下說道:“榮檀替我出氣,雖然說做法不太對,但也說明我們姐弟一心哪,他要是幫着外人對付我那才難辦呢。娘別擔心,以後咱們分出去後,全家齊心協力賺錢,好供榮檀念書,他聰明伶俐,只要不被養歪,肯定有出息。”

平氏頻頻點頭,她的兒子将來一定會有出息,她一直堅信這點。

說到分家,平氏的心已經十分活泛了。

晚上,她特意跟葉二郎提起了這事,葉二郎也默許了。家裏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鬧騰,每日裏雞零狗碎地着實讓人心煩,而且幹活也互相推诿攀扯,誰都不願意多幹。

葉二郎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只是四弟還沒成家呢,恐怕爹和娘不會同意的。”

平氏說道:“那咱也試試再說。”

當晚,葉二郎和平氏嘀嘀咕咕商量了小半夜,幾天後,兩人終于逮個合适的機會在二老面前提起了分家這件事。

對于分家,葉老頭的神情倒挺平靜,他覺得早晚都得分,分不分也無所謂。但是江氏就不那麽認為了。她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當家還沒當夠呢,哪能這麽快就讓分家。

她對于二兒子和兒媳婦的做法也十分瞧不上,哦,這會兒想起分家了,以前大房提起時,老二媳婦還死活不肯分呢。這不,她覺着自已閨女能掙錢了,應該說看着閨女掙錢自己卻摸不着,于是就急了,就想出這招,想得美!

江氏往地上狠狠啐了一口,不喘氣地罵道:“我呸,你們老口子可真是精明到家了。便宜占完了,翅膀硬了,看着老三媳婦快三孩子,老四快娶媳婦了,你們就腳底抹油想溜走完事,咋想得那麽美呢。敢情便宜都讓你們二房占了,當別人都是傻子呢。”

平氏辯解道:“娘,我們占啥便宜了?這些年咱們大家活都一起幹,飯都一起吃,我家二郎幹活從來不躲滑,我家木香裏裏外外地忙活,還有我家老二老三,才多大的孩子,賣完草帽賣包子,光這幾個月為家裏弄來多少進項了?我就是覺得家裏人多嘴雜,各人有各人的心思,越來越不好管,分開了,各人有各人的小家,也省得你和爹操心了。”

江氏重重哼了一聲,對着平氏冷笑道:“你們二房占沒占便宜你們自個知道,我以前最疼的是誰?是榮檀那個小白眼狼,結果呢,這孩子罵我去死。我還不如疼只狗呢,對狗好兒還會沖我搖尾巴呢。”

葉二郎嗫嚅道:“娘,榮檀還是個孩子,他懂個啥呀。”

江氏不依不撓道:“俗話說三歲看老,他根上就不正,以後又能好到哪裏去。”

平氏一聽就明白婆婆是在暗罵自己根不正,她當時便氣不打一處來,但又不好直接跟婆婆怼上,便裝傻道:“娘,咱們老葉家哪裏根不正了?”你不是說根不正嗎?老葉家才是榮檀的根兒,要不正也是你不正。

江氏吃了個悶虧,心中愈發惱怒,她明白白地說道:“榮檀的根兒咋樣,那也是你們老葉家老平家的事,跟我這個當奶的啥關系。”反正錯都是你們的。

葉二郎和葉老頭生怕這婆媳兩人說下去會真刀真槍的對幹起來,便分頭活稀泥打圓場:“行啦行啦,都少說幾句。”

江氏再次重申一遍:“我的話就摞到這兒了,反正我不同意分家,要分也得老三家的生完孩子,老四娶妻生子以後再提。”

葉老頭也說道:“你娘說得對,等老三家的生完孩子,老四娶親以後再分,以後誰都不準提了。”

平氏心有不甘,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被葉二郎拽住了。

家到底還是沒分成,平氏雖然不甘心也只得作罷。對于這個結果,大房是無所謂,三房心中暗自竊喜。葉木青表面不動聲色,心裏卻在默默策劃着。

葉木青仍舊每天中午去河堤賣包子饅頭,包子各種餡輪着做,湯也是兩天一換。什麽骨頭湯、魚頭豆腐湯、冬瓜丸子湯

、羊肉湯、酸辣湯輪着做,都不帶重樣的。如今她做的包子和湯在河工這兒都出了名了。

時間長了,她與大夥就熟悉了。

那些人吃着飯就喜歡跟姐妹兩人搭話,有的人好奇地問道:“小妹子呀,這包子和湯是你們家誰做的呀?”

葉木青笑着回答:“我們姐妹三人做的。”

衆人贊嘆:“這手藝了不得呀。”

葉木青笑道:“過獎過獎。”

葉木青不但與這些河工熟絡了,就連那個眼睛長在頭頂上的監工也熟悉了。這監工現在也不嫌棄葉木青家的吃食了。打天涼後,只要他碰上都會來這裏喝上一大碗熱湯暖暖身子。當然,葉木青每次都不會收錢,不但不收錢還專撈稠的,監工對這個識相的小姑娘還是挺滿意的,心情好時也會提點她幾句。

“你這個生意不錯呀,可惜幹不久了,這段河堤快挖完了喽。”

葉木青雖然早就知道了,但仍故作驚訝道:“呀,都快挖完了,我還以為要幹到過年呢。幸虧監工提醒我,要不然我還不知道呢。”監工得意地笑了。

到了十一月時,葉木青家附近的這段河道修完了。河工陸續回家,葉木青的包子生意也不得不中止了。生意共做了兩個多月,為家裏帶來了了三千多文的進項。平氏既高興又心疼,高興的是自家閨女有能耐,心疼的是這錢一文也沒落到自己手裏,她連摸都沒摸過。她也因此下定決心,一定要想辦法早些分家,不然,下次還得肉疼。

十一月的天氣已經很冷了。這是鄉下最清閑的時刻,地裏的活都幹完了,天寒地凍地伸不開手,大家沒事都躲在家裏貓冬。

一大家子貓冬,而且家裏又多的是半大孩子,江氏每天看着糧缸臉色都發沉。老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真不是瞎話。思來想去,她決定把家裏的幾個半大小子打發出去走親戚。

這天早飯後,江氏一邊剔着牙一邊對着大夥說道:“大桐大桐木青木蓮還有梅花你們這幾個孩子,趁着現在農閑,你們分頭去你們大姑二姑三姑家走走親戚,最好多住些日子,跟他們多親近親近。”

葉木青一聽不由得傻眼,還有這樣走親戚的,她也是頭一回見。

江氏的話音剛落,葉梅花頭一個響應:“奶奶,我去大姑家。”

葉木蓮也積極争取:“大姑家還是我們去吧,梅花你去二姑或三姑家。”

葉梅花堅決不讓:“每回都是你和木青去大姑家,憑啥我就不能去,大姑是你們兩人的大姑不是我大姑啊?”

……

葉木青哭笑不得地看着衆人争着搶着去大姑家,說真的,要是必須在這幾家選擇,她也想去大姑家。可是又覺得這樣不好,聽她奶的意思,不是讓他們住幾天,而是能住多久算多久,那還不招人嫌。她幹脆哪也不去算了。

大房二房三房的孩子都争着去大姑家,都不想去二姑三姑家,江氏一時也不知怎麽辦才好。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江氏還沒決定好,大姑家倒來人了,來的人是大姑父劉富良,他給葉家帶來不少一些米面糧油,不等江氏開口,他主動說道:“冬天了,孩子們好容易閑下來,我接一個過去到我家新鮮新鮮。”

江氏對于女婿的做法十分贊成,笑着說道:“大女婿呀,我正要打發孩子們去看你,這不你就來了,哈哈。”

江氏看了一眼家裏的孫子孫女們,便說道:“你說叫誰去就叫誰去。”

大桐大楊還有葉梅花都用期盼的眼光望着劉富良。

同類推薦